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通过三例故障现象的分析,介绍103气相色谱仪热导池检测器、热导池温度控制器和微电流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2.
刘影  谢驰  刘奇 《现代仪器》2007,13(2):36-38
在气相色谱仪中,采用热导检测器检测物质成分的浓度变化,具有构造简单、测定范围广、稳定性好、线性范围宽等优点。针对气相色谱热导检测器的弱信号失真和电源不稳定问题,研究与设计热导检测器的弱信号测量电路、信号放大电路以及电源电路。实践表明,该方法有效提高气相色谱热导检测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带前置放大器的热导检测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彤 《分析仪器》2004,(2):44-45
在通用型热导检测器直流电桥的基础上 ,增加了内含倍乘× 1、× 2、× 4、× 8的前置放大器 ,使检测器的灵敏度达到 12 0 0 0 m V· m L /mg,比不加前置放大器的热导检测器的灵敏度提高了 4~ 5倍 ,已成功地应用在商品化 GC- 80 0 0 N气相气色谱仪上  相似文献   

4.
基于MEMS技术的微型气相色谱仪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采用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的新型微型气相色谱仪,重点介绍了微进样系统、微热导检测器(TCD)的设计和制做技术.通过微细加工技术,将微通道、微阀、微检测器等三维器件像IC芯片一样集成在硅片上,并将这些关键器件和常规的毛细管分析柱连用,达到快速、高灵敏度和经济的样品分析.该仪器具有便于携带、功耗低、能在线分析、使用简单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毛细管柱色谱技术越来越被广泛应用.毛细管柱样品容量小,需要配用高灵敏度和小死体积检测器.目前绝大部分毛细管色谱分析都采用离子化检测器,其中以火焰电离检测器(FID)为最多.但FID-毛细柱系统不适合分析非烃类、惰性气体、H2O以及在火焰中难以电离的物质,应用有局限性,所以,美国惠普(HP)公司推出的微型热导池与毛细柱联用技术,引起了色谱工作者的极大兴趣.上海雷磁创益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生产的GC8850气相色谱仪,除了FID外,还带有高灵敏度微型热导池,可与毛细柱联用,初步应用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针对气相色谱热导检测器的弱信号失真问题,研究与设计热导检测器的弱信号测量电路及其单片机控制系统,进一步提高气相色谱热导检测系统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生命科学仪器》2004,2(2):47-47
热导池检测器(TCD)是气相色谱仪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检测器,尤其是在气体分析中心用最多。由于不断的研究和发展,越来越多应用于ppm级气体成份的微量分析,在许多分析应用中取代了FID,然而,热导池检测器损坏的因素很多,通过对此方面的了解,能使我们在仪器使用中,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本文叙述了8710型热导池检测器(TCD)的特性。检测器中的导线从池的两端引出,使池体积减小到44μL。热丝元件的弓架在池中极短,弓架引起的热效应大大减少,全部热效应能够最大限度地作用在热丝上。文中对各设计参数做了较精确的计算。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色谱仪热导检测器电桥的工作特点。分析了用数字电位器替代机械电位器实现电桥自动调衡的两种方案,并根据较好的方案制作了热导检测器电桥的自动调衡电路,在实际应用中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和气相色谱热导池检测器(GC-TCD)测定发射药老化后N2O含量的方法。考察了电子捕获检测器和热导池检测器对N2O含量的不同测量范围和不同固定相以及不同色谱条件对测定的影响。采用GDX-104为固定相的色谱柱和热导池检测器,对不同批次发射药老化后样品中的N2O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N2O的色谱保留时间在1.6min左右,4批老化后发射药样品中的N2O含量分别为376.8、264.7、1036和1812μL/L,RSD分别为4.11%、2.64%、3.87%和0.78%。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提高聚合物复合材料热导率,采用多尺度数值预测法研究了微注塑聚酰胺/碳纤维(PA66/CFs)散热器内部CF的流动诱导取向及其对制品热导率的影响规律。首先,利用Moldflow获取CF取向张量,并以Comsol Multiphysics构建与之对应的复合材料微元胞。利用正交实验法研究熔体温度、模具温度、最大注射压力及注射流率对微散热器热导率的影响。然后,对预测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最优注塑参数组合。最后,对优化结果进行模拟实验,验证了多尺度数值预测法的有效性。结果显示:上述各参数重要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为熔体温度、注射流率、最大注射压力和模具温度;最佳组合为熔体温度360℃、模具温度70℃、最大注射压力220 MPa及注射流率3×10–4 cm3/s。另外,流动诱导热导率变化最大值达0.36 W/(m·K),为基体热导率的1.5倍。得到的研究结果为从工艺调控的新角度来改善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高导电耐磨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用冷压-烧结-热挤压工艺制备了SiCp/Cu复合材料,得到组织均匀、致密、导电导热的复合材料。干磨损试验结果表明,随着SiC含量的提高,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耐磨性;SiC颗粒增强物的加入减小了材料的粘着磨损,使复合材料在高载荷条件下具有更为优越的耐磨性。SiC体积分数不超过15%的铜基复合材料具有比铬锆铜合金更高的导电、导热性能和耐磨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MMIC(单片微波集成电路)芯片的散热需求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采用热阻参数并不能准确表示MMIC芯片的热特性,通过计算和仿真发现MMIC芯片的热阻受载体材料的热导率影响。改善MMIC芯片的热特性应采用超高热导材料作为芯片载体。金刚石因其超高热导率、高载流子迁移率等优异性能而最有希望成为下一代MMIC芯片的散热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粘结层、大气等离子喷涂陶瓷层制备了双层结构的热障涂层。利用扫描电镜对热障涂层进行了微观组织结构分析,主要对涂层的热导率及隔热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陶瓷层与粘结层、粘结层与基体的结合良好;陶瓷涂层在1100℃下的热导率为0.99W/(m·K);在测试温度为1100℃、冷气流量为4m3/h的条件下,隔热效果可达到155℃。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e effect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on point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EHL) contacts was discussed with representative engineering ceramics and steel by a non-Newtonian thermal EHL analysis. Through this investigation, fundamentals of EHL characteristics of contact surfac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thermal conductivities were generally revealed and a combination of optimum ceramic materials has been proposed. Furthermore, when the contacting materials are the same, it has been pointed out that the equivalent elastic modulus should be rather small and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contact material should be high to obtain a thick overall film thickness and low film pressure.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微电子封装材料的散热性能并保留其良好的电绝缘性能,以环氧树脂为基体,二氧化硅包裹纳米铜粒子(SiO2-Cu)为填料,采用机械混炼法制备了芯片封装用SiO2-Cu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采用SEM和TEM研究了SiO2-Cu纳米粒子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情况;研究了填料对复合材料导热系数、热膨胀系数(CTE)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O2-Cu纳米粒子在环氧树脂中分散性良好;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随SiO2-Cu纳米粒子填充量的增加而增大,填充量(体积分数)超过25%时导热系数开始下降,SiO2-Cu纳米粒子适宜用量为总体积的25%;随着填料的增加,复合材料的CTE减小;当SiO2-Cu纳米粒子填充量为25%时,用于芯片封装材料时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和较长的电迁移失效时间。  相似文献   

17.
采用隔热测试仪研究了闭孔泡沫纯铝的孔隙率和孔径对其导热性能(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闭孔泡沫纯铝的导热性能受传导、对流、辐射三者的综合影响;孔隙率为83.2%~91.0%的闭孔泡沫纯铝的导热系数随孔隙率的增大而减小,而孔径对导热系数的影响没有一定规律;在孔隙率为83.2%~91.0%、孔径为2.5~5.3 mm时,闭孔泡沫纯铝的导热系数在常温下为0.297~0.752 W/(m·K).  相似文献   

18.
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碳纤维织物的热传导性进行测算与评价。首先通过采集到的热图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到了碳纤维织物的温度时间曲线,进而推导出热传导性能参数。其次分析了影响测量准确度的各种因素,红外热像测温法为碳纤维织物的导热性能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由于空间相机桁架结构常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热导率较低,从而导致结构内部易形成较大温度梯度。本文提出通过在碳纤维复合材料表面附着铜网和粘贴铝膜,以实现某空间相机桁架结构的导热增强设计。首先,建立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热导率模型。然后,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平板表面附着铜网/粘贴铝膜的结构特点,建立了平板的传热模型,并对未经处理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平板以及在其表面分别粘贴0.05mm和0.5mm铝膜、附着等效直径为0.08mm铜网4种不同状态进行了热分析。接着,通过试验测试获得了不同状态平板结构的等效热导率。试验结果表明,表面附着铜网/粘贴铝膜可以使面内等效热导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在碳纤维复合材料平板表面粘贴0.5mm铝膜效果最好,其可使结构的等效热导率提升至41.3 W/(m·K)。最后,根据试验所得结构等效热导率,对某空间相机碳纤维桁架进行了热设计。桁架结构热分析结果表明,单根桁架杆的轴向温差已由6.8℃减小为0.8℃,桁架结构温度均匀性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20.
耐火材料水流量平板法导热系数的测试及其不确定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热系数是耐火材料重要的热学性能参数,也是炉窑设计重要的热工技术参数,通过阐述水流量平板法导热系数的测试原理,分析其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