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运用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试验检测农药克螨特Comite,Propargite,2-(4-特丁基苯氧基)环乙基丙-2-炔基亚硫酸酯的诱变性。克螨特剂量分别为440,220,110mg/kg.bw.其结果: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为15±1.8,8.3±1.6,3.8±2.1;微核率分别为8.5±2.6,6.2±1.5,5.1±1.5;与阴性对照0.6±0.7(染色体),2.0±1.7(微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测试表明:克螨特能诱发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增高微核频率。  相似文献   

2.
对30例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下同)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研究结果提示,染色体数。目畸变主要表现为四倍体和核内复制增多,分别为1.30%和3.07%;染色体结构畸变的各种类型均出现,畸变率为2.60%,其中尤以染色单体断裂和三射体、四射体的检出最为显著;G带核型分析未见异常;SCE(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率为10.12±2.44/细胞、0.22±0.05/染色体;MN(微核)率为2.80‰。以上各项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有非常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与方法:采用小鼠经口急性毒性、小鼠骨髓染色体畸变、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及Ames 试验,对人工合成的虫草菌多糖粉进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结果:受试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LD50大于10 g/ kg·bw。在小鼠骨髓染色体畸变试验,各剂量组骨髓染色体畸变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 0. 05) 。在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各剂量组常染色体早分离、性染色体早分离和睾丸细胞结构变化畸变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 0. 05) 。在Ames 试验,加S9 与不加S9 混合液各剂量组的回复突变菌落数与自发回变组菌落数相比,MR 值均小于2 ,并且各剂量组之间菌落数增加无剂量反应关系( r在- 0. 13~0. 18 之间, P > 0. 05) 。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受试物未见有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与方法 :用Ames试验、CHO_K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及微核试验对Ⅱ号药进行了致突变性研究。 结果 :Ames试验在1~5000μg/皿剂量范围内加与不加S9 条件下 ,4个菌株的回变菌落数均未有2倍以上的增加 ;微核试验显示在25~125mg/kg剂量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细胞率(MNCF)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CHO_K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显示在不加S9 条件下 ,31~250μg/ml剂量范围内染色体畸变率小于5 %,在加S9 条件下250μg/ml剂量组畸变率为8 %,属可疑阳性。 结论 :Ames试验和微核试验均为阴性 ,在高剂量组加S9 条件下 ,染色体畸变率为可疑阳性 ,表明在高剂量条件下 ,Ⅱ号药对体细胞有可疑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小鼠骨髓和人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方法测试了新疆产的红花的诱变性。结果表明,红花水提取物和乙醚提取物均能诱发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率升高。红花水提取物的剂量在4~20ml/kg体重范围内,乙醚提取物剂量在1~4ml/kg体重诱发的小鼠骨髓PCE微核率分别为5.16±0.83‰~8.33±0.76‰,3.83±0.48~5.17±0.83‰,与阴性对照(2.5±0.34‰)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红花水提取物亦能诱发人淋巴细胞微核率升高,在实验范围内(0.5~1.5μl/ml)诱发的微核率(3‰~6‰)与阴性对照(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蒲公英对环磷酰胺致小鼠骨髓细胞突变作用的抑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蒲公英(TM)抗突变作用和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骨髓淋巴细胞有丝分裂指数试验、染色体畸变试验、微核试验,观察蒲公英水煎液对小鼠骨髓淋巴细胞的遗传损伤效应的影响。结果:①环磷酰胺(CP)单独作用时,能抑制小鼠骨髓淋巴细胞的增殖(P<0.01);与TM联合作用时,有丝分裂指数明显比阳性对照组提高(P<0.01)。②蒲公英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明显地抑制由于CP引起的染色体畸变率,其抑制率分别为39.62 %、58.49 %、54.72 %,同时对CP诱发的微核率也有明显的抑制效应;蒲公英水煎液不会导致小鼠骨髓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率的增加(P> 0.05)。结论:蒲公英本身没有致突变性,能抑制CP诱发的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率,促进细胞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中国仓鼠肺细胞(CHL)染色体畸变相应用Bt DR标记的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检测医用硅橡胶致突变作用。硅橡胶Eagle浸出液,剂量为400mg/ml、200mg/ml和100mg/ml;硅橡胶生理盐水浸出液,剂量为60mg/ml、40mg/ml及长×宽×厚为2.5cm×3cm×0.05cm共2块硅橡胶置于CHL细胞培养液内。结果表明,细胞与检测物接触时间,不论24h或48h,除400mg/ml组的染色体畸变为可疑阳性结果,畸变类型以断裂为主外,其它剂量组均为阴性结果。SCE法检测结果表明,除400mg/ml Eagle浸出液与正常对照的26h平均值为4.36±1.92;48h平均值为7.10±2.28相比较,有比较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它剂量组均为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8.
硝酸羟胺急性毒性和诱导染色体损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背景与目的:探讨硝酸羟胺的急性毒性和半数致死剂量(LD50)以及对染色体的影响,为其安全使用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小鼠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硝酸羟胺溶液,观察小鼠死亡率和脏器的病理改变;计数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评价硝酸羟胺对小鼠的毒性作用程度.结果:小鼠的LD50 24h为186 mg/kg(177~197 mg/kg);14 d为183 mg/kg(174~194mg/kg);肉眼未见脏器有病理改变.小鼠腹腔注射硝酸羟胺实验组微核发生率、染色体畸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按化学物质的急性分级标准,硝酸羟胺属中等毒级别,腹腔注射硝酸羟胺可诱导小鼠染色体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虎纹镇痛肽-1(HWAP-1)的致突变性.方法: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研究了虎纹镇痛肽-1的致突变作用.结果:Ames试验结果:HWAP-1的4个剂量组(1 μg/皿~1 000 μg/皿),在活化及非活化条件下诱发TA97、TA98、TA100和TA102菌株的回变菌落数未见明显增加;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HWAP-1的4个剂量组(263 μg/皿~2 100 μg/ml),在活化及非活化条件下CHL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小于5 %;微核试验结果:HWAP-1在100 μg/皿~460 μg/kg剂量范围内,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未见明显增加.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HWAP-1无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与方法:采用和急性毒性试验、染色体畸变试验及Ames试验,对排毒养颜粉进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结果:LD50均大于10g/kg.bw;小鼠骨髓染色体畸变试验各剂量组骨髓染色体畸变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各剂量组常染色体早分离、性染色体早分离和睾丸细胞结构变化畸变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Ames试验,加S9与不加S9混合液各剂量组间复突变菌落数与自发回变组菌数相比,MR值均小于2。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受试物为无毒物质,未见有致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雷公藤地上部分的致突变性和致畸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与方法:用染色体畸变试验,微核试验及致畸试验对雷公藤地上部分进行致突变性和致畸性研究。结果: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微核试验均为阴性结果。在致畸试验中,虽未见明显致畸作用,但高剂量组(271μg/ kg·bw) 对胚胎发育有一定的毒性作用,死胎率明显增加。结论:应对孕妇的用药安全性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2.
雷公藤地上部分的致突变性和畸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与方法:用染色体畸变试验,微核试验及致畸试验对雷公藤地上部分进行致突变性和致畸性研究。结果: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微核试验均为阴性结果。在致畸试验中,虽未见明显致畸作用,但高剂量组(271μg/kg.bw)对胚胎发育有一定的毒性作用,死胎率明显增加。结论:应对孕妇的用药安全性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3.
食管贲门癌术后胸胃排空障碍的成因和预防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胸胃排空障碍的成因和预防措施。方法食管贲门癌手术1547例,发生胸胃排空障碍15例,均为上腹、右胸、左颈吻合。手术方式由术中将食膈孔扩张至4指使胃通过时充分舒张,改为行食膈孔处切断部分膈肌。结果行食膈孔处切断部分膈肌,术后未发生胸胃排空障碍。结论胸胃排空障碍与迷走神经切断致胃解剖位置变化而影响胃十二指肠压力梯度和胃窦部功能及胃泌素分泌的功能有关,也与常规扩张食膈孔后膈肌自行回缩、膈肌重建过紧、胸胃远端呈“S”型扭曲、幽门位于膈肌以上使十二指肠呈关闭状、胃扭曲和术后粘连等机械性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吕宝忠 《肿瘤》1995,15(5):376-383
癌瘤形成是一个涉及瘤的起始、促进、转变、演进和建成的多阶段过程。与人癌危险(cancerrisk)有关的致癌因子,有的已知,有的尚不清楚,包括遗传易感性,以及职业的、环境的、和生活方式等因子。可疑致癌因子与癌危险之间的联系通常是用经典流行病学方法来研究,就是将受到暴露的一组人群与年龄性别配对与未受到暴露的对照组比较。即使用此法证实有联系,但仍得不到其中的因果关系。况且,经典流行病学技术用以估计个体的癌危险,其应用性是有限的。分子流行病学是一新兴领域,着重于用分子遗传学和生化技术来评估个体的癌危险。它能在临床症状发生前,就能用生物学标志来鉴定癌危险,行施有效的干预。从体内外实验模型,综合基因结构、功能和异常的知识,并建立一系列与分子的和遗传的损伤,以及与瘤诊断和预后测定有关的生物学标志,分子流行病学潜在地帮助人们获知人类健康和疾病的更高认识,从而可更适当地推论到更大的人群中去。本文试图用概念图式介绍关键方法,来阐明这些原理,并提供如何用特定的研究技术来探讨前列腺细胞转化和癌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碳酸锂对环磷酰胺的抑瘤及毒副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观察碳酸锂(Li2CO3)对环磷酰胺(CP)的抑瘤作用和毒副作用的影响。按标准方法对每只小鼠进行肿瘤(肝癌H22、肉瘤S180)接种。Li2CO3[20、40mg/kg.dig,连续10天。CP(90、180mg/kg)一次iP。结果显示:Li2CO3与CP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抑瘤率,增加荷瘤鼠的外周血白细胞(WBC)数和降低骨磷嗜多染红细胞(PCE)的微核率(MNF)。提示Li2CO3能明显增强C  相似文献   

16.
作通过对79例青年食管癌和贲门癌诊断治疗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讨论,总结了其病程短、发展快、易扩散转移、肿瘤分化差即恶性程度高的临床病理特点。提出了诊断中要改变过去认为青年人食管高贲门高发生率低的观念,防止漏诊误诊,并论述了手术适应症的选择与手术切除率的关系,认为青年人食管癌贲门癌手术适应症的选择主要应考虑手术能否切除病灶,而判断肿瘤的外侵程度要比肿瘤的长度更为重要,在手术掌握上青年组要比中老年组指征放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16例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疗效,方法:复习16例的全部病例资料,组织切片;按kadish分期分成A,B,C三期,分析其疗效。结果:kadish分期A,B,C三期各种治疗总的5a生存率分别为100%,33%和12.5%。结论:嗅神经母细胞瘤疗效与临床分期有关,治疗以放射治疗或手术加放疗最理想。  相似文献   

18.
鼻咽鼻腔癌变化学预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海英  卢圣贤 《癌症》1991,10(2):89-92
本文用我们过去建立的鼻咽鼻腔癌前与癌变的模型研究中药抗癌乙、三合剂、维胺酯及芦笋对鼻咽鼻腔癌变的影响。用Wistar大鼠30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七组:(A)对照组;(B)三合剂预防组;(C)三合剂治疗组;(D)抗癌乙治疗组;(E)抗癌乙预防组;(F)抗癌乙+维胺酯联合作用组;(G)芦笋组。各组动物均按40mg/kg的二亚硝基哌嗪(DNP)剂量,每周两次皮下注射,共14次,诱发癌变,预防组在开始给DNP前一天给药,治疗组在注射DNP 14次,诱发鼻腔粘膜不典型增生后一天给药。(A)至(G)组分二批处死。结果表明:抗癌乙片对DNP诱发大鼠鼻腔癌变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癌变率由对照组60%下降至预防组36.5%和治疗组24.1%;抗癌乙片中的三成分组成的三合剂亦具有明显的抑制癌变的作用。癌变率由对照组60%下降至预防组46.0%和治疗组31.4%;抗癌乙和维胺酯对癌变具有协同抑制作用,作用效果比单纯用抗癌乙好,癌变率由对照组60%下降至29.1%;以上各组与对照组比均有统计学的显著意义,而芦笋原汁对癌变的抑制作用不及抗癌乙和三合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myc、Ha-ras癌基因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恶性程度和临床特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地高辛(Dig)标记的cDNA探针对5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切片进行c-myc、Ha-rasmRNA原位杂交检测。结果c-mycmRNA阳性表达率为62.75%(32/51),Ha-ras为70.59%(36/51)。两者阳性率或阳性强度随恶性程度升高而增加。在临床分期较高的肿瘤中,两者亦呈高表达。结论c-myc、na-ras癌基因参与人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转化过程,其异常表达可能与恶性程度及肿瘤浸润程度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20.
hTRT和C-myc的表达在食管上皮增生和癌变过程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食管粘膜上皮癌变过程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RT)和C-myc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与食管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70例食管癌切除新鲜标本的上切缘正常粘膜,癌旁食管粘膜上皮和食管原位癌组织中hTRT和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hTRT和C-myc在增生和恶变的食管粘膜上皮细胞表达,两者在食管癌变过程显示相同的分布模式。结论:端粒酶hTRT和C-myc蛋白的表达与食管粘膜上皮的恶性转化密切相关,端粒酶hTRT的重新激活和C-myc的上调表达可能在食管癌的组织发生中起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