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Planning》2014,(22)
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思想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山水画的哲学基础。中国山水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充分融入主观性情,是自然与人生命进程的和谐融通,贯穿中国山水画艺术活动始终的是对自然生气与节奏的感悟和呈现,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精神与灵魂融通。在浩渺无穷天地之间,画者无处安顿的灵魂寻找到了最好的驻足之所,同时也不断提升了人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1)
中国山水画在宋代取得了很多的成就,出现了诸多的山水画名家、名作、理论观点等,其画作种类之繁也是其他朝代所无法比拟的。意蕴追求的画作情景交融,即作者的精神层面与具体物象之间的和谐共处,这与宋代道教的盛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都在宋代山水画中有所体现。该文分别从高远壮阔之意蕴、幽深朦胧之意蕴、恬淡平远之意蕴三个方面阐述宋代山水画在创作过程中对精神层面意蕴的塑造。  相似文献   

3.
牛彦 《华中建筑》1996,14(1):12-12
自然与人性的结合──从中国文化传统看中国建筑的“天人合一”性牛彦军我国的文化传统就像奔腾的黄河源远流长,而建筑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仿佛就像镶嵌在这条长河中的一串闪光的珠链,它无论何时何地都反映着中国人的道德、伦理及审美观念。“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中...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园林崇尚自然,造园时尽可能利用多元构造元素摹拟自然,追求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唯自然造园风格。然而,园林建筑却是一个例外,它从唯人的角度出发,切入园林并与园林互补共存。其产生的原由是“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意境营造趋动。根据这个造园宗旨和本原命题,传统园林在构园时,必然尽全力解决园林与建筑形式相谐调的关系问题:即艺术与技术、形式与内容、人与自然等矛盾的冲突与平衡。其中,以墙垣元素的介入耐人寻味。实际上,传统园林构筑“人间仙境”式的做法及理论,经过多年的延用与耳濡目染,已经成为事实中的习惯为…  相似文献   

5.
张瑞 《工业建筑》2022,(2):272-275
<正>一部中国绘画的历史画卷,实际上是一部形象化的中华民族审美心灵发展史。中国山水画萌生于汉朝,独立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朝,距今约有1500年的历史。其表达主题上与生命本源相通,重在以描述自然景象传达内心期许,在笔法上呈现以线呈道的特征,在色彩上具有工笔重彩和水墨淡彩两大体系,在笔墨上突出虚实之境的勾勒,在构图技巧上拥有“三远法”“六远法”“全景式构”等。在当前这个文化繁荣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室内空间设计是中国山水画创新发展的动力,是中国山水画艺术价值转化为功能价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
隐逸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文化现象,它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经产生,便对中国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实质是隐逸传统,山水画与隐逸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审美和创作中隐逸的精神实质从未在山水画的精神内涵中消失,画家通过山水画艺术彰显自身的心理和谐,以追求尚意的"象外之境"的艺术审美特征,实现理想人格的塑造和人与自然的心灵沟通。  相似文献   

7.
《建筑》2016,(22)
正将人的存在与天、地相结合,即人与自然的融合,亦即工程与自然的融合。千百年来先人们正是这样做的,人们追随着长期以来对于自己所处特定地域中自然环境的认识、理解和适应,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建造出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房屋和城镇,它们与当地自然相融合,成了衍生自然的一部分。一、"风水"差异"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它认为人是自然环境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王波峰  宋辉 《山西建筑》2007,33(10):42-43
结合齐云山的简要概况,详细阐述了齐云山道教建筑的布局,并对齐云山道教建筑的艺术特点进行了介绍,指出了齐云山道教建筑注重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美化自然、追求与自然之道融为一体的设计理念,体现了道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3)
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景物为创作主题,尤其以表现山水题材最为普遍。古典园林的艺术营造与中国传统山水画可谓是殊途同归,山水造园之理和绘画之理有诸多相通之处,园林设计中的很多造园理论都与山水画的绘画理论密切关联。中国园林从中国山水画中汲取养分并发扬了中国绘画的民族特色,尤其是中国皇家园林中对山水画艺术元素的运用十分典型,为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研究素材和设计范例。  相似文献   

10.
古今中外,园林都是因地制宜,巧妙借景,使建筑具有自然风趣的环境艺术,它们是自然的艺术再现。如果说中外园林在艺术风格上存在基本差异的话,那就是中国古代园林重在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而西方园林则重在表现人为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象天法地法人法自然:中国传统建筑意匠发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庆洲 《华中建筑》1993,11(4):71-75,12
作者在文中阐述了中国传统建筑意匠来自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其基本思想是天人合一,阴阳的对立统一和师法自然,所谓“法人”在根本一仍是天人合一的概念,因为“人”是小宇宙。  相似文献   

12.
都市桃花源湖南馆 上海世博会湖南馆名为“桃花源里(Xanadu)”,展示主题为“都市桃花源”,取“桃花源记”之意境.意在用人类的智慧和理性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城市的完美融合。展示以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实验区为背景,演绎未来自然、生态新型都市的构想,通过“师法自然”来实现天人合一、返璞归真、和谐自然的中国未来城市生活意境。蔡伦造纸、隆平水稻、白石艺术、毛泽东故事等湖湘人文形象都贯穿整个展览。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19)
在世界范围内的各门类艺术创作中,中国山水画都是独树一帜的,它在漫长的发展道路上建立了自身独有的一套审美体系。文章对宋元时期文人山水画从发展到兴盛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就道家"清静无为""天人合一"的思想对山水画中意境美特征的影响进行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22,(2):52-53
<正>山水画是我国独一无二的艺术表现形式。画家以书面形式重新描绘了自然景观,使美丽的山水出现在图画中。在现代环境设计中,山水描绘的景象对建筑设计、结构、元素等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山水图画是一种传统形式,使用笔墨纸砚,它以实用和艺术的形式描绘了著名人物、山水和花鸟。中国山水画资料丰富,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对世界绘画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它是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但近年来,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呈现出高度的同质性,创新不足,艺术水平低下,阻碍了环境艺术的发展。事实上,中国山水画艺术在环境设计上具有更大的独创性和深刻的影响力,许多设计师在设计环境艺术时使用了中国绘画的某些元素,从而使设计更清晰、更具创新性,极大地促进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环境设计中的和谐发展,并凸显了环境艺术的中国特色,以构建更深层次的中国形象。从而,本文分析了中国山水画意境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徐德嘉 《园林》2011,(10):58-61
山水画的兴起,使士人们对天地自然景色的描绘,超越了单纯依靠文章诗词,增添了一种有力的工具,可以把山水佳景描绘于纸上,以供随时欣赏。心向往之的理想天地,也可借助于山水画,使其表现在图纸之上。同时又可依赖工程力量、艺术手法,把心目中的理想天地,在山水画意境的指导下,运用造园技艺,在适宜的地点营造城市山林。画理是符合国画原理和技法的论述,绘画经验之总结。中国山水画是以自然山水、风景形象为主的,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表现。如同计成对造园者强调要有文化素养一样。  相似文献   

16.
一、“和”——风景建筑风景城市中国的名山大川历来便与建筑结下了不解之缘。风景中的建筑,“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建筑与自然景观巧妙结合,倍增其壮观、美好的姿态。而自然山水,在建筑的点缀之下,越发增加其诗情画意。“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名”句中的“仙”和“龙”暗语的是文化景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相互渗透,合二为一,即“风景”和“名胜”成为了同一概念的“风景名胜”,自然之山、水才真正有了灵气而名扬四方。中国的风景建筑正是贯穿着这种艺术哲学,并使建筑之体量、造型与自然山水达到和谐一致,“以天合天”,“以成天趣”(图一)。这种朴素的“和”的观念,也正是中国古代美学的基础,它不但包含了美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以及二者彼此相统一的朴素观念,而且把这个统一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紧紧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7.
“天人合一,物我交融”这一古老独特的审美思想,在艺术创作与实践中,呈现一种不同于西方的纯东方的审美意蕴.它既是物的人化,也是人的物化,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无不追求这样的一种品位.这种审美追求在某种意义上,仍具有很强的现代性.我们应领悟和把握我们民族艺术的精髓,使艺术创作兼具民族特色和时代感.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16)
中国山水画比西方风景画早了千余年,其所呈现的内涵在本质上是一部中国思想史。天人合一是中国山水画的至高境界,从中国山水画中,我们可以体味到中国画的色调、气韵、意境。可以说,山水画就是我们民族的底蕴、性情。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山水画有它的特性,之前我们说过它不同于西方的风景画,也不是实景的再现。它是情与景的交融,也就是主观意识和自然景物的交融。中国山水画是人对大自然之山岚、云水、树木的情感、认知、悟道,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传情舒怀。这种对景物有感而发的情怀含有人对自然物象的激动,所以说,没有激情的创作,其作品就不会有生命力。气韵、意境的构造属于意识形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风水术,以其神秘的迷信形式,反映了中国古代营建都邑、村、宅的科学技术。人们很难理解,因而导致了两个极端,有的不论精华和糟粕,对其深信不疑;有的则全盘予以否定。抛开其故弄虚玄的迷信和污秽的面纱,纵观其内核,一部风水术就是“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观”,即大自然与人和谐的理论。它追求人与居住、人体、阴宅之气与宇宙之气相协调(气即自然环境)。人可对自然环境进行选择、处理,能动地以求天、地、人之间相互和谐以统一于大自然之中的自我完善手段,最终达到化不利为有利,以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和回归大自然的需求,创造和谐的邻里关系和安全有利的居住环境(至于阴宅之说纯属无稽之谈,本文不与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