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索复方芪芎颗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60只Wistar大鼠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复方芪芎颗粒高剂量组(高剂量组)、复方芪芎颗粒中剂量组(中剂量组)、复方芪芎颗粒低剂量组(低剂量组)、雷公藤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通过弗氏完全佐剂诱导建立佐剂型关节炎模型。造模2周后,进行给药。空白组和模型组每日给予纯化水10 mL·kg-1,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0.05,0.045,0.04 g· mL-1复方芪芎颗粒水溶液10 mL·kg-1、雷公藤组给予0.94 mg·mL-1雷公藤多苷片水溶液10 mL·kg-1,给药每日1次,持续3周。主要检测指标包括:大鼠足爪的肿胀度、大鼠TLR2、TLR4、TLR9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造模大鼠均表现出足爪肿胀增高、TLR2、TLR4、TLR9蛋白与mRNA水平的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均能不同程度抑制大鼠足爪的肿胀和TLR2、TLR4、TLR9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P<0.05)。其中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的抑制作用优于小剂量组与雷公藤组(P<0.05)。结论:复方芪芎颗粒能抑制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关节炎症表现,这种抑制作用优于雷公藤多苷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s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藤碱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Toll样受体(TLR)2mRNA及MyD88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青藤碱组、甲氨蝶呤组及正常对照组。前3组大鼠右后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诱发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右后足跖皮内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各组分别干预4周后,取膝关节滑膜,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TLR2mRNA,MyD88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模型组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TLR2mRNA,MyD88mRNA表达及TNF-α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经青藤碱治疗后,TLR2mRNA,MyD88mRNA表达及TNF-α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青藤碱可改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关节炎症,该作用可能与抑制TLR2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关节中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配基(RANKL)和护骨素(OPG)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关节炎起病后分别灌胃给予雷公藤多苷和甲氨蝶呤,关节炎病程高峰期运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关节滑膜和骨组织RANKL和OPG的表达,同时测定胫骨关节端骨密度。结果给予雷公藤多苷和甲氨蝶呤的大鼠骨密度均高于模型组(均P<0.05),大鼠关节滑膜、软骨下骨和小梁骨区域中RANKL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OPG关节骨组织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抑制炎性关节中RANKL表达可能是雷公藤多苷和甲氨蝶呤抑制类风湿关节炎关节骨侵蚀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野菊花总黄酮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的增殖功能以及滑膜组织中TRAIL、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模型组、TFC大、中、小剂量组和阳性药雷公藤多苷(TPT)对照组;SD大鼠右后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复制AA模型;MTT法检测滑膜细胞的增殖;运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滑膜组织TRAIL、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TFC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AA大鼠滑膜细胞的炎性增殖;TRAIL在模型组大鼠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TFC各剂量组可上调TRAIL的过低表达,而TNF-α的检测结果与之相反。结论以TNF-α为参照,TRAIL参与AA大鼠的发病过程,TFC可上调TRAIL蛋白的过低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AA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一般情况、体质量、血红蛋白、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0(IL-20)水平的影响,以阐明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清洁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黄芪桂枝五物汤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行CIA大鼠模型。观察造模后大鼠一般情况及造模后第1、2、3、4周的体质量变化情况;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各组大鼠血红蛋白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IL-20的水平。结果造模后第1、2、3周大鼠体质量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4周模型组体质量低于正常对照组、雷公藤多苷组、黄芪桂枝五物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20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桂枝五物汤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雷公藤多苷、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后大鼠血清中IL-20的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多苷组、黄芪桂枝五物汤组血清IL-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能升高CIA大鼠血红蛋白含量,有抑制CIA大鼠血清中IL-20升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苷片对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结肠黏膜LPS/TLR4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U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模型对照组,雷公藤多苷低、中、高剂量组、阴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葡聚糖硫酸钠复制UC小鼠模型,雷公藤多苷片混悬液灌胃给药21?d后,采用RT-PCR法检测TLR4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NF-κB p65磷酸化水平;结肠组织冰冻切片进行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NF-κB表达及分布。结果 雷公藤多苷各组较模型对照组TLR4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中、高剂量组、阴性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NF-κB p65磷酸化水平略有下降,中、高剂量组下降明显,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雷公藤多苷片能够通过抑制LPS/TLR4信号通路的表达,抑制UC小鼠的炎症反应,对UC发病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阿霉素(ADR)肾病模型研究雷公藤多苷片对大鼠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片低剂量组(7.5 mg/kg)、雷公藤多苷片中剂量组(15 mg/kg)和雷公藤多苷片高剂量组(30 mg/kg),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实验组大鼠均尾静脉一次性注射阿霉素6.5 mg/kg,正常组给予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各治疗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体积的雷公藤多苷片药液,正常组及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及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肌酐(Cr)和尿素氮(BUN)的水平,结合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观察不同剂量的雷公藤多苷片对鼠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作用.结果:雷公藤多苷片具有减少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和低蛋白血症、调节血脂的作用,且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雷公藤多苷片高剂量组在降低尿蛋白、升高血清Alb和TP、降低血清TG和TC、保护肾脏损伤等方面效果显著,对阿霉素(ADR)肾病模型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结论:雷公藤多苷片对阿霉素(ADR)肾病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作用机制可能是减少阿霉素肾病大鼠尿蛋白、调节血脂、改善低蛋白血症以及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苗药黑龙骨茎叶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作用,探究黑龙骨茎叶抗RA作用的潜在开发利用度。方法:SD大鼠随机选取8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大鼠建立CIA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黑龙骨茎叶高剂量组(100 mg·kg-1)、低剂量组(25 mg·kg-1),雷公藤多苷(TG)组(10 mg·kg-1),每组8只。在试验因素干预后,对各组大鼠AI评分、足趾厚度及病理形态变化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给药前后,正常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造模成功。给药后,大鼠左、右足趾厚度测量值显示,模型组与黑龙骨茎叶高、低剂量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I评分显示,黑龙骨茎叶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组内比较中,黑龙骨茎叶低剂量组的消肿效果优于高剂量组(P<0.05)。病理切片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滑膜组织内见大量、弥漫性炎性细胞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10只,不做任何处理)和模型组[40只,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复制UC大鼠模型]。造模3 d后,模型组又随机分成模型组对照组(0.9%氯化钠溶液)、复方甘草酸苷低、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2.5,50 mg.kg-1.d-1)和阳性对照组(300 mg.kg-1.d-1美沙拉嗪溶液)。各组按设计剂量灌胃给药10 d后,取结肠组织观察病变程度并评分,并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结果各治疗组肠炎病变评分和MDA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SOD、MPO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对UC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减轻或阻断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及改善组织的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78只大鼠随机分为六组,空白组,模型组,复方甘草酸苷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即葵花护肝片组各13例,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LT及AST,测定SOD、MDA和GSH,并取肝组织进行HE染色,采用光镜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及肝细胞结构等。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血清ALT和AST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复方甘草酸苷各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血清ALT和AST活性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肝组织SOD活性及GSH均降低,MDA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复方甘草酸苷各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SOD活性及GSH水平升高,而MDA降低(P<0.05)。复方甘草酸苷各剂量组相对模型组而言,大鼠活动较多,整体状态较好,食欲较好。结论复方甘草酸应用于酒精性损伤大鼠中,可保护肝细胞,减轻肝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复方芪芎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肝肾阴虚型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19年5月接受治疗的105例肝肾阴虚型RA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52,甲氨蝶呤治疗)和观察组(n=53,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芪芎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强的松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建立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的大鼠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雷公藤组,强的松组;评估各组大鼠关节炎指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1β水平;观察大鼠滑膜病理(包括炎性浸润、巨噬A型细胞增生、纤维组织增生)。结果给药16d后,强的松组AI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至治疗结束,且优于雷公藤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雷公藤多甙组、强的松组血清TNF-α及IL-1β水平明显增高(均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雷公藤多甙组,强的松组血清TNF-α及IL-1β水平明显下降(均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强的松组滑膜炎性细胞浸润和巨噬A型细胞增生减低(P<0.05)。结论强的松可下调CIA大鼠血清TNF-α及IL-1β水平并抑制滑膜炎性细胞浸润和巨噬A型细胞增生,从而缓解CIA。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治疗作用及对滑膜细胞、胸腺淋巴细胞超微结构的作用。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新风胶囊组和雷公藤组,每组15只,制备完全佐剂并分别向除正常对照组以外其余动物右后足跖皮内注射0.1ml致炎。电镜观察滑膜细胞、胸腺淋巴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包括线粒体肿胀、空泡变、嵴突病变等),计算各组线粒体病变率。结果:新风胶囊组及雷公藤组治疗后右后足跖肿胀度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与模型组相比,新风胶囊组和雷公藤组治疗后关节滑膜细胞线粒体的病变率显著降低(P<0.05);新风胶囊组胸腺淋巴细胞线粒体病变率显著降低(P<0.05),而雷公藤组胸腺细胞线粒体病变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新风胶囊组滑膜细胞及胸腺淋巴细胞线粒体病变率显著低于雷公藤组(P<0.05)。结论:新风胶囊与雷公藤一样能降低佐剂性节炎大鼠病变关节的肿胀度,新风胶囊改善佐剂性关节炎滑膜病变和对胸腺的保护作用优于雷公藤,这可能是其治疗作用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南药学》2019,(12):2039-2043
目的观察通痹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和滑膜组织中炎性因子表达及p38MAP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通痹胶囊不同剂量(375、750、1500mg·kg-1)组及雷公藤多苷片(10 mg·kg-1)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于右后足跖部注射弗氏完全佐剂造模。造模第8日,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每日1次,连续4周。对大鼠关节炎指数进行监测,足容积法测量致炎侧足肿胀度;灌胃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及滑膜中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p38MAPK、NF-κB/P65、IκBα蛋白表达的。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造模后大鼠血清及滑膜组织中IL-1、TNF-α含量明显升高,p38MAPK、NF-κB/P65、IκBα表达显著增多(P <0.01);与模型组相比,通痹胶囊能够有效降低大鼠血清及滑膜组织中IL-1、TNF-α的含量,并抑制滑膜组织中p38MAPK、NF-κB及IκBα的蛋白表达(P <0.05,P <0.01)。结论通痹胶囊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为抑制p38MAPK/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制备雷公藤多苷纳米粒,探究其对胶原诱导型(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CIA)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运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雷公藤多苷纳米粒,对其进行质量评估。构建CIA模型,进行药物干预,称量大鼠体质量、测定足趾肿胀度和关节炎指数;观察大鼠脏器、膝、踝关节滑膜的病理改变;检测大鼠血清中肝肾功能水平和炎症因子表达。结果 制备的雷公藤多苷纳米粒在电镜下呈圆粒状且分布均匀,性质稳定。相较于模型组,给药组大鼠左右足趾肿胀度均明显下降(P<0.01),关节炎指数明显降低(P<0.01)。其中TG-NPs组的疗效优于TG组。与正常组相比,大鼠心脏、脾、肾、睾丸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P<0.01)。TG-NPs组膝踝关节软骨病理损伤明显减轻,凋亡的滑膜细胞增加;与模型组相比,TG-NPs组大鼠血清中的ALT、BUN、CRE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IL-1β、TNF-α和IL-6含量下降明显(P<0.05)。结论 TG-NPs通过诱导滑膜细胞凋亡和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对CIA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通过静脉注射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78只大鼠随机分为六组,空白组,模型组,复方甘草酸苷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即葵花护肝片组各13例,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LT及AST,测定SOD、MDA和GSH,并取肝组织进行HE染色,采用光镜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及肝细胞结构等。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血清ALT和AST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复方甘草酸苷各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血清ALT和AST活性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肝组织SOD活性及GSH均降低,MDA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复方甘草酸苷各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SOD活性及GSH水平升高,而MDA降低(P<0.05)。复方甘草酸苷各剂量组相对模型组而言,大鼠活动较多,整体状态较好,食欲较好。结论复方甘草酸应用于酒精性损伤大鼠中,可保护肝细胞,减轻肝损害。  相似文献   

17.
牟慧  蔡辉  姚茹冰  赵智明 《安徽医药》2013,17(5):742-744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中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protein,MyD88)的表达的影响及抑制滑膜炎症的可能机制。方法清洁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完全弗氏佐剂造造模组(20只),造模成功后随机分成2组,模型组和甲氨蝶呤组,每组10只。分别干预4周后,取膝关节滑膜,HE染色观察大鼠滑膜病理改变,免疫组化观察MyD88在滑膜中的定位,Western Blot法检大鼠滑膜中MyD88的表达,EI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IL-1β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改变明显且炎性因子IL-1β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01),而经甲氨蝶呤治疗后,大鼠滑膜组织病理改变减轻、炎性因子IL-1β的表达降低(P0.001)。模型组大鼠关节滑膜中MyD88表达升高,与正常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甲氨蝶呤治疗后MyD88的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中MyD88的表达明显升高,而甲氨蝶呤可以抑制MyD88的表达从而降低关节滑膜炎症因子IL-1β的表达,改善滑膜增生及炎性因子浸润等病理进程。  相似文献   

18.
《中国药房》2015,(31):4368-4370
目的:研究赤雹根总皂苷(TSTR)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活性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等体积蒸馏水)组,模型(等体积蒸馏水)组,TSTR低、中、高剂量(40、80、160 mg/kg)组和雷公藤多苷(TG,12 mg/kg)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于右后足跖部ih弗氏完全佐剂0.1 ml复制大鼠AA模型。于造模后第18天,分别ig相应药物,每天1次,给药21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含量;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大鼠足趾中IL-1βm 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足跖和脾脏中IL-1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1β含量增加,足跖中IL-1βm RNA、足跖和脾脏中IL-1β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TG组及TSTR各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TSTR可降低AA大鼠血清中IL-1β活性。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考察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给予雷公藤多苷片6周后,对关节炎症状、主要脏器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CIA模型组,其中CIA模型组采用牛Ⅱ型胶原和不完全弗氏佐剂诱导类风湿关节炎。造模成功后,CIA大鼠灌胃给予溶剂或雷公藤多苷片混悬液(90 mg·kg-1),给药期间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并记录足趾容积。6周后,检测雷公藤多苷片的抗炎效果,以及大鼠的肝肾情况和肠道菌群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给予6周雷公藤多苷片后,CIA大鼠关节肿胀程度减轻(P<0.05),炎症因子IL-6水平降低(P<0.01),TNF-α水平降低(P<0.05);给药期间大鼠未见异常症状;肝功能及病理切片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肾脏发生轻微肾小球囊腔狭窄、粘连;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改变,其中有益菌群增加,条件致病菌群减少。结论:雷公藤多苷片长期给药对CIA大鼠的抗炎治疗作用与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基于wingless/integrated (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研究白芍总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机制。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30. 0 mg·kg-1)、白芍总苷低、中、高剂量组(10. 0,20. 0,40. 0 mg·kg-1),每组2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建模成功后地塞米松组、白芍总苷各剂量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评估各组大鼠机械性痛阈(PWT)及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关节炎症积分水平,测定关节滑膜Wnt和β-catenin m RNA及蛋白水平以及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WT、PWTL显著降低,关节炎症积分、Wnt和β-catenin m RNA及蛋白、IL-2、IL-6、TNF-α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 05)。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和白芍总苷各剂量组PWT、PWTL显著升高,关节炎症积分、Wnt和β-catenin m RNA及蛋白、IL-2、IL-6、TNF-α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 05),以上作用与白芍总苷剂量呈正相关(P<0. 05)。其中白芍总苷低、中剂量组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正常对照组膝关节滑膜结构正常;模型组滑膜层增厚,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地塞米松组及白芍总苷高剂量组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滑膜明显变薄;白芍总苷低、中剂量组仍可见明显中性粒细胞浸润,滑膜局部粗糙不平。结论:白芍总苷可明显减少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破坏,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细胞损伤程度;其机制与白芍总苷可抑制Wnt和β-catenin m RNA及蛋白的表达进而抑制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