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Song SH  Leng XS  Li T  Peng JR  Zhao L  Qin ZZ  Wei YH  Yu X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9):551-553
目的 研究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OCT)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从Sprague Dawley大鼠的肝脏中分离培养HSC,待其自发激活增殖及传代后,将其分为5组,其中4组加入不同浓度的OCT,余1组为不加OCT的对照组,培养72h,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CT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 OCT能够明显抑制CTGF及FGF-β1mRNA的表达。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OCT能够抑制激活的HSC中TGF和TGF-β1基因的表达,由此发挥其抗纤维化作用,为临床抗纤维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脂多糖(LPS)体外作用于大鼠肝星状细胞(HSC)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变化,探讨TNF-α对LPS诱导的HSC中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一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HSC,体外培养LPS处理HSC,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不同LPS浓度处理的HSC CTGF mRNA表达水平,并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TNF-α浓度.结果 TNF-α水平随LPS浓度增加而增加,LPS可上调CTGF mRNA的表达,TNF-α浓度及CTGF mRNA表达水平呈一定的平行关系.结论 LPS可上调HSC中CTGF mRNA表达,该过程可能是通过TNF-α介导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表达对Kupffer细胞(Kc)诱导的HSC激活的影响.方法 构建含CTGF的RNA干扰载体.将肝星状细胞系rHSC-99分为3组:对照组、空载体组和RNA干扰组.采用RT-PCR方法 检测HSC的CTGF表达.分离培养KC,建立各组HSC与KC的共培养体系,MTT检测HSC的增殖情况;RT-PCR检测HSC的TGF-β1、I型前胶原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HSC的TGF-β1表达,ELISA检测共培养上清中I型胶原的表达;免疫荧光化学检测HSC的α-SMA的表达. 结果 构建CTGF的RNA干扰载体Psilencer 3.1H1-Neo-CTGF.RNA干扰后CTGF表达降低22%.KC得率为5×107,活率>98%.在HSC和KC共培养体系中,RNA干扰HSC的CTGF表达后,与KC共培养的HSC活化和增殖明显被抑制,与对照组相比,HSC的增殖降低29%(t:20.17,P<0.01).Ⅰ型前胶原和α-SMA的表达下降38%,细胞培养上清中Ⅰ型胶原的分泌量下降48%(t=12.18,t=7.81,t=15.96,均P<0.05).TGF-β表达则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 阻断HSC的CTGF表达能抑制由KC诱导的HSC激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培养的肝星状细胞系中加入IL1β(1μg/L)、TNFα(30μg/L),于8、24、48、72h4个时间点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用逆转录定量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测定cfos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IL1β组肝星状细胞cfos基因表达水平在8、24、48h3个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h最高,为对照组的4倍。TNFα组肝星状细胞cfos的基因表达水平在8、24、48、72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h高,为对照组的3倍。结论IL1β、TNFα可增强肝星状细胞cfos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钙三醇抑制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活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观察钙三醇对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和细胞外基质(ECM)合成的干预作用,旨在探讨钙三醇抗肾间质纤维化的潜在效应及相关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NRK-49F,分别以不同浓度TGF-β1(1、2、5和10 μg/L)和(或)不同浓度钙三醇(10-4、10-5、10-6、10-7、和10-8 mmol/L)进行干扰。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改变;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细胞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结缔组织生成因子(CTGF)及纤连蛋白(FN)的mRNA和蛋白表达。 结果 钙三醇能明显抑制正常和TGF-β1(5 μg/L)诱导的NRK-49F细胞增殖(P < 0.01)。经不同浓度钙三醇(10-4、10-5、10-6、10-7、和10-8 mmol/L)作用48 h后,NRK-49F细胞G2/S期细胞比例较TGF-β1刺激组均明显减少(分别为25.88%、21.81%、21.73%、23.28%、23.61%比27.42%,均P < 0.05),但对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NRK-49F细胞经TGF-β1刺激后,其α-SMA、CTGF、FN mRNA表达量显著上升,并在TGF-β1 1~5 μg/L的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效应。钙三醇能明显抑制TGF-β1诱导的α-SMA、CTGF、FN mRNA表达上调(均P < 0.05),而不同钙三醇浓度干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钙三醇能显著降低TGF-β1诱导的α-SMA和FN蛋白表达(P < 0.05)。 结论 钙三醇可通过G1期停滞抑制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增殖,但不影响凋亡。钙三醇具有拮抗 TGF-β1致肾间质纤维化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肾小管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机制,特别是蛋白激酶C(PKC)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在CTGF基因表达中的作用及其对Smad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PKC抑制剂G06850以及MAPK的3个组成成分ERK、JNK和p38MAPK的抑制剂PD98059、U0126、SP600125和SB203580阻断相应通路,观察其对TGF.131诱导的CTGF表达以及Smad2/Smad3磷酸化的影响。结果TGF-β1(5μg/L)以时间依赖方式诱导HK-2细胞中Smad2/Smad3的磷酸化,从基础值0.87±0.09上升至2h时高峰2.350±0.11。PKC抑制剂G06850(5μmol/L)和ERK抑制剂PD98059(10μmol/L)、U0126(10μmol/L)可部分抑制TGF-β1诱导的CTGF表达,而p38MAPK抑制剂SB203580(20μmol/L)和JNK抑制剂SP600125(10μmol/L)对TGF-β1诱导的CTGF的表达无影响。PKC抑制剂G06850(5μmol/L)可减少TGF-β1诱导的Smad2/Smad3磷酸化,而ERK抑制剂PD98059(10μmol/L)和U0126(10μmol/L)对Smad2/Smad3的磷酸化没有影响。结论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TGF-β1诱导CTGF的表达需要PKC和Ras/MEK/ERK的参与。PKC以Smad依赖的方式参与肾小管上皮细胞中TGF-β1诱导的CTGF的表达,而Ras/MEK/ERK对CTGF表达的调节不依赖于Smads。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致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R)和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组。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各处死大鼠10只,肾组织行HE染色并观察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肾脏组织中HIF-1α、CTGF、TGF-β1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脏病理损害进行性加重;HIF-1α、CTGF、TGF-β1蛋白表达随梗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与假手术组相比HIF-lα、CTGF、TGF-β1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相关分析显示,模型组第3天HIF-lαmRNA表达与CTGFmRNA,TGF-β1mRNA表达分别呈正相关(r=0.748,0.659,P〈0.05),模型组第7天组HIF-1αmRNA分别和CTGFmRNA、TGF-β1mRNA呈正相关(分别为r=0.663,0.645,P〈0.05),模型组第14天组HIF-1αmRNA分别和CTGFmRNA、TGF-β1mRNA呈正相关(分别为r=0.515,0.752,P〈0.05)。结论:HIF-1α可能通过调节CTGF、TGF-β1的表达参与了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条件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诱导情况,以及罗格列酮对其影响和作用途径。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CTGF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mRNA表达。应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CTGF和纤连蛋白(FN)的蛋白表达。结果(1)HK-2细胞低水平表达CTGFmRNA和蛋白,TGF-β1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增加HK-2细胞CTGFmRNA和蛋白表达(P<0.01)。(2)罗格列酮和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呈剂量依赖性抑制TGF—β1(4ng/ml)诱导的HK-2细胞CTGFmRNA和蛋白的表达。(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PPAR)γ特异性抑制剂GW9662(1μmol/L)完全阻断罗格列酮和15d—PGJ2对CTGFmRNA和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4)与单纯TGF-β14ng/ml刺激组相比,罗格列酮5、10μmol/L处理组HK-2细胞FN蛋白分别下调39.9%和53.4%(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P<0.01),而GW9662完全阻断该作用。结论在体外,罗格列酮可通过激活肾小管上皮细胞PPARγ抑制TGF-β1诱导的CTGF转录和表达,同时也可抑制FN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肝纤维化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对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合成的调节作用.方法 在从正常雄性Wistar大鼠获得的肝星形胶质细胞(HSC)中加入0、0.5、1.0、2.5、5.0 μg/L 5种浓度的TGF-β1,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细胞中TSP-1 mRNA的表达及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中TSP-1蛋白水平.结果 随着作用于HSC的TGF-β1浓度的升高,TSP-1的mRNA表达增高,TSP-1mRNA的表达与TGF-β1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在TGF-β1浓度为2.5μg/L时表达值为(8.00±0.22)%,0.5μg/L时表达值为(1.98±0.14)%,当TGF-β1浓度由0.5增加至2.5μg/L时,TSP-1的mRNA表达上调;当TCF-β1浓度由2.5增加至5.0 μg/L时,TSP-1 mRNA的表达下调.TGF-β1浓度分别为0、0.5、2.5、5.0 μg,/L时,TSP-1蛋白表达值分别为(2.62±0.21)、(3.26±0.35)、(5.25±0.33)、(7.50±1.41)g/L.结论 TGF-β1对TSP-1合成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诱导大鼠正常肾间质成纤维细胞(NRK-49F)表型转化过程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TGF-β1(0、0.5、1、2、5、10 ng/ml)刺激NRK-49F细胞,分别应用MTT比色法、Western Blot、Northern Blot方法,检测TGF-β1刺激后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增殖、Ⅰ型、Ⅲ型前胶原mRAN的表达、细胞表型标志物α-SMA mRNA及蛋白质表达、CTGF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1 ng/ml浓度以上TGF-β1能显著促进NRK-49F细胞增殖,上调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诱导肌成纤维细胞表型标志α-SMA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显著上调CTGF mRNA的表达水平(P<0.01或P<0.05);以上效应均呈浓度依赖性.同时CTGF mRNA表达水平的增高与细胞表型转化的程度相一致.结论 TGF β1能诱导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发生表型转化,并促进了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合成;该效应与TGF β1显著上调CTGF的基因表达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迁移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及活化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MP-2表达,明胶酶谱法检测MMP-2的活性;运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RK1/2和Akt的磷酸化水平。运用Transwell小室检测肝星状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CTGF呈剂量依赖性促进大鼠HSC中MMP-2 mRNA和蛋白表达;同时CTGF能够促进HSC迁移,MMP-2特异性抑制剂能够抑制CTGF的促迁移作用。ERK1/2和PI3K抑制剂能够显著抑制CTGF诱导的MMP-2表达以及CTGF促进HSC的迁移作用。结论 MMP-2表达和活性的增强在CTGF促进HSC迁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ERK1/2和PI3K信号通路在CTGF促进MMP-2表达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作用,及其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 方法 (1)将体外培养的HK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TGF-β1(5 μg/L,下同)组、VEGF组(100 μg/L,下同)、TGF-β1+VEGF组。HK2细胞体外培养48 h,用免疫组化双染方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2)将体外培养的HK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TGF-β1组、VEGF组、TGF-β1+VEGF组、PI3K-Akt信号通路阻断剂LY294002组(25 μmol/L,下同)、TGF-β1+LY294002组、VEGF+LY294002组、TGF-β1+VEGF+LY294002组。HK2细胞体外培养48 h,用Western印迹和RT-PCR方法检测α-SMA和CTGF的表达;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纤连蛋白(FN)和I型胶原(ColⅠ)的表达。 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GF-β1组α-SMA表达比正常对照组增强,而E钙黏蛋白表达减弱; TGF-β1+VEGF组α-SMA表达比TGF-β1组显著减弱,而E钙黏蛋白表达增强。 TGF-β1组α-SMA、CTGF蛋白和 mRNA及FN、ColⅠ表达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强(均P < 0.05);TGF-β1+VEGF组α-SMA、CTGF蛋白和mRNA及FN、ColⅠ表达比TGF-β1组显著减弱(均P < 0.05);TGF-β1+VEGF+LY294002组α-SMA、CTGF蛋白和 mRNA及FN、ColⅠ表达比TGF-β1+VEGF组显著增强(均P < 0.05)。 结论 VEGF能抑制TGF-β1诱导的体外培养的HK2细胞发生EMT,其机制可能与VEGF下调HK2细胞CTGF表达及减少细胞外FN、ColⅠ合成有关。VEGF的这种作用可能部分通过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实现,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皮生长因子(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对大鼠肝星状细胞间质胶原酶(MMP1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培养的肝星状细胞系中加入TGF—β(1μg/L)、EGF(100μg/L)和PDGF(200μg/L),于不同的时间点(8、24、48、72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用逆转录定量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测定MMP13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TGF-β组肝星状细胞MMP13基因表达水平在8、24、48、72h4个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EGF组肝星状细胞MMP13的基因表达水平在8、24、48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4h达高峰,为对照组的3倍。PDGF组肝星状细胞MMP13的基因表达水平在8、24、48、72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8h达高峰,为对照组的3倍。结论 TGF—β可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MMP13基因的表达;而EGF、PDGF可增强肝星状细胞MMP13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紫杉醇对牛血清白蛋白(BSA)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用BSA诱导Wistar大鼠产生免疫性肝纤维化后,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与10μg/g紫杉醇(紫杉醇处理组),另取10只正常大鼠以相同的方式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每天注射1次,28d后处死大鼠获取血与肝组织标本,行肝组织病理学观察,检测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与血清及肝组织胶原相关指标、肝组织α-SMA、TGF-β1表达,分离肝星状细胞(HSC),检测HSC中TGF-β/Smad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出现明显的肝纤维化改变、血清转氨酶水平明显升高,而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血清与肝组织胶原相关指标明显升高、肝组织α-SMA与TGF-β1表达率明显升高、HSC中TGF-β/Smad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蛋白及mRNA明显上调(均P0.05)。紫杉醇处理组以上指标的变化程度均明显小于模型组(均P0.05),且部分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部分P0.05)。结论:紫杉醇对BSA诱导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有抑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AGE-BSA认对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影响。方法:将HK-2细胞在体外与不同浓度的AGE—BSA和BSA共同培养。以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分泌,以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法(RT—PCR)测定CTGF mRNA和FN mRNA的表达。结果:100μg/ml的AGE—BSA刺激HK-2细胞24h,细胞上清中TGF-β1的浓度是对照组的2.37倍。AGE—BSA刺激HK-2细胞48h后,CTGF mRNA的表达开始出现显著升高(P〈0.01)。AGE—BSA能够剂量依赖性的上调HK-2细胞CTGF mRNA和FN mRNA的表达。BSA刺激组没有以上作用。结论:AGE—BSA可上调HK-2细胞CTGF和FN的表达,这可能在糖尿病肾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形成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对体外培养大鼠kupffer细胞TNF-α、IL-1β炎症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大鼠kupffer细胞体外分三组培养,经体外培养48h后,给予外源性内毒素(LPS10μg/m1)刺激,同时给予不同浓度的去甲。肾上腺素(0.1μmol/L~10μmol/L)分别作用12h,运用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各处理组TNF-α和IL-1β mRNA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TNF-α IL-1β蛋白的表达。结果同时给予LPS(10μg/ml)刺激和去甲肾上腺素(1μmol/L及10μmol/L)作用后,kupffer细胞培养上清TNF-α和IL-1β蛋白较LPS组显著增高(P〈0.05);TNF-α mRNA表达分别较LPS组增加50.9%(P〈0.05)和59.1%(P〈0.05);IL-1β mRNA较LPS组表达增加53.7%(P〈0.05)和57.8%(P〈0.05)。结论应激浓度的去甲肾上腺素能增加内毒素诱导大鼠kupffer细胞TNF-α、IL-1β表达,具有促炎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虫草多糖(Cp)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的影响。 方法 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Cp(0、0.01、0.1、1、5、10 g/L)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 增殖的作用。用不同浓度的 TGF-β1(0、0.1、0.5、1、5、10 μg/L)作用HK-2细胞48 h及5 μg/L的TGF-β1作用不同时间(0、12、24、48和72 h),以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钙黏蛋白(E-cadherin)、纤连蛋白(FN)的表达。用递增浓度的Cp(1、5、10 g/L)预处理HK-2细胞24 h后,观察其对TGF-β1效应的干预作用。 结果 Cp以剂量依赖方式促进HK-2细胞增殖(P < 0.05)。TGF-β1无论在转录水平还是蛋白水平皆能诱导HK-2细胞 α-SMA、FN表达上调,而下调E-cadherin表达。分别用1、5、10 g/L Cp预干预24 h后,同单独5 μg/L TGF-β1刺激组相比,上述因子表达被不同程度逆转。在转录水平,α-SMA mRNA表达被抑制率分别为37.98%、68.08%、84.36%;FN mRNA表达被抑制率分别为46.97%、63.82%、81.85%;E-cadherin mRNA表达分别增加0.67倍、2.69倍、5.43倍(均P < 0.05)。在蛋白水平,α-SMA蛋白表达被抑制率分别为33.40%、47.75%、68.50%;FN蛋白表达抑制率分别为16.26%、65.92%、80.30%;E-cadherin蛋白表达分别增加1.33倍、3.19倍、4.29倍(均P < 0.05)。Cp能明显拮抗 TGF-β1 诱导的HK-2细胞的表型改变。 结论 Cp能有效阻止TGF-β1诱导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转分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正常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转分化(EMT)过程中细胞极性蛋白Par-3的表达及上调Par-3蛋白表达对TGF-β1诱导NRK52E细胞转分化进程的影响。 方法 应用TGF-β1 (10 μg/L)刺激NRK52E细胞,采用RT-PCR、Western印迹和免疫荧光方法分别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Par-3 mRNA和蛋白的表达;应用Lipofectmine 2000将pKH3-HA-Par-3质粒瞬时转染NEK52E细胞,采用Western印迹观察上调表达Par-3对上述指标的影响。 结果 TGF-β1刺激后,NRK52E细胞α-SMA蛋白和mRNA水平上调,E-cadherin蛋白和mRNA的表达下调;Par-3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模式下调,72 h TGF-β1刺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Par-3 mRNA水平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脂质体转染外源性质粒pKH3-HA-Par-3上调表达Par-3可显著抑制TGF-β1诱导NRK52E细胞α-SMA蛋白的上调表达;逆转E-cadherin蛋白的下调表达。 结论 在TGF-β1诱导NRK52E细胞转分化进程中细胞极性Par-3蛋白表达下调,基因转染上调表达Par-3可部分减轻EMT的程度,提示Par-3蛋白在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和肾脏纤维化中可发挥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C(PKC)活性改变对肝星状细胞(HSC)表达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的影响及对HSC增殖和激活的作用。方法将肝星状细胞系rHSC-99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PKC激动剂PMA0.5μmol/L组(B组);PKC抑制剂Calphostin C100nmol/L组(C组)。加药后0、3、6、12、24h分别检测各组细胞PKC活性的变化;作用24h后,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PDGF和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方法检测各组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PMA作用后PKC的活性显著增强,而Calphostin C则抑制PKC的活性。PKC活性增强后,与对照组比较HSC的PDGF表达升高了1.4倍(P〈0.01),ERK表达升高了1.2倍(P〈0.05);n—SMA的表达升高了1.3倍(P〈0.01),并促进HSC的增殖;PKC活性抑制后则能抑制以上的作用。结论PKC活性的改变能调控HSC中PDGF的表达,在HSC的增殖和激活中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其组织抑制物(TIMP)2、TIMP-1 mRNA和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同时观察TNF-α、TGF-β、IL-1单独或协同作用对HPMC的MMP-9活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半定量RT-PCR法测定细胞MMP-2、MMP-9、TIMP-2及TIMP-1 mRNA 的表达。采用Biotrak MMP-9 活性检测系统来精确定量测定MMP-9活性及MMP-9原的含量。ELISA法检测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 结果 TNF-α(1~10 μg/L)分别刺激HPMC 4、16、24及48 h后, HPMC的MMP-9 mRNA表达显著上调,为基础的2.3~4.9倍(P < 0.05),呈时间依赖性。TNF-α(1 μg/L)作用48 h后显著下调TIMP-1、TIMP-2 mRNA 表达,为基础的77.2%、61.3%(P < 0.05),而MMP-2 mRNA表达没有显著变化。TNF-α+TGF-β1 (1~10 μg/L)、 TNF-α+TGF-β1+IL-1(1~10 μg/L)和TNF-α(5~10 μg/L)刺激HPMC 24 h后,促其分泌MMP-9 的作用最为明显。同时,TNF-α明显上调Ⅰ型胶原蛋白表达(P < 0.05)。 结论 TNF-α 明显上调HPMC的MMP-9 mRNA的表达和MMP-9 的活性;联合其他细胞因子后促MMP-9分泌的作用更明显。TNF-α单独或协同其他因子在腹膜纤维化的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