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ICU护士疼痛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自2017年1月起创建品管圈小组,确定活动目的和内容,安排计划,2017年设为实施后,2016年设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效果。结果:实施后护士的疼痛理论相关知识评分、疼痛评分使用的正确率和标准化管理的合理实施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实施后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宣教、护理服务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ICU疼痛护理质量管理中,能有效提高护士疼痛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管理对护士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提升作用。方法:浙江省青田县人民医院自2013年对内科护士实施优质护理管理,选取优质护理管理前后各50例患者和20例护士为研究对象,比较优质护理实施前后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变化。结果:优质护理管理实施后,护士在行为规范、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安全管理等护理质量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优质护理管理实施后,患者在技术水平、礼仪服务、住院环境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优质护理管理能够使护理更加贴近患者,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夯实基础护理,有效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人性化护理管理提高产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18名在职护士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比较管理前后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工作压力、护理质量以及医护患的满意度变化。结果:人性化管理后,健康教育、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记录等方面的护理质量均高于管理前(P〈0.05)。护士的工作压力小于管理前,工作积极性评分高于实施前,医生、护士、患者的满意度均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产科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减少工作压力,改善护理质量和医护患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中医体质辨识结合个体化健康指导在老年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医院老年科于2021年3月开始实施中医体质辨识结合个体化健康指导方案,将2020年3月—2021年2月设为实施前,将2021年3月—2022年2月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科室护理管理评分、护士的考核成绩及护士和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评价。结果:实施后老年科中医护理、个体化服务、护患沟通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老年科护士的中医理论知识、中医护理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士对管理方案的满意度、患者对老年科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体质辨识结合个体化健康指导是一项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围绕该方案开展护理管理工作调整,能够显著提高护士的中医知识及技能水平,提高了老年科护理管理质量,获得了护士和患者双方的共同好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对针灸科护理人员工作效能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针灸科于2014年1月起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品管圈活动基本知识,成立品质升圈,实施品管圈管理。比较品管圈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工作效能感、护理能力、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变化。结果:护理人员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管理前,护士的团队凝聚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协调沟通能力高于管理前(P0.05),护理人员的护理文书、基础护理、行为规范、操作技能等护理质量方面的评分均高于管理前,患者满意度亦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品管圈管理能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效能感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品管圈管理在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4~2015年,自2015年1月起在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病区实施品管圈管理,由12名儿科护士组成品管圈小组,利用头脑风暴等方法确立主题,制定对策,全面改进儿科护理管理质量,以年终护理部的护理质量调查结果为准,比较品管圈实施前后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品管圈管理后,基础护理、健康教育、专科护理、护理文书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儿及家属满意度为99.4%,显著高于实施前的91.5%(P0.05)。结论:品管圈应用于儿科护理质量管理,能够全面改善各项护理质量,创造良好的护理工作氛围,有效提高了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在肝胆外科80后护士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衢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名在职护士为研究对象,通过成立品管圈,选定活动主题,把握现状,设定目的,制定对策,进行品管圈管理,比较品管圈管理前后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自我效能感、工作压力以及护理质量分变化。结果:品管圈管理后护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自我效能感高于管理前,压力感小于管理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管理后,护士的护理文书、基础护理、行为规范、操作技能等护理质量方面的评分均高于管理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管理充分发挥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尽其才,减轻工作压力,改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评价品管圈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门诊输液室自2013年1月在护理管理中开始应用品管圈活动,分析影响门诊输液室护理质量的因素,确定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变化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的护理质量,无论是业务技术、护士服务意识、输液质量还是岗位职责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对主动服务、心理疏导、健康教育、输液环境、护理责任心等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实施品管圈活动,能够改善护理质量,促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60例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患者中30例选自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前,作为对照组;其余30例选自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后,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士对患者健康教育的质量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后护士健康教育的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且护理差错次数低于实施前,实施后总满意率(96.7%)高于实施前(80.0%),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组长责任制的层级管理模式在儿科中医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成效。方法:医院儿科病区于2022年3月采用组长责任制的层级管理模式,将2021年9月—2022年2月的60例患者设为实施前,将2022年3—8月的60例患者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士的中医护理能力评分、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士岗位能力、辨证施护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病历书写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的基础护理落实、健康教育落实、主动巡视、主动沟通、危重症护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儿家属的整体护理满意度为100.00%,显著高于实施前的8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长责任制的层级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儿科护士的中医护理能力,也提高了儿科的中医护理管理质量,改善了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   

11.
王红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10):1127-1128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基层医院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及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方法:对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实施前后患者的护患纠纷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优质护理后患者的护理投诉人数和护患纠纷数明显低于实施优质护理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实施优质护理后表扬护士次数和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实施优质护理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在出院当天和出院30天后实施优质护理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优质护理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基层医院普外科结合自身情况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内科护士护理管理中实施量化指标考核的效果。方法:医院自2017年开始在心内科护士管理中实施量化指标考核,为实施后。2016年没有实施量化指标考核,为实施前。评估实施前后心内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后心内科护士工作们满意度评分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心内科护士的管理中,实施量化指标考核的管理方式,可激发护士工作热情,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中医优势与特色专科护理在外科的创新性实践效果。方法:医院自2021年1月起对外科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将2020年设为实施前,将2021年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外科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实施前后外科护士的中医护理技术水平评分及实施前后患者对外科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结果:实施后外科的综合护理能力、中西医护理实践、护理服务能力、持续质量改进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外科护士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评分、中医护理操作能力评分、中医综合护理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对外科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98.80%,显著高于实施前的8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分把握外科护理工作特点,发挥中医优势与特色专科护理的作用,能够显著提高外科的护理管理质量,提升护士的中医护理水平,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构性授权理论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医院为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质量,激发护士工作热情,于2017年11月在护理管理中实施结构性授权理论,2017年10月设为实施前,2017年11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士自我效能、离职率、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结果:实施后护士自我效能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护士离职率明显下降,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护士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结构性授权理论用于护理管理,能够增强护士的自我效能和工作满意度,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视频式健康教育模式在泌尿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为提升护理管理质量,自2019年3月起,应用视频式健康教育模式于泌尿外科护理管理中,2018年3~10月为实施前,2019年3~10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2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与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泌尿外科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管理过程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视频式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泌尿外科护理管理中效果显著,能明显提升科室健康宣教工作质量,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护士分层管理在中西医结合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医院中西医结核科全体护理人员,研究时间为2016~2017年。自2017年起医院开始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将岗位职责、培训安排均按照分层内容进行调整,以2016年为实施前,2017年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管理质量情况,了解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宣教、护理记录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护士和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护士分层管理用于中西医结合科的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管理质量,提高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实施品管群活动后的护理质量与实施前的护理质量比较,观察两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手术物品的准备完善率、切口感染发生率、患者住院和护士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患者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手术物品的准备完善率和切口感染发生率与2011年度实施前比较均呈降低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住院和护士工作的满意度与实施前比较呈上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内科护理中应用责任小组包干制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医院肾内科2017年7~12月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为实施前;2018年1~6月于实施前基础上实施责任小组包干制管理模式,为实施后。评价实施前后护士职业认同感情况(认同评价、社交技巧、社会支持、挫折应对和自我反思),评价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士认同评价、社交技巧、社会支持、挫折应对和自我反思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管理和病区管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分级护理及护理安全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肾内科护理中应用责任小组包干制管理模式可有助于增强护士职业认同感,提高护理质量,让患者得到较好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规范化疼痛管理制度在骨科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6月,2017年1~6月在骨2科病区实施规范化疼痛管理,以其为实施后;2016年7~12月仍采用传统管理模式,以其为实施前,采用数字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实施前后骨科患者的VAS评分变化情况,并采用满意度问卷了解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后骨科患者VA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规范化疼痛管理制度应用于骨科病区,能够改善护理管理质量,加强护士的工作责任心,规范护理行为,提高了疼痛控制效果,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品管圈模式在内分泌科医护一体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10月,自2017年1月起在内分泌科成立医护一体化品管圈小组,由医生和护士共同参与,确立主题为"提升内分泌科医护协作能力及工作质量",对2016年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寻找医护协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升工作质量的方法,在讨论通过后开始实施,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内分泌科的医护协作能力评分,并采用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内分泌科的诊疗能力、医护沟通、团队合作、护理工作、医患关系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内分泌科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品管圈模式能够提升内分泌科医护一体化管理质量,进一步提升医护协作能力,实现了整体医疗护理质量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