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中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制度不过百年的历史。虽然中国大学教育起步较晚,但大学思想的起点并不低,这一方面得益于中国固有的教育与文化底蕴,更重要地在于近代中国大学校长们所特有的办学思想和精神。20世纪20年代至中叶,是中国大学发展较快的阶段,也是学界对大学使命问题思考十分活跃的时期,国内一些名校在一批教育家的主持下,将国外大学的办学理念与中国大学实际结合,形成了中国早期大学独有的办学理想和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学已经进入转型期,转型期的中国大学究竟应该如何改革?这是中国大学必须做出正确回答的问题。文章从“南方科大”改革说起,对转型期中国大学的改革提出了独到主张。文章认为,“南方科大”提出“去行政化”办学理念和“追求卓越,学术自由,学者自律”的大学精神,但在筹办实践中不时遭遇现有体制壁垒,体现了转型期的大学精神回归不只是...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浪潮中,中国大学存在着盲目追随市场经济的大潮与盲目照搬西方大学模式的突出问题。中国大学要想在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将现代化的追求植根于广阔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之中。书院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承载的精神气质和文化使命与现代大学十分相近。书院在办学精神、教学方法、教育目的等方面给中国当代高等教育提供了有益启示,尤其是书院精神对当今中国大学品格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办学灵魂,只有精神富有的大学才能够担当起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追寻中国大学发展的历史足迹,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的大学精神是在中华文化大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是在100多年办学实践过程当中逐步积累和凝练的。它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教育的“人文化成”思想,又融通了西方现代大学理念,并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下面结合天津大学办学118年所形成的大学精神,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5.
秉承书院优良传统 重塑中国大学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大学目前出现了人文精神滑坡和文化品位下降,功利主义思想愈演愈烈,官本位倾向严重,以及知识分子缺少公共义务和道德责任等大学精神问题。检视中国古代教育与学术中心的书院,其成就人才、传道济民的教育理想,心忧天下、忠勇报国的爱国精神,务实、求是的治学态度,开放办学、兼容并蓄的办学风格等,至今仍是弥足珍贵的精神瑰宝。结合书院精神重塑中国大学精神,需要我们重识书院传统与精神,需要大学的大师学者起模范作用,更需要让师生具有教学自由的学问之道,使大学拥有管理自主的办学真谛,最终使知识分子的良心节操撑起中国大学精神这片蓝天。  相似文献   

6.
西方著名大学在办学特色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追溯西方著名大学办学特色发展的历史,从中总结规律,并站在方法论的角度反思究竟该如何创建特色,应是当今中国大学建设办学特色的重要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7.
"思想独立,学术自由",是大学理想、信念和价值准则的根本体现,是大学的办学灵魂。它彰显的是大学的文化特色和传统,蕴含着深邃的办学内涵。缺失"思想独立,学术自由"精神的大学,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更不可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客观地审视中国大学的现实,认为创建"思想独立,学术自由"之精神,对于中国大学的未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现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制度不过百年的历史。虽然中国大学教育起步较晚,但大学思想的起点并不低,这一方面得益于中国固有的教育与文化底蕴,更重要地在于近代中国大学校长们所特有的办学思想和精神。20世纪20年代至中叶,是中国大学发展较快的阶段,也是学界对大学使命问题思考十分活跃的时期,国内一些名校在一  相似文献   

9.
“复杂化”既是当代中国大学生存与发展背景的客观写照 ,又是世纪交替、体制转轨时期中国大学改革与发展面对的现实必然。面向未来 ,中国大学生存与发展的理智选择是恪守大学精神、积极适应社会、开放办学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大学的发展与名校长的办学理念紧密相关,民国时期中国大学精神达到了一个高峰,他们的教育理念对于大学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巨大的作用,他们的教育理念,值得当代高等学校借鉴。  相似文献   

11.
大学精神与构建和谐校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现实需要。和谐校园并非是一团和气,而是要实现“和而不同”的大境界。大学精神作为作为一所大学的灵魂之所在,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从和谐校园的视角出发对大学生党建工作应该有新的思考,特别是党支部建设和党员培养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如何发挥大学生党员在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建设和谐高校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和谐,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公平、民主、文化、诚信、友爱是建设和谐高校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4.
和谐高校的建设是一个系统、规模的长期工程,构建和谐高校是新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伟大使命;深刻理解和谐校园的充分内涵,是构建和谐高校的前提和关键;以人为本,多管齐下,力谋和谐,是构建和谐高校、实现第二次飞跃的全力着眼点。  相似文献   

15.
"和谐"应是高校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各高校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除了应把握如何构建的共性外,还应注重其"个性"。校训校歌是各高校独自特点的体现,将此二者与和谐密切联系起来,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彰显大学自身特色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高校德育要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7.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和谐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作用,特别是教育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突出地位。"和谐"是大学的精神积淀和时代要求,尤其在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和谐大学作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不仅在基本精神上相一致,而且彼此依存,互相促进,密不可分。和谐大学的建设,需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教学与科研、行政管理与教学科研、硬环境和软环境等几对矛盾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8.
高校稳定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根据构建和谐校园的总要求,提出了和谐校园的内涵及构建和谐校园的重大意义,并针对当前我国高校的稳定现状及影响高校稳定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构建和谐校园的高校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19.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本科教育的新生力量,存在着办学时间短、教育经验弱、运行欠规范、质量待提高等特征,要在高水平大学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打造特色,必须充分认识到构建和谐校园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努力探究顺应社会发展、结合学校实际的通往“和谐”的路径,最终实现新建本科院校真正内涵上的升格。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与大学生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多方面的协同努力。本文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及教育学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就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对于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