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尿毒症患者血浆游离氨基酸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76例尿毒症患者血浆游离氨基酸谱。结果表明:未透析组的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甘氨酸、丝氨酸/甘氨酸的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腹膜或血液透析组经透析后,虽然部分氨基酸有所纠正,但有部分必需氨基酸较透析前有所下降,上述四项指标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透析治疗后,氨基酸谱可能仍为异常。因此,必须保证蛋白质摄入的量和质或氨基酸的补充。讨论了尿毒症患者血浆游离氨基酸谱改变的机理及其测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Dai HL  Lin AW  Qian JQ  Fang W  Ni ZH  Cao LO  Lin XH  Wu QW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0):2843-2847
目的 通过检测腹膜透析(简称腹透)流出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临床超滤量和溶质清除对比,观察艾考糊精腹透液对维持性腹透患者腹腔新生血管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1至12月在我院肾内科透析的54例持续非卧床腹透(CAPD)患者行随机双盲前瞻性研究.入选的CAPD患者根据夜间使用的腹透液被随机分为7.5%艾考糊精腹透液组(ICO组,27例)和2.5%葡萄糖腹透液组(GLU组,27例).为期4周.基线期测定4 h腹透液和血液中肌酐的比值(D/PCr)反映腹膜功能.基线和4周时分别检测夜间腹透流出液超滤量、肌酐清除率(CCr)、VEGF和IL-6水平.为消除超滤和留腹时间可能造成的误差,用腹透流出液VEGF呈现率反映腹腔中新生血管化情况.结果 54例患者入选研究.基线期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2和4周后ICO组超滤量和腹膜CCr均明显高于GLU组.夜间腹透流出液VEGF水平与留腹4 h的D/PCr呈正相关(r=0.68,P<0.01),与留腹4 h的超滤量呈负相关(r=-0.51,P<0.01).2组患者基线期VEGF呈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4周后,VEGF呈现率在GLU组有上升趋势,在ICO组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VEGF呈现率(4周VEGF呈现率-基线期VEGF呈现率)在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20.2 vs-13.4±26.1,P<0.01).血IL-6和腹透流出液IL-6水平以及腹透流出液细胞数在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2.5%葡萄糖腹透液相比,艾考糊精腹透液能显著降低腹透流出液中的VEGF水平从而对改善腹腔局部的新生血管化具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 (CAPD)患者腹透液中转移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水平及影响因素对腹膜小分子物质清除功能的影响。方法 测定CAPD患者血浆中和腹透液中TGF β1 、IL 6、TNF、CRP(C反应蛋白 )水平 ;同时统计CAPD患者腹透液葡萄糖含量、交换量、次数、留腹时间及腹膜炎次数 ;计算CAPD患者KpT V、Cpcr。结果 CAPD患者血浆中IL 6、TNF、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 ,P <0 .0 5~ 0 .0 1;透析第 12月 (KpT V +Cpcr) 2较第 3月下降超过 10 %的CAPD患者其腹透液中TGF β1、IL 6、TNF、CRP、葡萄糖浓度、腹膜炎次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0 .0 1;腹透液中TGF β1 与IL 6、TNF、CRP、腹透液中葡萄糖浓度呈正相关 ,P <0 ..0 5~ 0 .0 1,与腹膜炎次数无关 ;腹透液中CRP与葡萄糖浓度、腹膜炎次数呈正相关 ,P <0 .0 5~ 0 .0 1,与腹膜交换量、次数、留腹时间无关。结论 CAPD患者体内确实存在慢性炎症状态 ,其炎症标志性因子CRP与腹透液葡萄糖浓度、腹膜炎次数有关 ,CAPD患者腹膜物质转运功能丧失与TGF β1 、IL 6、TNF、CRP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对 16例新透析患者 (透析时间在 30d)和透析时间 >1年的 19例患者蛋白质丢失与透析时间、腹膜平衡试验 (PET)及尿素清除指数 (KT/Vurea)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两组患者腹透液中 ,蛋白质丢失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在PETD/Pcr值≥ 0 6 5患者腹透液中 ,蛋白质丢失量与PETD/Pcr值 <0 .6 5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尿素清除指数 (KT/Vurea)≥ 2 0与KT/Vurea<2 0患者腹透液中蛋白质丢失量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提示 ,常规CAPD无腹膜炎患者腹透液中蛋白质丢失量与透析时间 ,小分子溶质转运 ,透析是否充分无相关性 ;进一步支持大分子蛋白质转运与小分子溶质转运可能为不同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测定37例1~4岁健康儿童21种血浆游离氨基酸值(PFAA).其中丙氨酸(ALa)、谷氨酸(Glu)、谷氨酰胺(Glu-n)浓度较高,约占氨基酸总量的40%.本文结果显示4岁以下儿童血浆游离氨基酸值与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别;提示儿童时期血浆游离氨基酸利用率相似.其中某些氨基酸比例值、如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为1.5,丙氨酸/苏氨酸为2~3.0,丙氨酸/亮氨酸为2~2.5,丙氨酸/支链氨基酸为0.6~0.7,苯丙氨酸/酪氨酸与甘氨酸/缬氨酸均为1,可作为诊断营养不良的参数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9):23-27
目的观察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中以夜间间歇性自动化腹膜透析(NIPD)代替普通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可行性。方法将选取的48例CAPD方案行腹膜透析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体重、腹透时间等基本资料,同时检测并计算患者体重指数,血及腹透液尿素、肌酐,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尿量,腹透每日超滤量,血钠、血浆白蛋白,残肾Kt/V,总Kt/V及总肌酐清除率值。然后观察组患者予NIPD模式透析14 d,而对照组予CAPD模式共透析14 d。再次检测并计算上述两组数据,分析两种透析方案在患者中的疗效差别。结果观察组在使用NIPD方案后,在透析容量控制方面,24例入组患者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腹透每日超滤量4项的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尿量、血钠及血浆白蛋白在更换透析方案后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透析毒素排泄方面,患者血尿素、血肌酐、残肾Kt/V、总Kt/V及总肌酐清除率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腹透液尿素及肌酐在更换NIPD后有实际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持续使用CAPD方案透析后,各项数据前后未有明显变化。结论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中,NIPD比CAPD在透析容量控制上有明显优势,但在透析毒素清除率上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及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腹透液蛋白质丢失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该类患者的临床营养支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0月在某院腹膜透析中心接受CAPD治疗3个月以上的非糖尿病尿毒症患者72例,完整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和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等资料。借助食物模型、应用记账法进行连续7 d的膳食调查,获得患者蛋白质摄入量(DPI)及热能摄入量(DEI)。依据患者腹透液蛋白质平均丢失量分为低蛋白丢失组(<5 g·d-1)和高蛋白丢失组(≥5 g·d-1),比较相关检测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蛋白质丢失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CAPD患者腹透液蛋白质丢失量中位数5.0(1.7~21.1)g·d-1,平均占每日蛋白质总摄入量的13.0%(95%CI:10.8%~15.2%),最高达60.3%。腹透液蛋白质高丢失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较低(P<0.05),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较高(P<0.05)。2组患者的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评分、标准化蛋白质呈现率(n PNA)和人体测量指标体质量指数(BMI)、上臂肌围(MAMC)、上臂围(MAC)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腹透、高腹膜转运、高血尿素氮和男性是腹透液蛋白质高丢失的危险因素。结论:CAPD患者可经腹透液丢失大量蛋白质,其丢失量与腹透时间长短、腹膜转运特性、血尿素氮水平和性别有关。腹透液蛋白质丢失量≥5 g·d-1可导致血清白蛋白降低。对于腹透液蛋白质丢失量≥5 g·d-1的患者,将目前的DPI水平(0.84±0.25)g·kg-1·d-1适当提高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及残余肾功能(RRF)对尿毒症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清除的影响.方法:留取22例CAPD患者24 h的透出液及尿液,同日取血标本,用高压液相色谱技术(HPLC)测定血清、透出液的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浓度;常规检测血、透出液和尿液的尿素氮、肌酐值;计算总尿素清除指数(Kt/V)、RRF、腹膜tHcy清除率和每日腹透液tHcy清除量.结果:CAPD患者的血tHcy平均浓度高于正常人[(15.95±3.77) vs (8.87±2.43) μmol/L,P<0.05],平均每日tHcy清除量为(15.24±4.52) μmol.RRF与血tHcy浓度无关,与每日腹透液tHcy清除量呈负相关;Kt/V与每日腹透液tHcy清除量呈正相关,与血tHcy浓度无关.结论:CAPD患者血tHcy水平较正常人升高;RRF及Kt/V对CAPD患者血tHcy浓度的降低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透患者血浆瘦素、炎症因子水平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 2 6例腹透患者和2 6例健康者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测血浆瘦素、腹透液中瘦素水平,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C反应蛋白(CRP) ,用免疫化学发光分析法测白介素IL - 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 -α水平,同时检测胰岛素、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并用SGA法评估营养状况。结果 ①腹透(CAPD)患者血浆瘦素(Leptin)、腹透液中瘦素和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 <0 . 0 1)。②腹透患者血浆中炎症因子CRP ,IL - 6和TNF -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 <0 0 1)。③腹透患者的营养状况较正常人差,ALB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P <0 . 0 1)。④相关分析:腹透患者血浆瘦素与腹透液中瘦素、胰岛素水平间均呈明显正相关(P <0 . 0 1) ,而血浆瘦素与血清ALB、CRP、IL - 6及TNF -α之间均未见明显相关(P >0. 0 5 )。CRP、IL - 6、TNF -α与ALB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P <0 .0 1)。CRP与IL -6、TNF -α之间以及IL - 6与TNF -α之间呈明显正相关(P <0. 0 1)。结论 CAPD患者血浆瘦素、炎症因子均与营养状况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蒋晓立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4):391-392,436
目的比较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每日腹透液蛋白丢失量及营养状况,提出减少糖尿病CAPD患者腹透液蛋白丢失对于改善营养状况的重要意义。方法选择40例CAPD患者,其中糖尿病组17例,非糖尿病组23例,收集其在透析半年时的24h透出液蛋白量、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及SGA评分数据、腹膜平衡试验(PET)检查4h血肌酐/腹透液肌酐(D/P)。结果 (1)糖尿病组透出液蛋白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5.72±2.25)(3.55±1.01)g,〈0.01]),(2)糖尿病组血清ALB水平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34.9±2.02)(37.2±1.90)g/L,〈0.05])(,3)根据SGA评分,糖尿病CAPD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CAPD患者(41.2%8.7%,〈0.05)(,4)糖尿病CAPD患者透出液蛋白丢失量与血清ALB水平之间(=-0.2422,〈0.01)呈显著负相关关系。(5)PET检查4h肌酐D/P,糖尿病组(0.57±0.10),非糖尿病组(0.55±0.07),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7±0.10)(0.55±0.07),〉0.05]。结论糖尿病CAPD患者透出液蛋白丢失量相对较多,是引起营养不良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减少透出液中蛋白的丢失能减少该类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