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土木工程行业转型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针对目前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教学形式单一、实践课程突破性不足、课程考核方式不合理等突出问题,探讨了融合BIM+VR技术在土木工程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路径,实现了教学内容具象化,教学形式拓展化,考核方式科学化的教学模式转变和创新,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了土木工程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国外高校对于BIM教学改革的成果经验,对土木工程制图课程目前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土木工程制图的课程新理念,并对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深化改革,为土木工程专业BIM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3.
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包括课堂教学和实验实习,随着测绘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无人机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GNSS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同时在课程教学和实习中融入思政元素也是基本要求。针对双一流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结合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现状,以新一轮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改革为契机,从测绘人物、测绘案例、测绘历史、测绘科技、测绘应用等多个维度挖掘工程测量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从提升学生的价值、知识、能力、素质和人格全方位育人目标出发,在测绘理论、传统测绘方法、现代测绘技术、土木工程应用等教学环节设计了相应的思政教育知识点。以珠峰高程测量和北斗导航系统建设为典型案例,介绍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4.
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特色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土木工程和安全工程专业的现状调研,阐明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特色建设的必要性。结合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特点,提出以土木工程为基础,以安全科学为理念,以培养从事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安全技术人才为目标的专业特色建设思路,并对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特色建设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具有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特点。随着土木工程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我国高校土木专业设置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该课程的教学面临新的挑战。文章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现有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问题原因,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6.
根据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教学的特点,分析了软件技术化在土木类高校教学中开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校方和学生两方面提出了提高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软件化程度的措施,以提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阐述BIM技术在国内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利用REVIT创建实际工程三维模型作为教学案例,并基于BIM建筑模型的可视化和可模拟性等特点,提出BIM技术在土木工程专业相关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思路和方法,初步探索了高校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新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BIM与VR技术通过数字化,将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融入建筑的设计、施工及运维中,引领建筑业的技术变革。BIM与VR技术的普及对土木类本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学校加强BIM与VR技术方面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必然。文章介绍了BIM与VR技术应用状况,在总结目前土木工程施工教学模式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现行土木工程类专业施工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了基于BIM与VR技术的仿真教学系统,对土木工程施工教学改革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对高校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是高校土木工程教育的必然目标。针对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薄弱的现状,按照土建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职业伦理、道德要求,本文深入挖掘了土木工程专业思政元素,明晰了"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思政培养目标;构建了"立体化、分层次、全过程"土木工程专业思政教学体系,从而使土木工程专业思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新颖多样、有趣灵活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弥补了现有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单一化的不足;并以国家在线课程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为例,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等3个维度,对思政元素融入此专业核心课程思政教学路径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从而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随着土木工程领域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日益重要。对来自3所不同专业实力高校的120名学生和60名教师就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认识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对3所高校的60名毕业生就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听说读写环节的需求进行了追加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对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重要性认识,专业实力强的高校要好于专业实力差的高校;大部分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师资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有待改进;不同层次的高校对专业英语需求不同,对听说读写各个环节的需求也不同,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案,形成各有的特色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1.
以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为背景,以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文章分别从实验教学、课程实习、课程设计等环节,分析当前该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等方面,阐述了提升土木工程专业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土木工程学科开设建筑火灾安全技术研究生课程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结合城市建筑火灾安全技术需求和专业领域的发展设置了建筑火灾安全技术硕士研究生课程。文章从课程特点和学生专业知识背景出发,探讨如何开展跨学科知识的课程教学,并在课程内容选择、授课方式、教学考核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注重强化课程知识与土木工程学科实际工程应用的联系。实践表明,课程的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使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得到锻炼。  相似文献   

13.
土木工程专业考查课为专业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但在教学中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对国内具有代表性的10所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考查课进行了调查,针对其教学弊端,提出发散式教学方法,并以桥涵水文课程为例对该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实践表明,该方法改变了专业考查课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被动和课程考核单一的现状,有效实现了教学互动。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16)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将VR技术融合到残疾大学生的实训课程中,并以各专业实训课程为案例,分析了残疾大学生在该实训课程中的学习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VR技术在该实训课程中的优势及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5.
《门窗》2017,(12)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项基础必修课程,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特点。伴随着当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教育教学方面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促使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对此,本文基于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现状问题的分析,进一步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6.
石丹丹 《砖瓦》2023,(3):170-172
新时代下高校教育被赋予新的含义,即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因此,在高校教学中应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土木工程专业属于工科专业,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有一定难度,为此,探索了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方法、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并在专业课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总结出一套适合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方法,对实现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当前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教育教学基本现状的简要分析,从VR技术角度出发,浅析了VR技术在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并从现代消防技术发展的角度,对VR技术未来在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教育教学乃至整个现代消防领域融合创新、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以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结合土木工程力学类课程建设及教学现状,并围绕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力学类课程安排、教学思路、方式改革等方面,总结了土木工程力学一体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最后以工程实践应用为中心,提出了适合该校实际教学情况的力学教改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前应用于防灾模拟的软件专业性强,非专业人士难于理解,且土木工程灾害发生机理复杂。提出使用VR技术进行仿真模拟,并将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应用于对防灾软硬件设施等的改进。绘制了整合型城市防灾流程图。为使VR技术的仿真模拟更加科学、更加真实地反映事实,建立了VR技术与其他专业分析软件结合应用的模式与方法,并以具体案例呈现了VR技术的仿真效果。结果表明,将VR技术与其他专业软件结合应用于土木工程防灾中,可直观地展现灾害风险的发生过程及受灾群众的疏散过程。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普通高校新建土木工程专业办学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普通高校新建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通过分析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科性质指出了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设计了在新形势下制定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思路,阐明了教学与实际结合对培养适用型人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