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5 毫秒
1.
患者 男,45岁。因患L4,5椎间盘突出症行L4,5半椎板切除和髓核摘除术。选择L1~2间隙行硬膜外麻醉,用18G穿刺针和直入法穿刺,穿过黄韧带进入硬膜外腔,测量硬膜外腔深度为5cm,向脚端置入一次性硬膜外导管。导管通过穿刺针至13cm处受阻,多次转动穿刺针,导管仍不能置入,于是退管重新穿刺。左手固定穿刺针,右手轻拉导管,感觉阻力大,稍用力,导管被拉出来,但前端被针尖割断3cm残留硬膜外腔内。随即更换T1,2~L1重新穿刺向头端置管,置管通畅,出现麻醉平面后,不改变体位,仍在右侧位下手术。术中术…  相似文献   

2.
张永春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0):2668-2668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26岁,体重110 kg,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患者右侧卧位,L1~2间隙穿刺,穿刺顺利,阻力消失,负压明显,置管20 cm时退出穿刺针.退出导管2 cm时困难,管内不能注射生理盐水,感觉拔管阻力明显,似被紧紧"卡住",局部注射2%利多卡因,身体过度屈曲,仍不能拔出硬膜外导管.改腰穿L1~22~3间隙,麻醉效果好,手术顺利,手术结束后再拔管,仍不能拔出导管.  相似文献   

3.
患者,郑某,女,32岁。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术。取右侧卧位于万一。椎间隙用18“硬膜外穿刺针穿刺,穿刺顺利。测得皮肤距硬膜外腔4.scm,导管在硬膜外腔内置入约scm时退出穿刺针,将硬膜外导管缓慢退出直到在硬膜外腔内留置4cm。注入2%利多卡因4ml试验量,5分钟后测得麻醉平面在T;-;。。患者血压、心率、呼吸均正常。继而给予2%利多卡因10ml。麻醉效果佳。术后取右侧卧位拔硬膜外导管,当导管退出3.scm时受阻,拔出困难,于是改变体位取左侧卧位、坐位,均未奏效。最后又取右侧卧位,腰背部尽量弯曲,适当用力再拔出Icm…  相似文献   

4.
笔者用硬膜外麻醉导管抽吸法抢救张力性气胸 2 0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介绍如下。操作方法 :患者取半卧位 ,选择锁骨中线第 2肋间隙为穿刺点 ,常规消毒皮肤局麻后 ,先用注射用 12号或 16号针头刺破皮肤 ,将硬膜外麻醉用 16号或 18号穿刺针后接注射器进行穿刺 ,进针深度以入胸腔 1cm并见注射器针芯退出为宜 ,然后置入硬膜外导管于胸腔内约 2cm左右 ,拔除硬膜外穿刺针 ,固定导管 ,导管后接一次性输液器密闭 ,用 5 0ml大空针分次抽吸胸腔气体。1 临床资料例 1:患者 ,男 ,5 8岁 ,慢支肺气肿 2 0余年 ,因便秘、大便用力后 ,突然出现气急、…  相似文献   

5.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ESA)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椎管内阻滞技术,我们对300例剖宫产患者比较了CSEA和连续硬膜外麻醉(EA)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300例剖宫产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CESA组采用BD公司的针内针型联合穿刺针,穿刺间隙采用L2~3,通过硬脊膜入蛛网膜下腔后注入0.75%布比卡因1ml加0.8ml10%葡萄糖混合液,退出腰穿刺针后,再向硬膜外腔头侧插管,并置管3cm。EA组选L2~3间隙作硬膜外麻醉穿刺点,插管及留置导管与ESA相同,麻…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8岁,体重78公斤,身高165cm.因妊娠足月,害怕疼痛并认为是高龄产妇而拟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患者入手术室后取左侧卧位,选L1-2点常规消毒铺巾,行正入法硬膜外穿刺,穿刺顺利,经穿刺针向头侧硬膜外腔置入导管,置入时稍有阻力,置管5cm后退出穿刺针,固定导管,平卧位后回抽无脑脊液和血液后给1%利多卡因5ml实验剂量,5分钟后无异常分次注入0.75%罗哌卡因8ml,7ml后消毒铺巾开始手术,手术过程中麻醉效果满意,手术历时1小时30分钟,临近结束时准备再给3ml罗哌卡因后接镇痛泵发现硬膜外管注药有助力,无法注入药液即放弃镇痛,手术结束后硬膜外导管拔出困难,恢复穿刺时的体位导管仍无法拔出,将穿刺点及导管重新消毒后送回病房,术后第二天于导管及穿刺间隙周围注射局麻药后仍无法拔出,术后第三天患者回手术室,处原穿刺体位,仍无法拔出,后将患者扶起成坐位,双腿自然垂于床边,并由两名医生扶住患者呈弓腰位,穿刺部位再次消毒,并用经消毒处理的硬膜外导管钢丝内芯经硬膜外导管腔置入直至受阻,然后再轻轻往外牵拉硬膜外导管,顺利拔除导管,硬膜外导管前端3cm处有明显压痕,导管完整.  相似文献   

7.
硬膜外导管于硬膜外腔打结在麻醉学杂志上偶见报道,但打双重结确属罕见。现将我科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31岁。因怀孕39周G_1P_0入院。体检无特殊发现。麻醉过程:选择低位连续硬膜外麻醉法,患者左侧卧位,于1~2间隙直入法进针,穿刺过程顺利,空气试验无阻力后向头端置管。导管偏细软,进入硬膜外腔1cm时,觉轻微阻力,后又顺利。导管入硬膜外腔7cm时退针,留管于硬膜外腔4cm固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93年9月至1994年3月用隧道法保留硬膜外导管21例,现介绍如下。常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管。将穿刺针退出黄韧带,这时用尖刀片从穿刺针入皮肤处刺入。切口与脊柱垂直,切开皮肤0.6cm。退出硬膜外穿刺针。以切口为起点,沿隧道方向皮下注局麻药,隧道长10cm。在隧道出口处插入硬膜外穿刺针至切口处穿出。将硬膜外导管逆行插入穿刺针少许,在退出穿刺针时把导管从隧道引出,用镊子轻轻夹住导管,  相似文献   

9.
我科选择 30例剖宫产患者行L1~ 2 间隙硬膜外腔穿刺尾向给药和头向置管注药双向给药法与剖宫产连续硬膜外L1~ 2 和L2~ 3 间隙穿刺头向置管注药法各 2 0例进行比较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选择性剖宫产病人 70例 ,均为初产妇 ,随机分为 3组 ,实验组 (A组 ) 30例 ,对照组 (B组、C组 )各 2 0例。2  方法1 ) A组取L1~ 2 间隙行硬膜外穿刺 ,成功后穿刺针缺口朝向尾端快速注药 ( 5~ 7)ml,然后把穿刺针缺口转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 3cm~ 3.5cm ,平卧后视麻醉平面经硬膜外导管注药。2 ) B组取L1~ 2 、C组取L2…  相似文献   

10.
颈部硬膜外阻滞置管长度的临床观察喻学海,邹晓辉(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三亚572000选择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28例,ASA分级为Ⅰ级,年龄20~45a之间,其中男9例,女性19例。采取在们卧位下行C7~T1间隙穿刺,以置入导管10~12cm,退针...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手术主要选用推管内麻醉。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阻滞麻醉 (CSEA)具有起效迅速 ,效果确切 ,灵活性大等优点。本文旨在肯定其用剖宫产手术麻醉的好处。1 临床资料本组 30例中年龄 2 2~ 30岁 ,ASAI -Ⅱ级 ,术前 30min肌注安定 10mg,阿托品 0 .5mg,入手术室后取右侧卧位 ,选择L2 .3 用 18号针直入法行硬膜外穿刺 ,向头侧置硬膜外导管4cm ,然后选择L3 .4 用 7号腰麻针刺入蛛网膜下腔 ,并注入0 .5 %布吡卡因 2~ 3ml,转为平卧位 ,并根据麻醉阻滞平面和手术需要时间酌情硬膜外腔给药。术毕硬膜外腔注入吗啡2mg,氟哌啶…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99年10月开始小剂量腰麻行剖宫产手术98例 ,现与硬膜外麻醉做一比较。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正常足月孕妇(孕38周以上)190例 ,年龄21~39岁(平均27.83岁) ,体重55~105kg(平均78.63kg) ,身高142~178cm(平均161.45cm) ,ASAI~Ⅱ级 ,EKG均正常 ,术前禁食水6h。入手术室左侧上肢常规静脉输液 ,监测仪自动监测血压、脉搏及血氧饱和度。取左侧卧位 ,腰椎2~3(L2~3)或L3~4穿刺。腰麻组(I组)98例 ,选用7号腰麻针 ,穿刺针斜面向足部方面 ,穿…  相似文献   

13.
患者 ,女 ,40岁。患子宫肌瘤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全切除术。术前病人一般情况良好 ,无感觉及运动异常。麻醉穿刺点选择L2 ,3 ,侧入法头向置管 ,穿刺过程顺利。当硬膜外置管 2cm时 ,病人突然尖叫伴右下肢抽动 ,自述右腿疼痛 ,立即停止置管进行观察 ,疼痛感觉消失。再次试探性置管病人无疼痛及异样感 ,硬膜外腔置管 4cm并注射地塞米松 5mg ,然后以 2 %利多卡因行硬膜外麻醉 ,麻醉完善 ,时间约 2h ,共用药2 0ml,手术完成顺利。术后自硬膜外导管注入VitB110 0mg ,VitB12 0 .1mg ,地塞米松 5mg ,留置硬膜外导管以奥贝…  相似文献   

14.
1病历摘要
  女,51岁,拟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右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经腰2、3间隙直入穿刺成功后,置入硬膜外导管。置管过程稍微有些阻力,患者无神经根刺激症状。拔出硬膜外穿刺针后,调整硬膜外导管长度,但硬膜外导管拔不动。此时,硬膜外导管置入3.5 cm。用注射器注入1.0 mL生理盐水,无阻力,回抽无血,无脑脊液。注入试验剂量2%利多卡因5.0 mL后,麻醉平面达T10,麻醉效果满意。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拔管时拔不动导管。让患者恢复穿刺时体位,强力弓腰,仍拔不动。后向硬膜外导管内下入硬膜外导管管芯(量好长度),用止血钳夹住导管与管芯(患者保持穿刺时体位),借住管芯的力量,把硬膜外导管拔出。拔出后见硬膜外导管光滑,无打折,倒刺,也无血迹。  相似文献   

15.
李东亮 《海南医学》2003,14(2):94-95
例 1男性 ,37岁。因上消化道出血于1993年 3月 2 6日在连续硬膜外下行胃底静脉结扎术。穿刺间隙T9-10 ,穿刺置管顺利 ,硬膜外腔留管约 5cm ,术后拔管困难。在各种体位下均未能拔出 ,且向导管注盐水时发现导管堵塞。考虑导管打结 ,留置导管回病房。 2 4h后在病房取坐位 ,腰背后突 ,将导管缓慢拔出。导管末端 1cm处打一死结例 2女性 ,2 6岁。于 2 0 0 0年 5月 10日在连续硬膜外阻滞下行剖宫产术。穿刺间隙L2 -3 ,穿刺过程顺利 ,术后留置镇痛泵送返病房。 4 8h后拔管时出现拔管困难 ,因拔管人员经验不足 ,用力过大 ,导管断裂 ,约 2cm…  相似文献   

16.
近来我科对3例需要长期氧疗的患者,采用了一种新的由国外引进的氧疗方法,即经气管导管给氧[1]。选择的病人均患有重度阻塞性肺疾病,在不吸氧时,其PaO2≤733kPa。采用由Heimlich博士设计的微型导管(Heimlichmicro-recheal,HMT)。方法 取2、3气管软骨环之间常规消毒,局部麻醉,将带有穿刺针的塑料导管经此软骨间刺入气管内,然后,退出穿刺针,将导管送入气管内距环状软骨穿刺处约11cm,气管导管与一个不锈钢珠链相连,套在颈部,以便支持及固定导管,防止滑脱。插入气管内…  相似文献   

17.
江正华 《华夏医学》1999,12(6):729-730
我院在腰段硬膜外麻醉中采用一针双向推药法,应用于妇产科改良式经阴道子宫切除术中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此方法操作方便,麻醉平面广,阻滞完善,肌松效果好,血液动力学稳定,克服了其他麻醉方法中的不良反应,实为经阴道子宫切除手术的实用方法之一,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本组56例患者中,年龄39~55岁,ASA为Ⅰ~Ⅱ级,子宫肌瘤52例(多发性肌瘤需分次切除完成手术9例),余为子宫腺肌症4例。其中5例伴有糖尿病,术中需用胰岛素治疗完成手术3例。余10例有冠心病伴有心电图改变。术前30min肌肉注射鲁米那100mg,患者入手术室后首先建立静脉通道。1.2 方法 全组患者以左侧卧位麻醉L2~L3间隙,用18Gthohy氏针穿刺,正位入路穿刺成功后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确定在硬膜外腔后套上针芯,紧接左手背靠患者背部托住针体以固定穿刺针,右手旋转针柄使勺状面转向骶尾部再次回抽无异常后,一次注入0.5%布比卡因5ml,然后依上方法将针勺面旋转至头向,再回抽无异常后留置硬膜外导管3.0~3.5cm,固定好,改平卧位后由硬膜外导管分次推注1.6%利多卡因+0.2%丁卡因混合液8~12ml(以下称利丁合剂),其后每隔6...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 足月孕产妇,25岁,40W妊娠,体重70kg,2010年7月6日因足月妊娠,羊水过少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产科核对无误,进入手术室,监护,吸氧,开放静脉通道,导尿后右侧卧位,选择L1-2为穿刺点行常规硬膜外麻醉,2%利多卡因4ml局麻后,用18G不锈钢穿刺针直入法进针,有落空感后,负压试验阳性,测量皮肤至硬膜外距离为4cm,置入硬膜外导管(国产苏佳牌),进至15cm刻度处,左手退针的同时右手进导管,退出针后观察皮肤处正对应导管10cm刻度处,决定留置硬膜外腔4cm导管,应外退至8cm处,但退至9cm处时,导管已退不动.  相似文献   

19.
硬膜外导管椎关节嵌顿1例孙运波,王学智,于素桂,闵国英(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266003)患者无脊柱畸形,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在左前倾屈曲位,于L1~2旁正中穿刺,置导管8cm,但管腔完全梗塞,回退困难,改在局麻下完成手术,带管回病房。术后第1...  相似文献   

20.
阮履强  魏林 《四川医学》2001,22(5):459-460
我们从母婴安全 ,满足手术要求 ,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对不同麻醉方式进行了比较。1 临床资料1 1 选择ASAI级剖宫产 90例 ,年龄 2 1~ 34岁。体重 52~ 83kg ,身高 148~ 170cm ,随机分腰麻 (SA)组、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 (CSEA)组、硬膜外麻醉 (CEA)组各 30例。 3组产妇在怀孕过程中均无任何特殊疾患 ,术前未用药。1 2 麻醉方法 :产妇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血压ECG、SPO2 、EtCo2 ,开放静脉通道 ,并穿刺桡动脉 (取血样用 )。硬膜外组 :选 18号穿刺针 ,经L2~ 3穿刺 ,向头侧置管 3cm ,用药为 1.6 %D合剂 (2 %利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