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于英华  赵玮  李蓓  贾爱红 《护理研究》2012,26(22):2111-2112
[目的]为人工气道病人寻找最佳的氧疗、湿化方式。[方法]将60例人工气道病人随机分成3组,A组使用微调输液器配合自制加湿三通吸氧接头持续吸氧湿化,B组使用一次性简易吸氧喷雾瓶持续吸氧湿化,C组使用人工鼻持续吸氧湿化人工气道;观察3组使用后病人的舒适性及噪声对病人的影响,人工气道持续吸氧湿化的满意情况,氧气湿化液污染情况,病人自主咳痰后痰液污染湿化液再次吸入肺内及痰多窒息的问题。[结果]A组、C组无噪声污染,明显优于B组(P<0.05);A组、B组持续吸氧湿化人工气道的满意度明显高于C组(P<0.05);A组无氧气湿化液污染存在,B组、C组有氧气湿化液污染存在(P<0.05);A组、C组病人的舒适度明显优于B组(P<0.05);A组、B组不存在痰多窒息的问题,C组存在痰多窒息的问题(P<0.05)。[结论]微调输液器配合自制三通吸氧接头在氧疗的同时能很好地解决人工气道湿化问题,是人工气道氧疗、湿化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卢素珍  廖锦鸿 《当代护士》2013,(12):142-143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湿化的方法。方法将118例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61例)和B组(57例),A组利用输液三通管把吸氧导管和滴注湿化液的输液器管道连接起来,通过氧气冲击分解液滴的方法。B组采用将吸氧导管和滴注湿化液的输液器各自单独放入人工气道内。比较2组患者不适症状发生率。结果B组患者的刺激性呛咳、气道损伤、痰痂形成、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组方法能有效缓解人工气道患者的不适症状,值祷推广,  相似文献   

3.
3种不同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鱼丽荣  石晓霞 《护理研究》2010,(5):1172-1173
[目的]比较人工气道病人采用3种不同湿化方法的湿化效果,以选择有效的湿化方法。[方法]将60例人工气道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内滴注湿化,B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湿化,C组采用间断气管内滴注湿化,比较3组痰痂形成、痰液黏稠度、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A组各项指标均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明显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组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医用三通管在人工气道持续吸氧及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ICU建立人工气道后脱机且需持续吸氧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医用三通将氧气、湿化液合二为一输入气道内进行给氧与湿化;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双管置入方法,即将吸氧管和湿化管分别接上去掉针头的一次性头皮针管后同时插入人工气道内.比较两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实验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人工气道后持续吸氧及气道湿化的患者中,使用医用三通管将氧气、湿化液合二为一输入气道内,提高湿化效果,减小气道阻力及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患者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SG一次性吸氧管在基层医院心内科应用的可行性,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氧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研究条件的100例在基层医院心内科住院且需要持续吸氧7d以上的病人,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DSG一次性吸氧管吸氧,对照组使用常规湿化瓶吸氧,比较两组氧气湿化瓶细菌污染情况、病人满意度、直接护理时数。[结果]观察组氧气湿化瓶染菌量少于对照组(P〈0.01),吸氧噪声少于对照组(P〈0.05),除氧气异味项外其他咽喉舒适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每天更换湿化瓶、湿化液和处理污染湿化瓶耗时25.23min±1.56min,观察组不需要更换湿化瓶和湿化液,节省了执行氧疗的时间。[结论]DSG一次性吸氧管在基层医院心内科使用,有利于降低湿化瓶细菌污染情况,减少工作量、吸氧噪声,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复方黄连氧气湿化液,以解决现行氧疗中湿化液污染问题。[方法]采用二阶段交叉设计方法,比较使用不同时间段蒸馏水湿化液与复方黄连氧气湿化液的细菌培养结果及合格率;确定复方黄连氧气湿化液的更换时间。同时向氧疗病人发放问卷,调查氧疗时的气味、病人氧疗后的舒适度及呼吸道不适感。[结果]使用24h的氧气湿化液采样培养:复方黄连液菌落数低于蒸馏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样合格率高于蒸馏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复方黄连液的病人吸氧时舒适感高于使用蒸馏水的病人,而吸氧后咽部干燥不适感低于使用蒸馏水的病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使用24h、48h复方黄连氧气湿化液的采样结果,确定复方黄连氧气湿化液的更换时间为48h。[结论]复方黄连液可有效降低湿化液的污染,减少医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氧疗舒适度及病人依从性,可作为一种新型的氧气湿化液在临床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人工气道病人采用3种不同湿化方法的湿化效果,以选择有效的湿化方法.[方法]将60例人工气道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内滴注湿化,B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湿化,C组采用间断气管内滴注湿化,比较3组痰痂形成、痰液黏稠度、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A组各项指标均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明显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内滴注湿化效果较好,超声雾化吸入湿化效果次之,间断气管内滴注湿化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ε-聚赖氨酸(ε—PL)氧气湿化液临床应用效果,以解决现行氧疗中湿化液污染问题。[方法]比较使用蒸馏水湿化液与含ε-PL湿化液前后细菌培养结果。同时向氧疗病人发放问卷,调查氧疗时的噪声、气味、对鼻部的刺激性、病人氧疗后的舒适度及湿润度,评价吸氧的舒适性。[结果]使用前氧气湿化液培养均无菌生长;使用后氧气湿化液采样培养:ε-PL湿化液菌落数低于蒸馏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ε-PL湿化液病人吸氧时在噪声影响、湿润度和对鼻部的刺激及舒适感方面均优于使用蒸馏水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吸氧后异味、温暖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ε-PL氧气湿化液可有效降低湿化液的污染,减少医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并可提高氧疗病人舒适度。  相似文献   

9.
谭玫 《全科护理》2009,7(35):3198-3199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微量输液泵持续滴注法湿化人工气道的效果。[方法]将102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输液泵持续向人工气道滴注湿化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注法湿化气道。[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输液泵持续向人工气道滴注湿化液优于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注法。  相似文献   

10.
宁小玲  莫小妮  黄琨明 《护理研究》2014,(16):1969-1971
[目的]探讨DSG一次性吸氧管在基层医院心内科应用的可行性,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氧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研究条件的100例在基层医院心内科住院且需要持续吸氧7d以上的病人,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DSG一次性吸氧管吸氧,对照组使用常规湿化瓶吸氧,比较两组氧气湿化瓶细菌污染情况、病人满意度、直接护理时数。[结果]观察组氧气湿化瓶染菌量少于对照组(P0.01),吸氧噪声少于对照组(P0.05),除氧气异味项外其他咽喉舒适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每天更换湿化瓶、湿化液和处理污染湿化瓶耗时25.23 min±1.56min,观察组不需要更换湿化瓶和湿化液,节省了执行氧疗的时间。[结论]DSG一次性吸氧管在基层医院心内科使用,有利于降低湿化瓶细菌污染情况,减少工作量、吸氧噪声,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