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患儿,女,3岁,因持续发热12 d入院.患儿于12 d前无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每日都达39 ℃以上,呈弛张热,无寒战及抽搐,不伴咳喘,无吐泻.在外抗感染治疗6 d,体温仍波动于37.5~39 ℃之间,并出现颜面浮肿、腹胀、纳差等表现.在本院门诊静滴新青霉素Ⅱ、安美汀4 d,病情无好转,收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HFMD)重症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于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50例HFMD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HFMD轻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通过多因素分析筛选出HFMD重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年龄<3岁、抽搐、颈抵抗、体温> 39℃大于3d、血糖>9 mmol/L、意识障碍、精神差、神经反射异常、外周血WBC>12×109/L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呕吐、皮疹平均天数>7d、口腔溃疡、肌酸激酶升高方面,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MD重症的独立相关因素包括年龄、体温>39℃大于3d、血糖>9 mmol/L、精神差、神经反射异常;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68%,病死率为4%.结论 早期检测HFMD重症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及时的对症治疗可降低手足口病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诱发婴幼儿喘息临床发病特征.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56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诱发婴幼儿喘息患儿,并以同期入院的非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诱发婴幼儿喘息患儿4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喘息特征、辅助检查特点及对止喘药物的疗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诱发婴幼儿喘息年龄以6月~2岁多发(60%),RSV感染诱发婴幼儿喘息患儿发热、喘息、对止喘药的反应、咳喘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组应用平喘药联合抗病毒治疗收到良好疗效.结论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具有自己的特征,平喘药联合抗病毒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细胞因子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RSV毛支)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意义,我们应用ELISA法检测46例RSV毛支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μ)水平。结果显示,IL6、IL8、TNF—α在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P<0.01或<0.05),但在恢复期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重症患儿TNF-α水平显著高于轻、中症患儿{均P<0.01)。表明RSV毛支患儿体内存在多种细咆因子异常分泌,它们可能参与其免疫发病过程和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5.
杨林 《右江医学》2002,30(2):132-133
目的 :探讨特布他林混悬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气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 62例毛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 ,观察组加用特布他林和布地奈德气泵雾化吸入 ,对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持续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呼吸困难、喘憋、肺部罗音消失、住院日及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1。结论 :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支 ,可以缓解早期的呼吸困难、喘憋及肺部罗音症状 ,缩短疗程 ,疗效确切 ,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小儿喘息发作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间在我院儿科病房收治的哮喘患儿113例,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喘息患儿51例作为观察组,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喘息患儿6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儿入院时的基本资料,记录两组患儿发热、咳嗽、肺部炎症及肺外合并症发生状况,同时随访治疗状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哮喘病程、咳嗽及肺外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喘息发作时间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6.02±3.18)d、(3.41±2.67)d,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发热情况方面,对照组体温37.3℃~38℃为23例,体温38℃~39℃为29例,体温>39℃为10例,观察组体温37.3℃~38℃为12例,体温37.3℃~38℃为17例,体温>39℃为22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小儿喘息初期伴有轻微咳嗽,4~5 d后转为剧烈咳嗽,伴有明显阵咳且痰液呈白色黏稠状,干咳剧烈且相当持久;对照组听诊可闻及干啰音、喘鸣音,双肺X片可见纹理增多、模糊,观察组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及哮鸣音,双肺X片可见大片阴影,少数可见胸腔积液;两组间在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C-反应蛋白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小儿喘息采用阿奇霉素或红霉素治疗效果显著,预后良好.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患儿喘息存在明显发热症状,伴剧烈咳嗽及肺部炎症表现,喘息持续时间久,血常规感染明显,采用阿奇霉素或红霉素治疗效果显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何波  邢愚 《中国热带医学》2005,5(3):509-510
目的研究咽结合膜热所致镜下血尿的临床情况,明确血尿是否为咽结合膜热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探讨血尿出现的早晚与该病病情、病程的关系。方法病例组为22例咽结合膜热患儿,且排除结石、结核、肿瘤、肾小球肾炎等疾病。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因其他原因发热的患儿30例,一般情况、病情、病程与病例组基本一致。结果病例组血尿出现率为8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P<0.01)。其发热、咽充血、扁桃体肿大、眼结膜充血、血尿等临床指征的发生率均在86.3%以上,而其他的症状、体征的发生率均在36.4%以下。血尿的发生率与咽结合膜热的其他典型临床表现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与一般的临床表现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病例组中有6例在发病3d内出现镜下血尿,均为+++~++++,而且持续时间均超过5d,病程均为7d左右,体温持续在39~41℃之间;而其余13例在发病3d以后出现血尿的患儿,则体温持续在38~39.5℃之间,血尿一般在++以下,持续时间2~3d,病程一般在5d左右。结论血尿是咽结合膜热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血尿出现的早晚与咽结合膜热病程、临床表现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剂量甲泼尼龙联合布洛芬控制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发热的效果。方法选取体温≥39.0℃的住院重症手足口病患者63例,其中治疗组32例高热时予以甲泼尼龙4~6 mg/(kg·次)联合布洛芬控制体温,对照组31例予以甲泼尼龙1~2 mg/(kg·次)联合布洛芬控制体温,比较两组患者的退热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高热时间、高热间隔时间和高热次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甲泼尼龙4~6 mg/(kg·次)联合布洛芬能缩短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高热持续时间,可以降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转变为危重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60例IM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年龄段分为<6岁组和≥6岁组,各30例.制定统一的临床和实验室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儿主要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患儿热程、年龄的关系.结果:2组IM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及体征,<6岁患儿组与≥6岁患儿组在发热持续时间、最高体温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持续时间均在3~31 d,最高体温在37.5~40.1℃范围内.60例IM患儿中发热54例(90.00%),淋巴结肿大47例(78.33%),皮疹10例(16.67%),咽峡炎患儿40例(66.67%).<6岁患儿组在脾大、肝大症状上发生率较高,与≥6岁患儿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儿在白细胞、异型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比例三项指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岁组患儿中代表肝功能的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较≥6岁组患儿低(P<0.05).2组IM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包括肝功能损害、肺炎、心肌损害、贫血、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其中出现肝功能损害47例(78.33%).且2组患儿在肝功能损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T水平与患儿热程相关,发热时间越长,ALT异常率越高,肝损害程度越大.患儿年龄在ALT异常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年龄段的IM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方面具有一定差异性,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为肝功能损害且常发生于年龄较大的儿童.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脑出血患者发热与某些因素的关系,对改善脑出血发热病例的预后进行探讨.方法:对92例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出血患者发热与年龄、出血部位、意识状态、发热时间、持续时间、发热原因、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2例病例中,老年组58例(63%).体温在38℃以上66例(71.7%).62例有意识障碍(67.3%).体温在38℃~40℃以上者67例(72.8%).在48h内出现发热,小于38℃者大多在72 h后出现发热.体温大多持续一周左右(81.7%).发热原因大多以感染为主(88%).死亡49例(53.2%),老年组占死亡病例的69%,死亡病例体温均在38℃以上,死亡病例中36例在一周内死亡.结论:脑出血患者发热与发热程度与年龄、意识障碍、发热时间、预后有一定关系,发热程度与出血部位、持续时间、发热原因无明显关系.年龄越大,昏迷越深,发热时间越早,发热程度越高,预后越差.尽早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管理好呼吸道,加强脑保护,对改善脑出血发热病例预后,降低病死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黄艳智  杨立彬 《吉林医学》2006,27(11):1320-1321
目的:探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在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性发热中的疗效分析。为临床医师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3年10月 ̄2004年6月因呼吸系统感染性发热住院的患儿,对于体温≥38.5℃者随机应用布洛芬64例和对乙酰氨基酚60例,对其进行退热疗效分析。结果:布洛芬组在最大作用时间及持续时间上,明显大于对乙酰氨基酚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口服布洛芬退热效果确切,且明显优于对乙酰氨基酚,具有较强而持久的疗效。在儿科布洛芬作为解热药使用是安全、有效而且疗效持久的。  相似文献   

12.
毛细支气管炎患者血清IL-13表达及其与病情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义  范丽  潘焕 《重庆医学》2007,36(16):1641-1642
目的 探讨IL-13水平在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中的表达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急性期毛支患儿42例(其中轻症组22例,重症组20例),正常对照组16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3的水平.结果 急性毛支患儿血清IL-13的含量为(6.68±2.12)ng/L.其中轻症组(7.11±1.95)ng/L,重症组(6.64±2.24)n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性期毛支患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期毛支患儿血清水平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轻、重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IL-13参与了毛支的发病过程,但lL-13不能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116例重症CAP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58例采用头孢噻肟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症状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发热持续时间、肺部啰音持续时间、咳嗽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等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儿童重症CAP可以扩大抗菌谱,降低耐药性,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不同发热持续时间对C-反应蛋白的影响,了解最佳C-反应蛋白检测时间.方法 随机抽取门诊发热患儿166例,按发热持续时间T分组;以血细胞分析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各组C-反应蛋白假阴性率.结果 T>12 h组假阴性率明显低于T≤12 h组.结论 对于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热开始后超过12 h再测C-反应蛋白,能明显减少假阴性率.  相似文献   

15.
呼吸道合胞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血清sICAM-1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 1 (ICAM 1 )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 (RSV毛支 )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 41例RSV毛支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可溶性ICAM 1 (sICAM 1 )水平 ,并以 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 :RSV毛支患儿急性期sICAM 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2 80 .78±57.88)ng/ml和 (2 50 .62± 46 .0 3)ng/ml,P <0 .0 5]。恢复期sICAM 1 [(2 34 .0 9± 60 .34)ng/ml]明显低于急性期(P <0 .0 1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SV毛支患儿体内粘附分子表达增多 ,结果可能导致气道阻塞和高反应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益贴凉在脾切除术后发热病人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5年-2007年脾切除术后发热病人(38.5℃-40℃)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研究组病人采用益贴凉降温,对照组采用温水擦浴降温,两组其它治疗相同.分别于处理后0.5h、1.0h、1.5h、2.0h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体温.结果:处理后0.5h和1.0h,两组病人体温下降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处理后1.5h和2.0h,研究组病人体温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切除术后发热病人,应用益贴凉降温优于温水擦浴降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维C银翘片对基孔肯雅热患儿的疗效影响.方法 将2010年10月1-31日,东莞市万江医院收治住院的43例年龄在6~8岁的基孔肯雅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维C银翘片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体温和血沉两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体温升高,血沉加快,治疗后明显好转.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各项参数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比较:体温(℃)和血沉(ESR)恢复正常的人数比例均升高(P<0.05或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维C银翘片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功效可以有效地改善儿童基孔肯雅热发热症状,加快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酶学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心肝肾功能状况,应用速率法,经BECKMAN CK_4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确诊RSV毛支患儿105例作血清酶学(GOT、LDH、CPK、GPT、AKP、γ-GT)及肌酐、尿素氮测定和心电图检查,且与105例正常健康儿作对照。结果毛支患儿GOT、LDH、CPK、GPT、AKP、γ-GT均明显升高(P<0.01),而尿素氮无明显改变(p>0.05),肌酐显著降低(P<0.01),心电图异常占26.67%.提示RSV毛支患儿心肝功能受到一定的损害,肾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重症手足口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为完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0年5月在笔者医院住院的244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普通型手足口病组(普通组)和重症手足口病组(重症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通过多因素分析筛选出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244例患儿中,重症手足口病58例,发生率23.7%;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岁、意识障碍、抽搐、精神差、颈抵抗、神经反射异常、体温39℃及以上>3天、外周血白细胞>12×109/L以及血糖>9mmol/L是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精神差、神经反射异常、体温39℃>3天以及血糖>9mmol/L等5项指标是手足口病重症化的独立性相关因素,具有早期预警作用。结论对于年龄<3岁且有精神、神经系统症状的高热手足口病患儿需重视其病情,及早发现及正确治疗干预对提高治愈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小儿高热惊厥相关因素及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丽 《吉林医学》2010,31(12):1714-1714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相关因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100例高热惊厥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高热惊厥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惊厥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时体温、伴随疾病、发病季节、发病次数、首次发病年龄、家族史等。结果:初发年龄<2岁,体温<39℃,有阳性家族史,呼吸道感染高热惊厥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临床上应注意小儿惊厥发生因素,及时作出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