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柴北缘潜西地区位于赛什腾山前,勘探面积约400km^2。该区钻井油气显示活跃,但一直没有获得较大的突破。本文首先总结了潜西地区中、新生代的主要构造变形特征,然后从圈闭、油源、油气运移等方面分析了对本区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而提出了下步勘探的有利目标及勘探方向,以期对下步潜西地区的勘探开发评价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潜力及方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勘探程度低,勘探潜力大。根据准噶尔盆地勘探现状和实践,对盆地的勘探潜力、油气藏成藏控制因素和下步重点勘探方向进行了分析和阐述。非构造油气藏将是下步主要的油藏勘探类型,高凸起的斜坡带具备形成大型地层油气藏的有利条件,复杂山前逆冲推覆构造带勘探目标多、潜力大,环乌伦古坳陷及准东地区并非“生烃死亡区”,也是有利的后备物探阵地。  相似文献   

3.
辽河油田经过40多年的勘探开发,油气探明程度高达50%以上,勘探程度越来越高,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在系统总结辽河油田"十一五"期间所取得的重大勘探成果及认识的基础上,从资源、认识、技术和领域等方面对辽河油田下步勘探潜力进行了分析,明确了辽河陆上潜山、地层岩性油气藏和非常规天然气以及辽河海域、辽河外围、新区新领域是下步勘探的有利目标,并明确指出了"十二五"期间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带,为辽河油田的长期稳定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第四大气区,按照碳氢同位素指标,该区天然气可划分为油型气、煤型气和生物气3种类型,整个盆地形成了柴西油型气、柴北缘煤型气和柴东生物气3套含气系统。通过对盆地天然气基本特征的研究,分析了资源潜力及勘探程度,提出了“立足生物气,突破热解气”的下步勘探思路,指出下步应以柴东水溶气及浅层气、柴西北区热解气作为重点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华北油田在岩性油气藏不断深化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深层潜山、潜山内幕、低渗透油气藏、砾岩体、火成岩等勘探新领域,随着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勘探目标越来越复杂,给勘探井筒工程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对近三年围绕勘探重点区带、通过"内引外联"开展科技攻关形成的勘探工程配套技术系列及取得的成果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制约勘探发展的瓶颈技术提出了技术需求,确立了下步攻关目标.  相似文献   

6.
八面河地区孔店组油气成藏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面河地区沙河街组油气勘探已进入高勘探程度阶段,孔店组是八面河地区潜在勘探目标层系。从孔店组构造特征、油源条件、沉积体系分析出发。对孔店组油气成藏模式和勘探远景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指出了下步勘探地区,对孔店组勘探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南图尔盖盆地Akshabulak南次凹为例,介绍了三维构造演化分析在断陷盆地深层断块目标优选中的应用。通过三维构造演化分析的运用克服了研究区常规二维构造演化分析不能全面直观反映构造特征的缺点,从整体上更全面地认识了研究区不同地质时期的构造特征,综合烃源岩和油气成藏的认识,最终指出研究区南部的正反转构造带是下步勘探的有利区,其上的断块圈闭是下步勘探的最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8.
松辽盆地南部大冷断陷是中国石化在松南诸小断陷群部署的重点勘探区域之一。大冷断陷与已获重大突破的彰武断陷在构造位置上相邻,钻遇地层相同,烃源岩地化指标相似,并且已钻遇良好油气显示。主要利用二维地震测线的构造解释综合储层反演方法,结合钻井资料的研究成果,寻找出大冷断陷下步勘探的有利方向通过和彰武断陷的类比分析,说明大冷断陷可能存在与其相似的成藏条件并具有一定勘探潜力,提出了下步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半个世纪的勘探历程表明,盆地的勘探工作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和复杂性“。十五”计划以来,遵循“加强前期、注重技术、突出重点、积极有效”的勘探方针,积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依靠新技术,油气勘探成果较为明显,尤其在柴西岩性油藏勘探方面已初见成效。随着地质认识的逐步深化和基础工作的深入,对柴达木盆地油气聚集条件、勘探潜力和下步勘探方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提出了油田的发展目标。确定了“十一五”总的勘探思路:坚持甩开预探和风险勘探、坚持勘探开发一体化、坚持地震先行的3个原则,突出精细勘探碎屑岩和战略突破复杂区两个重点,实施精细研究和优化部署两项措施。油气勘探按照精细勘探、战略突破、积极准备3个层次进行,并提出了下步的勘探方向,其中,石油勘探:柴西南区、阿尔金山前带;柴北缘马海—南八仙构造带、柴北缘山前带、德令哈断陷;天然气勘探:三湖生物气区、柴西北区油型气、柴北缘煤型气。  相似文献   

10.
南华北地区晚古生代与鄂尔多斯盆地为同一大型克拉通坳陷,发育有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但南华北地区上古生界油气勘探至今尚未取得突破。通过开展南华北地区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的石油地质条件类比研究,明确了制约南华北地区上古生界油气勘探突破的关键因素是后期的构造改造,在构造稳定区开展致密砂岩油气藏勘探是下步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洛伊地区上古生界残存完整、厚度大,热演化程度适中,上覆直接盖层三叠系,且处于构造相对稳定区,有利于油气保存;区内已钻探井也于上古生界见良好气显示,综合评价为下步勘探的首选目标区,从而为南华北地区上古生界油气勘探突破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百色“残留型”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百色“残留型”盆地具有原始沉积盆地大、残留盆地小,生油岩成熟度高、门限深度小。油层埋藏浅和具高产地质条件等特点。盆地虽小但勘探领域广阔。在勘探程度较高的田东凹陷的五个构造区带。有多种油藏类型。含油面积叠合连片程度高。对百色残留盆地的剖析,对我国南方中新生代小盆地的油气勘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江苏油田具有“小、碎、贫、散”的特点,为典型的复杂小断块油田。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新区滚动评价对象向多元化、复杂化发展,发现难度越来越大,江苏油田滚动评价立足于自身实际,创新思维,在高成熟探区及已开发区重新审视和深化已发现油藏分布特点及规律,进一步理清滚动评价思路,选择好滚动评价的区带,确定滚动评价的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滚动评价技术对策研究,达到滚动评价增储、滚动建产之目的,同时完善和发展了复杂小断块油田滚动勘探开发理论和技术系列。  相似文献   

13.
根据平湖油气田勘探开发现状,分析研究了平湖油气田油气地质特征和油气富集规律,论述油气勘探潜力,指出平湖油气田勘探潜力既有未钻探的构造圈闭,也有隐蔽型圈闭。根据平湖油气田油气储量不足,亟待扩大后备储量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坚持勘探开发一体化,加强油气地质综合研究,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全面评价,降低风险,扩大后备储量"的勘探指导思想和目标,具体制定了"构造圈闭勘探主探中带,兼顾西带和东带:积极探索,加大隐蔽圈闭勘探力度"的勘探部署。  相似文献   

14.
GIS支持下的煤层气有利勘探目标区优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对煤层气勘探目标区的优劣作出较为正确的评价,文章以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数据库技术为核心,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应用于空间和地理有关的数据的采集、存储、提取、检索、分析、显示、制图,实现综合管理和分析应用。文章以全国煤层气勘探目标区为研究对象,利用GIS将目标区的地质空间要素与统计数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输入数据库,采用风险概率法和综合排队系数法直接用于煤层气勘探目标区优选。其技术关键包括资料采集、数据库的建立、因素指标集的构建、定量化数学评价模型及其计算机实现。其优选结果具有现时性,对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油气勘探目标常常受构造、岩性等多种地质因素控制,靠单一的地震解释技术很难奏效,迅速发展的地震综合解释技术为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查干凹陷实现油气勘探突破后,仍然面临着一系列勘探难题.该项研究针对查干凹陷相变快、储集体类型复杂、断裂发育、火成岩分布广泛、构造岩性复合油藏发育等特点,以高精度三维地震...  相似文献   

16.
石炭系是川东的主力产气层,为扩大其勘探领域,寻找更多的大中型气田,开展了开江古隆起石炭系成藏条件及气田分布规律研究。通过研究,建立了石炭系储层孔隙演化、烃源岩生、排烃演变及古地温、古地温梯度三种模型,确定了各地史时期构造对烃类运、聚的控捕范围,并进行聚集量的定量计算,从而得出:开江古隆起自海西期形成,印支期基本定形,燕山期继续发展,是个长期继承性的叠隆起。石炭系自印支期起开始聚集油气,初期以聚油为主,晚侏罗世以聚气为主,至燕山期末在古隆起东西两侧形成了储层尖灭与古构造共同控制的气田。喜山期川东全面褶皱,形成现今构造,天然气重新分配,形成现今气田。这些气田的含气面积往往超出构造圈闭范围,形成地层一构造复合型大气田。因此,开江古隆起的石炭系是大中气田群的分布区。研究认为,目前应把五百梯、龙安场、云龙场-沙河铺及檀木场-沙罐坪等地区作为主要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7.
有机质石墨化是造成我国部分地区页岩气勘探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关于有机质石墨化的程度、深度下限及导致有机质发生石墨化的主要地质原因尚不清楚。为此,以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及周缘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电阻率测井响应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法,对筇竹寺组页岩开展了有机质石墨化表征的电性特征研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页岩有机质石墨化的深度下限和分布范围,以期为页岩气勘探选区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川中古隆起高部位页岩电阻率测井曲线为正常扁平状特征,有机质拉曼光谱未出现G'峰,未发生有机质石墨化作用;(2)早寒武世内裂陷区5 200 m以深页岩电阻率测井曲线为低阻特征,拉曼光谱出现G'峰,Ro 3.5%,表明5 200 m以深的有机质已石墨化,但石墨化程度较长宁地区弱;(3)威远—资阳地区有机质石墨化深度下限值变化大(介于4 000~4 600 m),磨溪—高石梯地区有机质石墨化深度下限值较稳定(5 200 m左右)。结论认为:(1)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大部分地区筇竹寺组页岩的有机质已石墨化,不利于页岩气勘探;(2)威远—资阳、磨溪—高石梯等构造主体部位为非石墨化区,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勘探远景。  相似文献   

18.
近海多波地震技术在YGH盆地浅层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决YGH盆地纵波勘探中遇到的难题,在该盆地4个构造上开展了多波地震勘探工作。多波地震不但能够有效地、很好地解决构造勘探问题,而且能够准确地预测出气层和含钙层。钻井证实,利用纵横波振幅比和速度比预测浅层气层的方法是完全正确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伊犁盆地侏罗系初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人勘探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地质调查和钻井等资料,对伊犁盆地侏罗系地质背景,生油气源岩以及成藏等条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展示了环生油凹陷具有良好的油气前景,为盆地勘探决策明确了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东濮凹陷油气勘探已进入中后期,浅层油气已基本探明,勘探方向逐步向深层转移。但由于深层地质条件复杂,油气层埋深大,储层以低孔、低渗为主,油气勘探难度较大,特别是深层油气识别,受资料丰度和资料品质等因素影响,使深层油气层识别难度更大,制约着深层油气的勘探进程。通过以杜桥白地区为典型,将传统的“四性”标准判别法与气测参数综合使用,对深层油气识别标准进行研究,在生产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