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内胆汁瘤形成的因素及介入治疗方法。方法我们共发现6例胆汁瘤患者,其中4例在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过程中遇到的胆汁瘤患者,2例与肝内胆管相通的患者行胆道成行内引流术,1例与肝内胆道不相通的患者行外引流术,1例因患者肿瘤广泛转移,身体基础情况较差未做处理。另外2例在我们对2007年2月~2008年9月246例接受TAE(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和/或PEI(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进行CT随访回顾性复习时发现的,并给予保守治疗。分析TAE(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和PEI(经皮肝穿刺癌灶内无水酒精注射术)治疗与胆汁瘤的关系。结果PTCD过程中发现4例胆汁瘤,且均呈囊状扩张。其中2例行胆道成行内引流术,1例外引流术,患者症状明显改善,1例因患者肿瘤广泛转移,身体基础情况较差未处理。2例介入手术后胆汁瘤患者胆汁瘤较小且无明显临床症状,给予内科保守治疗。结论胆汁瘤是肝胆手术、肝癌介入治疗、外伤等所致的一种并发症。其诊断有赖于影像学检查。肝内胆道成型术、外引流、支架放置和酒精消融是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缺血对胆道并发症发生和预后的影响,以及早期肝动脉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 自2003年10月至2007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720例原位肝移植(OLT)患者中,共有32例在移植术后4~65(25±15)d彩超发现肝动脉缺血并经肝动脉造影(DSA)和(或)CT肝动脉成像证实,其中肝动脉狭窄(HAS)30例,肝动脉血栓(HAT)2例.32例中,20例接受了肝动脉介入治疗.以再次肝移植及患者死亡为观察终点,随访32例患者的临床转归.结果 20例(62.5%)发生胆道并发症,包括单纯胆总管狭窄2例,肝内外胆管狭窄13例,肝内胆管狭窄5例,同时合并胆漏2例、胆汁瘤4例、胆源性肝脓肿3例.20例中,8例为HAS接受了成功的肝动脉介入治疗者,但治疗时间均在发现HAS 2周后;10例为HAS未接受肝动脉介入治疗者;1例为HAT溶栓开通者;1例为HAS支架治疗失败者.20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62 d(22~517 d),死亡10例,再次肝移植6例,健在4例;6、12、24个月移植肝累积存活率分别为60.0%、34.9%和0.12例未发生胆道并发症,其中9例为HAS接受了成功的肝动脉介入治疗者,其治疗时间均在发现HAS 2周内;2例为HAS病检提示急性排斥反应者,均及时应用抗排斥药物冲击治疗;1例为HAT溶栓失败接受再次肝移植者.该12例中位随访时间952 d(14~1398 d),死亡3例,再次肝移植1例,健在8例;6、12、24个月移植肝累积存活率分别为75.0%、66.7%和66.7%.结论 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缺血是引起胆道并发症的重要原因,早期成功的肝动脉介入治疗有助于减少胆道并发症、提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胆道手术后并发胆汁瘤的治疗规律,报道4例病人的详细资料。结合文献 认为胆道手术后并发胆汁瘤的治疗,应根据病情选择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防止胆汁瘤破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癌、胆管癌介入治疗后肝内胆汁瘤形成的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对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经皮肝穿刺癌灶内无水乙醇注射术、经皮射频消融术的患者400例及经皮肝穿刺胆系造影加引流术的患者130例行随访复查,发现胆汁瘤12例.行保守治疗2例,行经皮穿刺外引流10例.结果:胆汁瘤影像学表现,呈囊状扩张8例,呈柱状扩张4例.1例经保守治疗好转,3例经抽吸及辅助治疗后好转,3例经外引流加保守治疗后改善,5例携带外引流管直至死亡.结论:胆汁瘤是肝癌及胆管癌微创介入治疗后可能出现的一种并发症,以CT为主的影像学检查为其重要的检查方法,且其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按病情不同,可行保守治疗及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5.
化学感受器瘤(以下简称化感瘤)又称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临床较少见,发生于头颈部者居多,我院1997年1月~1998年6月间收治明显突向咽侧的颈动脉化感瘤2例,经介入栓塞治疗后效果尚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胆道手术后并发胆汁瘤的治疗规律,报道4例病人的详细资料。结合文献,认为胆道手术后并发胆汁瘤的治疗,应根据病情选择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防止胆汁瘤破裂。  相似文献   

7.
8.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多模式介入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以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BD)介入治疗原位肝移植(OLT)术后胆道并发症的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PTBD治疗的72例OLT术后胆道并发症,其中吻合口狭窄19例、肝门区狭窄16例、多发性狭窄31例、吻合口瘘6例.治疗方式包括VTBD合并多次更换引流管、球囊扩张、胆道内涵管/金属支架置入,比较PTBD前、后血清胆红素变化情况及胆道形态改变情况,评价疗效;比较不同部位放置引流管胆道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72例患者PTBD均成功,66例症状改善或治愈,有效率为91.7%.26例治疗后症状消失给予拔除引流管,拔管率为36.1%;8例置人胆道内支架56~153 d后再阻塞,再次行PTBD治疗;38例长期带管并每隔1~3个月更换引流管.66例胆道梗阻患者PTBD前及术后1个月血清直接胆红素分别为(145±106)μmol/L及(76±59)μmol/L,明显下降(t=3.78,P<0.001).引流管前端位于胆(总)管内与引流管前端位于十二指肠内胆道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4.3%及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86,P=0.027).结论 PTBD是治疗OLT术后胆道并发症的有效手段,结合球囊扩张及内支架置入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最.引流管前端置于胆(总)管内可显著降低胆道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正>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5岁。患有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终末期,于2000年5月在我院行原位肝移植,胆道重建采用胆管端端吻合加T管支撑引流,术后12天T管造影显示肝内外胆管通畅,夹闭T管,给予口服三联免疫抑制药物(环孢素A、骁悉和甲基强的松)治疗,术后20天复查CT示移植肝形态正常。术后4个月造影后拔除T管。术后6个月出现发热、黄疸、白细胞升高,先后应用泰宁,二、三代头孢,大扶康,稳可信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结合1例肝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本例CT表现为肝内多发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影,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血管造影见明显肿瘤染色,经肝动脉灌注化疗与栓塞(TACE)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原发性肝神经内分泌癌较少见,介入栓塞治疗对无法接受手术切除患者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及不同病因引起的假性动脉瘤经皮直接治疗及血管内治疗适应征选择及其治疗策略。资料与方法:54例患者共55个假性动脉瘤包括累及颈内动脉系统13例、颈外动脉系统7例、锁骨下动脉及腋动脉5例、内脏动脉10例、髂内动脉3例、髂外动脉10例、下肢动脉7例。54例假性动脉瘤患者中,创伤性32例,感染性5例,医源性6例(手术4例、穿刺2例)、自发性11例。血管内栓塞及封堵治疗44例,栓塞及封堵材料包括明胶海绵、弹簧钢圈、GDC、NBCA、可脱球囊、带膜支架。超声引导下压迫治疗3例。随访采用超声或CT,随访时间1天~24个月(平均16.7月)。结果: 55例中行血管内治疗者44例,其中载瘤动脉栓塞者37例,带膜支架植入隔离假性动脉瘤者5例,瘤腔内栓塞者2例。除1例因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造影时破裂死亡外,1例腋动脉假性动脉瘤栓塞后复发再行栓塞仍有残留,血管内治疗技术成功率97.7%(43/44),治愈率95.5%(42/44)。单纯压迫治疗3例中治愈2例,1例压迫无效转血管外科手术治疗治愈。结论:影像导引下经皮治疗及血管内介入治疗外周血管假性动脉瘤安全有效,疗程短,是治疗外周血管假性动脉瘤的一种较好选择。治疗必须根据部位、破裂风险、大小、载瘤动脉重要性以及合并疾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假性动脉瘤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假性动脉瘤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 分析24例假性动脉瘤的影像学表现和介入治疗方法。结果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显示损伤动脉管壁破裂,管腔外形成囊腔,超声显示血管周围有无回声区或混合性回声区,破裂处可探及连续性血流频谱,CT增强见中心部分呈高密度影,边缘部分环状强化,血栓部分不强化,MRIT1WI示瘤腔呈低信号,血栓呈等,低混合信号,T2WI示瘤腔呈低信号,血栓呈高信号,13例栓塞者见损伤动脉闭塞,1例使用支架结合暂时球囊闭塞瘘口获得成功,另外10例经外科手术治愈。结论 外伤性动脉瘤的影像诊断中DSA检查定性定位最准确。介入治疗是假性动脉瘤的重要治疗方法,尤其在病情危重,急诊情况下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食管恶性狭窄的疗效及临床观察应注意事项。方法 对 2 8例食道恶性狭窄行球囊扩张及内支架放置术 ,均在电视监视下行狭窄段扩张并内支架置放术 ,观察其疗效。结果 扩张并内支架置放术后 ,狭窄段由 0 .3~ 0 .7cm变为 1.2~ 1.8cm ,进食顺利 ,瘘口消失。结论 介入治疗食道恶性狭窄 ,简单安全 ,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4.
观察100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肝胆管病理结构及粘液分泌的改变,发现肝胆管附属腺增生、胆管上皮乳头状增生、胆管纤维化及狭窄、胆管壁慢性炎性细胞浸润等是肝胆管结石病时肝胆管突出的病理改变,与胆石的形成及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研制肝内胆管结石模型,将实验兔分为4组:①正常对照组,②单纯胆总管内注菌组,③单纯胆总管结扎组,④胆总管结扎加注菌组。实验结果显示,第1、2组均未形成结石,第4组的成石率为60.0%,明显高于第3组(25.0%)。结石实验兔的受累肝脏和胆道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化脓性变化,胆汁成分有明显改变,讨论了其对结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盆腔良性囊肿的疗效。方法对107例盆腔良性囊肿患者,采用超声动态监测、定位,抽吸盆腔囊肿内容物,冲洗囊腔,并随访观察疗效。结果107例盆腔囊肿中,99例穿刺次成功,8例囊肿有分隔行2—3次破隔穿刺。巧克力囊肿治愈20例,缩小5例,无效3例;单纯性囊肿39例全部治愈,手术后形成的包裹性积液25例均在介入治疗后2周消失。输卵管重度积液及松解术后再积液15例,治愈9例,有效6例。结论根据病情使用药物介入治疗盆腔囊肿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高,无并发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可达到与开腹手术切除囊肿基本相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张瑞军 《中国医院》2008,12(2):77-78
心血管疾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而我国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现状堪忧。有关部门已关注这一问题,并下达了相关文件,以加强血管内介入治疗管理,规范血管内介入治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瑞典Mentice的血管内介入模拟治疗系统VIST契合了这一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8.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CHD)之一,约占CHD的25.0%,其发病率女多于男,两者之比约占3∶1。自从1938年Gross和Hubbcud成功完成了第1例PDA开胸结扎术以来,外科手术曾一直是临床治疗PDA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冬颖  任胜涛 《当代医学》2009,15(29):619-619
目的强化介入治疗的护理水平。方法对我院介入手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进行心理干预。结果多数患者较好的配合手术,恢复速度加快。结论对介入手术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是有效的护理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