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麻疹流行的特征与分布规律,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9~2003年晋中市榆次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58例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特征分析,并进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1999~2003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58例,麻疹流行特征有明显季节性,5月高发,占总病例数的48.28%;患者4~14岁为多,共45例,占79.23%;58例患者中有免疫史的5例,无免疫史的27例,免疫史不详的26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8.62%、46.55%、44.83%。[结论]基层儿童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不及时及免疫空白是造成麻疹散发的主要原因,今后应切实做好儿童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工作,尤其是农村计免工作,杜绝免疫空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麻疹发病原因和流行特征 ,为麻疹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阳谷县 1999~ 2 0 0 3年麻疹疫情与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 1999~ 2 0 0 3年麻疹专报系统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共报告麻疹病例 42例 ,麻疹流行特征有明显的季节性 ,3、4月 ,占全部病例的 76 19% ;7~ 12岁占 47 62 % ;42例患者中有麻疹基础免疫史的 4例 ,无免疫史 15例 ,免疫史不详的 2 3例。 [结论 ]基层儿童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不及时及免疫空白是造成麻疹暴发和散发的主要原因。今后应切实做好儿童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工作 ,杜绝免疫空白人群。  相似文献   

3.
从化市农村一起麻疹暴发流行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查明从化市某镇农村麻疹暴发流行的原因,为麻疹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麻疹流行过程、临床特征,并进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2002年12月7日至2003年1月8日共发现麻疹病例72例,罹患率为1.61%;流行高峰在12月17~25日,共46例,占63.9%;患者以5~9岁为多,共57例,占79.2%。72例患者中有麻疹基础免疫史、免疫史不详、免疫史空白的病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1.7%、5.5%、51.4%。结论 计划外生育儿童的免疫空白和加强免疫不及时落实是本次麻疹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今后应切实做好儿童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工作,努力消除免疫空白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日照市麻疹的流行规律。[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日照市1990~2003年麻疹疫情、免疫接种和免疫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03年,麻疹累计发病250例,年均发病率为0.66/10万,1997年、1998年和2002年无发病;1~5月合计发病223例,占总数的89.20%;≤8月龄的10例,1~7岁的69例,15~38岁的112人;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占49.20%;7起麻疹暴发疫情合计发病142例,占发病总数的56.80%。[结论]日照市麻疹疫情呈下降趋势,但8月年龄以下和大年龄组病例占相当比例,并有暴发疫情,应进一步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5.
1999~2001年河池地区麻疹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河池地区麻疹流行规律,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9-2001年河池地区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3年中疫情报告麻疹病例2902例,麻疹监测系统报告2545例;15岁以下儿童病例占86.9%,监测病例中无MV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53.8%。结论 常规免疫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偏低,免疫空白存在以及MV强化免疫不及时是引起我地区麻疹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濮阳市2003年麻疹发病情况,分析原因,以指导麻疹防治工作。[方法]对濮阳市2003年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3年濮阳市报告麻疹确诊和临床符合病例199例,发病率5.69/10万。华龙区发病率和报告的流动人口病例数最多。8岁组发病率最高(51.30/10万),学龄前儿童有94例(47.2%).小学生61例(30.7%)。发病高峰4月份。199例中,有免疫史78例,免疫史不详74例和无免疫史47例。[结论]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是我市麻疹病例的主要群体,发病与基础免疫(初种和复种)接种率、及时率低和免疫失败有关。做好1.5~2岁儿童的麻疹疫苗复种工作,实施新生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建议做好流动人口管理.提高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莱芜市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和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状况.[方法]对莱芜市1999~2003年麻疹监测、免疫接种和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9~2003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246例,确诊麻疹155例,5年分别确诊90、31、4、18和12例;麻疹发病以春末夏初为主;麻疹疑似病例的及时报告、及时调查、合格血清采集率分别为100.00%、100.00%和96.34%。1999~2003年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年报告接种率均在95%以上。[结论]莱芜市1999~2003年麻疹监测系统的各项指标均达到麻疹监测项目地区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濮阳市2001—2003年麻疹发病情况,分析其发病原因。方法对濮阳市2001—2003年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华龙区每年的发病率最高。濮阳市2001—2003年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5.58/10万,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每年的3~5月份.报告的585例麻疹确诊和临床诊断病例中,有213例有确切免疫史,占36.41%;免疫史不详的有259例。占44.27%;无免疫史的有113例,占19.32%。2002年以学龄前儿童发病为主,2001—2003年以学龄期儿童发病为主。结论2001—2003年我市麻疹发病以小学生和小年龄组发病为主,呈现“双峰”现象,原因是该市的计划免疫工作出现滑坡(基础免疫和复种工作均存在漏洞),基础免疫接种率和及时率低,其次是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9.
徐莉  张化江  何丽萍  王建光  张金波 《预防医学论坛》2007,13(11):F0002-F0002,968
[目的]了解威海市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6年麻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6年威海市共报告麻疹疑似384例,确诊病例287例。其中,2005年发病率为1.97/10万,2006年发病率为9.5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达118.61/10万,乳山市仅为0.17/10万,不同地区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病例129例,女性158例;以3、4月发病最多,占71.43%;以16-26岁流动人口为主,占60.78%。在确诊病例中有免疫史者占32.16%,无免疫史者占24.03%,免疫史不详者占43.82%。[结论]外来人口免疫空白是影响威海市麻疹流行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与麻疹免疫,以达到控制麻疹暴发流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菏泽市2005年麻疹监测系统现状,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5年麻疹监测与控制资料进行描述分析。[结果]2005年报告麻疹疑似病例442例,法定报告系统报告381例。麻疹疑似病例发病后7d内报告率为91.18%,报告后48h内调查率为87.56%,病例调查完整率为100.00%,疑似病例血清标本采集率为56.33%。麻疹确诊病例380例。麻疹发病呈散发和局部暴发,部分高发县影响全市麻疹发病水平。380例麻疹确诊病例中,1~5月发病的占89.74%;8月龄至7岁的占60.00%,无麻疹疫苗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59.21%。[结论]菏泽市部分地区麻疹疫苗接种率不高,是导致麻疹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金华市婺城区2005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金华市婺城区麻疹爆发流行特征,为控制麻疹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年1-7月麻疹爆发流行期发生的麻疹病例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年1—7月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人770例.确诊640例,发病率102.65/10万,外来人口占40.6%。发病率以〈8月龄最高,患者构成以≥15岁最高。640例患者有麻疹疫苗免疫史占18.9%,无免疫史占50.0%,免疫史不详占31.1%。流行主要原因是常规免疫接种工作滑坡、外来人口管理不到位、麻疹控制免疫策略不落实、免疫失败牢高、人群胎传抗体水平低。结论 加强免疫规划工作,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建立有效的外来人口管理机制;调整麻疹控制策略;提高接种质量;加强疫情监测,适时开展麻疹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2001~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赵代虹  王伟军  王青  刘洋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4):2722-2723,2725
[目的]掌握重庆市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及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对2001~2005年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5年累计发生麻疹7558例,暴发病例占30.79%,发病率为3.69/10万~6.85/10万。麻疹流行仍有一定的季节性,流行强度不均匀,存在明显计免薄弱地区。麻疹主要发生在14岁以下儿童,共6020例,占病例总数的79.65%。无免疫史1988例,8月龄~7岁以下儿童占52.06%。8月龄以下儿童麻疹呈上升趋势。麻疹监测系统运转质量不十分理想,敏感性和报告及时性较差。[结论]切实作好基础免疫、控制暴发、加强疑似麻疹及发热出疹性疾病监测是降低麻疹发病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3.
刘爱国 《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11,(12):1183-1184,1187
[目的]了解泰安市近10年麻疹流行特征,探讨进一步控制麻疹的策略。[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9~2010年泰安市报告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9~2010年泰安市累积报告麻疹82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26/10万。1999~2010年年均报告发病率(/10万)分别为1.69、0.58、0.07、0.33、0.35、0.07、1.5i、0.40、0.41、2.53、6:20、0.88。2~5月合计发病673例,占全年总数的81.38%。病例以散发为主,偶有局部暴发。全部病例中,〈1岁的占26.72%,1~5岁占14.15%,6~15岁占15.91%,16~18岁占1.71%,≥19岁占42.32%。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病例占21.77%;暴发疫情21起,发病279例。[结论]泰安市麻疹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并在较低水平波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南阳市麻疹发病特征、流行规律,制定防控对策.[方法]对南阳市2003~2007年确诊的2775例麻疹病例进行流病学分析.[结果]2003~2007年累计确诊麻疹2775例,年发病率5.20/10万,发病最高年份是2007年,发病人数1169例,年发病率10.88/10万;全市麻疹发病呈高度散发和局部发并存的状tail,以散发为主;2003~2007年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构成比呈上升趋势,6~10岁和>11岁儿童发病构成比呈下降趋势;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病例比例较高,占总病例数的73.15%(2030/2775).[结论]今后应加强基础免疫(fundamental immunity)和加强免疫(booster immunization),提高麻疹疫苗(measles vaccine)接种率(rate of vaccination),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建议对给育龄妇女生育前进行麻疹疫苗加强免疫,以减少小月龄发病.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1999~2003年麻疹流行情况与防制策略探讨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目的 了解广东省1999~2003年麻疹流行情况,探讨广东省麻疹防制策略。方法 对广东省1999~2003年麻疹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广东省1999~2003年头确诊17968例麻疹病例,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的东莞、深圳和广州,病例数占全省的56.5%(10152/17968);每年的3~6月为高发季节;1~3岁年龄组儿童为发病最多的人群,占总病例数的33.1%(5948/17968);全部病例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有16 058例,占总数的89.4%,仍是发病主要人群;全省共报告麻疹暴发64起,其中26起暴发持续时间超过21d;流动人口的麻疹病例占广东省的麻疹病例总数的52.9%(9390/17737)。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麻疹初始免疫工作和后续强化免疫活动,加强和完善麻疹流行病学监测和麻疹实验室网络建设,加强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麻疹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保定市1999~2007年麻疹发病情况,分析流行原因,探讨控制策略. [方法]对1999-2007年麻疹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保定市1999~2007年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4 591例,确诊3 033例,年均发病率为3.17/10万.病例呈散发分布,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3~5月份病例占全年的68.13%,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发病年龄有向大年龄和未到免疫年龄人群转移的趋势,麻疹病例中有免疫史、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24.58%、38.15%、37.27%. [结论]免疫空白和免疫失败人群的积累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应在加强MV初免和复种的同时,在重点地区适时开展强化免疫,提高接种质量,高免疫接种率和高质量的监测是控制麻疹的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查明兴宁市农村麻疹爆发流行的原因,健全麻疹防治工作。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麻疹流行过程和临床特征,进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2003年冬季及2004年春季,兴宁市分别发生麻疹病例14、37例,病例以小学生(包括学前班儿童)为主,罹患率分别为0.71%(14/1 970)、2.80%(37/1 321);流行高峰分别在11月28—29日5例和2月22—25日27例,分别占总发病例数的35.71%、72.97%;患者以8、10、12岁年龄组居多,共35例,占68.63%。51例患者中有麻疹基础免疫史、免疫史不详、免疫史空白的病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7.84%(4/51)、72.55%(37/51)、19.61%(10/51)。结论边远山区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不落实,造成易感人群的积累是2起麻疹爆发流行的主要原因。今后应强化防疫队伍管理,完善麻疹监测和疫情报告,全面落实学校、幼儿园新生入学审验预防接种证工作,落实疫苗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提高适时基础、加强免疫率,以消除易感人群的积累,防制麻疹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嵩县麻疹流行特征及发病因素,为制定嵩县麻疹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嵩县2002年-2006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2年—2006共报告麻疹病例876例,死亡1例,年均发病率32.44/10万,麻疹死亡率0.57%,2003年发病率最高为92.41/10万,2005年发病率最低为3.89/10万.全县16个乡中有13个乡有麻疹病例报告,发病主要集中在3月-6月,占总病例数的88.7%(777/876),病例以7岁-12岁小学生为主(占总数的79.22%),学龄前散居托幼儿童次之(占15.63%)。登记完整的663例麻疹病例中,有44.04%的病例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2002年-2006年嵩县共报告麻疹暴发疫情17起,有3起经实验室确诊。结论继续做好麻疹疫苗的基础和加强免疫工作,是预防和控制麻疹的最经济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和调整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潍坊市奎文区2002~2006年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2~2006年潍坊市奎文区麻疹发病呈上升趋势,流行特点为散发,发病高峰为3~6月;≤8月龄儿童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15岁人群发病25例(占发病总数的53.19%),“双相移位”现象较为明显;本区发生麻疹病例中,城乡结合部人群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及城区。[结论]在提高适龄儿童全程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的基础上,严格执行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适时开展大年龄段人群免疫接种,加大流动儿童管理力度,消除免疫空白,以加速控制、消除麻疹。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麻疹流行特征,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控制麻疹的措施。[方法]对北京市大兴区2000~2005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5年合计确诊麻疹387例,年均发病率为9.32/10万。确诊病例中,流动人口占80.62%,本地病例占19.38%;实验室确诊病例占80.88%,临床确诊病例占19.12%。2000~2005年发病率分别为6.10/10万、3.41/10万、8.69/10万、4.48/10万、4.35/10万、26.59/10万。年均发病率,城镇地区为2.98/10万,城乡结合部为14.36110万,农村地区为10.01/10万。387例中,3~6月发病的占74.94%;散居儿童占36.18%,民工占18.09%,学生占10.85%;0~11月龄占19.90%,20-29岁占26.10%;男性占60.47%,女性占39.53%;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占7.49%,无免疫史的占54.52%,免疫史不详的占37.98%。[结论]外来人口流人和免疫空白是大兴区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