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斜巷助行器采用无极绳运输方式,采用内齿轮绞车牵引,使钢丝绳连续地向斜巷上坡方向运行,行人将专用手把卡在钢丝绳上随其运行方向行走,达到省力、省时的效果。该装置电控部分能与斜巷提升绞车开关实现电气闭锁,可有效杜绝斜巷行车行人现象。安装使用斜巷助行器,可有效地减少职工体力消耗,提高工效,减少人身事故发生几率,为矿井斜巷运输安全奠定基础。斜巷助行器推广应用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针对煤矿井下斜巷提升绞车减速点主要由深度指示器设定,造成减速点不准确和延长了爬行距离,加大了绞车制动盘和闸瓦磨损的情况,运用在提升钢丝绳上充入磁场,由磁性接收开关判别磁场的有无和磁场的运行方向精确定位绞车的减速点,将原深度指示器的减速点作为后备减速点,给提升绞车增加一道减速功能保护装置,减小绞车的机械磨损,缩短了提升时间,提高了斜巷绞车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煤矿井下斜巷轨道运输大多采用单绳缠绕式提升绞车,由于运输轨道长,钢丝绳在滚筒上缠绕多层,上滑板带绳和下放运行过程中,若矿车在斜行内掉道或到达下滑板停车位置,提升容器和钢丝绳停止运行,而司机停车不及时,缠在滚筒上的绳圈随着滚筒的旋转而继续松动下垂到滚筒下方,称之为余绳。当余绳过多时,将使钢丝绳在滚筒上的排列发生紊乱(俗称“乱经”),轻者需重新排绳,严重时损毁钢丝绳,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因此绞车运行时严禁发生余绳现象。  相似文献   

4.
针对井下小绞车在使用中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发生的排绳不规则现象,探讨和研究能使绞车钢丝绳自动整齐排列在绞车滚筒上的办法,避免发生事故,保障斜巷拉放车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串车提升是煤矿常见的一种斜巷提升方式,中小型地方煤矿采用这种方式提升相当普遍。目前,按绞车机械强度计算斜巷提升串车数的方法,现场颇感费工费时,不计算确定串车数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绞车卷筒失圆、变形、甚至开裂等现象屡见不鲜。这样直接威胁着绞车的安全运行。这里介绍一种  相似文献   

6.
辛静 《矿山机械》2008,36(4):109-110
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绞车在煤矿斜巷运输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我矿井下物料和设备的运输全部由绞车来承担,遍及全矿井下各个斜巷。目前,全矿井下有绞车160多部,使用钢丝绳总长度达到2万m,因钢丝绳的损伤或破断而产生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加强钢丝绳的管理和维护,研究影响钢丝绳使用寿命的各种因素,解决钢丝绳的损坏等难题,对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及实现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提升运输绞车钢丝绳的价格十分昂贵,其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煤矿的安全生产,提升运输绞车钢丝绳的磨损、断丝会大大降低其使用寿命。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和全国煤矿运输系统发生斜巷断绳事故的分析,现就提升运输绞车钢丝绳断绳的损坏和保护预防措施谈些体会,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斜巷行人助行器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采用矿用JD系列绞车改制而成的、无极绳闭式系统形式的斜巷行人助行器系统。填补了斜井人车和架空乘人装置尚未涉及的非主要倾斜井巷或大倾角主要倾斜井巷机械运送人员的空白;是一种较为成熟、理想的斜巷行人助行装置系统,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针对煤矿井下斜巷运输绞车司机无法对绞车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视的问题,开发了适用于斜巷运输系统的视频监控及信号控制系统。系统将先进的视频监控技术、沿线轨道控制数据与斜巷绞车系统相结合,使绞车司机在绞车房可直观的了解矿车在巷道内运动情况,满足了斜巷绞车安全运输的要求。本文详细介绍了监控系统总体架构、详细设计方案、系统主要设备及参数,并阐述了监控系统所能实现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正>陈四楼煤矿井下在用巷道>110 000 m,其中,在用斜巷近60 000 m,在用各种型号的斜巷提升绞车(液压绞车、变频绞车、调度绞车、双速绞车和无极绳绞车等)~190台。由于斜巷绞车控制器与信号设施不能相互闭锁,在绞车运行区间内,因行人来不及躲避,导致事故发生。现使用了KXB-12/127J型矿用隔爆型控制箱,可控制绞车启动器开停,超前预警,给行人提供了足够的躲避时间,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降低了斜巷运输的事故率。  相似文献   

11.
随着西沟煤业的发展,其开采规模不断扩大,西沟煤业后六采区设计了单轨吊辅助运输系统。通过与传统的小绞车辅助运输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单轨吊辅助运输系统可以实现多巷道贯通联网运输,提高了辅助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12.
靳林杰 《煤矿机械》2012,33(2):146-147
矿井主运斜巷是矿井各采区材料运输的主要通道,也是矿井运输事故频繁发生的地点,发生事故的比例较大。因此如何解决矿井斜巷绞车轨道运输的联动系统,保证斜井运输的安全,减少斜井事故的发生是一个关键问题。斜坡轨道水动式挡车器的研制成功,为斜巷的安全运输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运输绞车作为煤矿轨道运输的牵引设备,应用极为广泛。目前使用的传统运输绞车均采用人工操作,通过快速连续交替离合闸与制动闸的方式来调节卷筒的转速,具有调速性能差、不稳定、操作困难、刹车带磨损快等缺点。针对上述弊端设计了JYB-130×0.56PY运输绞车,该绞车具有体积小、制动安全可靠、可远程控制、变频调速、易操作、节能高效等优点。现场试验证明,该运输绞车拉力与制动力均达到了设计要求,对实现煤矿安全、低成本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降低断层对回采工作面正常推采影响,确保产量、煤质各项指标、降低安全管理难度,基于厚煤层条带开采情况下工作面过断层群实践,提出以采煤工作面整体“避、让”为中心改造两巷避开岩石的过断层方式,根据断层空间形态,通过调整改造工作面两巷及采煤工作面位置,实现少割或不割岩石的目的。并通过理论计算论证了条带煤柱稳定性。该技术成功在古城煤矿2201工作面进行了应用,改造区回采期间推进速度正常、未引起自燃发火;多数区域均按常规进行放顶煤开采、多采出38.7万t煤;工作面未进行爆破作业、安全及生产管理难度小。有效解决了回采工作面过断层群时过断层周期长、放炮对设备影响大、煤炭回收率低不能兼顾等问题,成功实现了安全、经济、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15.
JD-2型无极绳调度绞车选型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单介绍了JD-2型无极绳调度绞车的工作原理以及在煤矿生产中的作用。基于某矿生产现场的具体要求,对无极绳绞车进行了选型设计与计算,并对主要部件的选材和制造工艺给出了具体的加工线路。设计安装好的调度绞车在采区运行情况良好,满足了材料运输安全、高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舞阳铁矿铁古坑采区由露天开采转入地下开采,地下开采的不同阶段会对已有露天最终边帮的稳定性产生不同影响,若无法有效判断露天最终边帮的失稳工况,将对地下开采的安全生产造成威胁。选取典型勘探线剖面,建立二维有限元数值模型,按开采顺序分露天开采结束、-160 m阶段、-220 m阶段、-280 m阶段、-340 m阶段、 -400 m阶段开采完成共6个工况,运用有限元局部强度折减法计算露天最终边帮顶、底帮的安全系数,分析地下开采对露天最终边帮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限元局部强度折减法可以通过1个数值模型分别计算出顶、底帮的安全系数;随着地下开采深度的增加,露天最终边帮顶帮安全系数逐渐降低,在地下开采至-220 m阶段时顶帮处于极限稳定状态,开采至-280 m阶段及以下阶段时顶帮发生破坏;地下开采对露天最终边帮底帮安全系数影响较小,整个开采过程中底帮一直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7.
岩质高边坡稳定性变形监测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高边坡上开采挂帮矿,须确保边坡的安全,因此必须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安全监测。基于大冶铁矿2^#挂帮矿开采的实际,提出了高边坡稳定性监测的原则,设计了边坡变形监测,通过现场监测确保高边坡的安全,为矿体的顺利开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霍各庄矿区南矿段从露天开采转入地下开采时已有露天边帮的稳定性问题, 选取霍各庄矿区南矿段典型勘探线剖面处露天境界最终边帮建立了模型, 运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找到了已有露天边帮的潜在滑移面, 采用边坡稳定矢量分析法对该露天境界顶、底帮在各个工况下的稳定性状态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边坡稳定矢量分析法可同时求解露天境界顶、底帮在潜在滑移面方向的安全系数; 该矿段露天边帮在露天开采结束时状态稳定; 露天境界顶帮的安全系数随地下开采向下延伸不断变小, 并在地下开采首中段时产生失稳破坏; 整个地下开采过程中, 露天境界底帮的安全系数受采动影响较小, 边帮一直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9.
济源市某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甚至威胁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地质环境问题的治理已刻不容缓。通过对该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调查,认为矿区内主要以露天采坑、渣堆、废弃石料厂、废弃石灰窑、废弃建筑、陡坎、高陡边坡等地质环境问题为主。通过坡面清理、挖方削坡等工程手段,消除区内采矿形成的高陡边坡所引发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通过回填、挖方、挡土墙等工程手段,实现采坑地貌形态修复;通过覆土、植树、道路等工程手段恢复治理区的土地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研究可为相似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治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邓淑昌  刘俊杰 《中州煤炭》2012,(4):38-39,65
郑煤集团白坪煤业公司在二1煤层上部中粒砂岩中施工13采区轨道上山绞车硐室,由于该岩层埋藏深、岩性较差、节理发育等原因,造成原锚网喷支护的硐室受压变形,支护困难.通过分析巷道受力及破坏原因,在借鉴其他地点大断面硐室及基础加固浇筑的基础上,结合13采区绞车硐室及基础所处的位置,采用加长锚索+底梁配合深孔注浆、浇筑加固措施,减少了绞车硐室返修加固次数,延长了绞车硐室使用年限,保证了矿井采区的安全生产和正常接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