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到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45亿,到2050年将超过4亿~(〔1〕),我国将成为高度老龄化国家,日益增长的养老护理服务需求与有限的养老护理服务资源供给之间矛盾突出~(〔2~4〕)。为应对这一矛盾当务之急是寻求一种以更合理、有效的方式分配养老护理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满足养老护理服务需要的养老服务模式~(〔5〕)。以美国为代表的一种全新养老服务模式——持续养老照料社区(CCRC),在部  相似文献   

2.
<正>老年残疾人分为先天性残疾和获得性残疾,包括因疾病和伤害致残的老年人。老年残疾人口增长是残疾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老年残疾成为老龄化社会最严峻的问题之一~(〔1〕)。老年残疾人受身体条件、经济状况、思想观念等多重因素影响,家庭养老无法满足其需求,居家养老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加以补充和更新,为居家老人提供社区照料服务,成为老年残疾人最好  相似文献   

3.
<正>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重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1.65%,是我国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1〕)。这种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老龄化现状给重庆地区的养老问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探索出一种适合的养老模式迫在眉睫。1不同地区养老模式的选择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养老模式各有不同。瑞典~(〔2〕)是北欧福利型养老模式的创始者,属于典型的政府养老模式。国家制定养老政策,郡为老年人提供社会服务和住房、市负责老年人的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城市空巢家庭比率已达49.7%,农村空巢和类空巢家庭也达到38.9%~(〔1〕),机构养老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选择。养老机构是指依靠社会资源建立的有偿或无偿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的机构,如老年公寓、养老院、托老所等~(〔2〕)。北欧国家约有5%~12%,英国约有10%,美国约有20%的老人采用该方式养老~(〔1〕)。本研究选取北京市养老机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分布、床位数、收费现状,为完善机构养老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截至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到人口总数的13.26%〔1,2〕。老龄化带来的老年人失能问题〔3〕及人口结构变化〔1〕造成的空巢家庭使得社会养老负担更加沉重。作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机构养老以其专业化服务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动力下,养老机构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4,5〕。但由于我国养老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养老机构长期发展中仍存在着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正>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趋势和不断增加的养老服务需求,传统养老方式和观念正在向社会养老转变,现有的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模式多以救助和限制型为主,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其服务质量、水平与社会养老多方需求差距大~(〔1〕),当前我国无论是养老服务还是养老产品,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社会养老服务期待多元化模式出现。1国内外养老现状分析1.1国外养老现状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7.
<正>由于老龄化速度严重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导致我国在养老、医疗、长期照料服务和公共资源分配等相关社会管理和社会政策体系都处在"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状态,养老机构在监督与管理制度建设、服务质量与服务内容管理、养老床位以及专业护理人员供需等方面仍存在着较多问题。1我国养老机构发展的总体环境老年人口占比和老年赡养比(老龄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例)是衡量老龄化阶段性的指标〔1〕。国际上通常将60岁及以  相似文献   

8.
截止到2015年,我国需要长期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超过4千万人〔1〕,约占中国城乡老年总人口的18.3%〔2〕。截至2017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达到1.58亿〔3〕。到2050年,60岁及以上老人占比将超过30%,社会将进入到深度老龄化的阶段〔4〕。老龄化背景下失能老人的不断攀升给家庭、社会、国家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与负担,导致医院不能养老、养老院不能就医的社会化医疗照护问题日渐凸显〔5〕。  相似文献   

9.
<正>河北省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和生育率的下降,老龄化程度还将继续加剧,养老服务问题也将愈加凸现。周康等~(〔1〕)建议以公建民营和民办公助为主要模式,保留一定比例的公办养老服务机构,鼓励以高端群体为对象的纯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适度发展。傅玳~(〔2〕)结合杭州实际情况认为,可以在城乡结合处集中开发大规模的老年社区,并配有老年公寓、老人食堂、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医疗保健机构、老年大学等设施,使老年既有居家氛围又有完善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作为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国家之一,到2013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总人口的17.4%~(〔1〕),近半数老年人愿意居住在"家"一样的环境下、拥有各种服务设施的养老社区。据调查显示,居住于持续照料退休社区(CCRC)老人的余命年龄是非居住于CCRC老人的1.5倍~(〔2〕)。CCRC近年来正成为美国社会的主流模式,其对老年人全方位的关怀和健康管理模式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在老龄化现象日渐突出的中国,伴随"421"家庭结构的出现,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减弱,机构养老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据报道,很多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营养不合理,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1〕。目前,我国养老机构普遍缺乏科学合理的营养管理。本文对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状况及管理模式等研究现状进行综述。1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营养现状1.1国外老年人营养研究现况日本是举世公认的长寿国,然而日本东京老人综合研究所调查却显示,平均每3位老人中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主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照顾和机构养老并存〔13〕。然而随着"空巢居家"出现、人口流动性增加、住房条件变化、家庭成员专业知识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下,使得社区照料和机构养老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4〕。养老机构是老年人养老的一个重要社会机构,如何划分养老机构中老年人护理等级、落实护理等级的具体项目是护理工作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老年人护理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正>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发现缺乏基本的养老需求信息〔1〕。Lindeman等〔2〕分析了澳大利亚老年人对社区照顾服务的需求。Tamaki等〔3〕研究了日本家庭对社区照顾的需要。本研究旨在调查南京市某社区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需求,分析影响因素。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南京市秦淮区、鼓楼区、江宁区的老年人279名,入选标准:年龄>60岁、无语言交流障碍、神志清醒、无认知障碍且知情同意者。年龄60~92〔平  相似文献   

14.
<正>老年人的生活随着年龄的增大自理能力日益弱化,而中国特有的"421式"家庭结构,使传统的养老模式越来越满足不了老年人的需求〔1〕,采用先进物联网技术为老年人提供良好和健康的护理服务,加快实现健康老龄化,是养老服务与养老产业发展的方向。本文就物联网技术在养老护理领域的应用与展望进行综述。1物联网的概念及应用20世纪末,在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设备发展的基础上,1995年比尔盖茨最早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2〕,但大多数IT人  相似文献   

15.
<正>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现象逐渐加剧,传统养老方式逐渐转变为"4-2-1"的核心家庭结构,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养老观念和照顾模式,整合全社会各种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应对老龄化问题~(〔1〕)。而社区日间托管中心养老模式的提出,满足老年人在养老和医疗等方面的多层次需要,成为新时期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老年人对日间托管中心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日托养老的实施。本文对国内外日托养老现状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日间托管中心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提供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正>疏于照顾(neglect,也译为疏忽照料、忽视),美国联邦法将其定义为养老机构不能为老年人提供必备的商品和服务以致老年人身体损伤、精神痛苦和精神疾病的行为。美国国家研究中心对疏于照顾的定义是法律范围内老年人责任照顾者的不作为〔1〕。目前尚无统一定义,也有学者认为疏于照顾是老年人照护者拒绝或不能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照护、商品或服务的行为〔2〕。世界卫生组织〔3〕将虐待老人分为身体虐待、精神虐待、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我国老龄化加速与老年人群体慢病及失能问题日益加剧,传统养老模式和医养割裂的服务体系已无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需求[1]。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作为一种社会治理的创新理念应运而生,通过整合医疗和养老服务资源,使老年人能够更加便利地获得生活照料、疾病治疗、健康检查等服务,从而促进健康老龄化[2]。十八大以来,在国家政策的积极倡导下,各具特色的医养结合试点迅速遍及全国,学界也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精神赡养是指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并尽量给予慰藉和满足〔1〕。精神赡养已经同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相并列,被称为现代社会完整的养老概念至少要涉及的3个方面之一。目前,已经有研究〔2〕关注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问题,但主要是从各个角度论述该问题的重要性。有研究〔3〕关注老年人的精神赡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但多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定量方法较少见,尤其是从"社会支持"角度来定量研究该问题的  相似文献   

19.
<正>家庭支持是社会支持中的重要内容,和谐的家庭环境能够提高生活质量〔1〕。家庭支持具有赡养、照料及满足情感交流的功能,这也是家庭支持区别于其他社会支持主体的特点〔2〕。但目前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似乎预示着家庭对老年人生活的帮助减弱,目前研究又多侧重于经济等某些因素对家庭支持水平的影响〔3〕,本研究旨在了解家庭支持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正>社区中老年人衰弱的发生率为6.9%~14.9%〔1~3〕,85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中衰弱的发生率更高,尤其是高龄老年女性衰弱占45.1%〔4〕。衰弱的老年人占用了大量卫生服务资源,且健康结局依旧难以改善,加重了家庭照护者的身心负担和社会养老与医疗的负担〔5〕。通过早期筛查衰弱老年人并及时给予预防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或延缓不良结局的发生〔6〕。本文介绍国外老年人群衰弱评估工具及其在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