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杨松  蒙美运 《海南医学》2005,16(7):54-55
目的 报道椎弓根曩钉内固定技术临床应用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 经椎弓根曩钉内固定技术应用胸腰骨折、滑脱后路复位固定手术治疗36例。其中腰4椎体滑脱10例。腰5椎体滑脱2例,胸腰椎骨折24例。AF系统内固定 植骨6例。RF系统内固定植骨12例,钉棒组合内固定系统 植骨18例。结果 椎体复位及内固定效果好,本组36例中无内固定松动及断钉、断棒现象。结论 椎弓根曩钉内固定技术是一项用途广、安全有效的脊柱内固定技术。植骨能确保治疗的效果,并发症的发生与掌握椎弓根曩钉内固定技术的熟练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手法整复外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种方法对踝关节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内固定组和外固定组,平均每组43例。外固定组采用手法政府外固定技术进行治疗;内固定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结果:外固定组踝关节骨折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内固定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内固定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内固定组;关节功能评分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内固定组;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内固定组。结论:应用手法整复外固定技术对患有踝关节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创伤骨折三大固定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伤骨折的固定始终是骨科研究的精髓和重点。内、外两大固定技术垄断百余年。我国外固定技术历史悠久,尤其是不超过关节的小夹板固定更是闻名于世。我国学者刘国平教授编写了《实用骨科外固定学》。内固定技术始于国外,尤其是AO/ASIF学派在该技术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并编写了《骨科内同定学》。然而,这两种固定技术未能适应所有创伤骨折治疗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经椎弓根内固定技术起源于欧洲,最早由Boucher于1959年提出,后经Roy-Camile等、Louis等嘲学者进一步研究,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经椎弓根内固定的概念,并设计出相应的器械和内置物,开始应用于欧洲骨科临床。近10年来,北美骨科也开始普遍接受这种内固定技术。由于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可提供安全、坚强的短节段脊柱内固定,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脊柱内固定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Harrington简单非节段固定到现在节段性椎弓根螺钉固定,最终形成了经椎弓根后路内固定的现代后路脊柱内固定技术,并广泛用于脊柱外科,用于治疗各种需要复位、  相似文献   

6.
四肢长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极广泛,但由于内固定材料选择不当及内固定技术失误造成内固定失败常有发生.本文对我院19例病人内固定治疗失败原因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应用已有10年历史。因为颈椎解剖关系复杂、椎弓根置入困难,这项技术还有待完善。1994年日本学者和瑞士学者曾分别报告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下颈椎损伤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国内于1995年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用于临床,效果满意。现就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应用中有关的几个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分析外固定技术治疗小儿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84例骨折患儿作为本次检验的观察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外固定组(治疗方法为小夹板外固定技术)和内固定组(治疗方法为常规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式),各42例.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外固定组患儿的平均住院天数和骨折愈合的时间均少于内固定组,外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内固定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折患儿应用外固定技术治疗恢复较快,并发生发生概率较低,有利于患儿的身体的康复,推荐推广.  相似文献   

9.
李基新 《华夏医学》2001,14(6):978-980
应用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目前已被国内外广泛采用,并经过不断的改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笔者就目前开展的内固定器械及技术,内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临床应用效果及内固定术的失误,并发症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桡神经旷置技术在肱骨中下段骨折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及内固定取出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5年7月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桡神经旷置技术治疗的肱骨中下段骨折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22例患者在术中均未出现医源性桡神经损伤,肘关节活动度良好,无不良并发症。结论:对肱骨中下段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桡神经旷置技术可有效避免内固定置入及取出手术过程中的医源性桡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1.
脊柱内固定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hen ZQ  Yu ZS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5):1729-1730
脊柱内固定技术的应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一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脊柱内固定始于20世纪50年代,Paul Harrington为矫正脊柱侧弯和维持矫形研制了第一种后路内固定系统即Harrington系统(哈氏棒),并于1962年报道了临床应用结果。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节段性脊柱内固定”理论的产生,环行Luque内固定系统曾一度风靡全球;其后在20世纪80年代诞生了CD(Cotrel-Dubousset)内固定系统。随着脊柱生物力学研究和材料科学的发展,脊柱内固定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在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肿瘤、创伤以至于脊柱感染等手术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能够有效完成脊柱的三柱固定,符合脊柱固定的生物力学要求,已经成为常用的脊柱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12.
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败14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分析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原因。方法对14例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发生的原因。结果内固定材料选择不当、技术操作不规范及功能锻炼不当,均可引起骨折内固定失败。结论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术中操作规范,正确的功能锻炼是防止内固定失败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背景 ]探讨坚固内固定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体会 .[病例报告 ]应用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 2 0 6例颌面部骨折 ,成功率为 91% ,失败率为 9% .[讨论 ]坚固内固定技术有操作简单、效果稳定、疗程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坚固内固定技术在颌骨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强内固定(Rigid Internal Fixation,RIF)是通过运用各种钢板、钛板或夹板、螺钉进行骨间内固定的一种治疗方法,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过去的20多年中,特别是近10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颌骨外科治疗中。这项技术系统中包括加压固定技术、螺钉固定技术、小型接骨板固定技术、微型接骨板固定技术和重建接骨板固定技术,除应用于骨折固定外,还扩展到正颌外科和肿瘤术后骨缺损重建外科等领域。  相似文献   

15.
安明和 《吉林医学》2012,33(18):3812-3813
目的:对应用有限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技术联合对患有Pilon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74例患有Pilon骨折的患者,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7例。分别采用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技术和有限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技术联合进行治疗。结果:B组患者进过手术治疗的踝关节改善效果明显优于A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少于A组;治疗所需总时间明显短于A组。结论:应用有限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技术联合对患有Pilon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6.
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分析治疗脊柱疾病的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在术中、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以便提出防治措施。方法 对本科1988-1999年采用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脊柱疾病的475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并结合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28例获随访(占90.1%)。术中并发症26例,发生率5.5%;术后并发症64例,发生率15%。并发症主要发生在采用CD、DRFS、Dick、RF及Steffee等5种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时,共72例,占总并发症例数的80%,上述5种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CD技术0-12.9%、DRFS技术6.8%-11.9%,Dick技术7.3-12.7%,RF技术2.4%-19.5%,Steffee技术10.1%-21.5%。主要并发症包括假关节、椎弓根螺钉断裂、椎弓根螺钉位置不正确等。引起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包括对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掌握不熟练、内植物设计本身存在的缺陷等。结论 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并发症不容忽视,引起并发症主要原因是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熟练程度不够及内植物本身设计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剥离骨膜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在锁骨粉碎性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不剥离骨膜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80例临床疗效观察.结果:通过对80例患者行不剥离骨膜解剖型钢板固定后临床观察,功能恢复正常,未出现内固定失败及骨折不愈合现象.结论:应用不剥离骨膜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林宗汉  丘诚远 《华夏医学》2003,16(2):183-184
目的与方法:总结分析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效32例。结果:发现内固定物选用错误、操作技术不规范、术后管理不当是内固定失效的主要原因。结论:内固定一旦失效一般应积极地重新手术,再行可靠内固定并植骨。  相似文献   

19.
腰椎滑脱症是骨科常见病,尽管大部分病例经非手术治疗可得到缓解,但仍有约20%的病例需要手术治疗[1].以往对该病采用单纯减压或单纯复位固定,但患者易顾此失彼难以达到治疗目的,甚至因为失稳、退变加重而导致手术失败[2].自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以来,该病疗效显著提高[3,4].最近几年,许多骨科医师采用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这类微创技术大体上分为两类: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以及镜下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本文对开放性椎弓根手术技术和微创椎弓根定内固定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股骨骨折内固定失效的原因.方法:收治股骨骨折内固定失效18例,根据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内固定失效的原因.结果:内固定失效主要原因:①不重视张力带原则;②骨缺损;③钢板长度不够;④在钢板的螺丝孔上弯曲塑形;⑤螺丝钉固定方法不当等.结论:以上因素主要与手术操作人员的素质有关,应熟悉和掌握内固定基本力学原理、基本技术,合理选择骨折内固定,才能更好地防范内固定失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