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1例陈旧性肺结核合并肺曲霉菌患者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药学监护过程,探讨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肺曲霉菌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过程,从判断药源性疾病、建议用药方案的调整、对症治疗和适时的用药监护等方面,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结果临床药师意见被采纳,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好转,肝功能恢复。结论药物性肝损伤需引起注意,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团队,发挥积极作用,及时发现和判断药物引起的器官损害,体现了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2004年9月~2009年8月在该所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发生药物性肝损伤108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最佳治疗措施。方法对于ALT 150 U以下的无临床症状者继续抗结核治疗,同时保肝降酶治疗,密切监测肝功能;对有明显肝损伤临床症状而且ALT在150 U以上的患者应立即停用对肝脏损伤大的抗结核药物,治疗肝损伤,监测肝功能,肝损伤减轻后再行抗结核治疗并继续监测肝功能。结果本组108例全部恢复正常。结论抗结核治疗药物可引起严重肝损伤,需要积极防治及早发现并处理,轻度病人在保肝治疗同时可以抗结核治疗,以完成疗程,确保抗结核疗效。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3):88-91
探讨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性肝损伤和过敏反应的病例,分析抗结核药物的选择及应用。临床药师参与该患者的诊治过程,协助临床医生共同制定抗结核治疗方案,并从不良反应、疗效评估、用药教育等方面作为切入点为患者实施全程化药学监护。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临床实践,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药学监护,提高了患者治疗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肝病和结核大国,肝病合并结核感染的情况不在少数,常见的肝病有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抗结核药物,特别是异烟肼、利福平及吡嗪酰胺等一线抗结核药物易引起药物性肝损伤;不同药物引起肝损伤的机制存在差异,药物合并应用亦会增加肝损伤风险。肝病患者应根据肝损伤程度选择适当的抗结核方案,同时应注重定期、规范的肝功能监测;抗结核药物相关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ATB-DILI)的处理国内外无统一标准。现从肝病与结核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抗结核治疗对肝脏的影响、肝病患者的抗结核治疗及ATB-DILI的预防措施进行综述,以增进临床医生对肝病患者抗结核治疗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抗结核药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并探讨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汕头市中心医院于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并确诊的751例肺结核患者中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0例药物性肝损伤与年龄、饮酒史、乙肝病毒携带、治疗方案有关.年龄>60岁占58.8%(47/80).且患者年龄越大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越高,有饮酒史占47.5%(38/80),乙肝病毒携带占45.0%(36/80).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药物治疗方案比较显示,四联抗结核治疗致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最高(50.0%).结论 抗结核药能对肝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均能迅速恢复正常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方益肝灵预防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384例门诊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复方益肝灵治疗组192例和对照组192例,前者予复方益肝灵(主要成分为水飞蓟素和五味子提取物五仁醇浸膏)和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后者进行常规抗结核治疗并加服葡醛内酯片,6~8个月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加用复方益肝灵后,治疗组肺结核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伤41例,病情轻微,而对照组发生药物性肝损伤138例,发生率分别为21.4%和71.9%,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有7例(3.6%)、对照组有21例(10.9%)中断抗结核治疗,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益肝灵可有效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伤,不良反应少且轻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抗结核治疗中加用保肝药物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寻求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最佳方案.方法 1、对于ALT80单位,停用抗结核药物,加用保肝、降酶药物治疗,待ALT正常后,再逐渐加用抗结核药物,每周复查肝功能.2、ALT在40-80单位,无临床症状者,继续抗结核治疗,同时加用保肝、降酶药物,密切监测肝功能.结果 本组107例全部恢复正常.结论 虽然抗结核药物可引起严重肝损伤,但只要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并适当处理,肝功能可以恢复正常,并继续进行抗结核治疗,对完成抗结核全程化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8年10月在笔者所在科住院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5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多发在12周内,少数无临床症状,轻者继续抗结核加用保肝治疗,重者停止抗结核加用保肝治疗,53例肝功均恢复正常.结论 对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的高危患者应制订适宜抗结核方案,加强肝功监测,并视肝损情况予保肝治疗或停药.  相似文献   

9.
邵传锋  胡国新 《北京医学》2014,(11):939-939
抗结核药物在治疗结核病方面效果确切,但其不良反应如急性肾衰竭(ARF)、肝功能损害、胃肠道不良反应、血小板减少等已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1]。 ARF是一组由不同原因引起的综合征,表现为水盐代谢紊乱、氮质代谢产物潴留和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重症可危及患者生命[2]。本研究采用临床药师与临床医生沟通,参与临床抗结核治疗,协商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抗结核药物副反应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结核病医院近十年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的需要改变治疗方案的药物副反应发生率。结果:14922例患者中,出现需要改变治疗方案的药物副反应140例,占0.94%,其中肝功能损害67例(47.9%),其次为药物性皮疹47例(33.6%),其它副反应少见。因药物副反应死亡2例,1例由RFP引起,1例未明确为何种药物引起。结论:抗结核药物副作用引致需要改变治疗方案的副反应中,以肝功能损害最多见,其次为药物性皮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