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建立一个简化的中庭建筑模型,利用Airpak软件模拟单独风压作用和耦合热压风压作用两种状况下的室内自然通风效果,然后分别改变窗口位置和增加室内热源强度,根据模拟计算结果,统计建筑内各房间空气换气次数,分析这几种因素对室内自然通风的影响,研究表明热压和风压共同作用时,对迎风面房间起促进作用,对背风面房间产生抑制作用,通风开口位置和室内热源强度是影响室内气流流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当室外环境受到气体颗粒物的污染时,室外的污染物将很容易通过建筑物的通风口渗透到室内,污染室内环境,影响人的健康。通过实验考察了具有过滤功能的通风墙体在自然条件下的引风性能及在建筑中使用的可行性。实验结果显示,在风压和热压单独作用的条件下,当风压较小时,热压驱动的作用较风压明显,随着风压的逐渐增加,风压驱动的作用有明显的增强。在本文所设定的实验条件下,引风量的最大值发生在热压和风压的耦合作用条件下,为27.4 m~3/h。经分析发现,热压一定时,增加风压对引风量有显著的影响,而风压一定时,随着热压的增加,总引风量的增幅不明显,风压仍起到主要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建筑自然通风之温度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因有助于减少空调的使用,既节省能源又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而得到提倡.建筑的自然通风系统由于动力的不同而分为风压通风系统和热压通风系统.与风压通风系统相比,热压通风系统更能适应常变的外部风环境.对热压通风的原理、可实现热压通风系统的建筑空间形式进行了分析探讨,同时列举了在此方面堪称典范的实例,以作为热压通风系统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赵立华  张玉 《建筑科学》2006,22(B04):55-62
针对严寒地区节能住宅建筑冬季卫生通风不足的问题,本文应用Fluent软件对安装通风装置的示范住宅建筑的室外风场、室内气流组织及温度分布进行模拟研究并实测室内空气温度场。在严寒地区,为保证适当的卫生通风和气流组织,应加强热压的作用,而尽量避免风压的不利影响。对严寒地区典型的建筑住区不同尺度的外部风环境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除建筑住区的迎风面建筑外,整个建筑住区及建筑子区内风场分布较为均匀,符合严寒地区冬季避免冷风侵入耗热量的建筑节能设计。为避免迎风面建筑较高层住宅的背风向房间出现进风口变为排风口的现象,需加强屋顶排风风口处的引风作用;示范性通风建筑室内的进风角度及安装位置、建筑构件、家具的材料以及家具摆放位置等是影响室内热舒适性和室内气流组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宋晔皓 《建筑学报》2000,(12):12-14
自然通风主要通过热压通风、风压通风或者二者的综合作用完成。热压通风可以应用在建筑密度较高 ,可能会遮挡风压通风的地方。经过分析比较 ,张家港生态农宅利用室内的文丘里管促进热压通风 ,本文对其通风效果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6.
如何使建筑最大程度的利用风,是建筑创作中自然风设计的主要目的。首先分析当地的气候类型,充分利用热压通风、风压通风、捕风器和地冷空调,改善室内物理环境,解决功能与能耗污染平衡问题。主要根据大量文献和绿色建筑方案设计,从热压通风、风压通风等方法阐述湿热地区通风策略。  相似文献   

7.
自然通风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战友 《建筑节能》2007,35(7):20-23
自然通风是建筑节能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降低能耗,提高室内舒适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介绍了自然通风的两种基本形式(风压通风和热压通风)的原理以及国外自然通风建筑的实例,旨在揭示自然通风技术的重要性及复杂性.最后,利用自然通风技术为下沉式窑洞民居室内环境的改善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呼吸墙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室内引风方式得到了广泛关注,其诱导的通风量受风压与热压共同作用决定。为了获得在风压与热压作用下的呼吸墙阻抗与流量特性关系,通过理论关联式分析方法建立了简便的呼吸墙计算模型,并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对呼吸墙进行了建模仿真,将两类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进行比较。文中还分析比较了不同辐射热量、风压及多孔填料厚度下,呼吸墙通流阻力及通风量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关联式与CFD计算模型具有较好精度,可用于不同结构参数的呼吸墙设计。  相似文献   

9.
冯慧  李安桂 《山西建筑》2007,33(12):21-22
以西安地区一实际高层建筑为例,研究了在热压和风压共同作用下自然通风对高层建筑楼梯间空气流动状况的影响,以及在热压单独作用下楼梯间的烟囱效应。通过对不同天气情况下楼梯间门洞风速和温度的实测,测出了烟囱效应现象并了解到了天气状况对楼梯间中和面的位置和楼梯间内空气流动方向的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热压作用下的单面通风模型和风压作用下的贯流通风模型,理论推导了维持房间正压所需最小机械新风量与房间不供新风时自然渗风量的关系,得出了维持房间正压所需最小机械新风量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对于热压作用下的单面通风,维持房间正压所需最小机械新风量为房间不供新风时自然渗风量的2.0~3.2倍;对于风压作用下的贯流通风,为1.2~2.5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自然通风技术在学生公寓中的应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同时采用建筑热环境模拟软件DeST分析了自然通风对全年能耗的影响,研究表明自然通风对于改善宿舍室内热环境是非常有利的。  相似文献   

12.
学生宿舍是高校校园的最小居住单元,其作用强大,承担着学生的生活、学习、交往等活动。由于缺乏对宿舍室内环境的重视,宿舍内部普遍存在通风不良的现象。以山东建筑大学学生宿舍的室内风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宿舍内实地调研,探索影响室内风环境的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设计策略和改造方法,结合软件进行优化模拟,并对宿舍楼进行了一定的改造探索,力图改善宿舍室内风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为以后的学生宿舍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建筑室内风环境受室外风环境影响很大,尤其是自然通风、建筑防风效果受室外风环境决定性影响。通过采用Fluent对温州某工业建筑的室外风环境进行了模拟计算,对比分析了2个规划方案在冬夏2种工况下的速度场与压力场。在模拟结果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建议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4.
史岩  樊莹 《建筑知识》2014,(8):49-49
自然通风是无动力的空调方式,是廉价的节能技术。自然通风是指利用空气的密度差引起的热压或者风力造成的风压来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通风换气。自然通风不仅能有效的减低室温还能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同时极大地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本论文论述了豫中风环境对其合院式民居的影响,以荥阳秦氏旧宅为例来探讨自然通风对合院式民居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西安地区某高校学生宿舍为研究对象,以冬季供暖日为时间节点,利用现场测试与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室内热环境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供暖前宿舍室内热环境较差主要由于室内温度偏低。而供暖后,影响宿舍室内热环境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变为室内湿度。  相似文献   

16.
自然通风与建筑节能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自然通风是改善室内热环境和空气品质的主要手段,热压、风压是通风形成的基本条件,合理组织自然通风能够节约建筑耗能,通过分析建筑室内通风组织的措施,为建筑师提供一定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7.
The idea of utilising natural ventilation for passive cooling has increasingly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researchers. In urban areas, this is intended to improve the outdoor and indoor thermal conditions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principles of sustainable building design.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building grouping pattern on the resulting wind environment in the outdoor spaces and the resulting ventilation potential of these buildings. A parametric three-dimensional modelling study has been carried out us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Several configurations of housing blocks exposed to different wind directions have been modelled and compared considering the hot climate of Gaza. It has been found that grouping pattern of buildings as well as their orientation with respect to wind has a dramatic effect on the resulting airflow behaviour and pressure fields. Configurations that contain a central space articulated by buildings and oriented towards the prevailing wind can offer better exposure to air currents and better containment of wind. Such configurations are recommended for better wind-driven ventilation, where the main design objective is passive cooling.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不同断面宽度隧道中发生火灾时的火风压变化问题,利用Fluent软件模拟隧道内发生火灾的情况,分析隧道宽度对临界风速的影响以及隧道宽度、火源功率和通风速度对火风压的影响。研究表明,火源功率较小时,宽度越小的隧道,临界风速越大;随着火源功率的增大,临界风速之间的差距减小。火风压中火区绕流阻力和热烟摩阻增量会随着风速的增大而相互作用。导致火风压会先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大,到达一个峰值后会随着风速增大而减小,最后当通风速度增大到临界风速后趋于稳定的数值。随着隧道宽度的增大,通风速率对火风压的影响逐渐减弱。建立不同宽度隧道在不同通风速率和火源功率下的隧道火风压计算公式,为隧道火灾通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The coupling strategies for natural ventilation between building simulation (BS) an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are discussed and coupling methodology for natural ventilation is highlighted. Two single-zone cases have been used to validate coupled simulations with full CFD simulations. The main discrepancy factors have also been analyzed. The comparison results suggest that for coupled simulations taking pressure from BS as inlet boundary conditions can provide more accurate results for indoor CFD simulation than taking velocity from BS as boundary conditions. The valid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upled simulations can improve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prediction for natural ventilation taking wind as the major force. With the aids of developed coupling program, coupled simulations between BS and CF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peed and accuracy in predicting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for natural ventilation studies.  相似文献   

20.
新风对于稀释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改善室内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新风量则是衡量新风的有效手段,目前不设独立新风系统的建筑室内新风量测量广泛采用CO_2示踪气体法。本文通过一系列实验探讨CO_2初始浓度、门窗开关方式、室外风速以及室内杂物对室内新风量检测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O_2初始浓度、门窗开关方式、室外风速、室内杂物这些因素均对新风量检测值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室外风速和室内有无杂物对新风量检测结果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