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十年来,天津地区共发生两次导线覆冰舞动。本文根据现场实际观测的现象,对导线覆冰和舞动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导线覆冰舞动的规律、 破坏力和防止措施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有关资料 ,选取了单根导线舞动的三自由度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 ,设计了舞动计算机仿真软件。实例仿真得出了一些结论 ,结果与现场观测比较接近 ,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计算机仿真为导线舞动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输电线路导线舞动的计算机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有关资料,选取了单根导线舞动的三自由度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设计了舞动计算机仿真软件,实例仿真得出了一些结论,结果与现场观测比较接近,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计算机仿真为导线舞动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输电线路舞动区域划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我国输电线路舞动事故频繁发生,舞动影响的区域呈逐年扩大的趋势,因此绘制有效的舞动分布图对于从技术性和经济性方面实现差异化的防舞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建立科学的舞动区域划分方法是绘制舞动分布图的核心内容,文章介绍了舞动发生频率法和舞动系数法,比较了其适用范围及优缺点,并以辽宁省盘锦、大连地区为例,采用舞动系数法对其进行了舞动区域划分。计算实例表明,舞动系数法得出的舞动强度等级分布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5.
宋伟  卢明  张红梅  杨威 《电力学报》2013,(5):366-369,377
近年来,我国输电线路舞动事故频繁发生,舞动影响的区域呈逐年扩大的趋势,因此绘制舞动分布图对于从技术性和经济性方面实现差异化的防舞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对舞动频次法和气象法绘制舞动图的不同进行分析,得出了舞动图绘制的方法,并结合河南历史舞动情况的统计,对河南近10年舞动的气象要素分析,提出参考舞动气象特征绘制舞动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目前几种输电线路舞动在线监测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指出在导线悬挂点串接张力传感器和角度传感器的线长法具有较强的经济性和可行性。针对架空输电线路舞动特性,以张力传感器和角度传感器所测数据为基本参量,结合线路自身参数,针对架空输电线路舞动特性,引入等效轴向张力并考虑风偏因素,建立了基于线长法的舞动监测计算模型。以湖北中山口大跨越姚双线导线舞动事故为例,现场观测数据表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110 kV麻浮线#117大风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开关保护动作、故障录波、雷电定位、间隙数据、现场情况及现场试验分析确认 110kV麻浮线# 117一次大风事故为舞动事故 ,再从地形、气流、风速、风向、物象特征方面分析舞动的可能幅值及此时间隙、杆塔结构得出了导线防震锤勾到拉线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输电线路导线舞动及其防治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分析了输电线路导线舞动造成的危害形态和导线舞动发生的因素 ,认为一定的风速风向及导线迎风面覆冰增加是舞动的原因 ,加强观测确定舞动易发地区 ,并相应改进铁塔紧固方式加大导线间距 ,加装相间间隔棒均可减少导线舞动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使用ABAQUS/CAE建立连续五档导线-绝缘子塔线体系有限元模型,采用驻波法模拟导线舞动激励,通过在模型右侧施加驻波,左侧不施加驻波,模拟舞动分界点环境。通过简化导线张力比计算公式,分析舞动分界点两侧导线应力情况。通过某时刻杆塔Mises应力分布图,分析舞动分界点杆塔受力情况。结合分析结论和现场实际情况,得出针对舞动分界点杆塔的过渡防舞措施。  相似文献   

10.
结合2010年2月10日苏北输电线路导线舞动实例,根据常规与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了诱发导线舞动的冰、风气象因素以及地形地势条件,提出关于导线舞动原因的分析思路,并为防舞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商全鸿  赵彬 《中国电力》2017,50(5):121-125
覆冰舞动灾害是严重威胁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自然灾害之一。为了评估不同方案下防舞器的防舞效果,在线路现场观测以及基于曲梁建模并考虑防舞器分布的导线覆冰舞动方程基础上,利用平均法对2010年事故中双信5465线和安龙5466线出现的非线性振动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对单独使用阻尼间隔棒和阻尼间隔棒-双摆防舞器配合使用的2类方案进行了效果评估。结果表明,2种方案的线路均体现出一定的抑制舞动效果,但总体来说,二者配合使用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关于导线电晕舞动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架空输电线路的电晕振动,自1952年6月在日本关西电力公司的新北陆干线(275千伏)投运时首次发现以来,近些年间又有不少国家也相继发现。1971年我们在湘中北电网的拓常220千伏升压线路投运时也发现了这一现象。为了探索电晕舞动的规律、危害性和防止的对策,我们于1973年~1974年间进行了现场调查观测和模拟试验,现对拓常线电晕舞动问题初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继频率法、舞动系数法之后,提出了基于气象地理法的输电线路舞动分布图绘制方法。在统计和分析输电线路历年来发生导线覆冰舞动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总结气象、地形特征规律,建立覆冰舞动的气象模型和地理模型;结合运行经验,提出舞动区域的分区、分级标准;建立舞动分布图绘制方法标准技术体系。最后,以某省为例采用气象地理法绘制了舞动分布图,并检验其与实际舞动情况的吻合程度,得出了该方法合理、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输电线路舞动灾害会造成严重的电网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为了对舞动事故的发生进行预警,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聚类分析的输电线路舞动分级预警方案。根据舞动发生的主要原因,从气象因素、风的激励和线路结构因素三个方面建立影响输电线路舞动的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采用灰色聚类分析进行舞动分级预警方案设计,由白化权函数和指标权重值计算综合聚类系数,并根据其最大值判断舞动状态。对算例的计算结果与实际舞动状态吻合程度较高。本文的预警方案可以为舞动灾害的防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当不同摄相机的观测结果之间的对应关系未知时,通过测量不同摄像机观测值之间的统计相关性来推断摄像机网络拓扑的新方法。具体实现是通过统计相关性的非参数化估计和未知对应关系的贝叶斯集成,将两个摄像机之间的统计相关性与每个摄像机的观测值之间的交互信息关联起来,交互信息的计算是通过计算过渡分布的熵来进行的,并采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集成观测值之间的未知对应关系,同时还考虑了两个摄像机的观测值之间丢失的对应关系。基于一条模拟的和真实的道路、一个模拟的和真实的摄像机交通网络的仿真结果表明,方案能够在多模态情形下比较准确地恢复过渡分布和匹配目标。  相似文献   

16.
针对内蒙古地区500 kV输电线路发生的舞动现象,以内蒙古500 kV托源4回线路为例,根据舞动时导线的受力情况及舞动原因分析认为,线路走向、地形地势、气象条件及线路结构参数等因素造成了舞动.提出应加强观测,确定舞动易发地段,采取安装双摆防舞器、相间间隔棒和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等措施进行治理,可最大程度避免舞动造成的损失,保证线路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7.
输电线路舞动灾害是电网重大自然灾害之一,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巨大威胁。对近年来我国输电线路舞动事故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研分析,从舞动发生的时间、地点,线路名称、电压等级及线路结构参数,舞动发生时的气象资料(气温、风速、覆冰等)及输电线路所处地形地貌信息,舞动持续时间、舞动对线路产生的破坏形式等方面研究了舞动灾害规律与特点,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方法、增强电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8.
导线舞动时输电铁塔承载性能及破坏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舞动荷载作用下杆塔受力及破坏模式,分别建立了500 kV舞动事故线路段连续7档导线—绝缘子模型和塔线体系模型,采用驻波法作为导线舞动激励,计算了不同工况下的导线张力、挂点不平衡张力和垂直荷载。当耐张塔两侧导线不发生一阶舞动时,导线舞动幅值相对较小,产生的纵向不平衡张力小于设计规范规定的断线张力,耐张塔不会发生破坏。发生一阶舞动时,不平衡张力超过断线张力取值,舞动相横担下截面斜材首先会出现应力超限情况,从而导致横担发生破坏,分析确定的铁塔破坏模式与现场破环形式一致。塔线模型与导线—绝缘子模型计算得到的导线张力和不平衡张力峰值较为接近。双挂点塔线模型计算得到的横担主材轴力与单塔模型基本一致,斜材轴力相差约0.2%、8%和2%。  相似文献   

19.
导线舞动的起因分析及预防辽阳电业局刘世新导线舞动是送电线路一种时发的自然现象。导线舞动对线路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轻者可使线路金具疲劳、磨损;重者可使导线混线、烧断、开关跳闸。而目前国内外对导线舞动的机理尚无定论,因此有必要捕捉导线舞动的时机进行观测...  相似文献   

20.
架空送电线路导线舞动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黄经亚 《中国电力》1995,28(2):21-26
针对我国架空送电线路导线舞动的日益频繁发生,汇集了1957-1992年的现场资料,绘出全国舞动地区分布图,并通过统计分析,找出形成舞动的主要因素,探讨发生舞动的内在规律,以供防护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