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AMVT)诊断与治疗方法,以提高该病的治愈率。方法通过对既往手术、非手术治疗的21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的回顾性总结。结果3例早期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经溶栓、抗凝治疗,预后良好。18例行手术治疗,12例痊愈,6例死亡,死亡原因为中毒性休克和多器官衰竭。结论加深对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认识,由于MVT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特征,通过早期影像学检查可对AMVT做出正确的诊断,并通过早期手术可以降低MVT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总结12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诊治经验,分析AMVT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结果12例病人均以急腹症或肠梗阻收住院,术前明确诊断者9例,其中24h内确诊者仅3例,全部患者行手术治疗,均治愈。结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是早期诊断的关键,及时手术行肠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最有效方法,切除足够范围肠段及早期抗凝是预防复发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3.
孙蓓蕾  宋毓飞 《江西医药》2007,42(7):613-615
目的 分析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2年1月~2006年12月确诊的14例AM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AMVT患者,年龄23~82岁,平均67.2岁;主要症状有腹痛(14/14)、腹泻(8/14)、便血(6/14)、恶性呕吐(6/14),主要体征有腹部压痛(14/14)、腹膜炎体征(4/14)、移动性浊音(6/14).2例拒绝手术者均死亡,12例手术者在住院期间死亡3例,出院后死亡3例,死因分别为急性心肌梗死或脑梗死.结论 AMVT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特征,早期CT检查或肠系膜血管造影可对AMVT做出正确的诊断,早期手术可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主要分析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Rhee等方法进行实验分组。其中,病周期<4d,为AMVT组,病周期>4d为CMVT组。结果在33例MVT患者中22例的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患者中,其中患者的年龄一般在19~75岁之间(平均48.9岁)。该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表现为腹痛、腹部膨隆、腹胀、腹膜刺激征,其中呕吐68.2%,发热36.4%,误诊率59.1%,其中手术治疗17例,有死亡7例,治愈10例,另外溶栓治疗5例痊愈。结论早期腹部CT结合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可对早期AMVT做出正确的诊断,早期溶栓或手术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谢文涛  査斌山  朱化刚 《安徽医药》2013,17(11):1889-1891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连续收集30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的临床资料。结果肝硬化及脾切除患者更易发生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cute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AMVT),首发症状常为腹痛,影像学检查是诊断AMVT的主要手段。11例经超声检查、16例行CT检查,3例经MRI检查确诊。抗凝治疗组16例,好转率81.25%,而非抗凝对症支持治疗14例,好转率仅为57.14%。抗凝治疗组临床好转率明显好于非抗凝组,且有较低的中转手术率。结论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正确的诊断是治疗该病的关键,有效的评估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好转率降低中转手术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陈玉强  常艳  李颐红 《河北医药》2013,35(9):1376-1377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AMVT)是引起肠缺血的少见原因,占所有肠缺血的1.5%~15.0%[1]。临床上,AMVT的症状和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相似。AMVT的预后较肠系膜动脉栓塞为好,统计表明,AMVT的病死率为30%,而肠系膜动脉栓塞为50%~90%[2]。由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抗凝治疗,AMVT的病死  相似文献   

7.
<正>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AMVT)作为肠道缺血疾病的原因之一,发病率相对较低。据不完全统计,AMVT约占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16%[1]。由于AMVT早期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因此其初步诊断较为困难,从而导致病情进展、死亡率较高。为完善和提高AMVT的诊治水平,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3例笔者所在科200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AMVT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早期宫颈癌15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玉琴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8):1275-1276
目的 通过对15例早期宫颈癌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总结,强调早期宫颈癌规范化手术及综合治疗的重要性。方法 对15例患者进行了规范化手术及综合治疗,并对早期宫颈癌手术范围、手术要点和综合治疗模式等进行分析。结果随访3年,无一例复发。结论 按临床分期标准不应随意扩大手术范围,手术操作必须规范,加强综合治疗,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9.
14例创伤性膀胱破裂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创伤性膀胱破裂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创伤性膀胱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治疗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本组13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包括膀眈修补术、膀胱造瘘术;1例行保守治疗,留置导尿管引流,14例患者治疗后排尿均正常,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逆行膀胱造影是诊断膀胱破裂最可靠的检查方法,对创伤性膀胱破裂应积极行膀胱修补术,保守治疗应掌握其适应证。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伤性骑跨横窦型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取本院2008-2012年收治的30例外伤性骑跨横窦型硬膜外血肿病患者,分析患者的诊断特点以及治疗方法。结果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30例患者中有3例进行保守治疗,其余26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1例在治疗中死亡。接受治疗的2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外伤性骑跨横窦型硬膜外血肿病患者治疗预后的情况比较良好,患者一旦确诊,必须要尽快进行手术治疗,避免出现病情恶化,早期诊断和手术是对患者成功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单纯小肠破裂130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单纯性小肠破裂的诊断水平。方法:总结作者诊治过的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单纯性小肠破裂130例临床经验。结果:术前确诊为单纯性小肠破裂者30例,其余100例均在手术探查中确诊。破裂口大小为0.5-3cm,治愈率为92.3%,死亡率为7.7%。结论:掌握单纯性小肠破裂的特点,早期诊断,掌握好探查指征,早期手术,可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rimary small intestine lymphoma,PSIL)的临床表现、CT特点,提出临床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15例PSIL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平均51.6岁。PSIL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肿物、肠梗阻、消化道出血及消瘦;血CEA、CA199均正常。术前15例均行CT检查,CT初诊检出肿瘤15例,定性诊断准确12例;15例中,11例行消化道钡餐检查,4例检出病变,仅1例提示淋巴瘤可能。1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结果为PSIL,术后1年生存率为85.7%。结论PSIL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消化道钡餐诊断率低,CT扫描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早期诊断对改善PSIL的预后十分重要,积极手术切除和辅助化疗可以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断和治疗儿童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8例术前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怀疑小肠病变的患儿行腹腔镜探查术,15例确诊后14例经右下腹延伸小切口,提出肠管在腹腔外手术,1例免于手术;3例病因不明.结果:14例患儿均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40~90 min,平均75 min.术后5~10 d出院,无任何并发症.结论:小儿腹腔镜具有创伤小、安全可靠、诊断率高等特点,可替代剖腹探查术,适用于不明原因的儿童下消化道出血病例,尤其怀疑小肠出血.  相似文献   

14.
李志富 《安徽医药》2004,8(5):364-364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小肠穿孔的诊断、治疗.方法对12例小儿外伤性小肠穿孔的诊断、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2例小儿外伤性小肠穿孔均治愈.其中2例为小肠系膜挫伤致迟发性小肠穿孔,1例行肠切除治愈;另1例因误诊时间较长,行小肠造瘘,6个月后关瘘治愈.结论小儿外伤性小肠穿孔应早期正确诊断,及时手术;术后合理应用全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5.
鲁猛  戴向晨  罗宇东 《天津医药》2012,40(7):736-737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03年1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36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6例患者,急性栓塞26例,慢性闭塞基础上的急性血栓形成10例;手术治疗27例,行单纯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4例,单纯坏死肠段切除术10例,肠切除及取栓术11例,肠切除及血管旁路术1例,肠切除、取栓及血管旁路术1例,治愈13例,死亡14例;保守治疗9例,好转7例,死亡2例;总死亡率44.4%。20例随访期间,术后再发本病者1例,经肠切除及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治愈,余经彩超证实均无再发肠系膜上动脉闭塞迹象。结论:对高度怀疑本病者应尽早行CTA或DSA检查,早期改善动脉供血、综合手段重建肠系膜上动脉是提高存活率和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儿病历资料。结果 17例患儿均顺利恢复。炎性梗阻症状消失,院外随访未见不适。结论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儿童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安全有效的,但应动态观察病情发展,当患儿症状逐渐进展,应及时实施手术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7.
肠梗阻患者手术时机选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肠梗阻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探讨肠梗阻患者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57例经手术治疗的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治疗的临床经验。结果该组患者中小肠梗阻77例,大肠梗阻80例,梗阻主要病因为肿瘤69例(43.9%),粘连53例(33.8%),术前明确诊断105例(66.9%);急诊手术70例(44.6%),急诊手术组术前明确诊断率(32,45.8%)低于非急诊手术组(73,83.9%),相比有统计学差异;术后发生并发症20例(12.7%),死亡1例(0.64%)。其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恶性肿瘤46例(56.1%),术后发生并发症14例(17.1%),均明显高于60岁以下患者(30.7%、8.0%),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准确的判断手术指征并及时把握手术时机是改善患者治疗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1月在我院经病理证实的28例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小肠原发恶性肿瘤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贫血、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腹泻、发热、黄疸;发生部位以十二直肠最常见[12例(42.86%)],空肠次之[9例(32.14%)],回肠最少[7例(25.00%)]:恶性间质瘤、腺癌、恶性淋巴瘤、黑色素瘤、平滑肌肉瘤的发生率分别为42.86%( 12/28)、35.71%( 10/28)、14.29%(4/28)、3.57%( 1/28)、3.57%( 1/28);十二指肠肿瘤的术前诊断率较高,而空回肠肿瘤术前诊断率较低.结论 小肠原发恶性肿瘤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诊断较困难,应综合多项检查,必要时行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少见疝发生的原因、预防和诊治。方法对我科1999年7月至2012年12月发生的10例围手术期少见疝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主操作孔疝,2例乙状结肠造口旁沟疝,1例盆底腹膜裂孔疝,1例脐外侧襞裂孔疝,患者均需行急诊手术,有2例发生小肠坏死需行肠管部分切除术,1例出现切口感染。结论主操作孔、盆底腹膜裂孔、脐外侧襞裂孔和左结肠旁沟间隙是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后留下的人为缺损,可能发生腹壁疝或腹内疝,一旦发生应尽早手术以避免肠坏死的吧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