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北京地区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王笑芳  丁一汇 《大气科学》1994,18(2):173-183
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分析了北京地区冰雹落区与中尺度天气系统、散度场、涡度场、地面总能量场及相对湿度分布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冰雹落区的概念模式,为冰雹落区预报提供了一种依据。第二部分说明了利用北京08时单站探空资料预报强对流天气有无及强度的判断树方法,为强对流天气的短时预报提供了有应用价值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阿克苏地区35个强对流天气过程的能量特征分析,总结出了预报雹暴天气强度及落区的能量特征量指标。并提出投入预报业务的流程,通过能量铅直贯穿线、低层干暖盖和地面能量形势,配合常规预报工具。有助于提高24~48小时内有无雹暴天气及其落区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NWP产品在强对流天气诊断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ECMWF、T213、T106数值预报产品及各物理量场,对已知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大尺度条件,预报中尺度环流出现的统计概率进行探讨:首先将武汉中心气象台过去总结的强对流天气模型与数值预报产品中的环流形势进行对比分析,当所预报的环流形势满足强对流天气模型时,认为大尺度条件将会促进中尺度天气的发生发展。再对数值预报产品中的有关物理要素场和值进行诊断分析,当所诊断的结果反映出有中尺度次级环流出现或有利中尺度对流天气发生时,最后对强对流天气落区、落点及降水性质进行诊断分析。同时,还利用AREM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2年7月21~24日过程进行诊断分析,预报效果较好。,通过诊断分析,得出了强对流天气落区、落点及降水性质与各要素之间预报场和值的关系,同时也为今后精细化预报提供了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贵州区域冰雹天气过程的短期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师军  刘俄 《贵州气象》1996,20(4):7-11
通过对贵州冰雹天气中天气形势的天气系统的垂直剖面分析,隐雹天气系统与大范围降雹,连续2日以上降雹的天气过程分析,降雹系统与冰雹落区的关系分析,总结了贵州冰雹天气过程的趋势预报和短期预报方法,据天气系统的配置确定了降雹区,还利用1979-198年3月-5月中的250个冰雹天气和一般雷阵雨,阵雨天气过程的样本资料建立了客观的按月取判断冰雹天气过程的方程。  相似文献   

5.
洪水是夏季一种突发性强的自然灾害,天山山区暴雨落区预报十分困难。本文对2002年7月下旬渭干河流域特大致洪暴雨的成因进行天气动力学分析和诊断,试图建立该地区盛夏暴雨落区的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6.
T106物理量预报场在强对流天气落区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析我省近几年来强对流天气过程的T106部分物理量预报场的分布特征,发现其中的θse、K和ω预报场对预报我省强对流天气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并据此给出我省强对流天气动态落区预报的判据和2001年试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东北冷涡中尺度天气的背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量的个例分析,统计得出东北冷涡造成中尺度天气系统和天气背景的条件,结论可供分析和预报东北冷涡中对流天气的可能性和落区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山义昌  刘桂才  张秀珍  高晓梅 《气象》2003,29(11):20-24
潍坊北部系海陆交界处,由于地理因素,经常形成海陆风锋,当海陆风锋与其他天气系统叠加,会使系统加强,天气剧烈,在夏季是鲁北强对流天气多发的重要原因。一次冷锋过程分析说明与海陆风锋叠加能形成强锋区,锋区上的D、ζ有利于上升运动,与之对应的地面高能区为系统提供了能源。通过对鲁北21个强对流天气个例研究,建立了冰雹云移动路径的临近预报方程。这些研究对鲁北多发强对流天气的成因及冰雹落区预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流能量计算及强对流天气落区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分析了两种典型的大气湿绝热过程及其处理方法,对大气对流能量参数的计算技术进行了研究。结合实际个例,利用可逆饱和绝热过程,对包含液态水重力拖曳作用的修正对流有效位能(MCAPE)和修正下沉对流有效位能(MDCAPE)进行了定量计算。文章结合数值模式输出探空分析,预报不稳定和对流能量的区域分布,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多指标叠套强对流天气落区预报方法,用MM5 及国家气象中心T106模式输出及诊断产品预报强对流天气落区,并检验强对流落区预报技术。  相似文献   

10.
顾欣  姚源山  梁平 《贵州气象》2005,29(1):17-19,32
利用数值预报产品追踪2003年1月2~6日黔东南州一场罕见暴雪的天气过程,结合常规气象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进行物理场诊断分析,经检验,数值预报对这场暴雪落区预报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螺旋度与贵州暴雨落区预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熊方  杜正静 《贵州气象》2003,27(1):11-13
利用数值预报产品作为主要的预报工具及预报基础,根据暴雨的形成机制,利用创建结构物理量-螺旋度对贵州省2002年6月17-20日出现的一次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受到下垫面的影响比较大,贵州省暴雨落区往往位于高层螺旋度以及低层螺旋度重叠区。  相似文献   

12.
伍红雨 《贵州气象》1997,21(1):8-10
1994年7月1日至11日安顺地区出现了历史罕见的连续暴雨天气过程,为提高对这种连续暴雨天气形势的分析和预报能力,本文对形成这次连续暴雨的天气系统作了分析,还分析了水汽,平流等的物理因子的贡献和地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次强暴雨过程的水汽图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云川  胡欣  戴念军 《气象》2001,27(1):43-47
用GMS-5水汽图像、红外云图、流场和云顶亮温TBB场,分析了1999年8月9日石家庄市区的强对流大暴雨。结果表明:(1)水汽图像中的较亮区域在对流层上部相对潮湿,水汽含量大,是强对流暴雨落区预报的参考依据;(2)水汽图像中较亮的湿区与θse高值区的重合,是强对流暴雨产生的重要物理因子。  相似文献   

14.
广西前汛期区域性暴雨落区判据的若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引进了螺旋度概念及计算方法,并计算两个强对流天气个例的螺旋度值,认为螺旋度可作为用于预报强对流天气的一个参数,其次利用吴国雄提出的P坐标的倾斜涡度发展理论分析方法,讨论前汛期锋面暴雨落区的预报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湖北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的落区诊断分析和预报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利用欧洲中心和T106数值预报产品,分析常规气象资料,对湖北省1998年3月20~25日历史上罕见的连续性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揭示了产生强对流天气的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并从短期角度对连续性强对流天气过程归纳出天气模型和预报指标,得出了强对流天气落区及降水性质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为更好地提高预报强对流天气的准确率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东北高空冷涡是产生强降水和强对流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也是初夏影响牡丹江市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其诱发的对流天气是预报业务的重点和难点,有尺度小、突发性强等特点,因此现有的数值预报效果比较差,尤其对其落区、强度很难把握。冷涡出现在东北地区极易引发暴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会造成严重的损失,本文分析了东北高空冷涡天气演变过程,并对基本物理量进行了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17.
1994年7月2日夜至3日凌晨,在四川省东部地区的重庆、万县发生了一次突发性强对流暴雨伴大风天气过程。本文利用能量分析和小网格动力诊断分析方法对此次暴雨天气发生的物理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00hPa快速东移的短波槽与低层大气内部的非平衡动力强迫作用相结合是激发此次暴雨天气的重要原因.低层大气内部中尺度强非平衡区与暴雨落区十分吻合。小网格诊断能够在暴雨落区预报方面发挥更为有效的作用。最后,从业务预报角度出发,提出了此类暴雨天气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8.
用1996~2005年Micaps系统高空、地面报文资料和福建省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雷暴实况资料,分析福建雷暴气候特征、雷暴天气系统类型;从产生雷暴天气的物理条件,统计分析得出福建雷暴天气的物理预报因子及不同季节的预报指标;用2003~2005年龙岩市雷暴实况资料和龙岩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CR及ET资料,统计得到不同季节产生雷暴天气的龙岩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预报指标.研制福建0~12h雷电天气预警及龙岩市0~1h雷电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19.
利用实况资料,通过对影响系统、环流形势演变、地面变压场、高空辐合、冷高压强度与移动方向、引导气流等物理因子的合成分析,揭示了2004年3月15~18日平顶山市区域性寒潮天气的成因,并找出寒潮天气的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20.
两广登陆台风暴雨增幅天气型落区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960~1991年两广登陆台风暴雨增幅现象作了天气型分类分析,发现单一台风环流型与台风环流与冷空气共同作用型,在暴雨增幅的落区分布具有较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对两广登陆台风暴雨增幅带区的诊断预报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