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苹果天社蛾是晉中果区后期害虫。以5龄幼虫为害最重,取食量約占整个幼虫期总食量的90%左右。幼虫期平均为31.2天。以蛹在寄主树下距主干1米以內,土深2—12厘米处,做土室越冬。越冬蛹分布的密度因寄主而不同。成虫羽化出土与7、8月份降雨量及越冬蛹深度有密切关系。成虫产卵及幼虫取食对寄主有一定的选择,榆叶梅最爱好,杏树、苹果次之。此虫年只一代。6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7月下旬达盛期。卵7月初出現,8月上旬为盛期。幼虫7月中旬开始为害,8月中、下旬达盛期。9月下旬幼虫逐渐老熟入土化蛹越冬。防治药剂以25%DDT乳剂、50%可湿性DDT、6%可湿性666 150—300倍液效果为佳。要求把幼虫消灭在4龄以前;也可結合秋耕挖蛹,注意果园植物的配置等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
绿柳突瓣叶蜂生物学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星煜  辛恒  潘朝晖 《植物保护》2007,33(1):102-105
绿柳突瓣叶蜂(Nematus ruyanus Wei)是发生在甘肃天水柳树上的一种新害虫。严重危害旱柳、垂柳、金丝柳等多种柳树,1年发生6代,非越冬茧结于叶背,越冬茧结于1-5 cm表土中,以预蛹在越冬茧内越冬。幼虫食叶危害,每年3月下旬至10月下旬是该虫的猖獗危害期。用25%灭幼脲,1.8%阿维菌素乳油,40%氧乐果乳油2000倍液防治3龄前幼虫防效达95%以上;用2.5%溴氰菊酯乳油,3%高渗苯氧威乳油4000倍液喷冠防治3龄后大幼虫防效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3.
榆近脉三节叶蜂生物学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星煜 《植物保护》2006,32(4):98-100
榆近脉三节叶蜂(Aprocers leucopoda Takeuchi)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新害虫,中国新记录种。该虫严重危害榆树,分布于甘肃天水海拔1 720~1 950 m之间,1年发生4代,以预蛹越冬。非越冬茧结于叶背;越冬茧结于2~5 cm表土中。幼虫食叶危害,每年5月上旬至8月下旬为猖獗危害期。以25%灭幼Ⅲ号胶悬剂和40%氧乐果乳油1 500倍液防治3龄前幼虫,防效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4.
黑斑红毛斑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斑红毛斑蛾(Phauda triadum Waluer)是薜荔(Ficus pumila L.)上的主要食叶害虫。在江西一年发生一代,以三龄幼虫在寄主叶片或枝条上越冬,翌年2月开始活动、取食。结茧期为4月下旬初—5月上旬;成虫发生期为5月下旬初—6月初;卵发生期为5月下旬初—6月上旬;幼虫孵化期为6月上、中旬。幼虫孵化后经少量取食即以一龄幼虫越夏。9月初秋凉后,幼虫进入二龄,10月中旬进入三龄,并以此虫龄越冬。卵期10—11天;幼虫期304—328天;茧期27—30天;成虫寿命9—15天。幼虫孵化末期是药防治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5.
通过生活史观察和成虫动态监测发现,苹果蠹蛾在新疆库尔勒市1年发生2代和一个不完整的第3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或树干翘皮、裂缝和树洞中越冬。越冬代老熟幼虫在4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6月上、中旬为1代幼虫蛀果为害期,7月上旬为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2代幼虫为害高峰期,9月中、下旬出现第3代幼虫。6月上旬至7月上旬,一直能够诱到苹果蠹蛾成虫。在越冬代成虫和第1代成虫之间没有间断期。说明其世代重叠现象较明显。根据当地苹果蠹蛾的发生消长动态,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银杏大蚕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大蚕蛾在陕南1年发生1代,以卵在核桃树皮缝内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开始孵化。初孵幼虫群集危害,3龄后向四周扩散,4~6龄为暴食阶段,是危害严重时期。幼虫食尽核桃树叶后,还转而取食板栗、漆树、杜仲、椿树等其他树叶。幼虫6月上中旬在树下灌木丛中缀叶结茧化蛹。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成虫羽化交尾、产卵于核桃树皮缝内。幼虫孵化期用赛丹或菊酯类杀虫剂常规喷雾,防效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7.
1975年在芜湖市郊发现一种蝶蛹寄生蜂,风蝶金小蜂Pteromalus puparum L.对菜粉蝶蛹寄生率很高。现将情况简报如下。 1.生活史据六年来在芜湖市郊野外调查及室内饲养观察,该蜂11月上旬以幼虫在寄主蛹内越冬。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中旬进入蛹期,3月中旬至4月上旬均有羽化的成蜂出现。一般羽化后经20分钟即行交尾。交尾后12小时即可产卵。雌蜂产卵于即将化蛹的老熟菜青虫体内。被寄生的菜青虫仍即化蛹。卵期1—2天。幼虫在寄主蛹内吸取汁液。3—5天后寄主组织被破坏而致死。幼虫食尽寄生体内全部营养物质后便化蛹,  相似文献   

8.
桃象虫在福建闽侯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和幼虫在土中越冬。越冬成虫于2月间开始出土活动;以幼虫越冬者,其成虫出土约迟两个月左右;4月份为成虫出现的高峰期。成虫于3月下旬开始产卵,4月下旬为产卵盛期,6月上旬为产卵终期。成虫也在6月上旬绝迹。4月上旬果中幼虫始见,6月上旬发生最多。2月至6月是桃象虫一年中主要的为害时期。成虫为害花、叶及果实,以蛀害果实为主,因此引致相当数量的幼果脱落。4月上旬幼果期,成虫盛发之后落果最甚,虫害落果数占总落果数80%。3月下旬至4月中旬连续喷药2—3次除治成虫,对于保果有很大作用。6月上旬为幼虫脱果始期,老熟幼虫从树上蛀果或地面落果中脱出而入土。8月下旬以前大都潜居土下3寸之内,此后逐渐钻入土层深处,部分幼虫当年化蛹并羽化为成虫越冬。故5月下旬检拾落果和摘毁树上虫蛀果,以及在8月中、下旬结合桃树中耕除草,都是消灭幼虫的有效方法。0.1%敌百虫液剂,25?T 乳剂200—400倍液,可湿性6%γ666200—300倍液,或25?T 乳剂、可湿性6%γ666 1∶1∶400—600倍液,喷射防治成虫,药效达92.7—100%。  相似文献   

9.
麦秆蝇的研究(一)发生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麦秆蝇在内蒙一年发生两代。以幼虫在禾本科宿根杂草中越冬,在中滩地区现己肯定的越冬寄主共有五种,而以披硷草(Clinelymus dahuricus(Turcz.)Nevski)中越冬虫口密度最大。翌年春越冬幼虫化蛹,越冬代成虫于5月下旬至6月初开始盛发,此时是开始药剂防治适期。盛发期的早晚与4月及5月份月平均气温具有强负相关,试以4月1日起至成虫开始盛发前一日止,日平均温度总和至760日度,预测越冬代成虫开始盛发,有相当的准确性。越冬代蛹期平均为15.33天。成虫羽化以上午6至8时最多。羽化后至开始产卵的历时平均为5.35天。每雌虫产卵量平均为11.8粒,最多41粒。产卵期间平均为11.1天,最长22天。越冬代雌成虫寿命平均为16.24天,雄虫为12.28天。越冬代成虫在麦苗上产卵,卵散产,大多产于麦叶正面近基部4毫米范围内。成虫对产卵地位具有明显的选择性,以第三及第四叶片上着卵最多,成虫喜产卵于具有4至6个叶片(拔节到孕穗期)尤其是拔节期的麦茎上。由于小麦生育期的不同,不仅着卵密度不同,幼虫入茎为害率也有差别,麦茎生育期愈近老熟,着卵愈少,幼虫入茎为害率愈低。第一代卵盛期在6月上、中旬,孵化盛期在6月中、下旬,至6月末己全部孵化。卵期平均为5天。幼虫孵化后从小麦叶基叶鞘与茎间蛀入为害。第一代幼虫于6月下旬后半期开始化蛹,化蛹盛期在7月上旬至7月中旬初期,7月中旬末基本上己全部化蛹,蛹期平均为9.9天。7月下旬为羽化盛期,麦收愈早,麦秆中遗留麦秆蝇蛹愈多,但内蒙西部地区大部分在7月下旬进行麦收,此时第一代成虫已大部羽化飞出,部分转向田间落粒自生麦苗上产卵,大部分第一代成虫转移到附近杂草、糜子、马铃薯、蔬菜或其他茂密的作物田中,除杂草外,未发现卵粒,仅系暂时潜藏处所。第一代成虫在越冬寄主上产卵,卵期平均为6.38天。幼虫孵化后入茎寄生生长发育直至越冬。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1975—77年在山东诸城县蛴螬发生区研究的结果。重点研究了它的生活史,猖獗发生区妁生态条件,发生为害与作物物候期的关系,以及夏播期和秋播期的防治方法。结果表明:毛黄鳃金龟是在耕制改革后夏播作物生长期为害最重的蛴螬之一,猖獗发生区多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冲积平原或山底平地,一般多为:沙壤或轻沙壤土,土质细致,土层深厚,通透性强,一年两熟,有良好的灌溉条件。生活史一年一代,以成虫和少数幼虫与蛹越冬。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小麦起身时,成虫开始出土交尾、产卵,到了小麦黄熟至收割时,幼虫孵化,卵期平均22.3天。一龄幼虫为腐食性,平均历期29天。夏播作物定苗后,二龄幼虫进入为害期,平均历期23.2天。八月中下旬为三龄幼虫盛发期,夏播越晚,受害越重。秋播期继续为害麦苗。九月下旬,老熟幼虫开始下移化蛹,三龄幼虫历期103天,少数越冬幼虫历期则在250天以上。夏播期采用3.5%和5%辛硫磷颗粒剂每亩4斤,种药混施,或玥丙体六六六(20f6)每亩0.5斤,配成毒土沟施,虫口减退率达80—90%以上,具有明显的保苗增产效果。一龄幼虫发生期用50%辛硫磷乳剂0.2—0.3%用量拌种,虫口减退率只7.2—32.6%,防效很差。但小麦秋播期用0.2%用量拌种,保苗效果达90.4—95.2%。  相似文献   

11.
苹果赤筒天牛是云南省发展果树的一大害虫,幼虫蛀食当年新梢,并能向下蛀食二年生甚至三年生枝条。被害枝条被蛀空,影响生长和产量,且能导致树枝腐烂。此虫在正常条件下一年一代,以末龄幼虫在被害枝内越冬,次年4月化蛹,5月成虫盛发,6、7月亦有成虫出现。防治方法以消灭幼虫为主,6~8月及时将被害枝梢剪除,集中烧毁;在虫道深入较大枝条情况下,可注射DDVP于虫道内以杀灭幼虫。  相似文献   

12.
棉铃虫齿唇姬蜂生物学特性及田间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铃虫齿唇姬蜂在河南新乡棉区年发生约8代,以6个世代发生在棉田,其中4个世代与棉铃虫低龄幼虫发生期吻合。田间出现4个寄生高峰,分别在5月中旬、6月中下旬,7月底至8月初,8月底至9月初,寄生率平均在19.2~42.9%,以一、二代棉铃虫期的寄生率较高,齿唇姬蜂对3龄前棉铃虫幼虫的总寄生率平均为23.7%,最高达40.0%,占整个世代总寄生数的71.3%。该蜂是豫北棉铃虫寄生性天敌中的优势种。成蜂对菊酯类农药敏感。  相似文献   

13.
螟虫长距茧蜂生物学及其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螟虫长距茧蜂是玉米螟幼虫的重要天敌,一年发生2—3代,以卵或低龄幼虫在寄主体内越冬。自然寄生率为30—40%,最高70%。该蜂为多胚生殖昆虫,主要寄生1—4龄玉米螟幼虫,以3龄寄生率为最高。一头玉米螟(3龄)可育蜂39.12头,一头雌蜂可寄生玉米螟11.7头,繁殖子代460.05头。试验证明:人工繁殖和释放可提高田间玉米螟寄生率。  相似文献   

14.
刘锦乾 《植物保护》2007,33(4):106-108
粗绿彩丽金龟[Mimela holosericea(Fabricius)]在甘肃省白龙江林区年发生1代,以3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每年4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上升为害,5月下旬老熟幼虫开始化蛹,蛹期平均18 d,7月上、中旬为成虫盛发期,6月下旬成虫开始产卵,卵期15 d。1龄幼虫期16~27 d,2龄幼虫期28~41 d,3龄幼虫期265~290 d。雌雄性比接近1∶1,成虫具趋光性,雌虫的趋光性最强。本文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李树上新纪录害虫北亚脉扁蜂Neurotoma sibirica的生物学特性,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记述该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北亚脉扁蜂在吉林省吉林市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下5~15 cm深的土层中做土室越冬。每年4月中旬幼虫开始化蛹,5月上旬成虫羽化出土,5月中旬为成虫盛期,成虫产卵从5月上旬持续到5月下旬,单雌产卵量为13~43粒,卵期5~9 d。6月上旬为北亚脉扁蜂幼虫为害盛期,幼虫为6龄或7龄,幼虫期14~21 d,6月中、下旬老熟幼虫陆续入土越冬。北亚脉扁蜂幼虫在李、紫叶李、杏、榆叶梅4种寄主上均可完成发育,在自然条件下李树受害率可达100%,紫叶李树受害率为40%,杏树受害率为20%。北亚脉扁蜂天敌有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斯马蜂Polistes snelleni、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2种姬蜂及1种病原菌。  相似文献   

16.
扁豆小灰蝶在湖南洪江全年可发生8~9代,主要以蛹和部分幼虫在扁豆残株等处越冬。一~四代幼虫在4~7月先后为害豌豆,长江豆,豇豆和扁豆,四代后8~11月集中为害扁豆。该虫完成一代需30~50d,卵期5~8d,幼虫期15~25d,前蛹和蛹期8~11d,成虫寿命2~5d。卵主要产在花萼和花蕾上,少数产在幼荚处。幼虫蛀食花蕾和豆夹,并能转蕾和转夹蛀害。老熟幼虫在地面杂草,落叶或土缝中化蛹。在卵盛孵期喷施80%敌敌畏800倍液,2.5%敌杀死1500倍液和25%杀虫双200倍液,防治效果分别为85.7%~87.8%、87,2%~88.8%和80%~81.3%。  相似文献   

17.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美洲斑潜蝇幼虫为寄主,对芙新姬小蜂生物学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该蜂成虫喜欢群集活动,飞翔能力较弱;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和向上行为;成虫喜欢清洁身体;多在上午羽化,羽化当天或次日产卵。雌蜂大多数选择2龄末或3龄初的寄主幼虫体躯后1/3处产卵,1头寄主幼虫体内落卵1、2、3粒分别为92.25%、5.63%和2.11%。老熟幼虫在寄主体内后半部(占30.17%)或脱离寄主0~15mm的潜蝇虫道内(占69.83%)化蛹。幼虫是否在寄主体内化蛹,与其体内营养物质的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橡胶黑团孢属叶斑病,国内外均有发生。该病为我省垦区橡胶苗圃和成龄树冬梢的主要病害之一。作者通过对病菌的分离培养和试验观察鉴定,初步认为病原菌为 Peri-conia heveae Stevenson and Imle。1980年以来,先后在两个冬季病害流行期,对西双版纳垦区(景洪、大勐龙、打洛)和红河垦区(金平农场)的实生苗圃和大林地中进行调查,对高海拔(1200~1400米)橡胶试种点(勐海、南糯山、大渡岗)病叶也诱发得到该菌。同时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蜡螟绒茧蜂对大蜡螟幼虫的寄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蜡螟的低龄幼虫为寄主,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蜡螟绒茧蜂的寄生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蜡螟绒茧蜂一生最多产卵68粒,平均45.85粒。蜡螟绒茧蜂卵产于寄主体内的位置多在1~4腹节;多数在寄主体内只产1粒或2粒卵。该蜂能寄生大蜡螟1~4龄幼虫,但2~4龄幼虫同时存在时,偏爱寄生2、3龄幼虫,其选择系数分别为0.35和0.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