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洪水风险区划方法与典型流域洪水风险区划实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阐述了洪水频率区划、洪水致灾特征区划和洪水灾害风险区划等洪水风险区划的基本方法,并以河道洪水淹没几率对我国长江、海河、黄河、珠江、太湖、松花江等流域的洪水风险进行了初步分区,所得出的结论希望能够给我国的防洪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一、滹沱河洪水简述8月上旬滹沱河发生了自1964年以来最大的洪水。滹沱河上游下观水厍8月2日至3日降雨112毫米,8月5日岗雨水库降雨81毫米,8月7日岗雨水厍出现入库洪峰流量1308米~3/秒,黄壁庄水库出现入厍洪峰流量850米~3/秒。黄壁庄泄洪流量从8月6日  相似文献   

3.
吴怡蓉  徐爽 《人民珠江》2014,(4):I0002-I0002
<正>2014年7月11日,珠江防总办召开前汛期工作总结暨后汛期会商会。珠江防总办秘书长、珠江委副主任谢志强主持会议。委领导王秋生、黄远亮、廖志伟、陈泽健,委总工程师程国银,委巡视员崔伟中参加会议。今年珠江入汛早,流域共出现了18场明显降雨过程,先后有24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北江发生超10年一遇洪水,  相似文献   

4.
在收集延河实测水文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延安主城区段河流的设计洪水,推求30年一遇洪水水面线,通过对比水面线成果与堤顶高程的高低关系,结果得出:延河干流分析段发生30年一遇设计洪水时,左岸约70%的堤段、右岸约60%的堤段可以满足行洪要求;西川河分析段堤防基本满足30年一遇设计洪水的行洪要求,部分河段堤防安全超高不足;南川河分析段在发生30年一遇设计洪水时,部分堤段的堤顶高程不够行洪要求。分析成果为后期城市防汛、河道整治、绘制淹没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2021年7月12日至15日,受高空槽东移和副高加强西伸北跳共同影响,爱河流域降大暴雨,流域平均降雨量175.3 mm,最大点降雨量赛马站314.0 mm。爱河发生了2010年以来最大洪水,部分地区遭遇洪涝灾害。文中针对河流特性、河道行洪能力及"2021·07"暴雨洪水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暴雨洪水等级和预报调度进行了科学评估,对掌握该流域暴雨洪水形成条件和变化规律及防洪决策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1996年8月,夏津县卫运河出现了33年以来的最大洪水,8月10日、11日形成最大洪峰,水位超过警戒水位3.61m,流量高达1690m3/s;8月12日13时,卫运河洪水开始消退,14日,水位退至警戒水位以下。夏津县防汛指挥部办公室立即组织专门力量,着手收集卫运河上下游各个重点部位的第  相似文献   

7.
1998年我国气候异常,长江、松花江、珠江、闽江等主要江河发生了大洪水.长江洪水仅次于1954年,为本世纪第二位全流域型大洪水;松花江洪水为本世纪第一位大洪水;珠江流域的西江洪水为本世纪第二位大洪水;闽江洪水为本世纪最大洪水.1降雨1998年我国气候...  相似文献   

8.
防汛抗旱     
《中国水利》2005,(24):9-9
2005年汛期,我国珠江、淮河和辽河流域以及福建闽江等江河发生了较大洪水和大洪水,其中珠江流域西江发生了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长江支流汉江、黄河支流渭河发生了20多年以来最严重的秋汛。  相似文献   

9.
根据南四湖行洪工程实施前后的实测水文资料,从洪水水面比降变化、洪水落平时间等方面,分析了湖区行洪道工程实施前后湖区行洪能力的变化。湖区行洪道工程实施,不同程度改变了湖区各湖段的水面比降以及辛店、南阳、二级坝(下)洪峰水位落平时间。行洪工程的实施,使原来的阻水段行洪能力得到改善,提高了湖区输水能力,降低了阻水段湖区的水位。该分析结论为南四湖的进一步治理,湖区行洪治理工程的立项以及设计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杜勇  钱燕 《人民珠江》2023,(S1):1-4
2022年珠江汛期发生8次编号洪水并连续形成2场流域性洪水,其中北江2号洪水发展为超100年一遇特大洪水。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好水情预测预报服务,为流域防汛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对水文部门而言是重大挑战。通过总结2022年珠江汛期雨水情特征和回顾水情预测预报服务,分析水情预测预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优化洪涝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议,为今后做好珠江水情预测预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合理地分析河道行洪能力,能够有效地减少洪灾损失并为河道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在对北方地区马颊河流域暴雨洪水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方法"在该地区的适用性,并基于MIKE11构建马颊河莘县段一维水动力学模型,对比分析在设计标准"1961年雨型"洪水和1971年典型洪水下马颊河莘县段的河道洪水演进情况,根据河道水面线变化及相应最高水位与堤顶的距离,分析洪水上滩情况,评价河道行洪能力。结果表明:马颊河莘县段基本可达到"1961年雨型"防洪标准,仅有少数低洼河段出现洪水漫滩现象,需对相应堤防进行加高防护处理;在1971年典型洪水下,洪水在主槽内演进,不会出现洪水漫滩现象。  相似文献   

12.
陈锋 《江西水利科技》2012,(2):82-85,97
通过对福建省莆田市区东圳干渠现状调查、勘测,根据水文学原理和管理实践经验,对暴雨洪水和渠道行洪、排洪能力进行估算、概化,并分析、计算了渠道设计暴雨洪水和渠道可通过最大暴雨洪水调洪方案,为防汛决策、灾情评估等提供量化依据,可供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3.
珠江河口水沙情势变化及响应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珠江三角洲主要控制站历年水沙观测资料对珠江河口水沙情势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珠江河口洪水水情主要变化是洪水归槽显著、腹部水位异常壅高;珠江三角洲年径流量无明显的增加或减小趋势,年输沙量呈下降趋势。根据水沙变化特点,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提出响应对策,为珠江河口综合治理提供技术依据和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由于我国的防洪措施不完善,人口密度相对较大,洪水发生时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如何合理的对河道进行设计,计算河道的洪水水位,预测洪水的演进路线和破坏力,对抗洪抢险有着重要意义。随着数值模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对水力特性研究和洪水演进提供了较好的模拟数据。以公路桥到水利枢纽间的44km河道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了浅水运动控制方程,并对该方程进行离散化。随后采用MIKE11HD和HEC-RAS两种差分格式对洪泛区河道行洪能力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两种软件计算水位情况。研究表明:由于两种软件的水力半径不同,HEC-RAS软件的计算水位较高。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西江干流1994年洪水考察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西江干流1994年洪水考察与思考刘兆伦,孔宪志(珠江水利委员会广州510611)继1994年11月对广西1994年洪水考察以后,我们与珠江水利委员会防汛办公室主任张锦河于1995年3月又对广东省西江的1994年洪水进行了考察。肇庆市水电局陆海清...  相似文献   

16.
《治淮》2021,(4)
正一、概述2020年7月,受降雨和上游来水影响,安徽省淮河干流淮南以上发生超保证洪水。为有效降低正阳关附近水位,减轻淮河干流防洪压力,7月20日省防指下令姜唐湖进洪。26日上午9时,姜唐湖内水位达26.24m,蓄洪库容7.7亿m~3。2020年7月26日9时57分,颍上县半岗镇巡堤查险人员在戴家湖涵闸巡查时,听到闸门一声闷响,随后发现洪水从姜塘湖行洪区通过戴家湖涵西侧闸门瞬间涌入堤后垂岗圩。在堤后约40m处形成向上翻滚的水流区,直径约10m。  相似文献   

17.
防汛在行动     
2008年以来,我国南方的降雨和洪涝来得早、范围广、时间长、强度大、灾害重。特别是6月7日以来,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等12个省(区市)遭遇强降雨袭击,局部地区降雨达到百年一遇。我国珠江发生流域性洪水,西江干流发生大洪水,一些支流发生超历史记录的大洪水,全国40多条江河发生了超警戒水位的洪水。据有关统计,目前暴雨洪水已造成受灾人口3800多万人,因灾死亡和失踪200多人,倒塌房屋超过1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60亿元。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1月24日,水利部水文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2005年珠江暴雨洪水》(送审稿)审查会,会议由水利部水文局主持,由国家防总办、水规总院、水科院、部水文局、珠江委防办组成专家组,珠江委水文局,广西、广东省(区)水文(水资源)局编制单位参加会议,部水文局梁家志副局长到会并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9.
南四湖清障行洪工程于1999年底全面竣工,工程分上、下级湖两部分。清障行洪工程的开挖旨在提高湖区行洪能力,在阻水区段内,打开湖内行洪通道,加快洪水渲泄,降低南四湖湖水位。根据工程竣工两年运行期间水文观测资料进行行洪能力及工程效益分析,对工程建设运用和南四湖防洪调度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指导今后进一步做好湖内清障工程,提高湖区行洪能力所必须的。  相似文献   

20.
防汛在行动     
2008年以来,我国南方的降雨和洪涝来得早、范围广、时间长、强度大、灾害重。特别是6月7日以来,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等12个省(区市)遭遇强降雨袭击,局部地区降雨达到百年一遇。我国珠江发生流域性洪水,西江干流发生大洪水,一些支流发生超历史记录的大洪水,全国40多条江河发生了超警戒水位的洪水。据有关统计,目前暴雨洪水已造成受灾人口3800多万人,因灾死亡和失踪200多人,倒塌房屋超过1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60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