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这种肺炎不同于一般常见的细菌性肺炎,临床表现特殊,对一般常用于治疗肺炎的青霉素无效,最初称之为非典型肺炎。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过滤后接种于地鼠、棉鼠呼吸道可产生肺炎。志愿者吸入后可产生同样临床症状,曾认为是病毒引起,命名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直到1962年该病原体人工培养成功后,才证明是一种支原体,命名为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经过多年临床和实验室研究,证实了肺炎支原体是人类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一种常见病原。1964~1975年美国加州对1483例肺炎进行…  相似文献   

2.
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肺支原体、类胸膜肺炎生物或类胸膜肺炎菌,这都是同物异名的一种微生物的名称。它所指的微生物在显微镜下是可以看到的,一方面类似细菌,另一方面介于立克次体和病毒之问,形态上具有多样的形式,有的也可以通过细菌滤过器。按着该微生物繁殖的方法,在形态上有两种现象:一为分割状态,自微粒开始发育成不规则的菌体和丝状体,丝状体又可进一步断裂分割成多个菌体;另一为原始体状态,直接形成种种不规则形状的菌体。这种微生物可以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IgM、肺炎支原体DNA两种实验室检测方法在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IgM,用聚合酶联反应(PCR)法检测肺炎支原体DNA,分析两种实验方法的一致性。结果肺炎支原体IgM、肺炎支原体DNA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77.94%、80.88%。结论肺炎支原体IgM、肺炎支原体DNA这两种试验一致性较好,可以根据临床需求和实验室条件选择不同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荧光定量PCR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支原体肺炎患儿108例,分别于入院当天、治疗后7 d、14 d、21 d留取呼吸道分泌物(咽拭子或鼻咽拭子)两份,一份采用MP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咽试子标本中MP DNA水平,另一份用特异性的MP快速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结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MP培养与MP-DNA阳性率分别为86.11%和89.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 的符合率为95.4%.用药后,MP培养的阳性率明显降低.结论 荧光定量PCR动态监测肺炎支原体病原体含量,可作为MP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的良好指标,作为治愈停药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5.
浅谈支原体与支原体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原体首先由Noeard(1898)从牛的胸膜炎病灶中分离出。它们是一类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大小一般在125~250nm之间,是自由生活的微生物,比病毒大,比细菌小。呈高度多形性,有球形、杆形、丝状、分枝状等多种形态。它不同于细胞,也不同于病毒。支原体用普通染色法不易着色,用姬姆萨染色很浅,革兰染色为阴性。支原体可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或细胞培养中生长,营养要求比细菌高。  相似文献   

6.
《临床误诊误治》2021,34(4):F0002-F0002
1病因及流行特点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下呼吸道急性感染性疾病,在学龄儿童及青少年中常见,婴幼儿亦不少见。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平时可见散发病例。全年均有发病,冬春季较多。本病在非流行年占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20%,流行年则高达30%。3~7年发生一次地区性流行,持续时间长,可达1年。  相似文献   

7.
肺炎支原体肺炎,过去称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本病于1932年才开始为临床医生所注意。所谓非典型肺炎,说明当时对引起此种肺炎的病原体还不清楚,又因其临床表现不同于典型的大叶性肺炎和支气管肺炎。1944年人们通过努力分离出了肺炎支原体。这种病原体是目前已知的能在无细菌的培养基中生长的最小致病微生物之一,约20个毫微米大小,它具有细菌  相似文献   

8.
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IHA(SERODIA-MYCOⅡ试剂盒)和PCR法检测了57例肺炎患儿。研究结果表明,前者灵敏度、误诊率、阴性预测值较PCR法高,而特异度、漏珍率、阳性预测值较PCR法低。提示前者适合于发现病例,而PCR法适合于证实或排除肺炎支原体肺炎。两者的并联试验提高了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对病情较重的患儿应做并联试验,以明确诊断。串联试验提高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对病情较轻或家庭不富裕的患儿可做串联试  相似文献   

9.
小儿支原体肺炎卢竞100020首都儿科研究所支原体是目前已知最小的微生物之一,其大小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与病毒不同的是,它能在不含活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中生长,与其他细菌的差别是,它缺乏细胞壁和生长时需要胆固醇、支原体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对人类可引起呼吸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cumoniac Pncumonia, MPP)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0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肺炎支原体抗体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 IgM)阳性结果将患儿分为MPP组(n=17)和非MPP组(n=33),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 两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以及降钙素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以及降钙素原属于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的危险因素(OR=4.366、3.662、3.444、2.782、3.669、4.551,P均<0.05)。结论 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以及降钙素原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具有很大的影响,建议在临床中加强此方面的关注,尽量减少其影响。  相似文献   

11.
肺炎支原体肺炎二例误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率占各种原因引起肺炎的10%[1],其并不少见,但容易误诊,延长治疗时间.2006年3月~2008年5月间我院共收治10例,误诊为细菌性肺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各1例,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MPP)肺炎是儿童及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一种,病原为肺炎支原体,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如内酰胺类天然耐药。近年来MPP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的甚至引起神经系统、心肾的并发症。大环内酯类做为抑制微牛物蛋白合成的抗生素,治疗MPP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临床也有一砦患者出现大环内酯类抵抗或反应不良,出现持续发热不退,胸片恶化、肺外并发症等情况,临床及研究人员尝试用激素、中药治疗重症MPP,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9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发病规律,提高对小儿MP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06年2月至2008年3月间96例确诊为MP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6~13岁占50.0%。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咳嗽的患儿占88.54%,早期无明显阳性体征。MP痰培养阳性率低,仅为8.33%。但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阳性率高(91.67%)。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占77.1%),血沉(30.21%)及CRP(51.04%)都升高。胸片以一侧大片絮状阴影为多见,占总病人数的85.41%,右侧(占一侧大片阴影病人数73.2%)多于左侧,下叶多于中上叶。29例(30.2%)有肺外合并症,其中伴有渗出性胸膜炎者占31.0%,此外尚有肝损害、贫血等。所有病例用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良好,尚未发现耐药情况。结论儿童MP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阳性率高,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和肺部的急性炎症。常见于小儿,其发病率逐渐增加。现就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情况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儿童肺炎支原体培养与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和肺炎支原体(MP)培养的研究,探讨MP的检测方法。方法对212例肺炎患儿做MP培养和MP-IgM检测。比较2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MP-IgM检出率为32.1%,MP培养检出率为27.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F培养、MP-IgM检测各有优点、缺点,均是诊断MP感染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6.
17.
赵艳荣医师(主管医师)介绍病例:患儿屈某,男,10岁,发热6天,咳嗽2天,于2007年1月9日于本院儿科就诊,门诊以肺炎并发胸膜炎收入病房。患儿于入院前6天开始发热,高热,体温最高39.2℃,近2天咳嗽,无痰,无胸痛、食欲减退,无盗汗,病后曾服阿奇霉素0.375g/次,1次/天,肺力咳糖浆10ml/次,3次/天,效果欠佳。患儿平素体健,家族成员无慢性咳嗽,无结核病家族史。体格检查:营养发育尚可,神志清,呼吸平稳,面色正常;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皮肤未见皮疹、出血点及化脓病灶;咽部充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早期诊断的方法。方法:对收治的11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均行咽拭子超高倍镜检肺炎支原体,同时抽静脉血查肺炎支原体抗体,对咽拭子超高倍镜检肺炎支原体阳性的80例在入院时及病程的1周后再抽静脉血查肺炎支原体抗体,进行阳性率比较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咽拭子超高倍镜检的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的阳性率明显早于抽取静脉血检测支原体抗体,两种方法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P<0.05)。结论:咽拭子超高倍镜检肺炎支原体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早期诊断中有较好的价值,临床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抗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M抗体(MP-IgM)显现时间的临床意义,分析MP-IgM阳性显现时间不同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0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病程7~10 d检出阳性124例,病程11~14 d检出阳性69例,病程15 d及以上(阳性时间较晚)检出阳性7例。结论 MP-IgM阳性检出时间较晚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症状较为严重,治疗较为困难,需加强综合治疗,且不宜因为早期不显现支原体抗体而过早停止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干预。  相似文献   

20.
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就我院2002-01~2005-12住院的支原体肺炎80例分析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组年龄3~13岁,男48例,女32例,均符合支原体肺炎诊断的标准[1]。其中4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1.2实验室检查80例患儿做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均低于10×109/L,分类以淋巴细胞增高为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血清支原体IgM(MP-IgM)均为阳性。24例患儿血清心肌酶增高,占患儿总数的30%,2例患儿异型淋巴细胞>14%,占患儿总数的3%。1.3胸部X线摄片检查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单侧间质性肺炎48例,占患病人数的60%,双侧间质性肺炎32例,占患病人数的40%。1.4治疗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