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重庆市涪陵区武陵山旅游度假区的社区居民进行抽样调查,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探讨其旅游影响感知.研究结果表明,社区居民认为旅游发展的正面示范效应明显,旅游发展利大于弊;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居民其影响感知和态度不同,特别是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其感知差异明显;少部分家庭环境发生变化的居民,对新的生产生活环境不适应.建议在发展旅游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居民文化水平,并注重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2.
当地居民作为旅游重大事件举办的重要参与者和潜在旅游者,其对旅游重大事件的感知态度与期望,对旅游重大事件的成功举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例,以居民对旅游重大事件的感知态度与期望为研究对象,深入挖掘居民对旅游重大事件可能影响的感知态度与期望的关系,进行旅游重大事件的居民感知态度与期望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兰州市城关区及其郊外的什川镇长坡村为例,对城乡旅游地居民的旅游感知与态度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城乡差距是影响中国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的因素之一;(2)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在个人收入和受教育程度存在明显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城乡居民对旅游的态度;(3)乡村旅游地居民和城市旅游地居民对旅游的感知与态度基本上持有积极的态度.尤其是乡村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普遍高于城市居民,他们对发展旅游抱有希望的态度,甚至渴望发展旅游;(4)在城市居民与乡村居民相互感知与态度方面,城市居民不欢迎农村居民来当地旅游,乡村居民则对城市居民到当地旅游表示很欢迎.这样会造成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在心里上的抗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利用定量研究方法建立居民对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态度尺度,并以黄龙溪古镇为例进行实证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都是可接受的,证实了量表的实用性;居民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古镇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古镇旅游的正面影响以及社区参与旅游方面的感知比较强烈.最后对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支持程度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以防城港金滩和白浪滩居民为样本,将地方感、旅游成本、旅游利益作为居民的主要感知因素,以满意度为中介,构建了居民感知与态度的模型,实证考察了居民旅游感知对旅游发展态度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居民的地方感知对其满意度有显著正向相关关系;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正面感知与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态度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对选取、评估居民支持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旅游地居民感知与态度研究是旅游社会学、旅游地理学研究长盛不衰的主题之一.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梳理出旅游地居民感知的研究体系,该研究体系主要由居民感知维度与内容、感知差异及其判别指标分析、居民群体和类型划分、居民感知的历时性和共时性比较、居民社区生活质量与满意度感知、居民感知与旅游态度之间的关系模型等构成.针对古村落旅游地分析认为,社区旅游是促进古村落社区发展能力和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古村落旅游社区的特殊性又决定了社区居民在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和遗产保护中具有关键作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古村落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感知与态度.  相似文献   

7.
旅游目的地居民感知及态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居民主体与感知内容、影响感知差异的因素、研究感知的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对中外旅游目的地居民感知及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旅游目的地居民感知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的评述,提出今后我国的相关研究应进一步规范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注重背景分析和整体把握,加强跨学科综合研究,尤其是注重理论建设和数学模型等研究方法的运用.在此基础上,加强跨区域、跨时间的不同阶段的旅游地比较研究以及对不同旅游者,旅游类型的感知分类与比较研究,从而在深化旅游理论研究的同时,促进目的地居民和旅游业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区居民与旅游者的关系一直是旅游学界研究的热点,长期以来,居民和旅游者一直被作为两个独立的主体分别进行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普遍被认为是分离的或者仅仅简化为经济关系.文章基于迪尔凯姆的情感团结理论,采用定性的焦点团体访谈法,把居民与旅游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以福建永定洪坑土楼群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居民对旅游者的感受、居民与旅游者的共同信念、共同行为和互动情况,探索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以及两者之间的情感团结程度,分析居民和旅游者情感团结的形成机制,为国内居民和旅游者的关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旅游的发展给国家公园带来了深刻影响,作为主人的社区居民产生的感知与态度将直接影响国家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该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将相对剥夺理论横向视角和可持续旅游感知与态度理论相结合,构建包括横向剥夺感知在内的可持续旅游感知与态度研究模型.运用混合研究的发展法,以湖北省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三个典型社区为调研地,两轮分别采集访谈材料和问卷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并结合深访材料实证分析居民可持续旅游感知、横向剥夺感知与旅游满意度和发展支持度的关系.结果发现:1) 除经济影响感知外,横向剥夺感知对于旅游满意度有更加显著的正向影响;2) 居民环境影响感知和旅游满意度正向影响发展支持度;3) 经济影响感知和横向剥夺感知可通过旅游满意度的完全中介效应间接地影响发展支持度,横向剥夺感知对发展支持度的间接影响更加显著.该文从理论上丰富了传统居民感知与态度的研究,也为国家公园旅游地社区治理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旅游地的发展都要依托社区,只有从社区的角度出发,处理好社区与旅游发展的关系,才有可能获得旅游发展新的突破.本文在资料研究、实地考察和调查问卷分析的基础上,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对盐城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的社区居民的旅游感知差异进行了分析,发现总体上社区居民对现有旅游开发持较为理智的支持态度.还没有形成明显的矛盾支持者和中立者,目前仍以积极支持者和谨慎支持者为主.并在此基础上,从旅游相关性、居住地、年龄等内生变量的角度分析感知差异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选取贵州西江苗寨与肇兴侗寨两个处于不同旅游生命周期的民族旅游村寨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借助社会统计学分析方法,对两地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及态度进行差异性对比研究。研究发现:两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影响感知和态度均以正面效应为主,但两地居民对旅游的影响感知与态度又表现出较为显著的差异性。肇兴侗寨处于旅游发展起步阶段,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正面感知度较强,负面感知度较弱;西江苗寨处于旅游快速发展阶段,居民对旅游负面感知度较强;从两地外部差异性来看,西江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正面和负面效应感知度均要强烈。此外,对旅游发展的态度感知上,两地居民的旅游态度均持赞同态度,差异性不明显。针对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对汉茂陵、唐乾陵风景区居民的实地问卷调查,分析其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方法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的48项指标统计分析,以及应用数学模型求值分析的定量方法。结果汉唐帝陵旅游地居民对旅游业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诸方面的正面影响感知强于负面影响、对发展旅游业持支持态度,但不同收入水平及文化程度的居民对旅游业的感知强度存在差异。结论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是研究旅游影响性质及其程度的重要途径。开展帝王陵园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程度及其对旅游业态度的调查研究,旨在正确认识居民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策略,促使以汉唐帝陵为依托的汉、唐文化旅游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社区参与与洛带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定量研究方法建立社区居民对洛带古镇可持续旅游发展态度尺度并对古镇进行实证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都是可接受的,证实了量表的实用性,且居民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旅游给个人和古镇带来的经济利益、古镇长远的规划以及游客满意度4方面的感知比较强烈.最后,对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利平 《山西科技》2010,25(2):23-24
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研究是旅游影响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国内学者在借鉴西方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做出了一些尝试。目前,居民对旅游环境影响感知研究较少,大致可分为理论引入、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类型、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感知和态度差异的居民群体聚类研究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宝鸡市金台区胜利村北坡农家乐社区为例,研究乡村民俗旅游社区居民旅游感知,揭示居民旅游感知规律,为当地旅游发展提供借鉴。方法通过实地问卷调查和居民访谈来取得资料,利用SPSS软件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发现,乡村民俗旅游发展目前带给社区居民的经济利益是有限的,居民对社区环境变化态度积极,对社会-文化感知态度是多元化的。结论乡村民俗旅游发展会对社区居民产生全面影响,居民旅游感知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旅游管理者、开发者及研究者应该对旅游感知高度重视。北坡农家乐社区旅游发展处于初期阶段,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其管理、支持和引导。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事件旅游举办城市的旅游影响感知居民分类及影响因素在文献中讨论较少.以常州2013年中国花卉博览会为例,首先对事件旅游影响感知测量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然后以5个事件旅游影响因子作为分类依据,利用快速聚类法对居民群体进行聚类分析,最后采用多项名义变量逻辑斯回归模型分析居民事件旅游影响感知群体分类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可以将被调查居民分为淡漠支持者、矛盾支持者、理性支持者和热情支持者;居民分类的显著影响因素为性别、年龄和居住时间、与旅游业的相关程度、居住区域,同时结合深度访谈分析相关因素的影响机制.识别旅游地具有不同特征的群体,最小化潜在的消极影响,可以最大化居民的支持程度,对事件旅游的成功举办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社区增权理论,创新性地构建以旅游社区心理所有权为中介变量的研究模型,探讨社区增权、旅游社区心理所有权、居民对乡村旅游发展支持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乡村旅游社区居民的实证研究,揭示社区增权的四个维度影响居民支持乡村旅游开发态度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社区增权是影响居民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经济、心理、社会增权正向影响旅游社区心理所有权和支持乡村旅游发展,旅游社区心理所有权部分中介经济、社会增权与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完全中介心理增权与支持乡村旅游发展。通过对乡村旅游发展同居民态度关系的探索性研究,推动乡村旅游社区参与,促进社区增权。  相似文献   

18.
有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问题较敏感.从分析旅游开发初期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态度进行研究,指出了在开发回族民俗文化旅游的过程中,应处理好社区居民受益与旅游发展、旅游者与回族民俗文化开发以及旅游经济与其他经济的发展关系,提出了今后宁夏回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路径,即家族内部联合开发旅游和旅游开发与地方民族产业发展结合.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周庄古镇旅游区为例,运用问卷调查、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周庄古镇居民在旅游发展背景下的文化保护态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居民文化保护态度由文化保护相关知识认知、文化保护认可、保护行为倾向三个维度构成,古镇居民对于古镇文化保护认可度较高,并表现出积极的保护行为倾向,但对于古镇历史文...  相似文献   

20.
社区居民作为旅游目的地利益相关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是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本文正是以泰山为例,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通过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泰山居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参与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居民参与的态度、形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社区居民如何参与旅游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