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手术野不剃毛备皮与剃毛备皮对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术日只清洁手术部位皮肤不剃毛备皮,对照组术日用一次性备皮刀剃除手术部位所有毛发备皮,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皮肤细菌培养结果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皮肤细菌培养结果及切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手术部位剃毛备皮不能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且不剃毛备皮法既能减轻患者不适和痛苦,还具有省时、省力、简便、快捷、患者容易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四肢骨折病人手术前不剃毛备皮法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对四肢骨折病人手术采用不剃毛备皮法替代传统剃毛备皮法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四肢长骨及邻近关节骨折的择期手术病人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不剃毛备皮的实验组和按传统方法提前1d剃毛备皮的对照组各60例,分别在术前30min和术后24h内予术野皮肤采样进行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并统计两组术后的切口感染情况。结果两种备皮方法在培养微生物数和术后切口感染率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值均>0.05)。结论四肢骨折病人术前不剃毛备皮法并不影响术后切口的愈合,而且能减少病人不必要的痛苦和不适,具有省时、省力、降低医疗费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皮肤准备方法对术后切口愈合及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术前采用不同皮肤准备方法 、不同皮肤准备时间手术患者的术后切口愈合、切口感染率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交叉设计方案,在4个临床科室7个病区不同时间对手术患者采取不同的术前皮肤准备方法 ,即术前晚清洁、剃毛,术前2h清洁、剃毛,术前晚清洁、不剃毛和术前2h清洁、不剃毛,所有患者均沐浴并用肥皂清洁术区两遍.结果 共收集病例1505例,术前晚清洁、剃毛364例;术前2h清洁、剃毛375例;术前晚清洁、不剃毛374例;术前2h清洁、不剃毛392例.统计结果 显示,剃毛与不剃毛组闻切口愈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切口感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不同皮肤准备时间组间术后切口愈合、感染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彻底清洁皮肤后,与剃毛方式相比,术前皮肤准备只清洁不剃毛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更好,不剃毛备皮不增加术后切口感染率.有效清洁是术前皮肤准备的关键;临床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皮肤准备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备皮方法对普外科手术术野皮肤状况及对术后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予以不剃毛备皮法和剃毛备皮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前皮肤损伤情况和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在放大镜下可见皮损23例,占38.3%;肉眼可见皮损3例,占5.0%;实验组无皮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占3.4%;对照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3例,占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部分普外科手术前的皮肤准备中,可以采用不剃毛备皮法能减少对皮肤的损伤,降低切口发生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不同备皮方法对术前术野皮肤表面细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前不同去毛备皮方式、不同备皮时间对手术患者术野皮肤细菌含量的影响。方法从普通外科、心血管外科、妇科及骨科随机抽取择期手术患者161例,分别进行不同备皮方式的处理:A组,术前1d晚上常规剃毛沐浴加术区肥皂清洁2遍;B组,术前2h常规剃毛沐浴加术区肥皂清洁2遍;C组,术前1d晚上不剃毛(必要时仅剪去手术切口周围10cm范围长于1cm可能影响手术操作的体毛)沐浴加术区肥皂清洁2遍;D组,术前2h不剃毛沐浴加术区肥皂清洁2遍。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30min进行术野细菌采样并送细菌室培养。结果在细菌检出率方面,剃毛组(A+B)和不剃毛组(C+D)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备皮时间(A、B、C、D)组间检出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没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检出。术野皮肤表面细菌含量结果与细菌检出率结果相似。结论术前沐浴加术区肥皂清洁2遍能很好的清除术野皮肤表面细菌,彻底清洁后皮肤表面细菌菌落数与术区是否剃毛相关而与备皮时间无关。  相似文献   

6.
腹部手术传统的常规备皮法是清洁手术野皮肤和剃除毛发,以预防切口感染,利于术后切口愈合。有关只清洁手术野皮肤不剃除腹毛备皮法这一问题,目前尚有争议,为此,我们从1988年1月至1989年12月对186例腹部手术病人作了不剃毛备皮和剃毛备皮的切口愈合对照观察,发现不剃毛备皮简便易行,不增加切口感染也不影响切口愈合,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7.
剃毛与不剃毛在术前备皮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外科手术前进行手术野清洁和备皮被列为外科手术前护理常规之一,为了对术前采用剃毛备皮法和不剃毛备皮法进行了一些实验性研究,结果显示两种备皮法对皮肤无菌准备质量及切口愈合影响差异无显著,且不剃毛备皮法能减少病人不必要的不适和痛苦,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2种不同术前备皮方法的手术切口感染情况。方法将609例普外科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术前2 h用健之素牌手消毒剂擦洗术野皮肤加剪毛备皮;对照组术前2 h用肥皂水擦洗术野皮肤加剪毛备皮,比较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率。结果实验组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术前采用健之素牌手消毒剂擦洗加剪毛备皮法在预防手术切口感染方面明显优于肥皂水擦洗加剪毛备皮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髋关节置换手术采用术前1 d代替传统备皮法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病人165例,按入院的顺序随机分为术前1 d不剃毛消毒包扎备皮的实验组和传统方法提前1 d剃毛备皮的对照1组及提前1 d剃毛消毒包扎备皮的对照2组,进行了实验性研究.[结果]3种备皮法对皮肤无菌准备质量及切口愈合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剃除手术野皮肤汗毛消毒包扎备皮法可行.  相似文献   

10.
术前备皮对胸腔手术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常规术前剃毛备皮对胸腔手术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以60例拟行胸腔手术的患诬蔑国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剃毛组和简单清洁皮肤组。在皮肤准备16h后对术野皮肤进行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测定,并统计两组术后的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 显示两组在术前皮肤准备16h后的皮肤采样中细菌的种类及菌落计数及两组的手术切口感染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胸腔手术术前1d剃毛有着诸多缺点,而且无助于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剪毛备皮法与传统剃毛备皮法的临床效果,以便更好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4年3月~2015年3月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实验组(剪毛备皮组)40例,对照组(剃毛备皮组)40例。实验组用电动剪毛器进行备皮(术前2 h),并在患处涂抹"娇娜"抑菌剂,以防手术部位感染;对照组用止血钳夹刀片进行备皮。记录备皮时操作的时间,评估备皮后患者头皮损伤程度以及患者反馈的满意程度。术前30 min采样80例患者手术部位的细菌并进行培养,通过检测细菌的出现比率比较两种备皮方法的优劣。结果两组头皮损伤程度,实验组良好9例,优等31例,对照组差级别4例,中等10例,良好14例,优等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备皮后患者反馈满意度,实验组40例均无疼痛,35例无瘙痒,5例瘙痒,31例感觉良好,9例感到不适,对照组33例感到疼痛,7例无疼痛,30例瘙痒,10例无瘙痒,37例感到不适,3例感觉良好,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两组手术部位细菌48 h的培养,实验组40例中检测出5例有细菌滋生(12.5%),对照组有38例细菌滋生(95%),对照组细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备皮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电动剪毛备皮法结合"娇娜"抑菌剂与传统的剃毛备皮法相比较有很大优越性,手术部位细菌感染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头皮损伤度大幅度减少,因此在神经外科手术术前患者皮肤准备方法中电动剪毛备皮法是一种较好的备皮方法。  相似文献   

12.
手术区备皮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术前备皮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切口感染,到目前为止,国内外采用的备皮方法有剃刀或保险刀备皮、轧刀及电轧刀备皮、化学脱毛剂备皮、电针拔毛、蜡拔毛等方法.一些学者的研究资料证实剃毛备皮可造成皮肤损伤,不但不能降低感染率,反而使感染率增加;而采用清洁手术野皮肤、轧刀备皮、化学脱毛剂等不剃毛备皮法可以避免或减少皮肤损伤,保持皮肤完整性,减少切口感染的机会,减少病人的不适和痛苦,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长久以来,我国对会阴部进行术前备皮,都采用剃毛法。剃毛备皮被视为是手术前的一项常规且必须的工作。但近几年来,会阴部术前剃毛备皮法,遭到了学术界的质疑。众所周知,良好的术前护理,关系到术后切口感染率和切口愈合的快  相似文献   

14.
董娜 《天津护理》2018,26(3):336
目的:比较剪毛备皮法与剃毛备皮法在妇科宫腔镜手术前准备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妇科宫腔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术前采用剪毛备皮法备皮,对照组50例,术前采用剃毛备皮法备皮,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会阴部细菌培养情况、患者备皮情况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会阴部细菌培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备皮效果比较,观察组皮肤受损度、备皮时间、患者满意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剪毛备皮法在妇科宫腔镜手术术前准备过程中缩短了备皮的时间、保护了患者皮肤的完整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2种不同皮肤准备方法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择期行骨科手术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于术前1d下午、晚上及术晨应用安尔碘Ⅲ型抗菌沐浴液进行全身沐浴;对照组患者于术前1晚、术晨剔除术野毛发后常规沐浴。比较2组患者术前30min术野皮肤表面菌落数检出率、伤口感染率以及患者舒适度评分、皮肤出现损伤/过敏、护士皮肤准备耗时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前30min术野皮肤细菌检出率、切口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皮肤出现损伤过敏例数及护士皮肤准备耗时低于对照组,患者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尔碘Ⅲ型抗菌沐浴液可有效减少骨科手术患者术前皮肤菌落数、降低感染率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及减轻护士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正切口感染是院内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发生将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增加患者痛苦、加大护理难度,为了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外科手术前皮肤准备成为必要。术前手术区剃毛备皮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作为护理常规一直沿用至今,然而随着对术前皮肤准备方法的研究日益增多,术前剃毛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观点受到质疑。1971年Seropian等~([1])首次对这种备皮方法提出了质疑,此后不剃毛备  相似文献   

17.
手术前备皮方法-剃毛与不剃毛的实验研究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手术前清洁皮肤剃除手术野的毛发,被列为外科手术前常规,其利弊如何,已有学者提出异议,笔者做了一组临床实验证明:剃毛备皮组24h后皮肤表面细菌存留数明显高于不剃毛备皮组。剃毛备皮组每平方厘米细菌菌落数在8个以上者有17例,不剃毛备皮组仅4例。两组备皮后24h表面单位面积菌落数有显著意义(P<0.01),为此,剃毛备皮法易增加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备皮不剃毛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穿刺处感染的影响。方法将300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均于手术前1天沐浴加肥皂水清洁术区皮肤三遍,实验组仅剪去可能影响手术穿刺的阴毛,于术前2h用清水清洗会阴部。对照组常规剃去会阴部所有的阴毛及汗毛,术前2h用清水清洗会阴部。并对两组术后穿刺处感染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后穿刺处感染发生率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前备皮不剃毛不会增加术后穿刺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术区不剃毛备皮在巨型黑色素毛痣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科60例巨型黑色素毛痣切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围手术期术区不剃毛备皮,对照组围手术期术区常规剃毛备皮,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区感染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区感染略大于对照组,术区恢复情况等同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进行巨型黑色素毛痣切除术时围手术期术区可不进行剃毛备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2%葡萄糖氯己定皮肤消毒液备皮法与传统剃毛备皮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12月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2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96例和干预组110例.对照组患者术前使用一次性备皮刀按操作常规进行备皮,干预组则使用2%葡萄糖氯己定皮肤消毒液进行备皮.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护士操作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的情况.结果 干预组护士操作时间为(3.22±1.22) min,短于对照组的(10.32±2.33)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3,P<0.05).患者满意度包括疼痛感、皮肤发红和皮肤完整性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为39.679,84.196,23.662;P <0.01).对照组患者术后14 d内切口感染总体发生率为3.13%,低于干预组的3.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76,P=0.707).结论 采用2%葡萄糖氯己定皮肤消毒液备皮法对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没有明显影响,但可显著缩短护士操作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