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单井或井组出水问题,提出了测试与封堵一体化的段塞复合堵水技术。采用生产测井和套后测井仪器组合确定产水位置和出水量,通过油藏综合评价明确出水原因和剩余油分布,针对不同类型出水油井实行"一井一策"堵水方案。对于油水同出的厚油层,采用段塞复合堵水工艺,依次注入预保护堵剂段塞、预交联颗粒堵剂段塞、自交联高强度堵剂段塞,形成高强度的颗粒与凝胶网络,实现对水窜通道深部的高强度封堵。这套技术在海外碳酸盐岩油藏的生产井应用后,大大降低了油井产液的含水率;在砂岩油藏的高含水井应用后,也有效地降低了油井的产水量。  相似文献   

2.
石南21井区头屯河组油藏为低孔低渗油藏,46.2%的油井都进行过压裂改造,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易沿人工压裂缝快速窜入油井,导致压裂井采出程度低。通过对压裂井见水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施工案例,总结出地质选井原则及最优施工参数,形成压裂井堵水技术。该技术在石南21井区头屯河组油藏应用效果好,成功率达66.7%,累计增油3.3×104t。  相似文献   

3.
油井堵水作为一种封堵水流优势通道的方法已在油田广泛应用,为解决传统的堵剂笼统注入油井堵水方法所面临的污染油藏和注入压力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具有精准投放和降压增注功能的径向井引导堵剂注入油井堵水新工艺,建立了数学模型,通过COMSOL软件对堵水效果进行了评价.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径向井引导堵剂注入适用于渗透率级差低的非均质油藏.堵剂在水流优势通道内沿径向井作径向流动,实现堵剂的精准投放.注入压降集中分布在径向井周围,等压线以径向井为轴线对称分布,高注入压力随径向井长度的增加而深入地层深处.径向井增大了堵剂注入面积,堵剂在水流优势通道内流动阻力小,减小了注入压力.堵剂注入时间取决于水流优势通道宽度和堵剂注入速度,注入时间过长,堵剂将逐渐进入到低渗地层,对油藏造成污染.径向井长度取决于堵剂强度和地层压力梯度,堵剂前缘所在地层压力梯度要小于堵剂突破强度.径向井数目取决于水流优势通道宽度和地层深度,当层内非均质地层厚度小于水流优势通道宽度时,采用单径向井,反之纵向上布置多个径向井.  相似文献   

4.
与酸化联作的堵水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与酸化处理联合作业的丙烯酰胺(AM)与低级醛就地共聚合堵水体系(XN-PP)以及先堵后酸的工艺技术。室内实验着重进行堵剂与自生酸的酸敏性试验,研究与油藏环境条件有关的堵剂性能,考查堵剂对大孔道的选择注入性,并对前置液(弱凝胶体)性质作了相关评价。结果表明,堵剂在高盐(1.4×105mg/l)环境和高温(120℃)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耐酸性、高强度性和堵水效果,在一定条件下堵水剂原液还有良好的选择进入性,即优先进入出水层位。堵水及酸化联作技术在矿场进行了2口井的先导性试验,实施的油藏为恶劣油藏,温度120℃、矿化度10~12×104mg/l,产水率接近100%。经XN-PP体系堵水和自生酸酸化联合作业后,两口井均达到了控水增油的目的,平均含水下降50%,分别增油3388和547t,且目前继续有效,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深井碳酸盐岩油藏堵水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碳酸盐岩油藏的找、堵水工艺技术为一世界性的难题,国内外虽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所取得的成果不多。西北分公司自2001年开展找、堵水工艺试验以来,在碳酸盐岩找、堵水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较好的堵水效果。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找、堵水工艺发展情况,针对塔河油田现状开发的找水工艺技术,从油藏研究入手,结合油藏出水规律,对耐温、抗盐堵水剂进行了室内研究和优选,对现场试验情况进行了重点论述,并对堵水技术进行了评价。并对下一步塔河油田的堵水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含水期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及挖潜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高含水期陆相复杂断块层状油藏剩余油分布复杂,油藏模拟难度大.马11复杂断块油藏在油藏精细描述基础上,利用动静态综合分析研究与密网格大规模数值模拟研究相结合,提高了剩余油研究精度和可信度;在此基础上,针对油藏剩余油分布特点并结合当前经济技术条件,部署实施了以调整井、调剖、堵水、油水井大修为主的剩余油挖潜方案,油藏含水上升率大幅度下降、采油速度上升、采收率提高了.  相似文献   

7.
轮南油田2井区T1油组储层非均质性严重,严重影响注水开发效果。深部调驱具有改善油藏在平面和剖面上的矛盾,提高水驱效果的作用。根据耐温耐盐调剖调驱剂的性能评价,在轮南A井开展了凝胶颗粒深部调驱的矿场试验。室内结果表明,凝胶颗粒具有较好的耐温抗盐性能和较好的封堵性能。矿场试验表明,该井压力指数上升,PI值由6.7提升到15.5,FD由29%提高到62%;剖面改善明显,高吸水段得到控制,从74.9%下降到35.1%,低吸水段吸水能力增加。井组调驱后产量递减减缓,有效期内累积增油4 115.6 t,效果明显。该井深部调驱技术成功应用,对深部调驱技术在整个T1油组实施整体调驱,高温高盐复杂地层条件下的高含水区块稳油控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松滋油田红花套组构造的分析,发现该区块可能存在两种油藏类型:单一底水油藏和边底水油藏。分别就边底水油藏中的直井及水平井开发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和比较,优化其中较有优势的直井开采技术,得出了智能开关找堵水和建立水底隔板等技术的使用,有助于提高直井开采采收率,增加油井的无水产油期。  相似文献   

9.
缝洞型油藏属于以溶洞、溶蚀孔隙、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的底水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因储层裂缝发育程度高、底水易沿高渗透裂缝通道窜进而造成油井快速水淹.塔河油田在不动管柱的施工条件下,将液态堵剂注入水窜通道进行封堵,释放水窜屏蔽剩余油,达到治水的目的.同时,深化油藏认识和基础资料分析,建立了"六项基础"分析法确定堵水潜力,研发淀粉胶和高温冻胶2种药剂,形成一套针对缝洞型油藏的不动管柱堵水技术体系,在现场实施13井次,有效率为61.54%,增油1.7万t.  相似文献   

10.
海26块为复杂断块油藏,采用注水方式开发。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油藏长期处于低速开采状况。近几年来,在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采取点状注水、不规则面积注水等方式不断完善注采井网,利用三管分层注水、周期注水等注水方式不断提高水驱波及体积,利用层间接替、侧钻、堵水、防砂等配套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有效地改善了复杂断块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评估多注多采条件下注水井对水驱油藏区域产量的影响,提出区域影响定义并建立多注多采情况下的井网模型,为避免滤波过程中出现被估参数为负值的情况,采用改进的扩展Kalman滤波方法,应用注水量和采液量的实时数据给出区域影响的最优估值;通过河道沉积非均质油藏反九点法开发井网的ECLIPSE模拟仿真,验证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可为注采井网调整及注水井调剖、采油井堵水及酸化压裂等油层改造提供指导,与传统的地质研究与开采动态分析相结合的估计方法相比,具有简单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洼38块具有多套油水关系的复式油藏特征,经过多年的吞吐开采,在注入蒸汽冷凝水、边水、底水、层间水、断层水的综合作用下,油藏和油井出水原因越来越复杂,"水患"成为制约改善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2007年在生产过程中综合采取挤灰封串、化学堵水、控制采液强度、边部排水采油、提高固井质量、避免过断层钻井等配套治水措施,达到了理想效果,年累计增油8 456 t,创经济效益445.63万元,为该类油藏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水平井开采技术使开采底水油藏的采收率得到很大提高,但是在水平井开采中,底水油藏水锥进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当油井被水突破后,油井会大量出水,影响开采,甚至会导致淹井,使整个油井报废。因此使用必要的井下施工技术来延缓和控制底水锥进是十分必要的。研究了水平井底水脊进的机理,提出能够延缓水平井底水锥进且具有后期堵水功能的井下作业方法。  相似文献   

14.
注水开发油田的中后期,由于注入水长期的冲刷,导致注水井周围的油水井之间形成了渗透率较高的流动通道,而且能够快速准确地对其识别,对提高油藏的采收率有重要的作用。以中原油田H130井组为例,利用隶属函数来确定影响高渗层的各参数指标值,利用九标度构造判断矩阵确定指标权重,将定性识别和定量计算结合起来,通过大孔道识别软件进行判断大孔道的存在及发展程度,并计算大孔道的结构参数,对于油井的堵水和注水井调剖,以及充分挖掘油藏的潜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江汉油田由于在水平井找堵水工艺方面没有相应的成熟技术,油田的整体开发效果已经受到严重影响。将智能分层开采技术在直井找堵水中所积累的经验运用到套管分段射孔完井的水平井找堵水作业中,形成水平井智能分段找堵水技术。实现该技术的管柱主要由生产管柱、丢手、扶正器、K341封隔器和智能开关器等组成,其核心是智能开关器。作业时,依靠K341封隔器对整个水平射孔段实现有效封隔,凭借智能开关器的自动换向进行分段找堵水。  相似文献   

16.
低渗透油藏由于储层低渗透和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提液难度较大。通过对北31油藏的研究认为,通过分注、调剖减小层间差异,提高压力保持程度,对于液量较低井采用压裂和提液,提高油井供液能力,对于特高含水井采取堵水和提液相结合控制含水比上升,创造条件满足油藏的提液要求。另外,选择合理时机,最大限度的提高采收率。在具体做法上依据油井生产特征,不同井采取不同的提液方式,低渗透油藏提液同样取得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稠油油藏受边底水的束缚和制约,开发过程中暴露出直井常规开采出砂严重、含水上升快、储量动用程度低、油藏采收率低等突出问题。针对边底水稠油油藏存在问题,开展边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热采开发技术研究,进一步改善油藏开发效果。通过深化油藏地质研究,剖析制约油藏开发的主要因素,应用先进的油藏数值模拟手段,研究并优化设计了热采水平井的...  相似文献   

18.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注水后,注入水容易沿裂缝窜进,油藏含水上升快,在较短时间内就进入高含水阶段.针对靖安油田长6油藏低渗透、裂缝性特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稳产技术对策——预交联颗粒+交联聚合物复合深部调剖技术.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确定了调剖剂用量,预测了封堵半径,并评价了调剖效果.在此基础上,对注采井组进行了深部调剖施工方案的设计,通过复合深部调剖技术的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研究成果为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控水增油技术的研究和矿场应用做了有益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提升油田开发效果,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油田井网优化问题。以等腰直角三角形油藏为例,对断块稠油油藏直井、直井与水平井组合的10种井网形式进行注采井网部署,比较分析累计产油量、净产油量、油汽比、采出程度等钻采指标,筛选出最佳井网形式。研究表明,直井与水平井组合井网的开发效果优于直井井网,直井注汽、水平井采油的井网形式更适用于稠油油藏。  相似文献   

20.
为提升油田开发效果,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油田井网优化问题.以等腰直角三角形油藏为例,对断块稠油油藏直井、直井与水平井组合的10种井网形式进行注采井网部署,比较分析累计产油量、净产油量、油汽比、采出程度等钻采指标,筛选出最佳井网形式.研究表明,直井与水平井组合井网的开发效果优于直井井网,直井注汽、水平井采油的井网形式更适用于稠油油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