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织间内照射是一种新兴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法,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内或受肿瘤侵犯的组织中,通过释放持续短距离的放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限度的杀伤,而正常组织不损伤或微小损伤,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易防护的125碘(125I)和103钯(103Pd)放射性粒子的研制成功、超声和CT影像学技术的进展及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的出现,使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1].现将125I粒子植入在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125碘(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肿瘤是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而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放射治疗包括外放疗和内放疗2种,内放疗即肿瘤内种植的放射源照射.放射粒子永久植入是一种新的放疗方法,该方法近距离照射杀伤肿瘤组织,使放射线剂量分布更适合于肿瘤的形状和大小,随着同位素的衰变,肿瘤照射时间延长,局部接受较高剂量照射,而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少,对患者重要脏器的功能无明显影响.125碘(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已得到肯定.现将136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术中植入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已渐成为一种越来越被重视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它是将微型放射源(125I 粒子) 植入肿瘤内或肿瘤浸润组织,逐渐发出持续低能量的射线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1] .笔者2008年3月~2009年7月对23例恶性肿瘤患者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张进明  郑丽华  王峰  冯和林 《河北医药》2012,34(14):2190-2191
放射性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一直以来,外照射是放射性治疗的主要途径.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低能核素125I和103Pd等的研制成功、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的出现和B超、CT、MRI等引导下种植技术的发展,使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开辟了近距离放射性治疗的新篇章,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近距离放射性治疗是将放射性同位素放置在肿瘤组织5 cm范围内的距离,或者肿瘤组织内[1],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骨与软组织肿瘤有适应证较广、禁忌证相对较少,因此,放射性粒子植入为治疗骨与软组织肿瘤提供了一条新而有效的途径.本文将对放射性粒子植入为治疗骨与软组织肿瘤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术中植入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已渐成为一种越来越被重视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它是将微型放射源(125I粒子)植入肿瘤内或肿瘤浸润组织,逐渐发出持续低能量的射线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笔者2008年3月~2009年7月对23例恶性肿瘤患者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织间内照射是一种新兴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法,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内或受肿瘤侵犯的组织中,通过释放持续短距离的放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限度的杀伤,而正常组织不损伤或微小损伤,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正>自1901年Pierre Curiee首先提出近距离治疗术语,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包括短暂性植入治疗和永久性植入治疗。短暂性植入治疗常用放射性核素,包括60Co、192Ir和137Cs等,其释放的射线能量大,组织穿透力强,不易防护。永久性植入治疗常用的放射性素包括125I、103Pd、169Yb和198Au等,其释放的射线能量相对较低,组织穿透力相对弱,临床上相对易于防护。对于支气管肺癌的粒子治疗,125I和103Pd粒子临床上应用最常见的两种核素粒子。现就其临床应用现状及热点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以来,随着微创介入技术和影像学的的飞速发展,影像引导下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已经成为晚期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1]。放射性粒子植入是一种近距离的放疗,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立体定位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 system,TPS)设计方案,在影像引导下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内,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程度的杀伤,而正常组织不损伤或仅有微小损伤,以达到治疗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现将我科从2009年1  相似文献   

9.
口腔癌是发生于口腔黏膜组织的恶性肿瘤.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中癌的发病率最高.口腔癌中90%以上为鳞形细胞癌,其次为来源于小涎腺的腺癌.口腔癌首选手术治疗,而对于肿瘤体积较大可致术后畸形明显及严重功能障碍者,术后肿瘤复发者,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内放射治疗肿瘤成为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旨在探讨应用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口腔癌的方法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社英  孟照英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2):111-111,113
组织间永久性植入碘125(^125I)放射性粒子是目前国内外治疗前列腺癌的最新手段,与传统的治疗手段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效果好等优点,术后结合药物治疗减少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延长了患者生存期,是一种有效治疗手段。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传统的外照射由于放射野大、正常组织对放射线耐受量低,使其应用受到限制。1974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院首次应用^125I放射微粒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无法切除的恶性肿瘤获得延长患者生命的结果,使此方法迅速得以开展和深入研究。组织间内照射是一种新必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法,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立体定位治疗计划系统(TPS)设计方案,在现代影像(超声)引导下将放射性粒子^125I按肿瘤大小、永久性植入肿瘤内或受肿瘤侵犯的组织中,通过放射衰变120释放出来的γ射线杀伤肿瘤细胞,破坏肿瘤细胞核内DNA的双链,从而连续低剂量的K时间放疗,可最大程度杀灭癌细胞,最小限度损伤正常组织及其功能,从而提高放疗的准确性和持续性。是目前治疗肿瘤,尤其是不能进行手术的中、晚期肿瘤新兴的、有效的治疗手段。放射性粒子植入为一种新兴的微创治疗方法,患者对此治疗存在疑虑及恐惧,且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异常。因此,我们对其开展了个体化心理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我们的护理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对家兔正常气管组织结构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将健康雄性普通级新西兰家兔48只,体重2.5~3.0 kg,随机分为4组:Ⅰ组(0.5 mCi组),Ⅱ组(0.8 mCi组),Ⅲ组(1.5 mCi组)和Ⅳ组(对照组),每组12只;每组按7、14、30 d再分为3个亚组.将不同剂量的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兔正常气管旁,根据分组情况取材,包蜡块进行H-E染色光镜观察,并根据损伤程度计分,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各组植入放射性粒子前后,光镜观察125I对各组织有不同损伤,且与剂量有关(P<0.05),但这种损伤为可逆性.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对正常气管组织影响较小,没有出现穿孔、出血、坏死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125)I籽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125I籽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及其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1例来自成都军区总医院和攀成钢青白江医院各种肿瘤患者纳入此研究。采用直视下或在B超、CT及X光机引导下穿刺腔道支架携带,将^125I籽源植入病变区域,观察疗效。结果全组51例经治疗有效率达94.1%。结论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式,可以作为肿瘤姑息治疗的首选及根治性手术的补充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中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近距离照射治疗晚期无法切除的胰腺癌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6年间11例手术无法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行术中B超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近距离照射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接受手术中125I粒子植入的患者术后1、3个月CT复查,肿瘤平均比术前缩小70%.其中有4例患者肿瘤在术后2个月后完全消失;3例明显缩小;2例肿瘤体积无明显变化,但未进一步增长;2例患者因粒子分布不均匀而肿瘤增大,但在125I粒子分布区肿瘤缩小,无125I粒子分布的区域肿瘤生长明显.生存时间最短者5个月,最长者13个月,平均9.6个月.结论 对手术不能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行术中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肿瘤组织间植入近距离照射治疗,可使肿瘤明显缩小或消失,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减轻晚期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中~(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近距离照射治疗晚期无法切除的胰腺癌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6年间11例手术无法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行术中B超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近距离照射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接受手术中~(125)I粒子植入的患者术后1、3个月CT复查,肿瘤平均比术前缩小70%。其中有4例患者肿瘤在术后2个月后完全消失;3例明显缩小;2例肿瘤体积无明显变化,但未进一步增长;2例患者因粒子分布不均匀而肿瘤增大,但在~(125)I粒子分布区肿瘤缩小,无~(125)I粒子分布的区域肿瘤生长明显。生存时间:最短者5个月,最长者13个月,平均9.6个月。结论对手术不能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行术中~(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肿瘤组织间植入近距离照射治疗,可使肿瘤明显缩小或消失,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减轻晚期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口腔癌是发生于口腔黏膜组织的恶性肿瘤。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中癌的发病率最高。口腔癌中90%以上为鳞形细胞癌,其次为来源于小涎腺的腺癌。口腔癌首选手术治疗,而对于肿瘤体积较大可致术后畸形明显及严重功能障碍者,术后肿瘤复发者,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内放射治疗肿瘤成为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旨在探讨应用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1251腔癌的方法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对3例卵巢恶性肿瘤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的观察与护理。结果 3例卵巢癌患者完成125I永久性植入的治疗,实施了相关护理。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的治疗,需要更完善的护理,较妇科常规护理和外科常规护理难度更大。  相似文献   

17.
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3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直视或在CT、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按照治疗计划将放射性碘125粒子永久性植入肿瘤内持续照射,术后于患者病变区域行体外高频热疗治疗。结果 32例患者中,CR2例,PR20例,NC7例,PD3例。结论 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近期疗效满意,治疗操作简单,损伤小,防护安全,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组织间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对21例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进行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术前行TPS(computer-based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计划、根据计划在CT引导局部麻醉下行颈部淋巴结转移瘤125I放射粒子植入、术后复查CT进行质量验证。根据NRS评分对术前术后患者局部疼痛进行评估,按WHO标准对局部肿瘤控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随访7~29个月,21例患者均成功行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复查,完全缓解3例(14%)、部分缓解15例(71%)、病变稳定2例(10%)、病变进展1例(5%);6个月、1、2年的局部控制率(局部肿瘤无进展)分别为:84%、65%、39%;NRS疼痛评分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为:(7.62±0.92)分,(2.81±0.68)分,(2.14±0.39)分(P<0.05)。3例患者术后出现发热,未超过38.5℃,3~5 d内恢复正常;3例皮肤黏膜1级急性放射性损伤,2例皮肤黏膜2级急性放射性损伤,无3~5级皮肤黏膜急性放射性损伤。所有患者未发生大出血、急性肺栓塞、窦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组织间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创伤小,并发症少,局部控制率较高,疼痛缓解明显,为不能手术的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型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125I粒子放射源植入患者组织内放疗,已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一种新方法[1,2].在超声精确导向下经皮穿刺将125I粒子植入肿瘤组织内,靶点准,放射源持续辐射,为不再适合手术治疗或失去手术机会的癌症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3].2002年8月-2003年10月,我院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实施125I粒子永久植入组织内放疗25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腹部恶性肿瘤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腹部晚期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11月术中植入^125I粒子的晚期腹部肿瘤患11例。结果 11例均取得较满意的近期疗效,术后1周复查外周血像及临床观察无毒副反应出现,2例顽固性疼痛患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易于防护,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