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针刺对单纯性肥胖大鼠体重及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对单纯性肥胖大鼠体重及血脂的影响。方法:用高脂饲料喂养制作单纯性肥胖大鼠模型。针刺肥胖大鼠“足三里”和“中脘”穴,并接通电针仪。每次10min,每日1次,“后三里”穴左右轮换,连续治疗14天。结果:针刺组大鼠体重和Lee’s指数比肥胖模型组降低(P〈0.01或P〈0.05),血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均比肥胖模型组降低(P〈0.01)。但与普食组仍有一定的差异(P〈0.05)。结论:针刺可以降低肥胖大鼠体重和Lee’S指数,并且“减肥”优于“减重”,针刺降低血脂含量可能是针刺减肥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及对血清瘦素和胰岛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手针对单纯性肥胖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空白组,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及测定血清瘦素(Lepfin)和胰岛素(INS)水平。结果:电针和手针治疗均取得明显临床疗效,血清瘦素和胰岛素含量显著降低,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P〈0.05)。结论:(1)电针和手针治疗单纯性肥胖效果显著,以电针为佳。(2)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对机体的瘦素和胰岛素水平进行良性调节,进而纠正瘦素抵抗(LR)和胰岛素抵抗(IR)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四穴埋线对单纯性肥胖SD雄性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喂饲法建立实验性肥胖大鼠模型,把高脂组随机分成埋线组、针刺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治疗45天后,采用酶法检测所有大鼠血清甘由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出动脉硬化指数(AL),检测出体重、代表其肥胖度的LEE指数、腹围、睾丸周围脂肪的重量。结果:埋线组的体重、LEE指数、腹围均明显下降(前二者为P〈0.001,后者为P〈0.05)。睾丸周围脂肪的重量明显低于针刺对照组(P〈0.001),TG、AL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体四穴”治疗单纯性肥胖大鼠有显著的疗效,尤其局部减肥作用明显,对脂质代谢有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对肥胖大鼠血脂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针灸减肥的机制。方法:用高脂饲料喂养制作肥胖大鼠模型。针刺肥胖大鼠"足三里"和"中脘"穴,并接通电针仪。每次10min,每日1次,"后三里"穴左右轮换,连续治疗14天。结果:针刺组大鼠血甘油三酯和胆固醇、TNF-α均比肥胖模型组降低(P〈0.01),但与普食组仍有一定的差异(P〈0.05)。结论:针刺对肥胖大鼠TNF-α抵抗状态的改善可能是其治疗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肥胖对高血压大鼠血清胰岛素、瘦素及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两组(普通饲料组和营养饲料组),再从营养饲料组肥胖大鼠中随机挑选两组,即模型组和空白组(继续喂养30天),观察普通饲料组(非肥胖大鼠)、模型组和空白组三组间Lee′s指数、血脂、血糖、胰岛素、瘦素、内皮素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变化。结果:普食组血糖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和空白组(P〈0.01);普食组血清胰岛素显著低于模型组和空白组(P〈0.01),而ISI则显著高于模型组和空白组(P〈0.01);模型组和空白组大鼠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普食组(P〈0.01),空白组血清瘦素水平较模型组升高明显;内皮素方面,空白组较普食组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亦明显升高(P〈0.05)。结论:肥胖可以诱导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出现胰岛素抵抗,后者通过影响血脂代谢以及瘦素、内皮素的分泌,进一步加重高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山花轻身散对单纯性肥胖大鼠的减肥作用及机理。方法:给刚断乳的Wistar大鼠喂以高脂饲料,造成单纯性肥胖大鼠模型;给予山花轻身散治疗后,计算各试验组大鼠的体重、体长及Lee’s指数,观察血清瘦素(Lep)水平、血糖(GIu)、血清胰岛素(Ins)水平变化。结论:山花轻身散能降低肥胖大鼠Lee’s指数,血清Lep、Ins、GIu水平,时单纯性肥胖大鼠有明显的减肥消脂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刺对单纯性肥胖瘦素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针灸对单纯性肥胖病瘦素和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和Northern Blot技术测定瘦素受体(OB-R)基因表达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血清和下丘脑瘦素(Leptin)和胰岛素(INS)的含量。观察针灸治疗前后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清瘦素,INS,脂质水平的变化,还观察针刺治疗前后肥胖大鼠体重、Lee‘s指数,体脂,血清和下丘脑瘦素和INS的含量以及正丘脑OB-R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单纯性肥胖患者瘦素,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人水平;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却显著低于正常人水平,针灸治疗后患者瘦素,INS、TC、TG、LDL-C的含量均明显回降,而HDL-C含量却明显回升,这种变化与减肥疗效有关,肥胖大鼠体重、Lee‘s指数,体脂及血清瘦素和INS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而下丘脑瘦素和INS水平及OB-R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大鼠,针刺治疗取得良好减肥疗效的同时,肥胖大鼠血清瘦素和INS均明显回降,而下丘脑瘦素和INS水平以及OB-R基因表达水平却明显升高,结论:针灸对肥胖机体中枢和外周瘦素和INS水平的良好性调整作用以及促进下丘脑OB-R基因表达可能是针灸纠正瘦素和胰岛素抵抗以及异常的内分泌代谢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穴位埋线对肥胖模型大鼠瘦素水平及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肥胖的治疗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喂养建立肥胖模型大鼠。将造模成功的3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埋线组12只行埋线治疗,针刺组12只行针刺治疗,模型组12只及普通喂养的正常组12只不作特殊处理。在治疗4周后第2天处死,观察各组大鼠血清瘦素、下丘脑瘦素、体质量、体长、Lee’s指数及血脂的变化。[结果]肥胖大鼠的体质量、Lee’s指数及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大鼠,下丘脑瘦素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穴位埋线取得良好的减肥作用的同时,能使肥胖大鼠血清瘦素明显下降及下丘脑瘦素明显升高,明显降低甘油三酯口G)及总胆固醇(CHOL)(P〈0.05)。[结论]穴位埋线对肥胖机体血脂、中枢及外周瘦素有良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针刀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瘦素、胰岛素的影响。方法:将54例单纯性肥胖病例采用计算机发生器法将其分为3组,每组18例,分别采用小针刀、针刺、西布曲明治疗。结果:针刀组和针刺组均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其血清瘦素和胰岛素含量显著降低,与西布曲明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刀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对更年期雌性大鼠血清雌二醇(E2)、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15~16月龄雌性Wistar大鼠为自然更年期模型,以电针针刺足三里、关元穴28天后测定血清雌二醇、睾酮、促性腺激素含量。结果:经比较更年期针刺组与更年期对照组,E含量显著提高(P〈O.05),T和FSH含量明显下降(P〈O.05)。结论:针刺“足三里”、“关元”穴对更年期雌性大鼠生殖内分泌有调节作用,从而可以起到预防或降低更年期综合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