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锚杆静压桩是高层建筑基础加固工程中一种常用的有效的方式,其单桩竖向承载力与压桩结束时的动阻力成正比。随着施工能力的提升,锚杆静压桩的压桩力可达到5000kN以上,能够确保桩端到达可靠的持力层,提高锚杆静压桩的单桩承载力,从而减少用于加固建筑物基础的桩数。但相应的,大吨位锚杆静压桩施工产生的拖带沉降较大,施工中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以某高层建筑不均匀沉降处理工程为例,介绍了大吨位锚杆静压桩的设计和施工实践。施工过程中通过预应力封桩和间隔压桩等措施控制了拖带沉降的发展。监测结果表明处理后建筑物沉降满足要求。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乔国华  周森 《工程勘察》2012,(11):50-54
锚杆静压桩是一项成熟的基础加固托换技术,在狭小空间内更显其长,但它往往受到基础反力的局限,若没有被加固基础提供反力,就无法进行压桩施工。本文结合广东某综合性大学二级学院学生宿舍楼不均匀沉降加固实例,对锚杆静压桩的工作原理及沉桩机理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锚杆静压桩设计参数的计算和取值原则,详细介绍了无反力条件下锚杆静压桩的设计与施工技术。沉降观测结果表明,加固方案对控制基础不均匀沉降起到了良好作用,为类似工程问题提供了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3.
某软土地基上倾斜建筑物的纠倾与加固实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某住宅由于建在深厚软土层上 ,引起不均匀沉降 ,造成严重倾斜。针对该房屋具体情况 ,采用锚杆静压桩加固地基、沉井冲水掏土法进行纠倾 ,在施工期间及竣工后一年半内进行倾斜和沉降监测。观测结果表明 :锚杆静压桩能稳定房屋的沉降 ,控制新的不均匀沉降 ,加固效果可靠。但压桩时房屋产生较明显的附加沉降 ,应引起重视 ;沉井冲水掏土法纠倾速度快 ,通过控制冲水时间和方向能有效地控制纠倾速率。冲水掏土引起的沉降存在滞后效应 ,停止冲水封桩后 ,沉降能迅速稳定。该方法适用于软土地基上基础底板薄、上部结构整体刚度差的建筑物纠倾  相似文献   

4.
由于地基承载力不足,建筑会导致不均匀沉降、倾斜。为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使用,需要进行基础加固和纠偏。常用的基础加固方法有注浆加固法、树根桩加固法、静压桩加固法。通过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采用锚杆静压桩加固法对既有混凝土灌注桩进行加固的设计方案及锚杆静压桩施工技术。期望本工程的加固方案对于类似工程具有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度为99.9 m的桩基础高层建筑不均匀沉降事故工程,为减小其地基压缩量及更好地增强建筑基础的整体刚度,从而制止沉降和抵抗不均匀沉降,结合该高层建筑结构特点以及地质条件,基于“加强基础刚度,止沉调平”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增补筏板+外部筏板外扩+锚杆静压桩”的纠倾加固方法,通过检测数据分析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以“增补筏板+外部筏板拓宽+锚杆静压桩”技术为主的综合纠倾加固方案是可行的;对于过量沉降以及产生较大不均匀沉降的桩基础高层建筑,采用“增补筏板+外部筏板外扩+锚杆静压桩”的综合纠倾加固方案将原桩基础转化为桩筏复合地基,有效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性和地基基础承载力,同时利用锚杆静压桩布置数量、施工的先后顺序、施工时间差异对基础承载力进行调整,可以为大楼自然回倾创造条件,达到既制止其沉降与倾斜又适当纠倾的目的;外部筏板拓宽既能在纠倾过程中减缓沉降趋势,也能在建筑物使用过程起到防止复倾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某港口单层钢架结构仓库,由于堆载过大,地基产生较大沉降变形,造成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而产生倾斜。经多种方案对比,采用锚杆静压桩托换技术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对控制沉降变形取得明显的效果。此外,对锚杆静压桩施工引起的附加沉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锚杆静压桩是高层建筑基础加固工程中一种常用的有效方式,随着施工能力的提升,锚杆静压桩的压桩力可达到500 t以上,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必须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以广东地区某189 m超高层建筑为例,介绍大吨位锚杆静压桩在超高层建筑物基础加固中的应用,通过对锚杆质量、压桩垂直度和动阻力、桩端注浆等施工工艺进行控制,取得了良好的加固效果,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达到了3 500 kN,最终建筑物沉降仅32 mm左右,为相似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某住宅小区的两幢住宅楼,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物倾斜事故.经采用"锚杆静压桩--掏土加压"纠倾综合技术,取得纠倾效果,即在房屋反倾斜一侧开沟掏土,迫使建筑物沉降,然后用锚杆静压桩加固地基.  相似文献   

9.
锚杆静压桩在建筑物纠偏与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软土地基上的建筑物纠偏加固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超长锚杆静压桩加固地基配合掏土纠偏的设计与施工方法,分析了加固与纠偏的效果及原理以及压桩过程中所产生的附加沉降的原因,并对锚杆静压桩的设计与施工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质地貌发育,红粘土广泛分布。红粘土的"反剖面"特征加之土层较薄、厚度变化较大、下覆石灰岩上石芽(林)出露、基岩面倾斜起伏导致地基土可压缩层厚度不均为建筑物基础的稳定性带来诸多技术问题。以我国西南某市一大楼基础托换加固工程为案例,对喀斯特地区锚杆静压桩的压桩施工、桩体稳定(斜桩与飘桩)、压桩终压力、压桩系数与单桩承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测与分析;对喀斯特地区红粘土中静压桩施工双控原则、桩端阻力特征、桩体稳定性判别方法和挤土效应等措施进行了技术总结;对锚杆静压桩加固治理中产生的附加沉降发展规律进行了监测并通过信息化施工实现对建筑物基础沉降的主动调控和纠倾治理。最后对该工程进行了效果评价和技术总结,为喀斯特地区锚杆静压桩基础托换加固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