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调查和分析广州市某所特殊教育学校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探讨其传播途径和方式,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分析疫情特征、可疑传播途径,对人体及环境标本RT-PCR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本次疫情从2015年3月10日22时开始至12日22时结束,共发生病例12例,罹患率为20.69%(12/58)。采集患者、厨工肛拭子或粪便、环境涂抹样等41份标本,其中11份(9例病例、1名厨工、4份厕所标本)检出诺如病毒GⅡ-2型。结论这是一起由诺如病毒GⅡ-2型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暴发原因是学校厨工隐形感染而进行分餐和食品加工导致食品污染,以食源性传播为主,不排除存在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北京市餐饮服务人员诺如病毒隐性感染状况以及餐饮单位环境中诺如病毒的污染状况,为进一步开展诺如病毒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7-9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北京市16个区选择餐饮服务单位,采集厨工人员样本及重点区域环境样本,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厨工隐性感染情况以及环境中诺如病毒污染状况。结果共采集北京市餐饮服务单位人员及环境样本1 020件,其中厨工样本340件,环境涂抹样本680件,共检出1件厨工肛拭子样本为GⅡ组诺如病毒核酸阳性,餐饮服务单位工作人员诺如病毒隐性感染率为0.29%(95%CI:0~0.87%),餐饮服务单位环境样本中未检出诺如病毒污染。结论 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北京市食品经营单位厨工中存在诺如病毒隐性感染,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珠海市某中学一起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原因。方法开展病例搜索,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分析。采集样本用多重RT-PCR检测诺如病毒核酸、测定核苷酸序列。结果该校共发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51例(学生49例、厨工2例),罹患率12.3%(51/416);主要症状为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和发热,症状均较轻,呈自限性,病例无班级和宿舍聚集性,无重症病例;食堂就餐是危险因素(OR=8.46);39份标本(病例及厨工肛拭子、食堂食物留样、厨房自来水及学校直饮水)中,有31份检出诺如病毒核酸阳性(GⅡ.17基因型),证实疫情是由GⅡ.17诺如病毒引起急性胃肠炎暴发,污染食物是主要原因。结论冬春季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学校是发生疫情的主要场所,污染食物是引起暴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加强食堂监督管理,定期开展体检,杜绝从业人员带病上岗;疫情暴发流行期要加强外环境消毒,及时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深圳市某研究院一起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的原因,分析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食堂、饮水、厨工宿舍等开展卫生学调查,采集病例和餐饮从业人员肛拭子、饮用水、留样食品和环境等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应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暴发疫情的传播方式及危险因素。结果2020年12月10—16日,疫情共报告病例165例,隐性感染者16例,罹患率为4.77%。临床症状主要为腹泻(89.09%)、恶心(60.00%)、呕吐(51.52%),腹泻伴呕吐者占40.61%。某研究院的病例无部门和宿舍聚集性,餐饮从业人员以E2食堂感染率最高(33.33%,11/33)且有宿舍聚集性。实验室检测发现27份病例肛拭子、16份厨工肛拭子和1份厨工工服表面涂抹样诺如病毒核酸GII型阳性,E2食堂自选餐线12月10~11日的3份留样食品菌落总数超标,4份水样检测卫生学指标正常。病例对照结果显示12月9~11日多个餐次在E2食堂自选快餐用餐感染风险增加(OR=1.828~6.256),饭前便后每次洗手能降低感染风险(OR=0.522)。结论本起事件为一起由GⅡ型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食用了E2食堂感染厨工污染的自选快餐是疫情暴发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在某中学发生的一起感染性腹泻爆发疫情中采集的标本采用RT-PCR方法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方法采集该学校患病学生、学生饭堂厨工及工作人员的肛拭子和粪便样本、厕所和厨房等外环境涂抹样共48份。结果在本次暴发疫情中,总共在12名病例的肛拭子和1厕所环境涂抹拭样中检出诺如病毒。结论本次暴发疫情可能传播源为学校饭堂的厨工和工作人员,被诺如病毒感染的厨房工作人员在洗菜、烹饪、配送饭菜等过程中将诺如病毒传染给学生并感染其发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一起学校内腹泻相关暴发疫情的病原和传播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的诊断治疗和疑似暴发疫情的判定》制定病例定义,并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疑似病例、食品相关标本进行PCR核酸检测。结果本次暴发疫情共发现疑似病例110例,罹患率为5.74%。发病以住宿学生为主,性别无统计学差异。病例集中于高二年级,其居住的宿舍无明显聚集性分布。现场采集标本检测结果显示为诺如病毒GⅡ核酸阳性。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诺如病毒GⅡ型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防控工作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一起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分析,为以后类似事件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例发生情况及可疑传播因素进行分析;采集患者的粪便、肛拭子和呕吐物标本进行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检测;采集水样进行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杆菌检测。结果12份标本中,8份(7例病例)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GⅡ型),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均阴性;13份水样中,2份出厂水、5份管网末梢水的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杆菌均超标,1份水源水耐热大肠杆菌〉1 600MPN/100mL。结论本次疫情是因安全供水事故导致的诺如病毒暴发的社区感染性腹泻事件。应加强对诺如病毒性腹泻防治知识的宣传,搞好社区环境卫生,加强对农村集中式供水的监测与监管,确保提供安全饮用水是防控类似事件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2018年7月广西贵港市一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进行分析与病原鉴定。方法对发生疫情的港北区根竹镇6个行政村、港城镇六八村及某监狱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统计病例三间分布,并作卫生学调查。采集患者肛拭子样本和饮用水样本,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诺如病毒核酸,并对饮用水样本进行细菌卫生学指标检测。结果该起疫情持续5天,共发病439例,罹患率为1.06%。病例的分布与某水厂供用水覆盖范围一致。采集检测28例肛拭子样本和7份饮用水样本,其中有26例肛拭子样本和1份饮用水样本检出诺如病毒核酸阳性;7份饮用水样本的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及大肠埃希菌超标,且均检出致泻性大肠杆菌。结论该起腹泻暴发疫情是由饮用水水源受诺如病毒污染所致,提示应加强饮水安全工作,为居民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疫情发生时加强监测,并迅速开展调查处置,控制其蔓延。  相似文献   

9.
苏州市14起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苏州市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0-2014年发生的14起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病例肛拭子、粪便、呕吐物、水、环境涂抹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2011-2014年,苏州市共报告14起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罹患率波动范围为0.89%~21.18%。14起疫情中12起(85.71%)发生于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医院、农村各1起。全年均有发生,但以寒冷季节发生较多。仅1起查明与二次供水受到污染有关,13起未证实暴发原因。核酸检测结果12起由诺如病毒GII基因组引起,2起由GI基因组引起。结论诺如病毒已成为苏州市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重要病原,托幼机构和学校是高发场所,GII基因组是主要基因组。在暴发疫情处理中,应加强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调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查找一起学校群体性感染性腹泻的原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肛试子标本4份、食品4份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初步快速检测诺如病毒、肠道致病菌,采用国标检验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进一步确认;水标本3份进行细菌总数检测。结果 1份肛试子标本诺如病毒阳性,未检出肠道致病菌,细菌总数低于检出限。结论本次腹泻依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可能由诺如病毒引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查明2021年建水县某镇某中学发生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发生原因和致病因素。方法 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病例的临床表现和三间分布,结合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查找可疑致病食品。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采集病例标本和生活用水、饮用水、食品、食品加工工具涂抹样本进行诺如病毒PCR检测和基因序列测定。结果 共搜索到263例病例,症状主要为腹泻(83.65%)、腹痛(78.33%)、恶心(68.44%)、呕吐(65.02%)。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4份学生宿舍楼顶蓄水池和1份教学楼顶蓄水池水样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同时老红山水库水未经消毒处理直接供应学校使用,病例分布范围与老红山水库校内供水范围一致,31名病例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结论 诺如病毒污染学校生活供水导致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建议强化水源水管理,加强学校用水卫生管理,加强二次供水监管和卫生学监测,禁止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井水、河水等作为生活用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宜兴市一起腹泻、呕吐疫情的原因,为今后防控类似事件积累经验。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调查,搜集关键信息,描述病例特征,探索危险因素;采集相关病例和环境标本开展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本次暴发疫情涉及病例26例,罹患率为18.98%。疫情持续17h,主要症状为腹泻(24例,占92.31%)、腹痛(21例,占80.77%)。男性罹患率为11.76%,女性为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9,P=0.033)。经实时荧光RT-PCR检测,从16份病例、2份无症状职工以及2份厨工肛拭子标本中检出诺如病毒GII型,经基因测序,证实为诺如病毒GII.17亚型。所有样品均未检出肠道致病菌。经采取多项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结论本次疫情由诺如病毒GII.17亚型引起,疑似为食物原材料受诺如病毒污染造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龙岩市华龙社区发生一起腹泻疫情进行调查。[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了解疫情发生情况及可疑的传播因素,并对粪便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本次共发现腹泻239例,罹患率2.7%。检测粪便标本7份,6份诺如病毒抗原阳性,4份检出诺如病毒核酸片段。疫情符合经水传播特征。[结论]本次疫情为感染诺如病毒而引起一起群体性急性胃肠炎暴发,可疑的传染源为被污染的自备水源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1起某老人护理院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的原因,为今后老年人此类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个案调查收集病例资料,采集部分病例和工作人员肛拭子标本,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1份肛拭子样本中,19份诺如病毒GⅡ犁核酸阳性,其中11份阳性为发病老人肛拭子样本,8份为工作人员肛拭子样本。结论该疫情是一起由GⅡ型诺如病毒引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密切生活接触及未能及时消毒是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嘉善县超市购物用具卫生情况,为相关部门制定制度和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嘉善县4家超市分别在2月、9月进行购物车(篮)不同部位采样。共采集296份样品,其中256份检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沙门菌、志贺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40份检测诺如病毒Ⅰ型、Ⅱ型核酸、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EV、肠道病毒核酸EV71、柯萨奇病毒核酸CVA16。结果超市购物用具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阳性总检出率分别为30.5%、3.5%、45.3%;2月份超市购物用具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0%、0.8%、23.4%;9月份超市购物用具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5.9%、6.3%、67.2%。致病菌和病毒核酸均未检出。结论超市购物车(篮)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不同季节污染程度不同。建议相关部门制定政策,采取合理措施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某大学一起急性胃肠炎暴发事件的感染来源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开展病例搜索,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用RT PCR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进行基因测序和核酸分型。结果 事件共发生感染性腹泻疑似病例473例,罹患率7.7%,确诊97例(20.5%);临床症状以腹泻(100%)和呕吐(67%)为主,病例分布无聚集性,无性别差异;采集病例和厨工肛拭子、食堂剩余食物、环境涂抹样和生活饮用水样本共53份,细菌分离培养阴性,肛拭子诺如病毒RT PCR阳性率60.0%(9/15),经基因测序分型5份为诺如病毒GⅡ.4型Sydney 2012变异株,4份为GⅡ.3型。结论 该起事件由诺如病毒GⅡ.4型Sydney 2012变异株和GⅡ.3型混合感染所致,传播途径可能为食源性传播和接触传播,卫生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集体单位食堂的监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广州市某高校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及危险因素。方法根据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探索影响疫情发生的危险因素;标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结果 2014年11月9~27日该校共发生疑似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例667例,罹患率为6.0%,18~23日为发病高峰。采集病例及厨工肛拭子及环境涂抹标本247份,其中诺如病毒核酸阳性65份。病例对照显示接触过同类病人(OR=1.41,95%CI=1.05~1.98),发病当天(OR=1.60,95%CI=1.02~2.49)及发病前天(OR=1.55,95%CI=1.02~2.37)曾经在第三食堂吃饭为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该起疫情为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的原因和传播途径,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粪便、扛拭子和水样品进行致病菌、诺如病毒的检测。结果 10份患者样品和4份水样品诺如病毒荧光PCR结果阳性,测序分析两者一致;未检出致病菌。结论确定这是一起水源性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暴发疫情,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和控制此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某小学(以下称F小学)一起GⅠ型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和分析,为有效控制学校内发生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和经验借鉴。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F小学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中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集病例和餐饮人员样本和环境样本,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核酸。结果 2018年10月19 - 22日,F小学共报告急性胃肠炎病例145例,罹患率为21.77%。采集呕吐物及粪便标本29份,采集环境涂抹标本10份, 经检测9份粪便标本和2份涂抹标本为GⅠ型诺如病毒病毒核酸阳性。结论 此次疫情为一起由GⅠ型诺如病毒引起的小学生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餐饮人员隐性感染可能与本次疫情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查明某幼托机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致病因子、传播途径、危险因素,为制定幼托机构疾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某幼托机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进行回顾性调查,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采集病例及相关人员肛拭样品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本次疫情共有病例29例,主要分布在小(3)班,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腹泻。9份患者标本有8份检测出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GⅡ型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感染途径为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