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精神赡养是指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并尽量给予慰藉和满足〔1〕。精神赡养已经同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相并列,被称为现代社会完整的养老概念至少要涉及的3个方面之一。目前,已经有研究〔2〕关注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问题,但主要是从各个角度论述该问题的重要性。有研究〔3〕关注老年人的精神赡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但多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定量方法较少见,尤其是从"社会支持"角度来定量研究该问题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对贵州省惠水县T乡随机抽取6个村进行实地调查,以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样本框,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式收集有效问卷203份,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精神赡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人精神赡养满意度受到其生活客观情况和生活主观感受情况影响,从老年人生活客观情况来说,身体健康状况、独处频率、共同居住人数、子女数、是否接受过政府或非营利组织的帮助对老年人精神赡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从老年人生活主观感受情况来说,紧张或害怕的频率、开心频率、家庭提供日常照顾满意度、受周围人尊重情况的满意度对老年人精神赡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结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拟合比较好,并能够较好地解释老年人精神赡养满意度情况。  相似文献   

3.
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养老问题,尤其是物质生活满足后日益突出的精神赡养问题,是当前中国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2019 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1〕,从5 个方面部署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具体工作任务,其中就强调了要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构建家庭支持体系,建设老...  相似文献   

4.
家庭赡养老人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至今仍是我国农村养老的主要形式。然而,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社会习俗的变化,目前农村家庭赡养所包括的内涵与传统的家庭赡养相比,已发生很大的变化。本文旨在对这种变化及今后的趋势作初浅的探讨。农村家庭赡养内涵的变化传统的家庭赡养所包括的内涵主要有:1.老少共居。2.子女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对老年人的赡养。3.老年人在家庭各方面所处  相似文献   

5.
<正>伴随着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养老的物质保障方面已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但精神养老却往往被忽视。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人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较高层次的需求。为避免老年人因精神空虚而带来各种身心疾病,精神养老必将成为当今社会养老的重点环节。1现代社会精神养老的界定养老是指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满足其在物质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基本需求。物质之养为最基本的供养,精神之  相似文献   

6.
浙江农村老年人精神需求与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社会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家庭、政府等多方主体的努力,农村老年人在物质供养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善,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及精神文化生活则显然被相对忽视.而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变迁也使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面临新的挑战.市场经济对年轻人道德观念的冲击、因子女流动而导致的留守老人的增多,活动场所及设施的缺乏等方面因素和力量,都对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复杂的影响.为了把握农村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客观状况,"农村老年精神需求与精神保障研究"课题组组织力量于2006年7~8月在浙江农村地区进行了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调查.  相似文献   

7.
农村老年人生存质量与生活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农村老年人的生存质量(QOL)及其与生活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SF-36量表对276名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老年人在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维度的评分显著低于城市老年人(P〈0.01);QOL评分在多个维度上与子女数、子女孝顺、参加生产劳动和承担家务劳动的量、慢性病情况呈负相关;与子女的生活状况、经济收入状况、对生活的满意度呈正相关。结论子女对老年人的精神和经济赡养状况是农村老年人QOL的主要影响因素,改善农村的经济状况和加强慢性病防治,对提高QOL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城市老年人精神虚弱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系统抽样方法抽取某市65岁以上老年人349例,采用匿名自填式结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高龄、女性、受教育程度高、之前从事脑力劳动、离异或丧偶、对居住条件满意度低、子女照料时间少、对子女赡养满意度差、自评不健康、转一圈步数多可能是城市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的精神健康水平与人口学、养老状况、躯体健康等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贵阳市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和服务现状及问题,提出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的路径。方法采用问卷和访谈对贵阳市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现状进行调查。结果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内容服务活动层次低、形式单一,所需资金、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极度匮乏,服务组织发展极为滞后,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建设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对心理疏导、精神慰藉等精神文化服务,从而导致老年人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结论应适当鼓励和吸收社会团体、慈善组织、民营机构及个人等社会力量进入社区建设,兴办精神文化服务机构或服务投资机构,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可以在规划建设、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政策,激发社会团体进入社区建设事业的热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东城镇老年人精神心理问题,为建设幸福广东提供政策依据。方法对广东21个地市城镇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抽样调查,采用邮寄问卷和结构式访谈的方式收集有效问卷878份。结果广东城镇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较高,对精神方面的需求大增,但能满足城镇老年人精神需求的社区为老服务等外部环境不足,城镇老年人寂寞孤独感较强。结论构建社区与家庭相结合的老年人精神慰藉方式。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健康所需的精神文化生活条件调查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了解老年人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有哪些需求,要使他们度过一个幸福愉快的晚年要创造什么样的条件。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老年健康所需的精神文化生活条件调查问卷”。对203位老人和59位老年工作者进行了调查。结果 大多数老年人和老年工作者认为问卷所列的14项精神文化生活条件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都有密切关系,并对其中哪些条件最为重要,哪些条件开展得比较好或不足提出了他们的看法。结论 老年人有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满足他们的要求最主要的是积极开展老年文化活动,加强福利保障,创造必要条件发挥他们的余热,大力宣传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这是今后老年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的精神感受包括老人对社会生活诸多问题的自我感受和态度。老年人对个人生活的满意程度、精神生活上孤独与否及对自己长寿的估计,是精神感受的3个主要方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生活自理程度和有无医疗保障,与老年人的精神状态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1997年和2001年上海中心城区社区老人的人口学特征和生存质量(QOL)10个方面的变化;并观察精神卫生教育等干预措施的作用。方法 在上述年份对华业小区的老人进行随机抽样检查,分析2个样本的人口学特征,计算QOL各方面的分值,进行比较。其间加强了社区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医疗服务,并进行精神卫生教育。结果 2001组老年人的QOL总分略高于1997年,QOL的增高源于ADL和IADL的提高和老人心理状况改善。2001年的资料表明,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经济、化活动参与低于他们的期望,他们对居住和环境还不满意。结论 不同年份QOL调查的比较有助于评价QOL及其各个方面的变化,促使有关方面进一步采取保护老年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佛山市农村空巢老人精神生活现状及社会各界对空巢老人精神生活的支持力度。方法对佛山市D农村的空巢老人、民政系统负责人以及空巢老人邻居进行访谈,并走访该村考察老年人服务设施的管理以及使用情况。结果空巢老人物质生活有所保障,但精神生活内容单一,精神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不高。结论要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除了要发挥政府、家庭邻里的作用外,还可以尝试引入专业社工等非营利组织,共同建构农村空巢老人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5.
<正>物质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是老年人口得到良好赡养的3个维度,其中精神慰藉是高级的要求,而目前由于我们的特殊国情和世情,老年人口难以得到精神慰藉,处于问题化状态。探求我国老年人口精神慰藉存在的问题、构建切实可行的精神慰藉支持系统成为重大现实议题。1老年人口精神慰藉的内涵精神慰藉在理论上还没有给出确切说明,这对指导我国老年人口精神慰藉的实施带来困境。明晰精神慰藉内涵需要关注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精神慰藉的目的。精神慰藉主要是指从  相似文献   

16.
上海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及精神文化生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老年人的心理机能状况是精神文化生活重要反映,积极而充实的精神文化活动对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众多研究揭示,老年人的心理机能及心理健康状况体现生活适应能力,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1].统计数据显示,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具有心理障碍的老年人中有约10%的致残率,导致医护资源的巨耗.可见,维护和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对健康老龄化意义重大,也是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领域的核心.本文对上海老年人心理机能及精神文化生活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子女赡养的角度分析影响中国城市高龄独居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方法采用自己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对上海G街道294名高龄独居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女性生活满意度高于老年男性。经济收入因素、子女数量都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正向影响。两次多元分层回归发现,男孩婚姻状况、子女收入、女孩居住距离、子女联系频次等因素对高龄独居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显著。结论未来社会化养老过程中不能"重社区、轻家庭",社会养老和家庭赡养并重,子女依然应承担对高龄父母的赡养责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重庆市城市和农村8个养老机构60岁以上老年人511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3.2%老年人选择医疗康复保健服务,39.7%选择精神慰藉服务,仅9.8%选择生活照料服务;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城乡差异是老年人生活照料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受教育程度、医疗保险是老年人医疗康复保健服务的影响因素;职业、婚姻状况、城乡差异、医养服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是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务影响因素。结论老年人对医疗康复保健服务、精神慰藉服务需求意愿更高;城乡差异对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影响明显;婚姻状况、职业、受教育程度、城乡差异、医疗保障水平、医疗技术水平是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共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城市空巢与非空巢老人生活和心理状况的比较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目的比较研究城市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的生活和心理状况。方法以《中脉老年生活质量指数调查问卷》为材料,对7个城市2225位独居、夫妻同住和非空巢老人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大多数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偏低,非空巢老人给予子女经济支持和体力付出的压力较大;大多数老年人的心情较好,但超过1/4的独居老人心情较差;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居中上水平,但独居老人的主观幸福感、与家人交流满意度较低;在养老依靠问题上空巢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对于家人的期望较低;对于第三方赡养和老年人再婚的问题,夫妻同住老人比较理解和支持。结论夫妻同住老人的生活和心理状况均较好,独居老人的心理状况较差,非空巢老人的经济和体力付出的压力较大。  相似文献   

20.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口比重增加,人口年龄中位数提高的过程。老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老年人本身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二是人口年龄结构老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这两个问题既有区别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