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针刺补泻的相对特异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高希言 《中国针灸》2002,22(9):10-18
为了探讨针刺补泻手法对人体的作用,通过古代文献记载,以现代临床、实验研究为依据,结合在针灸教学、临床上的体会,对针刺补泻的作用进行探讨,认为补泻作用产生的关键不是针刺补泻手法的本身,而是患者在针刺时机体的机能状况。补泻手法作用于人体,通过调气表现出补泻的效应,说明补泻效果的产生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不是任何条件下都有补泻效果,即对虚证病人可以产生补的作用,对实证病人可以产生泻的作用,补法和泻法对虚实病证均有治疗作用,但对虚证要首用补法,对实证要首选泻法。  相似文献   

2.
针刺手法概而言之,总不外乎"补"与"泻"两种,只要针刺时注意做到选穴准确、意念专一、务令得气、捻转提插相结合,就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马元 《中国针灸》2009,29(11):893
针刺治病的过程就是医生用针体在经穴内调气的过程,调气必须在明辨经络和经穴状态的前提下实施,而只有通过针下气的细微变化方能感知经络经穴的虚实寒热等机能状态.这一系列操作的核心体现在催气、得气、守气、辨气和调气几方面.本文将这一核心操作过程系统化,并根据临床实际重新阐明了得气的意义和辨气的方法,为正确理解针刺操作的真正含义和切实掌握针刺操作的核心内容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从偏头痛疾病因素、针刺穴位、针刺方向、针刺角度、针刺深度以及针刺的工具,对目前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文献进行分析,以提高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疗效。结果表明针刺的方向、角度、深度,三位一体,具有不可分割性,但为了研究的需要,可以选用多因素系统研究法。  相似文献   

5.
拟从针刺深浅度,针刺部位,针刺方向,针刺感传,以及实验、理化变化等几个方面,从临床出发,试图说明针刺"到位"的其中含义及临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章炳炜 《中医药学刊》2005,23(2):348-348
拟从针刺深浅度,针刺部位,针刺方向,针刺感传,以及实验、理化变化等几个方面,从临床出发。试图说明针刺“到位”的其中含义及临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官印 《陕西中医》2005,26(11):1223-1223
在临床上,针刺得气与否,得气的快慢或强弱,除了与患者的本身原因有关外,与医者的针刺操作手法和自然界的影响也有直接关系。笔者认为,影响针刺有以下六种要素:  相似文献   

8.
在针刺治疗中,常因操作手法不同,在同样疾病,同样穴位的针刺条件下,所产生的疗效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不论古今中外的针灸学者,都非常重视针刺手法的研究,本文特试予探讨有关针刺手法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9.
Li YQ  Lu YY  Zhang J  Guo Y 《中国针灸》2011,31(8):764-768
以"针刺"或者"针灸"并且"事故"或者"不良事件"或者"不良反应"等检索词检索中文期刊数据库及Medline数据库中关于针刺不良反应及针刺事故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中文文献155篇,包括698个案例;英文文摘摘要59篇,案例64个.结果表明针刺不良事件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但与目前的针刺安全体系不完善密切相关,推广现有WHO制定的指南或者建立一个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临床针刺安全体系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内外对于针灸的关注与研究不断增加,针灸的疗效逐渐得到广泛认可,但是也有一些大样本的研究表示针刺疗效与安慰针刺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主要的原因就是目前尚未有公认的安慰针刺对照方法,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针灸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本文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总结目前临床研究中常用的安慰针刺对照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提出改进思路,以期引发对针灸临床试验中安慰针刺设计的进一步思考,开展更加符合针灸特殊性的高质量研究客观评价其疗效。  相似文献   

11.
从疼痛病症、针刺进针点、针刺工具及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不同角度,对近30年针刺镇痛文献进行分析,初步优化针刺方向、角度、深度与针刺镇痛的关系,以提高针刺镇痛疗效.结果表明,针刺方向、角度及深度是影响针刺镇痛疗效的关键因素,但目前对此研究非常薄弱.应用多因素分析法,系统分析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因素与镇痛效应、镇痛机制...  相似文献   

12.
付艾妮  朱书秀 《河南中医》2009,29(9):909-910
针刺效果常常与针感的传导直接相关,因此进针时,医患双方进行精神交流,在针刺之前给病人以暗示,在行针之时给予启发,可以引导强化病人的针感传导意识,患者体验得气后会产生循经感传,更好地配合治疗,也容易接受暗示,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Fan GQ  Zhao Y  Fu ZH 《中国针灸》2010,30(11):965-968
从疼痛病症、针刺进针点、针刺工具及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不同角度,对近30年针刺镇痛文献进行分析,初步优化针刺方向、角度、深度与针刺镇痛的关系,以提高针刺镇痛疗效.结果表明,针刺方向、角度及深度是影响针刺镇痛疗效的关键因素,但目前对此研究非常薄弱.应用多因素分析法,系统分析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因素与镇痛效应、镇痛机制的关系,既可提高针刺镇痛疗效,又可全方位探索针刺镇痛机制.  相似文献   

14.
15.
多种热补手法对健康人穴温影响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秦德铨,安徽宿州人。1913年生,出身儒医世家,其父秦隆中字允执,能文善医,对奇症异疾,发无不中,斯术精湛,名噪江淮,临症心得,多有论著。秦氏幼承庭训,17岁(1930年)随父应诊,1935年悬壶乡梓,1951年赴安徽中医进修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前身)进修学习,旋即拜著名针灸学家查少农教授门下深造。秦氏平生精研歧黄,谙熟《内》、《难》,长期潜心于古针法的研究,且多有创新,施于疑难杂症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7.
针刺疼痛指针刺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针感以外的刺痛感,包括进针痛、行针痛、留针痛和出针痛。这种疼痛是患者接受或坚持针灸治疗的一大障碍。如能采取相应措施,这种疼痛是可以避免或减轻的。无痛或微痛的针刺,通称为“无痛针刺”。本文仅以毫针为例,就无痛针刺的有关问题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8.
略论针刺作用的时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彭印高  李毅 《中国针灸》1996,16(7):43-45
针刺作用全过程,可分为四个时相,包括即时作用、经络感传作用、留针效应和针后滞后效应。这四个时相分别与神经作用、体液内分泌作用以及经络的特殊作用有关。全面深入研究各时相的机理,以至能有意识针对性地加强各时相的作用,这对于了解经络的本质、指导针刺治疗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哑门穴针刺角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取得哑门穴针刺角度的安全范围。方法:取1120例MRI正中矢状位T1加权像,分别测量体表哑门穴至水平相对寰、枢椎椎间的连线与体表哑门穴至枕骨大孔后缘连线、寰椎后弓上缘连线所夹的角度,并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得出哑门穴安全针刺角度,男性为16.27±7.68~29.46±7.32度,女性18.46±4.81~33.61±7.83度。且向上斜刺的危险角度范围与头颅俯仰程度呈负相关,即头颅后仰角度越大,刺入枕骨大孔的危险角度范围越小。针刺哑门穴的正确体位是仰头针刺。  相似文献   

20.
肖相高 《陕西中医》1989,10(3):128-128
<正> 有关针刺方向问题,古代针灸医籍极少论述。当今大、中专针灸教材(以下简称针灸教材)虽在各腧穴“操作”项下作了一些说明,但仍不够完备。随着针灸事业的飞速发展和临床实际的需要,仅按针灸教材所载的针刺方向治疗疾病,是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的。因此,对于针刺方向的研究和探讨,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