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了传统Cr12、Cr12MoV、CrWMn等冷冲模具材料失效原因。比较了LD钢与高速钢、高铬钢等其它莱氏体模具的机械性能和综合性能。介绍了LD钢和锻造和球化退火工艺,研究了LD钢热处理。LD钢与Cr12MoV钢链板冲模(凸凹模)用于冲制10mm厚中碳钢链板,LD钢比Cr12MoV钢模具使用寿命提高2倍;淬火后经过深冷处理的LD钢模具尺寸稳定性更好,使用寿命更高。  相似文献   

2.
潘峰  颜云峰  徐宝顺  宋宝湘 《钢管》2010,39(1):60-66
国内某大型锅炉公司向扬州龙川钢管有限公司订购的高压锅炉管T22批量大,热处理难度较高,生产中经常出现产品批量性能不合格的情况。主要体现在钢管硬度偏高,显微组织不稳定,晶粒大小不均匀。因此常常需要对产品重新进行热处理,加长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通过对T22钢管进行的一系列热处理试验研究,制定出合理的热处理工艺,使产品的热处理合格率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3.
45钢外锥体的热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银德 《金属热处理》2002,27(11):49-50
外锥体主要承受冲击载荷 ,要求有较高的冲击韧度和一定的抗磨损能力。工件在淬火之前已加工成形 ,且尺寸较大、形状复杂 ,热处理过程中极易发生畸变和开裂。通过合理选择热处理工艺 ,严格控制工艺参数 ,使产品达到了设计要求。1 工艺路线和技术要求外锥体材料为 4 5钢 ,结构简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 3Cr2 Mo塑料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工艺参数 (淬火温度、回火温度、回火时间 )对钢的硬度和冲击韧度的影响 ,得出了使该钢达到最佳预硬化效果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5.
《铸造技术》2016,(4):666-669
设计了汽车用Ti+P-IF钢、Ti+Nb-IF钢组成,通过试验将其与传统的汽车用IF钢性能进行比较,测试和分析了热处理工艺对3种钢材力学性能以及金相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Ti+P-IF钢力学性能优于Ti+Nb-IF钢和传统IF钢,当退火温度为825℃,其屈服强度为186 MPa,抗拉强度为412 MPa,伸长率为36.3%,硬化指数为0.2。P和Nb元素在Ti+IF钢中起到固溶强化作用,有助于提高IF钢拉伸强度和屈服强度。退火后的Ti+P-IF钢金相组织中呈网络结构,晶粒尺寸为20~100μm左右,有利于消除轧制过程中形成的晶体缺陷。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塑料模具钢具有良好的抗大气和水蒸气腐蚀性时,探讨了模具热处理工艺以便能获得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以及延长使用寿命.介绍了几种新型塑料模具钢性能及热处理工艺研究进展,以对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采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加热速度、加热温度以及冷却速度对高频焊管用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加热速度对奥氏体相变点有显著影响,随加热速度的提高,相变点呈线性增加。在850~1000℃范围内,当加热温度达到925~950℃时,强度达到最低值。随加热温度进一步升高,强度增加。随冷却速度的降低,钢的强度显著下降,组织粗化,且出现带状组织。  相似文献   

8.
热处理工艺对高强度船板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和力学性能测试设备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DH40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正火或淬火加热温度的提高,钢的晶粒逐渐粗光,微合金元素的固溶度增加,因此钢的强度不断升高,断后伸长率逐步下降。采用H-800透射电镜对第二相析出的进一步分析表明,钢中析出相一般弥散分布于晶界和位错上,主要起钉扎位错和析出强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现有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RAFM)钢的室温力学性能和高温力学性能都还不能完全满足下一代聚变反应堆的高效率运行条件,选用电渣重熔技术熔炼了一种新的RAFM钢.研究了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新RAFM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RAFM试验钢采用980 ℃淬火+780 ℃回火热处理工艺时,组织为板条马氏体;室温抗拉强度为680.79 MPa,伸长率为31.1%,断面收缩率为71.91%.  相似文献   

10.
通过硬度、冲击韧性、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以及金相等分析,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模具材料H13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13钢经过预热处理后进行(1030 ~ 1050)℃×1d淬火,油冷,再进行(600~620)℃×1.5 d二次回火,可使硬度达到大型挤压模具设计要求(44 ~46)HRC,其组织更加稳定均匀,综合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11.
输变电线路盘型悬式绝缘子钢脚的疲劳断裂会导致绝缘子掉串事故的发生,不合理的热处理工艺是钢脚失效的主要原因.针对几种常用盘形悬式绝缘子钢脚金属材料,对其开展淬火+回火及正火热处理试验,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和低周疲劳试验等研究了其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低周疲劳性能,以便获得其优化的热处理工艺.结果 表...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二次加热淬火和低温回火工艺改善?120 mm锻造耐磨钢球的使用性能,研究了二次加热淬火工艺中不同升温速率和淬火冷却时间对钢球硬度分布、冲击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得出钢球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以2.8℃/min的速率升温至840℃并保温1 h,出炉空冷至800℃后淬入35℃水中冷却350~400 s,然后出水空冷至80...  相似文献   

13.
较大直径预应力钢棒的热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PC钢棒常用钢种30MnSi、30Si和45Si2Cr的热处理性能、末端淬透性和低温冲击性能进行比较和分析,确定了较大直径PC钢棒选用钢种的原则.结果表明,45Si2Cr钢淬透性好,强度富余量大,工艺参数调节余地大,更适宜生产较大直径PC钢棒.  相似文献   

14.
针对膨胀管始端膨胀后产生缩径导致膨胀锥难以脱离膨胀管,提出改进膨胀管始端结构的设计方案;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改进后的膨胀管膨胀过程进行计算,并通过膨胀试验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计算与试验结果表明,经改进初始端结构设计的膨胀管,在进行膨胀时未出现缩径现象,而且膨胀锥能够顺利脱离膨胀管始端位置,解决了膨胀管始端缩径问题,对膨胀管现场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wo experimental high silicon high carbon steels (with 5 and 24 ppm of boron separately) have been investigat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uperbainite structure. After austenitisation, the specimens were held respectively at three different isothermal transformation temperatures (150, 200, and 300°C) for a variety of time intervals. The microstructures were examined via optical metallography (with microhardness measurement)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It was found that after isothermal transformation at 200°C for 10 days, both steels produced a high volume fraction of sheaf structures with nanometre scaled bainitic ferrite subunits, which contributed to an ultrahigh microhardness, up to 675 HV. It was also found that adding 24 ppm of boron accelerated the bainitic transformation in the early stage of isothermal transformation at 200°C, but did not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reducing the finish transformation time. Both isothermal temperature of 150 and 300°C could not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amount of bainite.  相似文献   

16.
17.
薛东妹  陈雪慧  杨才福  苏航  柴锋  张倩 《连铸》2016,35(3):70-74
采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相分析等实验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10CrNiMoV球扁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或正火连续冷却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粒状贝氏体,显著降低了钢的韧性。正火加高温回火处理后,粒状贝氏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分解,虽其屈服强度有所下降,但显著提高了10CrNiMoV球扁钢的低温韧性,?40 ℃冲击功达到117 J。通过正火+控冷+高温回火处理后,形成了一定量的多边形铁素体,并且粒状贝氏体得到了充分的分解,获得了良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8.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