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建立单增李斯特氏茵快速鉴定技术;方法: 选择Hly、Inl基因设计扩展片段分别为300~400bp、600~700bp的二对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 单增李斯特氏菌标准菌株及本实验室分离保存的单增李斯特氏菌均扩增出两奈明显条带,其它食品中常见致病菌及非增李斯特氏菌均不见扩增条带.52株李斯特氏茵生化符合菌中,有30株菌同时扩增出两条明显条带,与mini-VIDSA测定法比较,两者符合率达92.31%(P>0.5;X2=0.5).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PCR鉴定技术为一种简便、快速、敏感性强、特异性高的单增李斯特氏茵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945株食品源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ocytogens,LM)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的分子机制。采用KB法筛选出喹诺酮类耐药的LM,利用PCR检测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uinolone resistance-determining region,QRDR)的基因突变以及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基因的分布情况,结合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和外排泵抑制剂利血平分析其外排泵的作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结合血清组对耐药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32株耐药菌株中gyrA、gyrB、parC与parE的QRDR均未发生氨基酸突变,且未检测到PMQR相关基因;而7株fepR基因发现新的氨基酸突变位点,其作用机制有待阐明;外排泵基因lde在耐药LM中皆有检出,78.1%(25/32)LM加入利血平后MIC值降低至原MIC的1/2以下,lde可能是导致LM对喹诺酮耐药的重要因素。血清组分析发现32株耐药菌株分属血清组I.1、I.2、II.1、II.2和III,MLST共分为10种ST型,其中ST87、ST9和ST8为优势株,具有一定的致病能力。结果表明,lde是LM产生喹诺酮耐药的重要因素,但LM潜在喹诺酮耐药分子机制仍有待阐明,同时其潜在的致病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单增李斯特菌新疆羊源临床分离的4b血清型菌株(简称LM90)毒力基因的变异情况,参考Genbank上收录的单增李斯特菌4b血清型菌株F2365(GeneBank登陆号AE017262)的Ami、Auto、InlB、InlC、InlJ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引物,对LM90的毒力基因Ami、Auto、InlB、InlC、InlJ的最大开放阅读框进行PCR扩增,回收基因序列,连接到PMD19-T载体上进行克隆,筛选阳性菌进行序列的测定,将序列提交到NCBI上(登录号分别为KF826613、KF826614、KF826611、KF703749、KF826612),测序后用DNAMAN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LM90的毒力基因Ami、Auto、InlB、InlC、InlJ与F2365毒力基因Ami、Auto、InlB、InlC、InlJ的同源性分别为98.04%、96.53%、98.20%、96.41%、98.23%,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9.73%、99.83%、98.67%、99.66%、99.76%,可见单增李斯特菌新疆临床分离株LM90毒力基因Ami、Auto、InlB,InlC、InlJ序列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4.
在李氏杆菌的6个菌属中,只有李斯特菌和人类的李斯特菌症相关.因此,李斯特菌最有检测意义.本研究介绍了利用血清学、PCR、单克隆抗体和仪器法对李斯特菌的检测方法.并指出,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建立一个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单增李斯特菌(Lisetria monocytogenes,LM)诱导小鼠滋养层细胞炎性体激活在其致小鼠流产中的作用,在体外用LM处理小鼠滋养层细胞,观察LM在细胞内的分布,检测培养基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水平和细胞裂解液中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ysteinyl aspartate ...  相似文献   

6.
选择替代硝盐的商业化天然植物提取物T4NW S、DV和CS,以低温鸡肉肠为对象,通过微生物挑战实验(MCT)对其抑制单增李斯特菌效能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天然植物提取物对鸡肉肠产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选取的植物提取物对单增李斯特菌抑制效果尽管略低于传统的"亚硝酸钠+双乙酸盐(SD4)+异抗坏血酸钠"经典组合,但完全可替代硝盐显著的抑菌作用.本实验中0.6%T4NW S+0.5%CS组合,以及1.0%DV和0.5%CS+0.5%DV,均呈现与硝盐相同的抑菌效果,而且不同类型的抑菌剂的复合使用显现了互作效应,如1 mg/kg Nisin+0.5%DV的抑菌效果远远优于1.0%DV或2 mg/kg Nisin.进一步的产品特性分析显示,植物提取物可替代传统硝盐的发色作用,其中T10组的a*值甚至略高于添加硝盐产品.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各组值均有所下降,但添加了植物提取物的产品下降度更低,尤其是DV和T10+DV组显著更佳.各组别aw、p H值、质构等检测结果未呈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Th1和Th2细胞因子在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致小鼠流产中的作用,用LM感染妊娠小鼠和小鼠巨噬细胞,统计胚胎存活率,酶联免疫测定(enzyme linked lmmuno sorbent assay,ELISA)小鼠子宫组织中和巨噬细胞培养基中主要的Th1和Th2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显示,LM诱导的流产小鼠子宫中Th1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增加,溶血素O(listeriolysin O,LLO)基因缺陷型(Δ hly)LM感染组胚胎存活率和子宫中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无显著变化;LM感染的巨噬细胞分泌的Th1细胞因子和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IL-4)水平显著增加,IL-10水平显著降低,Δ hly LM感染组Th1和Th2细胞因子水平无显著变化.因此,LM感染后子宫中Th1/Th2细胞因子失衡诱导了小鼠流产,这可为临床防治LM诱导的流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国标法、real-time PCR法和LAMP方法,得到适合基层实验室快速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方法。方法:分别用国标法、real-time PCR法和环介导的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法检测李斯特菌,并进行方法比较。结果:三种方法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结果一致.国标法整个检测过程需5~7 d;real-time PCR法实验条件要求高,成本高,检测需1.5~2.5 d;LAMP法实验条件低,成本低,检测时限与real-time PCR相同。结论:LAMP法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高效和低成本,适合基层实验室应急检测和现场监测使用。  相似文献   

9.
检测了来自4个商场的20种海鱼,共120个样品,按3管MPN计数法每100 g鱼肉中李斯特氏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氏菌的平均值分别为396.72和214.78,平均出现率各为80.8%和43.3%,其中4月份的李斯特氏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氏菌数量远高于其它月份;按季节分,则各数值从大到小依次是春季、秋季、夏季和冬季;检测次数在3次以上的不同种类海鱼中都有李斯特氏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氏菌的检出,其数量和出现率与海鱼的种类密切相关,其中海鲶中的感染最严重;各个商场的海鱼都有李斯特氏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氏菌的检出;所分离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氏菌的血清型以1型和4型为主。  相似文献   

10.
ERIC-PCR方法鉴定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工作共收集食物样品6种62份,从中分离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可疑菌落,用ERIC PCR方法进行鉴定。并用国际生化方法验证,结果表明,两种鉴定方法结论完全一致,证明使用ERIC-PCR技术鉴定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是可行的,并且耗时短,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1.
红色赤潮藻(Akashiwo sanguinea)和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都是近年来在我国近岸海域频繁引发赤潮的藻类。为了探索红色赤潮藻和球形棕囊藻之间是否存在化感作用及作用方式,本研究采用不同起始密度培养红色赤潮藻与球形棕囊藻,并将前者的完整细胞培养液、无细胞滤液、藻液超声破碎液分别与球形棕囊藻进行混合培养,分析红色赤潮藻对球形棕囊藻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红色赤潮藻细胞起始密度保持5×105 cells/L的混合培养条件下,起始密度分别为5×105、1×106、2×106、1×107 cells/L的球形棕囊藻生长均受到明显的抑制;无论是含有红色赤潮藻完整细胞的培养液,还是其无细胞滤液或藻液超声破碎液,均对球形棕囊藻的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抑制强度由强至弱依次为完整细胞培养液、无细胞滤液和藻液超声破碎液;相反,球形棕囊藻的存在对红色赤潮藻细胞的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因此,红色赤潮藻具有抑制球形棕囊藻生长...  相似文献   

12.
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是一种生长快速且肉质鲜美的经济型海水养殖鱼类,但是近些年为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在不断扩大养殖的同时病菌也逐渐泛滥。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是华南沿海地区海水养殖鱼类细菌性鱼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本研究对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的抗菌作用进行系统研究,目的是为由溶藻弧菌引起的爆发性细菌性鱼病的高效防治提供科学的用药依据。本研究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黄连水提物对卵形鲳鲹源溶藻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和半数致死量(LD50),并使用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测定细菌超声破碎上清液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黄连水提物对溶藻弧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对溶藻弧菌的MIC、MBC和LD50的值分别为7.800mg/mL、31.250mg/mL和15.625mg/mL。胞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的结果提示:黄连发挥抑菌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损伤细菌的细胞壁导致细菌内容物的释放并引起菌体裂解死亡。黄连具有发展成为一种高效抗水产病害中草药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家鸽、毛腿沙鸡和灰斑鸠视网膜组织结构与其生活环境适应的关系,用光镜观察了3种动物视网膜的组织结构,测量了3种动物视网膜各层厚度、3个核层的胞核层数及胞核直径。用免疫组化观察了Nogo C蛋白在3中动物视网膜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家鸽、毛腿沙鸡和灰斑鸠视网膜均由4层细胞构成,在显微镜下分为10层。家鸽、毛腿沙鸡和灰斑鸠视网膜平均厚度分别为416.29、437.90、419.36μm。毛腿沙鸡视网膜内核层和节细胞层的层数比家鸽和灰斑鸠的多,视细胞数亦较家鸽和灰斑鸠的多。毛腿沙鸡和灰斑鸠视网膜内核层、内网层、节细胞层和神经纤维层4层厚度所占总厚度比例(分别为69.77%、68.05%)要比家鸽(49.97%)的高。表明毛腿沙鸡具有比家鸽和灰斑鸠更强的视觉分辨能力和对强光的适应能力,毛腿沙鸡和灰斑鸠的视神经要比家鸽的发达。Nogo C蛋白在正常状态下视网膜中的表达可能发挥某些特定的生理作用,但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侵染对癞皮夜蛾(Gadirtha fusca)幼虫的影响是否因龄期而异,本研究以南方根结线虫侵染乌桕(Triadica sebifera),选用该植株叶片饲喂癞皮夜蛾大龄幼虫,以未受南方根结线虫侵染植株的叶片作为对照,比较不同龄期幼虫生长指标和食物利用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加,癞皮夜蛾幼虫体质量、取食量及发育历期呈上升趋势;相对生长率呈下降趋势;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先上升后下降,而近似消化率则呈先下降后略微上升的趋势。线虫侵染处理后,与对照相比,癞皮夜蛾4龄幼虫的相对生长率、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显著提高;5龄、6龄幼虫的虫体质量和5龄幼虫的相对生长率以及6龄幼虫的取食量、近似消化率、化蛹率显著降低。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对癞皮夜蛾幼虫生长及食物利用的影响因发育阶段而异,主要通过抑制两个末龄龄期幼虫的生长发育及化蛹,从而间接减轻癞皮夜蛾对乌桕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假高粱(Sorghum halepense(L.)Pers.)是世界十大恶性杂草之一.黑高粱(S.almum Parodi)和高粱(S.bicolor(L.)Moench)是假高粱的两种近缘种,其中黑高粱有入侵性,高粱则为栽培植物,不表现出入侵性.为了解影响植物入侵能力的生物学因素,比较了高粱属3种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染色体、细胞核、细胞大小和细胞有丝分裂指数.结果表明,高粱染色体平均投影面积最大,其次是黑高粱,假高粱的最小;就细胞和细胞核大小而言,都是高粱最大、其次是黑高粱和假高粱;在25~35℃的温度范围内,高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速率最低,假高粱的最高.3种植物的种子(颖果)以高粱最大,黑高粱和假高粱的显著小,幼苗相对生长速率以高粱最小,假高粱的最高.3种植物的细胞分裂速率与其染色体、细胞核、细胞和种子大小存在显著相关,表明入侵性植物往往具有较小的分生组织细胞、细胞核和种子,但是有相对高的细胞分裂速率和幼苗相对干重.因此,根尖分生组织细胞学指标在高粱属植物入侵能力评估上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水产养殖行业不断扩大,但随之而来的鱼病对养殖行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本研究以卵形鲳鲹(前期发病)上分离出的溶藻弧菌为实验对象,批量筛选多种中草药,选择抑菌效果最好的一种或几种中草药,并探究不同浓度中草药水提物的抑菌效果,确定其杀菌浓度(MBC)及最小抑菌浓度(MIC),再通过生化指标胞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  相似文献   

17.
在T-DNA插入突变体Salk_059463株系的群体中,筛选到两株雄性不育突变体,对TDNA序列上的一对引物进行PCR鉴定,结果表明:其基因组中没有T-DNA插入.遗传分析表明这两株雄性不育突变体由同一单个隐性基因控制,引起不育的主要原因是从花药发育的第8期开始,小孢子细胞质内容物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到花药发育的第12期,药室内的小孢子只剩下一个花粉壁空壳,故该突变体命名为opw(only pollen wall).利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对OPW基因进行了定位,结果表明OPW基因位于第二条染色体上分子标记T28M21和T3G21之间的12 kb区间内,该区间内一共有21个基因注释.通过克隆区间内的基因并测序发现opw-1突变体基因组中At2g40140基因编码序列的外显子在第289和第290个碱基之间插入了一个A碱基,而opw-2突变体基因组中At2g40140基因编码序列的外显子在第412和第413个碱基之间插入了一个T碱基,造成的编码序列移码使第424至第426碱基成为终止密码子,故At2g40140是编码OPW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弄清桂西北种植光皮桦(Betula luminfera)的生长量,于1997年4月在广西林朵林场营造光皮桦人工纯林,与马尾松纯林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5年生光皮桦林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蓄积量分别为7.42 m、7.50 cm和30.06 m3·hm-2,分别比同龄马尾松林分的平均高(4.58m)、平均胸径(4.96cm)、平均蓄积(18.193m3/hm2)提高62.0%、51.2%和65.3%。说明该区营造光皮桦人工幼林的生长量较大,建议在相似立地条件下局部推广营造光皮桦人工林。  相似文献   

19.
陆舟  周放  张军丽  肖荣高  莫贻明 《广西科学》2002,9(4):312-314,319
2001年4月在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通过实地观察并结合保护区有关工作人员近几年的观察,确这海南Jian(Gorsachius magnificus)栖息活动和觅食活动比较频繁的6个主要地点(包括当地村民曾经捕获该鸟的砌切地点),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确定各地点的方位,并对各地点的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和植被等进行考察。结果表明,车八岭保护区内海南Jian主要选择水源丰富,鱼虾充足的小溪流作为觅食地点,栖息地主要分布在海拔600m以下,栖息地类型主要有常绿落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灌草丛及竹林等。  相似文献   

20.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教学实践出发,针对《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理论适度,注重应用,强化能力,适应需要"的教改思路,探索了基于项目导向的数据结构课程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