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姜黄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溶出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姜黄素固体分散体,改善姜黄素的溶出度。方法以泊洛沙姆188为载体,用溶剂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体,以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粉末衍射进行物相鉴定,并对所得样品进行体外溶出度研究。结果姜黄素固体分散体中药物部分以分子状态分散,部分以微晶分散.药物的累积溶出速率随载体比例增加而增加,以1:9的比例效果最好。结论采用泊洛沙姆188制备的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姜黄素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葛根素缓释固体分散体,考察其分散状态。方法以乙基纤维素为载体,制备葛根素缓释固体分散体,利用X射线衍射试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葛根素在其中的分散状态进行研究。并对该胶囊进行体外溶出度研究。结果X射线衍射图表明葛根素在固体分散体中有一部分葛根是以分子状态分散,而另一部分可能以微晶体状态分散。差示扫描量热法试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缓释固体分散体中不存在药物结晶。溶出度试验结果表明,该缓释胶囊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结论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葛根素缓释固体分散体完全可以使药物达到高度分散状态,制备的葛根素缓释固体分散体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阿折地平固体分散体,并检测其体外溶出度。方法分别以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泊洛沙姆188等为载体,用熔融法、溶剂法制备不同比例的阿折地平固体分散体。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法分析药物在固体分散体中的存在状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阿折地平固体分散体的溶出度,根据测定结果筛选出两种方法制备的固体分散体进行压片,并比较阿折地平固体分散片的体外溶出特性。结果各种方法制备的阿折地平固体分散体均能加快药物溶出,且载体比例愈大,药物溶出越快。最优制备方法为以泊洛沙姆188为载体、药物与载体比例为1∶6,采用熔融法制备。结论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可有效增加阿折地平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聚维酮(PVP)为载体制备环孢素(CyA)固体分散体,并考察其体外溶出.方法 以溶剂法制备固体分散体,以X-射线衍射法鉴定CyA在体系中的存在状态,用红外光谱法检查药物与载体间是否具相互作用,以摇瓶法测定CyA在不同浓度十二烷基硫酸钠(SLS)中的溶解度,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溶出度第三法测定CyA从固体分散体中的溶出.结果 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CyA结晶衍射峰消失,药物以无定形或分子状态存在于固体分散体中;红外光谱的结果表明,药物与PVP间无分子间作用力.药物从固体分散体中的溶出度比原药粉末显著提高,且随着PVP比例的增加而增大.结论 PVP能显著提高CyA的溶出度,可进一步用来制备CyA的固体剂型.  相似文献   

5.
利用和厚朴酚熔点低的特点,以亲水性惰性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为载体材料,采用熔融法制备新型和厚朴酚表面固体分散体,对其溶出行为和稳定性进行初步的考察,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粉末衍射法、扫描电镜法等探究药物在载体中物相特征。结果表明,当和厚朴酚与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质量比为1∶2时,和厚朴酚表面固体分散体15 min溶出度大于90%,且药物平均溶出时间大幅缩短;在表面固体分散体中和厚朴酚以微晶形态分布在载体材料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表面;初步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药物溶出速率未发生显著性变化。采用熔融法制得的表面固体分散体制备工艺简单,载药量高,药物以微晶形态存在,其体外溶出速率显著提高,可为和厚朴酚固体制剂的研究与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制齐墩果酸-PVP固体分散物,增加齐墩果酸溶出,并探讨其增溶机制。方法 采用溶剂法制备齐墩果酸-PVP固体分散物。利用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和体外溶出度测定等方法研究固体分散体中齐墩果酸的结晶性质及对溶出度的影响。结果 差示热分析及X-射线衍射证明药物的晶型消失,溶出度增加8倍。结论 通过固体分散法,药物以无定型或者分子状态分散于载体中,因而显著改善溶出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多西他赛自乳化固体分散体(DTX-SESD),并考察其体外特性。方法以自乳化辅料和PEG6000为载体制备多西他赛固体分散体,进行溶解度、体外溶出度和稳定性实验,考察不同自乳化辅料、不同制备方法、不同介质对溶出度的影响。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以鉴别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结果 DTX-SESD的溶解度和溶出度分别是原料药的约33.8倍和12.5(2 h)倍;自乳化辅料对药物溶出有显著影响;溶剂法和溶剂熔融法制备的自乳化固体分散体溶出度好于熔融法;溶出介质对溶出无显著影响;自乳化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主要以分子状态存在。结论自乳化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多西他赛的溶解度和溶出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改善长春西汀(VIN)的体外溶出特性.方法 分别以PEG6000、PVPK30为载体,用熔融法、溶剂法制备长春西汀固体分散体,差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以鉴别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并进行了稳定性试验和体外溶出度试验,考察载体的用量、载体中加入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和溶出介质对药物溶出特性的影响.结果 VIN-PEG6000固体分散体中药物部分以分子状态分散,部分以微晶分散;VIN-PVPK30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以无定形状态存在;VIN-PVPK30的药物溶出好于VIN-PEG6000,但稳定性不如VIN-PEG6000;载体的用量、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和溶出介质对药物溶出有一定影响.结论 长春西汀固体分散体VIN-PEG6000-十二烷基硫酸钠(1∶6∶0.8)能显著提高药物的溶出速度和程度.  相似文献   

9.
制备他克莫司固体分散体,提高他克莫司的溶解度、促进药物吸收。采用不同的水溶性载体制备固体分散体,通过体外溶出度实验筛选出最优处方,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X射线衍射法(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最优处方的固体分散体进行结构表征,并通过大鼠在体胃肠吸收实验研究其在胃肠道吸收特性。体外溶出结果表明,采用水溶性载体羟丙甲纤维素(HPMC E3)制备的固体分散体溶出速率最快;SEM、XRD和DSC结果表明,他克莫司以无定形形态分布于载体HPMC E3中;大鼠在体胃肠吸收实验结果表明,以HPMC E3为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在胃肠道吸收比原料药显著增加。故以HPMC E3为载体制备他克莫司固体分散体可以有效提高溶解度,促进药物吸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固体分散技术,提高冬凌草甲素的体外溶解性能。方法 分别以聚乙二醇6000(PEG6000)、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K30)为载体,制备冬凌草甲素固体分散体。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差示热分析法鉴别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并进行溶解度、体外溶出速率实验。结果 两种载体的固体分散体均能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冬凌草甲素在载体中以高度分散状态存在。结论 以 PVPK30为载体制备的冬凌草甲素固体分散体体外溶解度和溶出速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水飞蓟宾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溶出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制备了水飞蓟宾的固体分散体,并检测其体外溶解度及溶出速度。方法:选择尿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泊洛沙姆188等3种载体,用熔融法和共沉淀法制备水飞蓟宾固体分散体,并进行差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以鉴别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最后进行了体外溶出研究。结果:水飞蓟宾在PVP中以无定型存在,在泊洛沙姆188中以微细结晶存在,在尿素中大部分仍以晶体形式存在,少量以分子状态存在。溶出研究结果表明泊洛沙姆188载体的水飞蓟宾固体分散体的溶解度最大,溶出速度最快。结论:泊洛沙姆是提高水飞蓟宾溶解度及溶出速度的理想载体。  相似文献   

12.
硝苯地平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和溶出速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硝苯地平的体外溶出速率.方法 分别以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烯吡咯烷酮K30,泊洛沙姆188为载体,用熔融法、溶剂法、溶剂-熔融法制备硝苯地平固体分散体.采用DTA法分析药物在固体分散体中的存在状态,并进行体外溶出速率试验.结果 各种固体分散体均能加快药物的溶出速率,载体比例愈大,药物溶出越快.结论 硝苯地平固体分散体比原料药的溶出速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崔志 《中外健康文摘》2007,4(10):215-216
目的采用固体分散技术,提高葛根素的体外溶出速率。方法分别以聚乙二醇6000,泊洛沙姆,聚乙二醇6000-聚氧乙烯(40)硬脂酸酯(又名S-40)的熔合物(1:3)为载体,熔融法制备葛根素的固体分散体。采用DSC法鉴别药物在固体分散体中的存在状态,并进行体外溶出度实验。结果各种固体分散体均能加快药物的溶出速率,载体比例愈大,药物溶出越快,葛根素在PEG6000的固体分散体中以微细结晶存在。结论葛根素-PEG6000固体分散体增加葛根素溶出度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制备成固体分散体的方法提高埃索美拉唑锌的溶出度。方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K30)和聚乙二醇6000(PEG 6000)为载体,采用溶剂法将埃索美拉唑锌制备成固体分散体,然后将所得固体分散体装填于肠溶胶囊,并考察其在人工肠液中的溶出特性;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鉴别埃索美拉唑锌在固体分散体中的存在状态。结果随着载体比例增加,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度先增大后减小;以PEG 6000为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溶出度优于以PVPK30制备的固体分散体;DSC分析表明,埃索美拉唑锌在以PEG 6000为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中以非晶型存在。结论固体分散体提高了埃索美拉唑锌的体外溶出速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坎地沙坦酯速释和缓释固体分散体,提高坎地沙坦酯生物利用度。方法用固体分散体技术制备坎地沙坦酯速释和缓释固体分散体,并将制备方法对体外释放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聚乙二醇6000、泊洛沙姆188为混合载体的速释型固体分散体与物理混合物对比,药物的溶出速率和溶出量明显提高。乙基纤维素(EC)的黏度对缓释型固体分散体有较大影响;释放调节剂PEG的使用比例影响缓释效果;药物与载体用量的比例控制在1∶4~1∶6之间缓释效果较好。结论速释和缓释固体分散体均能提高药物的溶出量,以乙基纤维素为载体的固体分散体缓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PEG6000,聚山梨酯80增加尼群地平溶出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熔融法 ,用PEG6 0 0 0 (聚乙二醇 6 0 0 0 )与聚山梨酯 80为混合载体制备尼群地平固体分散体 ,经X 射线粉末衍射、差热分析和扫描电镜显微摄像得知 ,尼群地平以细微结晶充分分散在混合载体中 ,形成低共熔物。试验结果表明 ,混合载体的溶出度数倍于PEG6 0 0 0单一载体。本文筛选的尼群地平固体分散体为稳定体系 ,其溶出度约为物理混合物的 7倍 ,用其制备固体分散片剂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17.
齐墩果酸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溶出度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为了提高制剂中齐墩果酸(OIA)的溶出度。方法:选择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泊洛沙姆188两种载体,用溶剂法制备齐墩果酸固体分散体;建立HPLC法检测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度;并进行差热分析和红外光谱测定以鉴别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和药物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使用HPLC法测定OLA的溶出量,结果准确可靠、稳定、无载体的干扰。制备成固体分散体能显著地提高OLA的体外溶出速度;PVPk-30载体的固体分散体溶出速度快于泊洛沙姆载体的固体分散体溶出速度。结论:可以选择PVPk-30作为载体制备OLA固体分散体有效地提高OLA溶出速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固体分散技术提高硫氰酸红霉素的体外溶出度.方法 选用聚乙二醇6 000和聚维酮k30为载体材料,分别采用熔融法和溶剂法制备硫氰酸红霉素固体分散体(ET-SD).采用X-射线衍射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对ET-SD进行鉴定,并对ET-SD进行体外溶出度的测定.结果 固体分散体的X-射线衍射及DSC图谱确定了硫氰酸红霉素以无定形态分散在载体中,体外溶出度实验表明其硫氰酸红霉素的溶出较原料药、物理混合物均有明显提高.结论 固体分散技术可以提高硫氰酸红霉素的体外溶出度,这为更有效地利用硫氰酸红霉素等生物利用度低药物提供一种新的制剂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