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析新安医家程从周血证诊疗思路。程从周所著《程茂先医案》集中体现了其诊疗思想和学术经验,其擅用人参、黄芪温补培元,属新安医学中的"固本培元派";运用温补的诊疗思想亦体现在其诊治血证多运用补中益气法,遣方用药以参芪益气养血。  相似文献   

2.
新安医家吴楚是新安医学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吴楚医案《吴氏医验录》几则血证医案,代表了吴楚诊治血证的水平,体现了吴楚血证诊治的特色,吴楚临证重视温补,善用补中益气法,注重脉诊,在血证的诊治中亦善用温补之品,认为血证以虚损为主,失血日久必虚。本文通过对《吴氏医验录》血证医案的分析,从而总结吴楚临证辨治血证多补血、摄血并举,重视温补脾肾的学术特色,以期为中医临床血证诊疗提供思路,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3.
试述新安“温补培元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图法分类号R289.1温补培元方是在研究新安温补培元医家医案中总结出来的代表方剂,该方由人参、黄芪、附子、黄柏、山茱萸等13味中药组成。现就其设计原理、方法等试述如下。1温补培元治法的提出新安自明·汪机始,出现了一批善用“温补培元”方药的医家群体,...  相似文献   

4.
对新安医家汪机《石山医案》中的血证医案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认为汪机诊治血证以健脾益气为主,兼调和肝、脾二脏,重视补脾养胃,从气血生化之源着手以治其本,但不过于温补,亦会少佐凉血止血药,以顾其标。  相似文献   

5.
温补培元方对脾虚大鼠细胞因子IL-2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补培元方由人参、黄芪、附子、黄柏、山萸肉等13味中药组成,是从新安温补培元医家汪机、孙一奎、郑重光、吴楚等1 400余例运用温补培元法的医案中,用Microsoft Visual FoxPro编译程序进行统计,并根据这些医家的配伍规律,总结而成的.为了进一步研究该方温补培元作用机制,采用大黄复制大鼠脾虚模型,用该方进行治疗,观察脾虚大鼠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变化,来阐明该方对改善脾虚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安医家孙一奎,其一生潜心医学,医术精湛,著述有《赤水玄珠》、《医旨绪余》、《孙氏医案》,在其著作《赤水玄珠》第九卷中专设血证一门,各科血证共13章节,论治详细,颇具特色,在其《医旨绪余》和《孙氏医案》中亦有关于血证的精彩论述,通过对孙一奎《赤水玄珠》中各科血证诊疗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孙一奎临证辨治血证多补血止血并举、重视温补、不纯用寒凉的学术特色,同时能够为中医临床诊疗血证提供思路,更好的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7.
新安医家中存在温补一派:汪机阐发营卫,主用参芪以补营气、胃气之不足;孙一奎阐发命门动气,以温补下元为重;吴楚私淑东垣,善用甘温益气之法;程杏轩兼收并蓄,撷前贤温补精华,受张景岳影响最深。温补派不能等同于温补培元派,汪机作为温补培元之代表人物似欠准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新安医家运用“固本培元”法防治疾病的相关证治规律.方法 选取12位新安医家的12本医籍,运用“固本培元”法共678条医案,建立数据库,运用SAS 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案中出现的症状主要为:脾气虚(腹胀、腹痛、便溏),肾气虚(腰膝酸软、眩晕、小便清长),肾阳虚(畏寒、下肢肿、腰痛);常用药物为人参、黄芪、白芍、茯苓、甘草、当归、陈皮、附子等.由数据挖掘出的基本方(KDD)为: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白芍、当归、陈皮、半夏、柴胡、附子、肉桂、鹿角、紫河车、黄芩、知母.结论 “固本培元”法的治疗重点在于脾、肾并治,以补脾气、温补脾阳,补肾气、温补肾阳和督脉等为其基本治法.经过数理分析和数据挖掘,得到了一些有效药物,常见症状,常用药物和症状的组合及基本方.为今后临床治疗及实验研究提供了依据和研究线索,为新安医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9.
新安医家“固本培元”法临床应用的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新安医家运用"固本培元"法防治疾病的相关证治规律。方法选取12位新安医家的12本医籍,运用"固本培元"法共678条医案,建立数据库,运用SAS 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案中出现的症状主要为:脾气虚(腹胀、腹痛、便溏),肾气虚(腰膝酸软、眩晕、小便清长),肾阳虚(畏寒、下肢肿、腰痛);常用药物为人参、黄芪、白芍、茯苓、甘草、当归、陈皮、附子等。由数据挖掘出的基本方(KDD)为: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白芍、当归、陈皮、半夏、柴胡、附子、肉桂、鹿角、紫河车、黄芩、知母。结论 "固本培元"法的治疗重点在于脾、肾并治,以补脾气、温补脾阳,补肾气、温补肾阳和督脉等为其基本治法。经过数理分析和数据挖掘,得到了一些有效药物,常见症状,常用药物和症状的组合及基本方。为今后临床治疗及实验研究提供了依据和研究线索,为新安医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新安医家汪廷元所著的《赤崖医案》中的几则血证医案,体现了汪廷元诊疗血证的学术思路,反映了汪廷元的临证水平。汪廷元临证详审病因病机,注重脉诊,见血不妄止血,寒热并用,强调治病求本。文章通过对《赤崖医案》血证医案的分析、总结,认为汪廷元临证辨治血证审因求证,脉证合参的学术思路,以期为中医临床血证的诊疗提供思路,更好的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1.
汪机是明代著名新安医家之一,通过探析其《石山医案》13例血证医案以及《医学原理·血门》,总结其辨治血证的特色。汪氏认为血病之因有四:虚、滞、热、寒,治疗以补血调血为基本大法,妙用四物汤法,调营血助血运。临床治疗中,多用参芪归术之类甘温益气活血健脾,少佐引经药物,清泻脏腑经络之血热。同时汪氏还强调远色节食,养性存心。  相似文献   

12.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继续运用数据挖掘分析方法 对新安医家运用"固本培元"法防治疾病的相关医案进行分析,找出其病症特点与用药规律,进一步挖掘出相关的证治规律,为新安医学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安医家叶熙钧《东山别墅医案》中治疗血证验案30则,揭示叶熙钧血证辨治学术思想及方药特色。[方法]以《东山别墅医案》中血证验案30则为研究对象,结合《内经》《金匮要略》《景岳全书》《血证论》《陆川本草》等相关论述论著与叶氏学术思想,阐释叶氏血证验案,综合分析其辨治学术思想及方药特色。[结果]从《东山别墅医案》治血验案可知,叶氏辨治血证擅长从"和"入手,重视调和脏腑气血阴阳,立育阴泻热之法,喜用甘寒鲜品,佐以甘平和络,体现了叶氏的辨治与用药特色。[结论]叶熙钧临证治血特色突出,后学若能结合经典和叶氏论著对相关医案进行深入挖掘研究,则对中医血证辨治思想有更开阔的认识。本研究结果,拓展了临证治血思路,有助于提升临床辨治血证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程朱理学对新安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新安医学固本培元派代表人物汪机、孙一奎援引理学原理阐释医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营卫一气说"和"命门动气说",同时临床治疗承袭理学传统,推崇《周易》天尊阳贵之理,善用温补药物(如人参、黄芪等)扶助阳气,达到固本培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汪机《石山医案》中所载医案进行分析,总结并探讨了汪机温补培元的学术思想及用药规律。汪机取法李东垣,喜用甘温之参芪以补脾胃元气,并倡导"参芪双补"说;擅于阴中求阳,在温阳之剂中加入滋阴之品。其用药柔和,常补中有泻,加入陈皮、枳实等行气之品以求补而不滞。  相似文献   

16.
继金、元时期刘河间、朱丹溪之学广为传播之后,在医学界产生了用药偏于苦寒,常致克伐脾胃、损人元气的流弊。直至明代中叶,以江苏,浙江的南部和皖南等江南地区,崛起了以培元温补为学术贝解的医学流派,这对纠正时弊和医学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他们在医学理论和实践方面,强调用参、芪扶正培元,并发展了命门学说,其中皖南新安地区培元(温补)派的形成,对当时医学界的影响也很巨大,今作浅述于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新安医家吴澄所著《不居集》中有关血证论治的医论、医案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吴澄辨治血证的学术特色。其将纷繁复杂的血证病因、病机归纳为血证八法统纲来以点明血证病机;用易学理论帮助理解血证病机,医易互参,颇具特色;着重阐发血证亦可源自外损,不惟内伤,其中风寒为病者最多;强调血证治疗各法中均需顾护脾胃,并创立“理脾阴”一说;气为血帅,尤重于理气治疗血证,如补中气、温阳气、行气滞、降气逆;治疗血证有因肝气逆、肝火上炎者,强调不妄用苦寒,以免伐肝。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新安固本培元思想与江浙温补派思想的区别与联系。[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等方法,以汪机、薛己、徐春甫、孙一奎、赵献可、张介宾等医家及相关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纵向梳理与横向分析。[结果] 以汪机、徐春甫、孙一奎等医家为主体的新安固本培元思想,与以薛己、赵献可、张介宾等医家为主体的江浙温补派,形成背景相同,思想主张相近,均强调元气的作用,重视脾肾二脏,阐发命门理论,且均偏重温补,反对滥用寒凉。但两者的思想核心并不相同,新安固本培元思想偏重于“阴阳一太极”,强调元气为生化之源与生命根本动力的作用,主张以后天补养先天,激发先天生生之机,继而反养后天,临证善用人参、黄芪等气血并调、脾肾同补,以培固元气;而江浙温补派偏重于“太极分阴阳”,更加重视太极划分以后阴阳二气对后天阴阳的充养,即强调命门水火的阴阳互根、互用之性,主张直补先天,进而以先天养后天,临证善用六味丸、八味丸等加减合方,以滋真阴真阳。[结论] 两派学术主张同中有异,医家之间相互影响,属于交叉互融的关系,可同属于易水学派的支脉,即广义的温补派范畴。  相似文献   

19.
孙一奎是明代著名新安医家,也是温补学派代表医家之一。所著《孙文垣医案》蕴涵其丰富的学术思想和临床辨治经验。从其医案可以了解到孙一奎临证辨治疾病具有如下规律:元气受病,多从三焦辨治;温补之法,多法益气健脾;气虚发热,多遵甘温除热;痹证论治,多系痰湿相关;补肾固本,多温阳血肉之品。  相似文献   

20.
明代新安医家孙一奎为温补学派的代表医家。《孙文垣医案》记录了孙氏多则治痹验案,反映了其独具特色的治痹思想和方法:善用温补之品培补下元,活用四妙散祛邪扶正,巧用二陈汤加味化痰通络,注重情志调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