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赵新民 《山西冶金》2010,33(6):21-23
介绍了太钢5号高炉近期的炉体热负荷分布状况,合理的炉体热负荷分布对高炉生产的重要性。并分析影响热负荷的因素关系,提出高炉热负荷的合理范围和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宁钢2号高炉第一次使用异常湿熄焦的配比为5%,因高炉退负荷较少,引起高炉热负荷大幅度的波动。在总结分析使用异常湿熄焦对高炉炉况和热负荷的影响的基础上,第二次使用时,虽然湿熄焦的配比由5%提高到了10%,但通过采取退负荷控制煤比、控制合适的风量和压差、及时调整富氧量、及时调整送风湿度等措施,热负荷波动范围总体受控。  相似文献   

3.
控制合适的高炉冷却壁热负荷对高炉操作和长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介绍宝钢3BF控制冷却壁热负荷所采取的多项措施.  相似文献   

4.
鞍钢铜冷却壁高炉的热负荷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鞍钢2座相同铜冷却壁结构高炉的热负荷管理经验进行了总结.新2号高炉与新3号高炉的炉体结构、操作制度完全相同,但新3号高炉的热负荷、渣皮稳定性远不如新2号高炉.为加强对铜冷却壁渣皮稳定性管理,鞍钢开发铜冷却壁炉型管理模型,重点监视渣皮厚度与脱落情况变化,控制高炉热负荷在合适范围内,保证了高炉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太钢4350m3高炉(5#高炉)炉缸以上冷却系统的设计特点,研究其在高煤比、高产量情况下炉内煤气流分布对炉体热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太钢5#高炉的边缘气流指数W值控制在0.55左右;中心气流指数Z值应控制在8.8左右;5#高炉下部炉腰炉腹的热负荷较为稳定,而炉身的中上部稳定性较差;5#高炉的热负荷还有降低的潜力,热负荷控制在10~120GJ.h-1范围4350m3高炉仍可稳定操作.  相似文献   

6.
《炼铁》2017,(4)
阐述了造成宝钢2号高炉热负荷大幅波动的主要因素,如入炉原燃料、煤气流分布、炉温及出渣铁等。提出了稳定2号高炉热负荷的有效措施,如严格管理入炉原燃料、优化煤气流分布、稳定炉温及强化炉前作业,取得了一定成效。认为:2号高炉边沿气流对热负荷影响明显,边沿气流过分发展是造成炉体热负荷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W值控制在0.7~1.0有助于热负荷的长期稳定;选取适合当前炉身现状的煤比水平,能够保持热负荷长期稳定,有利于高炉长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韶钢8号高炉(3 200 m~3)逐步完善炉体热负荷的管理,通过上、下部调剂,控制合理的煤气流分布,维持高炉热负荷的相对稳定,对高炉炉况的稳定顺行、指标优化和高炉长寿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鞍钢高炉冷却运行的实践表明,目前高炉采用的冷却壁结构和材质均不合理,这是导致冷却壁大量破损的原因之一。为适应高炉热负荷的要求,本文对破损冷却壁进行了取样分析,对其结构和材质的改进加以初步探讨,以提高抗热强度和降低其表面温度。采用自然循环方式汽化冷却的高炉,随着热负荷的不断增大,其循环特性表现为热水循环、脉动循环和汽水混合物循环。正确控制汽包水位,特别是在低热负荷时期,把水位控制在0位以上,有利于促进热水循环,缩短脉动循环运行时间。  相似文献   

9.
《炼铁》2016,(6)
针对太钢6号高炉崩料偏多的现象,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分析,并重点从原燃料条件、布料制度调整、热负荷分布三方面入手,分析了6号高炉产生崩料的原因。认为6号高炉崩料的主要原因,一是原燃料不稳定,二是布料制度不匹配,三是产量调整节奏过快。建议今后在高炉操作中,应优化布料制度并减轻高炉边沿焦炭负荷,合理控制热负荷在炉体各部分的分布,以减少高炉崩料。  相似文献   

10.
对酒钢高炉风口破损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采取提高渣铁水物理热、控制碱负荷、控制煤比等措施,风口破损得到了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1.
高炉炉身热负荷与冶炼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高炉高产、优质、低耗、长寿,不断提高经济效益,高炉工作者对维持合理的操作炉型日益重视。实践中发现,炉身热负荷能较准确地反映出炉型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炉内的冶炼过程,为操作者提供可靠的信息。本文在总结武钢3号高炉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不同条件下炉身热负荷变化特征,以及炉身热负荷与高炉冶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徐飞 《炼铁》2020,39(3):26-29
简要阐述了宝钢4号高炉炉体热负荷计算及分布状况,认为炉墙渣皮脱落、气流冲刷和耐材侵蚀是导致热负荷升高的原因。通过采取控制好边沿气流强度、保持良好的压量关系和改善炉体冷却水分布等措施,优化了炉体热负荷分布,实现了高炉持续稳定、高产、低耗和长寿的目标。4号高炉日产量基本在10500~11500t/d,燃料比控制在475~485kg/t。  相似文献   

13.
在阐述热负荷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讨论热负荷与温差、内衬材料及厚度以及冷却管内水速、水温的关系,介绍热负荷控制在太钢1~#高炉中的应用,最后提出防止冷却系统破损漏水应采取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4.
《炼铁》2014,(5)
对酒钢450m~3高炉风口破损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采取提高入炉品位、控制碱负荷、提高渣铁物理热、控制煤比等措施,风口破损得到了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5.
刘耀  高东辉 《包钢科技》2015,41(2):10-12
文章介绍了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在包钢4 150 m3高炉的应用。该系统使高炉冷却系统实现全软水冷却,生产中通过冷却系统的温度、进出口流量、水温差、以及脱气膨胀罐的液位的合理控制、冷却壁热负荷变化对炉况进行判断,满足高炉强化冶炼的要求,并达到高炉长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对八钢A高炉开炉以来不同时期的有害元素负荷的跟踪调查,对A高炉有害元素负荷的变化趋势、分布特点、富集原因以及有害元素对高炉冶炼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八钢A高炉控制有害元素负荷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5号高炉2011年降焦比的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采取改善原燃料质量、优化上下部制度、控制合适热负荷、抓好渣铁处理等办法,5号高炉利用系数最高达到2.74 t/m3·d,焦比为330kg/t。  相似文献   

18.
赵新民 《山西冶金》2013,(5):23-25,28
对于大型高炉,冷却板高炉的热负荷波动渐渐成为目前各炼铁厂困扰的一个技术问题.通过从影响热负荷的因素论述开始,试图分析对其影响的原因及判断过程,并根据太钢5号高炉的实践提出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19.
侯军 《炼铁》2022,(3):13-17
对马钢4号高炉中心塌料的原因及处理进行了总结。由于高炉采用中心加焦的布料模式,原燃料质量变差直接导致了高炉中心气流受阻,炉内压差持续升高,出现中心塌料。通过压差控制、布料控制、炉型控制,及送风制度和热制度的管理与调整,在较短时间内,使高炉恢复了正常。认为当原燃料条件变差影响炉况时,调整布料模式的效果有限,应当及时降低冶强、退负荷处理,确保高炉气流稳定,避免高炉操作炉型变化导致炉况失常。  相似文献   

20.
针对鞍钢集团朝阳钢铁有限公司2600 m3高炉有害元素对高炉的危害情况,从2013年开始定期对有害元素的入炉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了烧结矿有害元素的控制标准,并采取相应措施有计划地控制高炉碱金属负荷、Zn负荷,对高炉的长周期稳定顺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