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期使用或短期内间断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致股骨头坏死已为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所证实, 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过程中骨内微量元素的代谢情况有可能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理和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开辟新的途径。本实验通过测定ANFH患者坏死股骨头内微量元素Cu、Zn、Mg、Mn的变化和组织学改变,拟探讨微量元素在ANFH患者骨代谢过程中发生的作用,以期为ANFH发病机制的研究及ANFH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黄立新  郑召民  徐耀增  董天华 《江苏医药》2002,28(2):97-100,I002
目的 制作激素性骨坏死的动物实验模型,详细观察骨坏死组织病理变化,探讨激素性骨坏死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34只健康成年中国大耳白兔,随机分成单纯激素组(A组,5只),单纯马血清组(B组,10只),联合使用马血清和激素组(C组,14只)及正常对照组(D组,5只)4组。各实验组于激素注射后4周处死,取内脏及骨标本,作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C组骨坏死发生率较高(71.43%);使用激素的动物肝细胞脂肪变性,髓腔内脂肪细胞直径增大;坏死的股骨头软骨下可见髓腔内脂肪细胞明显增大;骨细胞内脂滴存在,骨内血管内皮细胞空泡样变性;软骨下骨小管内见血栓形成。结论 激素导致的脂质代谢紊乱,脂肪细胞改变可能是非创伤性骨坏死的初始病变,而微循环内血栓形成可能是导致骨缺血坏死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99Tc-MDP,云克)治疗乳腺癌激素治疗后骨质疏松及骨痛的临床效果。方法乳腺癌激素治疗后,应用骨密度测定及骨显像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骨痛患者30例。以临床表现及骨痛分为3组,使用99Tc-MDP治疗,同时加用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3,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结果经过99Tc-MDP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显著率为47%,有效率为43%,无效率为10%。结论99Tc-MDP能有效改善乳腺癌激素治疗后的骨质疏松及骨痛的临床症状,治疗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两套经过方法学验证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系统,对百花定喘丸中的激素成分进行分离筛查,并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对已分离出的激素成分进行确认。方法仪器为岛津LC—MS2010A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质谱分析器为单极四级杆检测器。色谱柱为迪马C18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0~600nm,流速为1、0mL/min。结果在百花定喘丸中检测出醋酸泼尼松和泼尼松两种激素成分。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快速,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女性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患者骨密度的变化和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并讨论疾病的病情和激素用量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别测量36例女性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患者(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组)和健康女性(对照组)的股骨颈、三角区、大转子及左前臂桡骨远端的骨密度,并同时记录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患者的症状变化、临床指标、激素使用情况。对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患者诸多影响骨密度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组中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组中骨量异常的患者比骨量正常的患者年龄更大、病程更长、激素使用时间更长、激素累积用量更大(P〈0.05)。与非闭经妇女相比,闭经妇女出现骨质疏松的比例增加(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激素的使用时间、激素的累积剂量与股骨颈骨密度值有线性回归关系。结论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正常人群明显增高,闭经妇女更易出现骨质疏松,激素的使用时间及累积剂量是影响骨密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薄层扫描法测定鑫骨灵丸中胆甾醇的含量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长春130021李淑子,杨美琳,李大达,朱美兰,贾元瑞,杨畅杰鑫骨灵丸为乌梢蛇粉、金蝎粉、珍珠粉、血余炭粉等4味动物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搜风解毒、强壮筋骨、收敛生肌的作用适用于骨髓炎。乌梢蛇粉...  相似文献   

7.
糖皮质激素对肾病患儿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糖皮质激素对肾病患儿骨代谢的影响,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对36例长期使用激素和32例未使用激素的肾病患儿的骨钙素、降钙素、甲状分腺素进行测定,并同时行骨密度测定。结果显示;观察组同对照组相比,骨钙素、降钙素明显下降,而甲状旁腺素显著升高(P<0.01),两组骨密度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因此,临床检测骨钙素、降钙素、甲状旁腺素可了解骨代谢情况。  相似文献   

8.
仙鹿活骨丸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兔组织学及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仙鹿活骨丸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模型的组织形态学及微循环的影响,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家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SANFH模型组,仙鹿活骨丸高、中、低3个剂量组,每组8只。用糖皮质激素造成SANFH模型,仙鹿活骨丸高、中、低3个剂量组每日分别灌服该组方混悬液10.0、5.0、2.5ml/kg,模型组与对照组均灌服10ml/kg蒸馏水。观察各组家兔一般形态,于第8周处死全部动物,并进行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测定,股骨头组织形态学观察与测定。结果模型组动物一般状态差,骨坏死发生严重,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应用仙鹿活骨丸后血液流变学及血生化各项指标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空骨陷窝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且随剂量增加而空骨陷窝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仙鹿活骨丸能够改善股骨头血液流变学特性,改善微循环,扭转股骨头缺血状态,促进骨髓修复再生,抑制SANFH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鹿龟生骨丸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鹿龟生骨丸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去卵巢大鼠模型,分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鹿龟生骨丸组、雌激素对照组。去势1个月后鹿龟生骨丸组、雌激素对照组服药10周,放免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骨钙素(OC)、速率法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酯酶(ALP)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组间进行比较。结果:E2测定,用药后鹿龟生骨丸组、雌激素对照组E2水平均高于模型对照组,且都有极显著性(P<0.01)。雌激素对照组高于鹿龟生骨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OC测定,鹿龟生骨丸组、雌激素对照组均低于模型对照组,有显著性(P<0.05);ALP测定,鹿龟生骨丸组、雌激素对照组均低于模型对照组,有显著性(P<0.05);TRACP测定,用药后TRACP水平均下降,但雌激素对照组下降水平更接近假手术组,鹿龟生骨丸组与雌激素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P>0.05)。结论:鹿龟生骨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有增加E2、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石骨症(Osteopetrosis)是一种罕见疾病。Karshner(1926年)根据本症骨骼特点命名为石骨症,本症又名大理石骨病、广泛性脆性骨硬化症、粉笔样骨、先天性骨硬化症等。Albers-Sh(?)nberg(1904年)首先描述本症的骨骼在X线照片上的特点,因此本症又称Albers-Sch(?)nberg病。  相似文献   

11.
复方牦牛骨丸治疗高原农牧民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敏  赵亚玲  刘忠 《江苏医药》2012,38(14):1651-1653
目的观察复方牦牛骨丸治疗高原农牧民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西藏农牧区骨关节病患者169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87例,给予复方牦牛骨丸治疗;B组,82例,服用小活络丸。连续治疗4个月,比较缓解疼痛的效果、膝关节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经4个月治疗,A、B两组患者疼痛症状改善的有效率相仿(86.2%vs.90.2%)(P>0.05)。A组治疗第4、8、12周及停药3个月的膝关节评分分别为(7.50±0.92)分、(6.40±1.02)分、(6.30±1.2)分和(6.10±0.97)分,均较治疗前的(12.30±1.23)分有明显降低(P<0.05);但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种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复方牦牛骨丸治疗农牧区骨关节病,能减轻其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对“兴华骨宝贴”治疗骨质增生病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纯中药的外贴剂,治疗骨质增生1000例使用3-4个疗程后,结果有效510例,显效48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9%。结论“兴华骨宝贴”治疗骨质增生病疗效肯定,为非手术疗法治疗本病开创了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骨增生丸中淫羊藿苷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杨立芳  宋文耆 《中国药房》2006,17(18):1420-1421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骨增生丸中淫羊藿苷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ansilC18,流动相为乙腈-水(29∶71),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270nm,柱温为35℃。结果淫羊藿苷进样量在0.0618μg~0.309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1.000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5%(RSD=0.8%)。结论本方法精密、准确,可用于抗骨增生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皮质激素类药物消炎止痒及减少渗出作用较快,用于各种皮炎湿疹疗效显著,临床应用广泛,但有些患者停药后会很快复发,使湿疹绵延加重,形成长期依赖性用药,并易引起许多不良反应。现对依赖性使用激素的顽固性湿疹,采用加减四妙丸经验方治疗,取得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因治疗皮肤湿疹,外涂、内服激素而不同程度引起应激变态反应,形成依赖性用激素的顽固性湿疹,采用加减四妙丸经验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培坤丸联合达因治疗PCOS对激素、子宫内膜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PCOS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采用达因治疗,分析组15例,采用培坤丸联合达因治疗,比较两种药物对激素、子宫内膜及炎性因子的影响。结果:分析组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坤丸联合达因治疗PCOS对激素、子宫内膜及炎性因子具有较好的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葛文娜  何勇 《齐鲁药事》2001,20(2):31-32
随着医学发展和对疾病认识程度的加深 ,疾病的种类也日趋繁多 ,激素的应用更加广泛。但是长期使用或间断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引起的骨的缺血与坏死 ,亦呈逐年增多 ,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为此 ,我们对类固醇类激素对骨骼系统的毒副作用加以综述 ,以阐明激素骨类缺血坏死的发病机制。激素是由分泌腺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根据激素的化学性质把激素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具有类固醇类化学结构的激素 ,另一类是具有含氮化合物结构的激素。激素的过量应用对于骨骼、运动系统产生的毒副作用与激素对人体全身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类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驳骨丸制剂在质控前后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分为驳骨丸质控前后与空白对照三组进行临床对比研究,以观察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对疼痛、肿胀、骨痂X线评定等方面的变化影响。结果在消肿、止痛、骨痂X线表现及碱性磷酸酶(ALP)的测定四个方面,质控后较质控前的驳骨丸都更有明显的优势。结论驳骨丸经全面质控后较质控前明显能提高其临床疗效。质控在驳骨丸制剂制作过程中是一道不可或缺的质量检测工序。  相似文献   

18.
据美国研究报道:一日1次使用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rhPTH1-34)可降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相关的脊椎及非脊椎骨折危险。甲状旁腺激素取决于给药方式能刺激骨生成和骨吸收,增加或减少骨质。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复方牦牛骨丸治疗高原农牧民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西藏农牧区骨关节病患者169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87例,给予复方牦牛骨丸治疗;B组,82例,服用小活络丸.连续治疗4个月,比较缓解疼痛的效果、膝关节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经4个月治疗,A、B两组患者疼痛症状改善的有效率相仿(86.2% vs.90.2%)(P>0.05).A组治疗第4、8、12周及停药3个月的膝关节评分分别为(7.50±0.92)分、(6.40±1.02)分、(6.30±1.2)分和(6.10±0.97)分,均较治疗前的(12.30±1.23)分有明显降低(P<0.05);但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种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复方牦牛骨丸治疗农牧区骨关节病,能减轻其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双龙接骨丸对SD大鼠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双龙接骨丸对SD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生长量及骨痂中微量元素(Zn、Cu)含量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造成桡骨中下段实验性骨折,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伤科接骨片组、双龙接骨丸组,每天分别以生理盐水、伤科接骨片悬液、双龙接骨丸生药液灌胃。术后第7、14、21天每组以断颈法处死4只大鼠,取其双侧桡骨,摄X片后以电光天平称量桡骨重量差异,再以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检测骨痂中锌、铜含量。结果双龙接骨丸组大鼠骨痂量及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其余两组(P<0.05或P<0.01),X摄片也显示双龙接骨丸组骨痂形成及骨折愈合程度好于其余两组。结论双龙接骨丸可明显促进SD大鼠在实验性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的形成,并有提高骨痂中微量元素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