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7 毫秒
1.
目的研究四逆散冻干粉改善大鼠睡眠作用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四逆散冻干粉组,混合物组,每组10只。阴性对照组的大鼠灌胃0. 9%Na Cl;阳性对照组的大鼠灌胃盐酸帕罗西汀溶液4. 2 mg·kg-1;四逆散冻干粉组的大鼠灌胃四逆散冻干粉水煎液2. 41 g·kg-1;混合物组灌胃混合物(辛弗林-芍药苷-柴胡皂苷C-甘草次酸=8. 5∶1. 0∶1. 5∶6. 5) 206 mg·kg-1。每日灌胃1次,连续给药1周。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脑脊液移行成分。结果四逆散冻干粉在脑脊液中除戊巴比妥钠成分外,并无血中移行成分的进入;给予四逆散冻干粉后,脑脊液中成分峰面积约是空白脑脊液峰面积的12. 5倍;血清中四逆散的移行成分(辛弗林、芍药苷、柴胡皂苷C、甘草次酸)均可以使脑脊液中该内源性物质峰面积高于空白脑脊液峰面积,但不如四逆散整方作用;混和物组增高脑脊液中内源性物质峰面积是四逆散组的3. 2倍,该内源性物质是5-羟色胺。结论四逆散冻干粉是通过促进脑脊液中内源性物质5-羟色胺的分泌达到改善睡眠作用的。  相似文献   

2.
四逆散冻干粉在大鼠脑脊液中主要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四逆散冻干粉脑脊液主要活性成分.方法 用HPLC方法,梯度洗脱,测定四逆散冻干粉脑脊液主要活性成分,分析时间为140 min.结果 四逆散冻干粉在连续给药7 d后,脑脊液中除戊巴比妥钠成分外,并无血中主要活性成分的进入;四逆散冻干粉在后脑脊液中成分峰面积,约是空白脑脊液峰面积的12.5倍.血清中四逆散的主要活性成分为辛弗林、芍药苷、柴胡皂甙C及甘草次酸,其均可以使脑脊液中该内源性物质峰面积,高于空白脑脊液峰面积;但不如四逆散整方作用,且混和物组(辛弗林-芍药苷-柴胡皂甙C-甘草次酸=8.5:1:1.5:6.5)增高脑脊液中内源性物质峰面积是四逆散组的3.2倍.结论 四逆散脑脊液HPLC指纹图谱特征性及专属性强,可用于四逆散冻干粉脑脊液主要活性成分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四逆散冻干粉主要化学成分芍药苷改善睡眠的作用机制。方法取Wistar大鼠平分为4组(每组10只):正常组、四逆散冻干粉组、白芍冻干粉组、芍药苷组。称取冻干粉20 g,加水溶解配成0.5 kg? L-1溶液,灌胃给药,正常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每天1次,连续7 d。用HPLC方法测定大鼠血清和脑脊液中移行成分。结果给予四逆散冻干粉主要化学成分芍药苷后,脑脊液中内源性物质峰面积约是空白脑脊液峰面积的12.5倍,表明芍药苷能明显促进脑脊液中内源性物质的分泌,从而达到改善睡眠作用,该内源性物质最终确定为5-羟色胺。结论四逆散冻干粉主要化学成分芍药苷是通过促进脑脊液中内源性物质5-羟色胺的分泌达到改善睡眠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四逆散冻干粉中主要成分柴胡皂苷C对小鼠睡眠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给药组,四逆散冻干粉中有效成分柴胡皂苷C 12 g.kg-1经灌胃给予给药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均给予同体积的蒸馏水。于末次给药前8 h禁食,给药60 min后,腹腔注射50 mg.kg-1戊巴比妥钠,观察并记录翻正反射消失至恢复时间,即睡眠时间。结果柴胡皂苷C可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时间,与空白组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四逆散冻干粉中有效成分柴胡皂苷C可延长阈剂量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时间,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甘草改善睡眠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取Wistar大鼠30只,平均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甘草冻干粉组、甘草次酸组。称取冻干粉20 g,加水溶解配成0.5 kg· L-1溶液,灌胃给药,正常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每天1次,连续7 d。用HPLC方法测定大鼠血清和脑脊液中移行成分。结果通过分析比较,确定甘草改善睡眠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是血清中甘草的移行成分甘草次酸。甘草次酸可使脑脊液中内源性物质的峰面积高于空白脑脊液峰面积,前者约是后者的8.6倍。结论甘草主要化学成分甘草次酸能明显促进脑脊液中内源性物质的分泌,从而达到改善睡眠作用。  相似文献   

6.
甘草剂量变化对芍药甘草复方移行入血成分的药动学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u RW  Shen L  Feng Y  Xu DS  Ruan KF  Lin X  Hong YL 《药学学报》2011,46(3):329-332
探讨不同甘草剂量配伍对芍药甘草复方移行入血成分的药动学影响,从剂量角度阐明芍药甘草复方配伍的合理性。在建立芍药甘草体内成分特征图谱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将芍药、甘草不同剂量配比组于灌胃给药后不同时间的大鼠血浆中各特征移行入血成分含量的药动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并以各移行入血成分药动学参数与甘草剂量进行回归,寻找相关性。结果显示,芍药甘草复方用药以芍药∶甘草=4∶4为最佳,与古方常用剂量相符,且各移行入血成分的吸收在一定的范围内与甘草剂量符合二项式拟合,各移行入血成分间也具有相关性。从药动学角度证明了芍药甘草药对剂量配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四逆散冻干粉血清移行成分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四逆散冻干粉血清移行成分,为确定四逆散改善睡眠作用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可靠的方法依据。方法:采用HPLC方法,梯度洗脱,测定了四逆散冻干粉血清移行成分。色谱条件为:HypersilC18柱(4.6mm×250mm,5μm),流速1.0mL/min,柱温30℃,流动相A为乙腈 流动相B为0.05%磷酸水,流动相A梯度洗脱(10%~90%乙腈),分析时间为150min。结果:四逆散冻干粉在连续给药7d后血清中出现14种移行成分。结论:四逆散血清HPLC指纹图谱特征性及专属性强,可用于四逆散冻干粉血清移行成分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四逆散首载于汉·张仲景《伤寒论》。国内对四逆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效学方面,特别是对加味四逆散的功效研究颇多;国外的研究重点在于组成四逆散的单味药的作用物质基础(主要包括芍药苷、柴胡皂苷、异甘草皂苷、芹糖甘草苷等)及作用机制,但一直未能从药动学角度阐明经方四逆散配伍的机制。本文就近年来四逆散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提出联合运用药物动态及毒性(ADME/Tox)技术和群体药动学(PKK)研究四逆散配伍机制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柴胡疏肝散水提物冻干粉中柴胡皂苷(A、B1、C、D)、橙皮苷、柚皮苷、甘草苷、芍药苷、没食子酸、阿魏酸、槲皮素和异甘草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Welch Ultimate XB-C18色谱柱(2.1 mm×100 mm,5 μm);流动相组成为A相:乙腈,B相:0.1%甲酸-水;以0.3 mL·min-1的流速进行梯度洗脱,进样量为10 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模式,以多反应监测方式(MRM)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柴胡疏肝散水提物中的12种成分在检测范围内与峰面积之间的线性关系良好。测定结果表明,每克柴胡疏肝散水提物冻干粉中含:柴胡皂苷A 6.712 mg,柴胡皂苷B1 5.810 mg,柴胡皂苷C 16.700 mg,柴胡皂苷D 0.034 mg,橙皮苷101.600 mg,柚皮苷172.000 mg,甘草苷3.300 mg,芍药苷50.483 mg,没食子酸1.870 mg,阿魏酸4.945 mg,异甘草素0.032 mg,槲皮素0.051 mg。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简便可靠,可用于柴胡疏肝散水提物冻干粉中12种主要成分的定量分析,并为建立柴胡疏肝散的质量标准提供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血清HPLC指纹图谱法研究芍药甘草汤伍用的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梅  姚楠  周秋香  黄卫华  李友宾 《中国药房》2010,(15):1347-1350
目的:通过血清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法考察芍药甘草汤伍用的合理性。方法:比较单味药与复方水煎液及单味药与复方含药血清HPLC指纹图谱,确定单味药和组成复方后入血成分数与量的变化。结果:白芍(S)单味药有8个入血成分,甘草(G)单味药有23个入血成分,伍用后有32个入血成分;其中白芍苷(SGT6)、芍药苷(SGT7)、新甘草苷(SGT10)、甘草苷(SGT11)、SGT14、SGT15、SGT16、SGT17、SGT18、SGT24、SGT25、SGT26、SGT27、SGT28、甘草酸(SGT29)、甘草次酸(SGT32)伍用后峰面积明显增加。结论:白芍、甘草配伍后,两者生物利用度明显提高,存在相互协同作用。采用血清HPLC指纹图谱法证明了芍药甘草汤组方配伍的科学合理性,方法简便、准确、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基准剂量(BMD)法探讨氯蜱硫磷(毒死蜱)的参考剂量。方法 80只清洁级成年雌性SD大鼠,ig给予氯蜱硫磷0.25,0.5,1,2,4,8和16 mg.kg-1,每天1次,连续21 d。21 d后处死大鼠测定大鼠大脑皮质、海马和血清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观察氯蜱硫磷的未观察到损害作用剂量。采用R语言的PROAST28.1软件包计算BMD及其下限值,将BMD下限值除以安全系数100得到氯蜱硫磷的参考剂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氯蜱硫磷4,8和16 mg.kg-1使大鼠海马中AChE活性明显降低(P<0.01);氯蜱硫磷2,4,8和16 mg.kg-1使大鼠皮质中AChE活性明显降低(P<0.01);而氯蜱硫磷1,2,4,8和16 mg.kg-1使大鼠血清中AChE活性明显降低(P<0.01)。随着氯蜱硫磷染毒剂量的增加,大鼠海马、皮质和血清中的AChE活性表现出下降趋势。以AChE活性作为指标,海马、皮质和血清中氯蜱硫磷的未观察到损害作用剂量分别为低于2.0,1.0,0.5 mg.kg-1的剂量,BMD分别为0.81,0.90和0.41 mg.kg-1,参考剂量分别为5.5,4.6和3.6μg.kg-1;为人类膳食安全,将氯蜱硫磷的参考剂量定为3.6μg.kg-1。结论 BMD法可制定比未观察到损害作用剂量法更加安全的参考剂量,并可以进一步应用于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芍药苷治疗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是否与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有关。方法 Wistar大鼠右足趾皮内注射牛Ⅱ型胶原(CⅡ)和弗氏完全佐剂制备CIA大鼠模型,7 d后大鼠背部和尾根部皮下注射CⅡ加强免疫1次。初次免疫后第14天ig给予地塞米松2 mg.kg-1或芍药苷25,50和100 mg.kg-1,每天1次,连续28 d。初次免疫后第14,21,28,35和42天观察CIA大鼠的足爪肿胀度和关节炎指数的变化。给药结束后第2天大鼠摘眼球取血,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酮(CS)含量;制备血清,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抗CⅡ抗体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关节红肿,关节炎指数升高(P<0.01),血中CRH、CS、抗CⅡ抗体、IFN-γ、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IL-4水平下降(P<0.01),ACTH无明显改变。ig给予芍药苷50和100 mg.kg-1可抑制CIA大鼠关节肿胀,降低关节炎指数(P<0.05),在第42天关节炎指数由模型对照组的6.4±0.7降至5.6±0.5和5.4±0.7(P<0.05);使模型对照组血清IFN-γ由(21.3±2.5)ng.L-1降至16.6±1.3和(16.1±1.9)ng.L-1(P<0.01),IL-1β由(37.3±4.2)ng.L-1降至32.1±2.9和(31.2±4.1)ng.L-1(P<0.01),TNF-α由(53.9±7.9)ng.L-1降至39.4±6.8和(31.3±6.1)ng.L-1(P<0.01),抗CⅡ抗体由(2.13±0.32)ng.L-1降至1.35±0.58和(1.10±0.42)ng.L-1(P<0.01),IL-4由(26.6±3.0)ng.L-1升至41.9±3.1和(49.1±4.2)ng.L-1(P<0.01);能使血浆CRH的水平由模型对照组的(2.3±0.5)μg.L-1升高至4.9±1.0和(5.3±1.1)μg.L-1(P<0.01),CS由(33±10)μg.L-1升高至47±9和(51±13)μg.L-1(P<0.01),ACTH水平亦有明显升高(P<0.01)。结论芍药苷治疗CIA可能与调节PHA轴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浙贝母总生物碱(TAF)对人肺腺癌A549/顺铂(DDP)细胞DDP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①离体实验:采用MTT法观察TAF(12.5~200mg·L-1)对A549和A549/DDP细胞的毒性作用;采用MTT法检测TAF 9mg·L-1对A549/DDP细胞耐药的逆转作用,同时设环孢菌素A(Cys A)1mg·L-1和汉防己甲素(Tet)1mg·L-1为阳性对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549/DDP细胞多药耐药基因1(MDR1)mRNA相对表达;Western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A549/DDP细胞P-糖蛋白(P-gp)相对表达。②在体实验:制备BALB/c裸鼠A549/DDP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DDP 5mg·kg-1、TAF2 mg·kg-1、DDP 5 mg·kg-1+TAF 0.5,1和2 mg·kg-1联用组,每两天ip给予DDP,每天ig给予TAF,持续13d,检测移植瘤体积和质量的变化。结果 TAF作用72 h抑制A549和A549/DDP细胞存活的IC50值分别为141±5和(298±22)mg·L-1;IC10值分别为15.3±1.9和(9.0±1.2)mg·L-1。DDP 0.01~100mg·L-1与TAF 9 mg·L-1合用后,DDP抑制A549/DDP细胞存活的IC50值由(14.06±3.72)mg·L-1降至(0.79±0.14)mg·L-1,抑制A549细胞存活的IC50值无明显变化;TAF对A549/DDP细胞DDP耐药性的逆转倍数为17.80倍,高于Cys A(10.16倍)和Tet(14.05倍)。TAF可明显降低A549/DDP细胞MDR1 mRNA及P-gp相对表达(P<0.01)。DDP 5mg·kg-1体内抑瘤率为49.9%,与TAF 2mg·kg-1合用后抑瘤率增至67.4%(P<0.01)。结论 TAF在体内外均可逆转A549/DDP细胞对DDP的耐药性,可降低MDR1 mRNA和P-gp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4.
全反式维A酸给药4周对大鼠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A酸(ATRA)重复给药4周对大鼠的毒性反应,初步确定其主要毒性靶器官及毒性反应性质和程度。方法 SD大鼠ig给予ATRA 10,50和250 mg.kg-1,每日1次,连续4周,每日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和死亡情况,每周记录体质量和摄食量。停药第1天和第15天分别处死部分大鼠,进行血常规、血液生化和凝血功能检测,测定主要脏器的脏器系数并进行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与溶剂对照组相比,ATRA 250 mg.kg-1组给药14 d后,大鼠出现竖毛、自主活动减少、四肢乏力、眼睑部脱毛出血和呼吸急促等症状,给药18 d后大鼠出现死亡,体质量在给药7 d后随给药时间延长逐渐减轻(P<0.01),同时摄食量随给药时间延长逐渐减少(P<0.05)。停药后第1天,与溶剂对照组比较,ATRA250 mg.kg-1组总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和肌酐明显下降,球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甘油三酯明显上升(P<0.01),同时血糖升高,肌酸肌酶显著降低(P<0.05);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加,嗜酸性粒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数明显降低(P<0.0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和国际标准化比值明显延长,凝血酶时间明显减少(P<0.05);心、肝、脾、肺、肾和肾上腺系数较溶剂对照组明显升高,胸腺系数明显降低(P<0.01)。ATRA组组织病理改变主要为肝细胞水肿,十二指肠上皮变性、坏死,脾巨核细胞增多。停药后第15天,ATRA组的毒性反应症状有所恢复。结论 ATRA250 mg.kg-1能造成大鼠血小板减少和贫血,同时存在一定的粒系增生和骨髓抑制现象,对大鼠肝和生殖系统有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幼年注射氟西汀(Flu)制备成年小鼠抑郁模型,探讨其表观有效性和预测有效性。方法 幼年ICR小鼠出生后第4到第21天连续ip给予Flu 10 mg.kg-1(幼年诱导模型组),正常饲养至9周龄后,分为模型组、ig给予Flu 10 mg.kg-1和氟哌啶醇0.1 mg.kg-1组,连续3周后开始检测实验,测试期间继续给药,测试完成后小鼠为12~13周龄。开场实验检测跨格数,悬尾实验检测不动时间,明暗穿箱实验检测明暗穿箱次数。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幼年诱导模型组小鼠成年后,自主活动显著减少(跨格数:83±30 vs 58±19;站立数:32±10 vs 20±8),悬尾不动时间显著延长〔83±46 vs(128±56)s〕,明暗穿箱次数显著减少(18±5 vs 10±4)。小鼠连续ig给予Flu 10 mg.kg-1后,自主活动显著增加(跨格数:58±19 vs 85±41;站立数:20±8 vs 30±12),悬尾不动时间显著缩短〔128±56 vs(71±40)s〕,明暗穿箱次数显著增加(10±4 vs 17±7),各指标均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而给予氟哌啶醇0.1 mg.kg-1组小鼠,各指标数据无明显改变,同时表现出镇静作用。结论 幼年小鼠注射Flu成年后的表现符合抑郁模型表观有效性和预测有效性特征,有望成为制备更合理的抑郁症动物模型方法。  相似文献   

16.
3-氧-乙酰-11-脱氧甘草次酸铝对大鼠胃溃疡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予大鼠ig 3-氧-乙酰-11-脱氧甘草次酸铝(ADA),50,100 mg·kg-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可显著降低对阿司匹林及应激性胃溃疡的溃疡面积,显著减少胃液量,降低胃液总酸度和胃蛋白酶活性;并且在相同剂量下,ADA对阿司匹林和醋酸诱发胃溃疡的抑制作用显著比甘珀酸组强,同样ADA还能显著增加胃内粘液量及胃壁内前列腺素E2(PGE2)量在醋酸型慢性胃溃疡模型中,ADA 125, 250 mg·kg-1 (62.5,125 mg·kg-1,早晚各一次),连续14 d,显著提高溃疡处胃粘膜血流量(GMBF)和溃疡治愈率,对血清钠,钾浓度无影响,相反甘珀酸可显著降低血清钾浓度. 结果表明,ADA可抑制溃疡形成及促进溃疡愈合,长期大剂量应用无甘珀酸引起的低血钾副作用,其抗溃疡机理可能与降低胃液总酸度,胃蛋白酶活性和促进胃粘液分泌,胃壁内PGE2量及GMBF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拟黑多刺蚁乙醇提取物(EEPR)中降低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的活性部位及其主要化学成分。方法昆明小鼠分别ig给予别嘌醇0.04 g.kg-1(阳性对照),EEPR 0.128,0.256和0.512 g.kg-1,EEPR的石油醚部位0.079和0.158 g.kg-1,乙酸乙酯部位0.051和0.102 g.kg-1,正丁醇部位0.052和0.104 g.kg-1和水部位0.042和0.084 g.kg-1,每天1次,连续12 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ig给予等体积含0.3%吐温-80的水溶液。末次给药1 h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ip给予次黄嘌呤0.6 g.kg-1。1 h后眼眶静脉丛取血,用磷钨酸比色法测定血清尿酸水平,酶比色法测定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对降低血清尿酸水平的活性部位进行GC-MS分析,鉴定其主要化学成分。结果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血清尿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别嘌醇0.04 g.kg-1,EEPR 0.256和0.512 g.kg-1可明显降低该模型小鼠血清尿酸水平(P<0.05),分别由模型组的(464±143)μmol.L-1下降到273±80,346±85和(302±72)μmo.l L-1(P<0.05)。EEPR中石油醚部位0.079和0.158 g.kg-1可显著降低该模型小鼠血清尿酸水平,分别由模型组的(446±139)μmo.lL-1下降到328±100和(314±112)μmol.L-1(P<0.05),其他部位各剂量组对血清尿酸水平均无明显影响。石油醚部位0.158 g.kg-1可明显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由模型对照组的(18±8)U.L-1下降到(11±5)U.L-1(P<0.05)。GC-MS分析结果表明,石油醚部位的脂肪酸中,反式十八碳烯酸甲酯占60.77%,十六烷酸甲酯占18.99%,十六碳烯酸甲酯占9.31%。结论 EEPR中石油醚部位可降低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血清尿酸水平,不饱和脂肪酸为石油醚部位脂肪酸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银杏外种皮提取物(GBEE)对小鼠Lewis肺癌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备C57BL/6J小鼠Lewis肺癌转移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模型对照、替加氟80 mg·kg-1(阳性对照)和GBEE 50,100和200 mg·kg-1治疗组。正常和模型对照组ig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组分别ig给予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15 d。给药结束后第2天剥瘤称取瘤质量,计算抑瘤率;摘取肺组织,Bouin's液固定后于解剖显微镜下计数肺表面转移灶,计算肺癌转移率和抗转移率;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Ⅳ型胶原(ColⅣ)和透明质酸(HA)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细胞CD44和nm23-H1蛋白的表达。结果 GBEE 50,100和200 mg·kg-1对C57BL/6J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P<0.01),移植瘤瘤质量分别为2.6±0.4,2.3±0.4和(2.3±0.6)g,抑瘤率分别为21.3%,32.2%和29.6%。模型对照组小鼠Lewis肺癌转移率为70%,GBEE 50,100和200 mg·kg-1治疗组肺癌转移率分别为50%,30%和40%。与模型对照组比较,GBEE 100 mg·kg-1治疗组小鼠肺癌转移灶明显减少(P<0.01),抗转移率为87.5%;50和200 mg·kg-1无明显影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GBEE 50,100和200 mg·kg-1可明显降低小鼠血清中ColⅣ和HA含量(P<0.01),抑制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细胞CD44蛋白表达,并促进nm23-H1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 GBEE对Lewis肺癌转移模型小鼠具有抗肿瘤转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表达、抑制肿瘤细胞黏附分子CD44表达并降低血清ColⅣ和H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番荔枝总内酯对大鼠的毒性作用,初步探讨其毒性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番荔枝总内酯7和14 mg·kg-1组,分别ig给药,每天1次,连续4周,末次给药1h后取血,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肝和肾组织病理变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和肌酸激酶(CK)水平;BCA法、分光光度法和荧光素法分别测定心、肝和肾线粒体中蛋白质浓度、线粒体复合物Ⅰ活性和ATP含量;荧光探针法检测组织中Ca2+和活性氧类(ROS)浓度。结果番荔枝总内酯14mg·kg-1组大鼠肝组织中央静脉周围细胞轻微肿胀;与溶剂对照组比较,血清ALT,AST,BUN和CK水平显著升高,分别由溶剂对照组的(50.0±1.4)U.L-1,(126±11)U.L-1,(6.13±0.15)mmol·L-1和(293±13)U.L-1升高到(59.0±2.6)U.L-1(P<0.05),(176±12)U.L-1(P<0.05),(12.9±2.05)mmol·L-1(P<0.01)和(480±97)U.L-1(P<0.05),血清Cr水平无明显变化。心、肝和肾组织线粒体复合物Ⅰ活性分别由溶剂对照组的(22.6±4.9),(72±10)和(34±4)μmo.lg-1蛋白.min-1降低到(7.5±1.7),(54±10)和(26±6)μmo.lg-1蛋白.min-1(P<0.05,P<0.01);心、肝和肾组织ATP含量由溶剂对照组的(10.4±2.1),(6.8±1.6)和(12.5±3.4)nmo.l L-1降低至(2.2±3.4),(3.4±1.2)和(5.5±1.1)nmol·L-1(P<0.05,P<0.01);心肌细胞中Ca2+和ROS浓度增加,荧光强度分别由7.37±0.64和14.8±4.1增加到9.06±0.08和110.0±19.0(P<0.05,P<0.01),肝和肾细胞内Ca2+和ROS浓度无明显变化。番荔枝总内酯7mg·kg-1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番荔枝总内酯对大鼠心、肝和肾具有一定的毒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降低心、肝和肾组织中线粒体复合物I的活性和ATP含量,升高组织细胞内Ca2+和ROS浓度,引起组织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海藻、大戟、甘遂和芫花分别与不同剂量的甘草配伍对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均匀设计进行分组。小鼠分别ig给予海藻甘草、大戟甘草、甘遂甘草或芫花甘草合煎液1次,分别于给药后20,60,30和20min后,再ig给予5%印度墨汁混悬液0.2ml。给予墨汁20min后处死小鼠,测定小肠推进率(IPR)。结果大戟甘草合煎液组小鼠在总给药剂量0~30g·kg-1范围内且总给药剂量一定时,随甘草剂量的增加小鼠IRP降低(R=0.7853,P<0.05)。芫花甘草合煎液组总给药剂量低于5g·kg-1时,小鼠IRP未见明显变化;总给药剂量>5g·kg-1且一定时,小鼠IRP随甘草呈剂量依赖性增加(R=0.8414,P<0.05)。海藻甘草合煎液和甘遂甘草合煎液组海藻和甘遂与甘草配伍比例的变化对IRP无明显影响。结论在一定的总给药剂量范围内,大戟甘草合煎液对小鼠肠功能的影响与配伍比例密切相关,甘草剂量增加时小鼠肠功能减弱。芫花甘草合煎液对小鼠肠功能的影响也与配伍比例密切联系,甘草剂量增加时肠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