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米对于台湾高山族而言不仅是食物,更是“圣物”,在社会生活、宗教祭仪、文化传承等各个层面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小米文化进而发展成为台湾高山族传统文化的核心。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分析了台湾高山族小米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主要表现形式、文化内涵及其具有的社会功能,对台湾高山族小米文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刘铭传的高山族开发活动有两个历史背景,即清朝民族政策以及台湾建省。其开发举措主要有:开山修路、成立抚垦局、开发经济、发展教育等。在开发过程中,民族融合的现象初露端倪,且影响之后的历史走向。从民族融合视角作历史考察,有助于深入理解刘铭传的高山族开发政策及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台湾经济的初期开发是指十七世纪以前大约二千多年的历史时期内,祖国大陆的汉族人民带着内地的先进生产方式东渡台湾,和台湾各族人民一起开发台湾社会经济的过程。台湾经济开发的历史,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和其他因素而产生了一个特点,这就是台湾经济开发的历史就是高山族人民和大陆内地迁台的汉族人民共同开发的历史。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以汉族为中心的中国文化,发祥于黄河流域,延着漫长的历史逐步向南方  相似文献   

4.
收集了上海郊区13个具有明显方言差异人群的头面部数据4项,和台湾高山族10个群体的参数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上海郊区居民中的南方土著人群与台湾高山的遗传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5.
台湾是祖国第一大岛,海南岛是仅次于台湾的祖国第二大岛,它们都共同有着得天独厚、美丽富饶的自然条件。从远古以来,勤劳勇敢的高山族和黎族人民就分别繁衍生息在这两个宝岛上。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民族,又隔海相望,但却有着血浓于水的相类似的土著文化,本文试就其共同的文化特征,作个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6.
台湾在明代以前的农业甚不发达,仍然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阶段,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台湾农业经济的发展。直到明朝郑氏时期,随着大量大陆汉族移民的迁入,清朝后期官方允许对台移民以鼓励开垦政策的实施,以及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对台湾短暂而高效的经略,使得大陆的先进农业文化陆续并广泛地引入台湾,致使台湾的农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也为台湾后来较早实现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文化创意已成为全球各国及地区提升形象、提高整体竞争力、增加经济增长点以及产业转型的主要手段。文章以台湾茶文化创意产业为切入点,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全球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况、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展开分析和研究,为台湾茶文化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奠定基础;通过文献研究和个案研究法以及赴台湾实地考察,研究台湾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必然性以及成功经验,并通过典型案例论证。拟通过对台湾茶文化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传承和发展的研究,给面临转型的安徽茶业发展以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台湾城市化发展经验是多方面的:经济发展、人口增多、城市化过程步调一致;重视交通改善,促进人流物流,推进产业与城市发展;研发园区经济,增强城市经营竞争力;重视市地重划,综合开发城市。汕头已进入产业升级的时期,与台湾三十年前发展状况相似,借鉴台湾经验,有益于我们明智地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决择。  相似文献   

9.
儒家是春秋时孔子创立的一个学派,懦则为孔子之前的一种职业及其从事者.两者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儒家为德之哲学化,德为儒家的源头。本义力图用民族学的材料来证实:德作为职业及其从事者,出现于原始社会;原始神职人员──儒──对后来的儒家具有极大的影响.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不少民族数十年前仍保存着原始社会的种种形态:云南永宁地区的纳西族和台湾高山族阿美人保存着母系制;台湾大多数高山族的“社”、鄂伦春族的‘马力摆”、黎族的“合亩制”等,保存着父系制的形态;绝巴、怒、傈僳、景颇、佩普米等族保存着原始社会晚期的“…  相似文献   

10.
《科技潮》2006,(10):6-6
我国收集民族最为齐全、样品量最大的少数民族DNA基因库在云南大学建立。据“中国少数民族DNA库的建立及应用研究》课题组负责人肖春杰介绍,这个基因库采集了除台湾高山族外我国54个少数民族的DNA样本,保存了超过8000份的少数民族DNA样品。几年来,科研人员利用逐步建立的DNA库,开展了中国少数民族遗传多态性及民族源流研究,  相似文献   

11.
日月潭 台湾高山族神话故事。描写太阳、月亮给恶龙夫妇吞食,世界变成一片黑暗。青年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舍己为人,依靠群众,用金斧和金剪除去恶龙,放出太阳和月亮。后来二人变成又高又大的两座人形大山,分立潭边,永远保护光明。这故事体现了高山族劳动人民痛恨黑暗势力,勇于对敌作战的坚强意志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情节曲折,想像丰富,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作者《台湾民营经济发展概论》的第五部分,全书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产业结构、企业规模结构及在台湾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等问题作了详尽分析,这部份则透过民营经济面临的问题和走向,展示了台湾经济目前的状况和前景。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法制建设的文化结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影响民族地区法制建设的文化因素,主要有经济地理状况、传统社会制度模式、文化(宗教)习俗、民族心理素质、民族干部文化素质等。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立法、普及教育、发展经济,才能全面提高民族地区法制建设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台湾城市化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城市化发展速度快、城市规模分布均衡、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保持协调。台湾城市化发展的成功因素主要是合理的经济发展政策推动了台湾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台湾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引擎;而科学的都市规划则有效保障了城市化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高技术的技术策略及高技术产业发展的3种模式:硅谷模式、日本模式和台湾模式,这些模式均有各自的特点,并与其历史背景、政治、经济、传统文化等密切相关.文中,主要集中地讨论了如何成功地应用策略,强调了将技术策略和市场策略协同起来的重要性.最后,介绍了作者对中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和汉族人民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联系,早在古地理名著《禹贡》中就有了。事实上,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很早就有人浮海东渡,络绎不绝。然而作为政府部门派出巨大的船队,从大陆横跨海峡到达台湾的,最早要算三国时吴黄龙二年(公元二三○年),孙权派遣将军卫温和诸葛直率领“甲士万人”,到台湾实行一段时间的统治。这次远航,是从会稽地区(今绍兴)出发的。 为什么这次远航的出发地选择在会稽呢?这是有历史原因的。 会稽,又称越州,是我国造船和航海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较早的历史文献,如《周书》  相似文献   

17.
泉州天后宫保留有不少该宫近年在接待台湾进香团留下的往来文件资料。利用这些资料,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泉州天后宫对推动两岸交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台湾当局从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各层面,大力推动“去中国化“,旨在逐渐使台湾脱离中国母体,从根源上割断与中国文化的联系,弱化台湾人民的“中国情结“,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台湾主体意识“,为台独铺路、寻找藉口.这是不折不扣的“渐进式台独“.这种活动严重影响了台湾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给本已紧张的两岸关系蒙上了阴影.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台湾省地名的渊源,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完。对台湾得名的由来作了分析和论证,提出自己的见解。对台湾的主要城市、港口、自然地名和名胜古迹,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在介绍地名的由来时,对有关地名的自然面貌和经济状况也作了简要的说明。既可增加对台湾地名来源的知识,也可以供了解台湾地理概况作参考。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继承“山海文化”传统迅速发展。探讨台湾少数民族文学“山海文化”的文学主题,尤其对台湾少数民族口传文学与书面文学之间的源流性、统一性、差异性、变异性进行了深入的阐释,认为具象的“山海文化”符号意象和抽象的“山海文化”审美气质是台湾少数民族文学民族特质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