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新型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自主开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池型.对该池型的开发思路和技术方案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对其在嘉兴石臼漾水厂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介绍.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将混合和絮凝区集中设置在池体中央,通过多种混凝和氧化药剂的投加、均匀度达95%以上的高速混合和8~10倍的提升絮凝搅拌,在上升流速15.6 m/h的条件下,确保出水浊度达到0.6~1 NTU,且排泥含固率达3%以上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青浦第三水厂供水规模为10万m3/d ,采用原水-预臭氧-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混凝沉淀-主臭氧-活性炭吸附-浸没式膜过滤-接触池及清水池次氯酸钠消毒-二级泵房出水的处理工艺,从沉淀、过滤、消毒方面与常见工艺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为克服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济南鹊华水厂提出使用PLC控制进水阀门开度,及时稳定进水量;增设高密度沉淀池排空及检修人孔设计;使用卧式搅拌机代替立式安装搅拌机;使用自身带报警功能的玻璃管流量计,方便日常维护;使用凸轮泵、齿轮泵代替传统的隔膜计量泵和螺杆泵,增强工艺可靠性;改良PAM投加点布置,避免污泥结块损坏污泥回流泵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加砂絮凝沉淀池(ACTIFLO)、泥渣絮凝沉淀池(DENSADEG)和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等高效沉淀池型在国内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其共性,确定高效沉淀的技术要点在于多种药剂组合投加、高效混合、提升絮凝、分离沉淀、污泥浓缩与回流技术等方面。针对这些技术要点在池型布置、设计参数确定、机械设备选用和运行控制要求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今后高效沉淀技术的优化方向,对国内高效沉淀池的设计和运行调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些净水厂新建或改扩建项目投资有限、用地紧张、原水低温低浊且伴有突发性高浊度和一定程度有机污染的特点,从减少工程投资、节约占地面积、优化水处理流程和提高水处理效果的角度出发,将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工艺与浸没式超滤膜工艺相结合,研发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工艺--沉淀膜滤组合工艺.经过对沉淀膜滤组合工艺内沉淀部分、膜滤部分和辅助部分的布局和功能优化,合理地解决了由于组合工艺承载功能多、构造复杂等所造成的问题.研发成果已设计应用于某地10万m3/d规模净水厂的改扩建项目中,可以预计,该新型组合工艺在老水厂工艺升级改造或新建水厂项目中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澄清、沉淀池的沉泥必须及时排除,特别是高效的斜管、斜板沉淀池,若不能及时排除积泥,将影响斜管(板)效能的发挥,出水浊度也易超标。为此,先后出现斗式、穿孔管排泥、机械刮泥、机械虹吸排泥等多种排泥形式。对于圆形立式沉淀池、水力循环澄清池,大多采用锥底污泥斗单管排泥,但其效果较差。芜湖市自来水公司一水厂经过多年探索和改造,较好地解决了圆  相似文献   

7.
利用污泥沉降曲线优化沉淀池排泥控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沉淀池排泥是给水厂的一个重要环节 ,排泥时间和排泥量的控制直接影响出厂水质和生产成本。通过对杭州制水二公司平流式沉淀池污泥沉降曲线的测定、沉泥的量化 ,找到了一种较为直观、简单的以周期控制量为参照的排泥控制法。  相似文献   

8.
嘉兴石臼漾水厂扩容工程的设计和调试运行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嘉兴市石臼漾水厂扩容工程设计规模8万m3/d,针对劣V类原水考虑了预处理、加强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和紧急处理4种措施,具体工艺采用臭氧预处理—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序批反冲洗瓷砂滤池—后臭氧—序批反冲洗炭砂滤池。从调试运行情况看,出水水质达到了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标准》,出厂水浊度控制在0.2~0.3NTU。  相似文献   

9.
嘉兴市南郊水厂一期工程设计规模15万m3/d,针对劣V类原水考虑预处理、加强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和紧急处理四种措施,具体采用预臭氧-生物预处理-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后臭氧-上向流活性炭吸附池-下向流序批反冲洗砂滤池工艺.从调试运行情况看,出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出厂水浊度控制在0.1~0.2NTU.  相似文献   

10.
针对梅林水厂絮凝沉淀池在生产运行中出现池壁挂泥 ,池底积泥及红虫孳生的实际问题 ,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对回收水加药 ,改造排泥系统 ,优化排泥方式 ,在沉淀池放养鱼苗等多项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平流沉淀池处理效果直接影响出厂水水质,而平流沉淀池排泥机的控制又是平流沉淀池处理中的重要环节.在众多的沉淀池排泥机排泥控制模式中,寻求最佳的控制方式,在确保水质达标的前提下,使净水厂自用水量最少,降低水厂成本,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平流沉淀池排泥系统的优化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净水工艺中平流沉淀池常采用机械排泥,通过分析平流沉淀池积泥区的特点及排泥车的构造,对沉淀池进出水端部、排泥车刮板和吸口、集水槽等部位进行优化改造,同时延长排泥车行程,优化排泥车的运行工况,从而消除沉淀池中的积泥,避免污泥膨胀上浮的问题.在不增加投矾量的情况下,达到了提高沉淀池出水水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李录广 《给水排水》2001,27(5):94-96
介绍了镇江金西水厂平流式沉淀池虹吸式排泥机一次回路控制系统及二次回路控制系统的组成、接线及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14.
济南鹊华水厂以引黄调蓄水库为水源,原水存在低浊高藻高臭味等问题,水厂原有工艺难以有效处理。为适应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水厂将"混凝—沉淀—过滤—液氯消毒"工艺改造为"中置式高密度沉淀—臭氧催化氧化—上向流生物活性炭吸附—V型砂滤—液氯消毒"工艺,改造后的净水工艺对有机物、臭味等特征污染物去除效果明显,出厂水水质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15.
长春市自来水公司一水厂第六净化系统自1977年建成投产以来,由于原设计问题较多,生产几乎处于瘫痪状态,该公司为此将其进行了技术改造。将原有的管道混合、孔室反应、斜管沉淀池中的集泥斗虹吸排泥和穿孔管集水以及虹吸滤池内水力真空系统逐一改造成跌水后机械搅拌两级混合、网格反应、斜管沉淀池内采用穿孔管排泥和中央集水槽表面溢流集水以及虹吸滤池机械真空系统。改造后净水能力提高2.1倍,水质合格率提高100%,耗药量降低41.9%,并节省了自用水量;年创经济效益达188.6万元。  相似文献   

16.
单轨式水下刮泥机适用于大型给水厂平流沉淀池等设施的排泥,不仅能改善絮凝效果、进而提高出水水质,还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结合在城门水厂的应用,介绍了单轨式水下刮泥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设计与安装时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7.
季红军  周锦良  蒋东 《给水排水》2001,27(10):28-29
介绍了扬州市第三水厂斜管沉淀池排泥系统改造 ,即将V形槽穿孔管排泥系统改建成漏斗式集中排泥系统 ,排泥管由钢管改用阻力系数较小的PVC U管。改造后不仅改善了排泥效果 ,延长了排泥周期 ,增加了供水能力 ,且降低了操作强度。  相似文献   

18.
西柏林给水厂原水预处理设备采用了一种新型的上旋式沉淀池,这种型式沉淀池的进水是从池底部沿切线方向进入池内,然后旋流上升,清水在池顶中心溢流入中心竖管从池底引出池外,污泥聚集在池底中央竖管的周围,由排泥管排出池外。大量的试验表明,当采用常规的沉淀池时,通常由于污泥面上升,粘稠的浓缩污泥会很快地将进水口及排泥口堵塞,需要经常进行人工清洗。采用这种上旋式给水沉淀池,由于水流按切线方向进入池内,并在池内进行旋流循环,从而避免了上述弊病。上旋式沉淀池的工艺简图如下图所示。采用此种型式的  相似文献   

19.
赣州水司在南河水厂2万m~3/d扩建工程的斜管沉淀池设计中,采用竖向配水系统,改善了配水条件并节约了占地面积:采用重力排泥、虹吸放空、排泥管和泥斗压力水反冲一体化的排泥系统,较好地解决了泥斗沉泥易板结和吸泥管易堵塞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西丽再生水厂是目前深圳特区内唯一一座位于城市河流上游的污水处理厂,担负着向大沙河补充生态景观用水的任务。再生水厂建设规模5万m3/d,主体工艺采用BIOSTYR生物滤池+ACTIFLO高密度沉淀池,在设计中需要解决用地紧张、尾水排放标准高以及臭气对居民区影响等问题。介绍了西丽再生水厂的设计特点、主要工艺设计参数,并对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