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对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至关重要,其实现有赖政府充分发挥行业治理作用。通过梳理“高质量发展”相关理论成果,从发展标准、方式和过程 3 个维度界定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构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下的政府治理职能分析框架,据此提出高质量发展要求下我国政府治理职能的提升对策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支撑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政府亟待从战略规划、政策制定、制度创新、服务供给和市场监管等多项职能出发,提升政府对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新时代,研究和推进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对建筑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尝试建立建筑业发展质量的理论框架,探讨建筑业发展质量的内涵及其评价维度,进而提出一系列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新时代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高华建  李小冬 《建筑经济》2021,42(11):85-89
结合高质量发展理念以及建筑业发展特征确定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包含产业基础、建筑产品、社会效益、国际化以及建造过程5个表征维度的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将评价体系应用于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地区,验证评价体系的可用性和有效性,希望为相关部门开展行业发展统计和监测,识别薄弱环节和领域,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引导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转型是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在明确建筑企业数字化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从数字化的投入、平台、治理与产出4个维度构建我国建筑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与指标相关性(CRITIC)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并通过4家上市建筑企业实际数字化发展情况对评价体系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以辽宁省为例,从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出发,根据辽宁省政府发布的相关文件,从营商环境、科技创新、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六个方面构建辽宁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综合评价法对数据指标进行评价,结合实例验证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期望对辽宁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建筑》2023,(1):86-91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研究构建建筑业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并以深圳市建筑业为例探索性地开展了分析和评价.此项工作对于完善建筑业科技创新评价制度、指导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行业创新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我国省域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以期为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支持和实证参考。在界定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分析、专家咨询和三角模糊数改进层次分析法构建省域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模糊物元法建立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模型,并实证分析我国30 个省市地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整体上呈现“东强西弱”“地区集聚”的现象;绿色发展、产品质量与创新发展等是引发地区间发展水平差异的关键因素;各发展要素在省间存在较大水平差异且省内协调性不足。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探究其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界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和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筛选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基于DPSIR 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与响应5 个层面建立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PCA(主成分分析)对江苏省2008~2018 年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2008~2018 年驱动力、状态、影响各准则层得分均呈上升趋势,压力层得分呈下降趋势。江苏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2014 年之后趋于稳定上升,2018 年达到近几年的最大值,江苏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本文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评价准则。  相似文献   

9.
依托新发展理念,在剖析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从九大维度构建了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将主、客观赋权法结合,构建了基于专家可信度改进的 G1 法和时空极差熵权法的最优组合赋权模型,测度了 2009~2019年我国四大区域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揭示了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表明: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不高,发展规模和发展稳定性是最关键制约因素;东部地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主要是由于其庞大的建筑产业规模效应和较高的创新水平;西部、东北地区与东部、中部地区还存在很大差距。据此给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新发展理念,分析了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从发展规模、发展潜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自然环境、生活环境、资源消耗、创新发展8个层面,构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熵权法和聚类分析法的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发展规模、创新发展、发展潜力等是影响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面;长三角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各城市间差距明显,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中等的城市发展不均衡、不协调;排名靠后的多数城市农业占比较大,工业和其他产业发展滞后。  相似文献   

11.
以近年来陕西省建筑业发展指标为基础,选取指标构建建筑业转型升级子系统和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子系统,对各个子系统的序参量指标体系进行数据包络分析( DEA),计算得出系统的效率值,并由效率值综合得出复合系统的协同程度。结果显示,近些年来建筑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整体协同程度较高,但还须合理完善相关制度并加大财政支持,才能保证建筑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五大发展理念” 出发,考虑建筑业经济稳定性,建立包含 6 个维度的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引入模糊集对分析理论构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定量评价模型。对山东省 2010~2020 年建筑业展开研究,结果表明, 2010~2015 年为第Ⅲ(一般)质量发展阶段, 2016~2017 年为第Ⅱ (良) 质量发展阶段, 2018~2020 年为第Ⅰ(优)质量发展阶段,且有较强的改善趋势, 并提出进一步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齐园  王琴 《建筑经济》2020,41(4):28-33
在对政策导向下的装配式建筑发展及其配套政策颁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13年~2017年国家和地方装配式建筑配套政策文本数据,构建包括土地规划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和行业支持政策在内的装配式建筑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分细则。运用熵权TOPSIS法建立评价模型,评价区域政策力度以及政策工具演变情况,并提出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明确地区建筑业的竞争力水平对于政府制定建筑产业的发展规划有着很重要的导向作用,而进行地区建筑业竞争力的分析评价工作是了解该地区的有效方式之一。建筑业竞争力分析的重要内容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选择。利用近五年的统计数据,选择有关建筑业竞争的相关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各项指标赋予客观权重,对陕西省与江苏、山东等六个省市的建筑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以各主成分的表现来说明陕西省的建筑业竞争力水平。结果表明陕西省建筑业竞争力水平在所选具有代表性的七个省市中处于下游,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全面客观地对建筑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对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依据因子分析法对传统建筑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进行了改进,利用数据优化法将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两种权重综合赋权,最终采用接近理想点法计算了北京、天津及河北 7 城市建筑业相对贴进度并对竞争力水平排名,结果表明,产值规模因子对竞争力影响较大。通过对比分析,为河北省建筑业发展提出了建议,同时因子分析改进的综合评价法可为建筑业竞争力评价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