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CBDE)联合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总管结石(common bile duct stones,C B D S)合并轻、中度急性胆管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009-01/2012-12收治的37例胆囊结石伴CBDS合并轻、中度急性胆管炎患者行腹腔镜CBDE联合LC.除外有重度急性胆管炎、上腹部手术史、严重心肺及其他影响全麻或手术等疾病的患者.常规四孔法完成经胆总管切开的腹腔镜CBDE、T管引流及LC.根据术前MRCP了解结石大小、数量和位置,用推挤、冲吸及胆道镜等方法取石,病情不稳定者,不行术中胆道镜取石.所有患者均不行术中胆道造影.Winslow孔处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有胆道残余结石者,术后8 wk行胆道镜取石.结果:37例胆囊结石伴CBDS合并轻、中度急性胆管炎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CBDE及LC.手术时间105.54 min±6.30 min;胆总管直径12.86 mm±0.58 mm;单发CBDS 14例(37.8%),多发CBDS 23例(62.2%);术后胆囊病理结果,急性胆囊炎9例(24.32%),慢性胆囊炎28例(75.68%);术后住院天数为11.27 d±0.82 d;总住院天数16.41 d±1.03 d.腹腔镜CBDE术后胆管炎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实验室检查结果改善.无中转开腹、术后腹腔出血、胆道损伤、手术死亡及伤口感染.术后胆漏4例,经保守治疗治愈.术后胆道残余结石4例,术后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净结石.结论:对部分CBDS合并轻、中度急性胆管炎患者,腹腔镜CBDE及LC治疗是安全、有效及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一期缝合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联合LC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92例老年(≥60岁)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行LCBDE+LC一期缝合(LCBDE+LC组),57例行EST+LC(EST+LC组)。随访观察12~38个月,比较两组远期的胆总管结石复发率、反流性胆管炎、胆道狭窄、乳头狭窄、胰腺炎及胆管恶变等情况。结果 92例老年患者均获随访,无死亡病例。两组术后胆漏、出血、胰腺炎、结石残留、腹腔感染、十二指肠穿孔及肺部感染等近期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远期随访后发现,两组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结石复发、胆道狭窄、乳头狭窄及胰腺炎等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在随访期间均未发现胆管恶性病变。结论 LCBDE+LC一期缝合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远期疗效优于EST+LC;但针对老年患者的微创治疗应遵循个体化的原则灵活选择手术方式,争取达到临床快速康复、精准治疗及降低远期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应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胆道镜对胆囊结石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治疗经验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5年3月于梅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就诊的胆囊结石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413例,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分别进行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二镜"或"三镜"联合治疗。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BDE)31例,成功率29.0%(9/31);LC+LCBDE+胆道镜取石术+T管引流术101例,成功率93.1%(94/101);LC+胆总管探查术(LCBDE)+胆道镜取石术+Ⅰ期缝合术96例,成功率97.9%(94/96);LC+LCBDE+肝部分切除术61例,成功率91.8%(56/61);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LC或LC+EST 155例,成功率93.5%(145/155);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同时)10例,成功率90%(9/10)。19例患者中转开腹,治疗总成功率95.4%(394/413),各组病例均治愈,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是切实可行和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LCBDE)后两种不同T管引流位置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从2016年1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428例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组(T管经右锁中线骨置出)和B组(T管经腹直肌置出),比较两组术后一般情况(腹腔引流时间、术后胆汁引流量、切口感染、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术后并发症(胆管狭窄、胆漏、拔出T管后胆漏、胆汁性腹膜炎、残余结石、胆管炎、行胆道镜所用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腹腔引流时间、胆汁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胆管狭窄、胆漏、残余结石、切口感染、胆管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拔除T管后胆漏7例,B组患者拔除T管后无胆漏;A组拔除T管后胆汁性腹膜炎3例,B组患者未出现胆汁性腹膜炎;A组拔除T管行胆道镜检查所用时间(40.5±5.9)min,B组拔除T管行胆道镜检查所用时间(29.2±3.6)min;两组术后拔除T管后胆漏、拔除T管后胆汁性腹膜炎、行胆道镜检查所用时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T管经腹直肌口置出较经右锁骨中线口引出较为安全可靠,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使用内镜下改良的鼻胆管引流(ENBD)在经胆囊入路治疗细径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5年12月~2018年6月我科诊治的54例细径CBDS患者(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术,再在十二指肠镜协助下经腹顺行安置常规鼻胆管引流;2018年7月~202...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采用三镜联合分期手术与全腹腔镜同期手术治疗老年结石性胆道梗阻并发不同程度急性胆管炎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胆总管结石伴急性胆管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75例,其中35例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急诊行ERCP术,取出胆总管结石或留置胆管支架引流,择期再次入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或LC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术(LCBDE),4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急诊行LC联合LCBDE术。结果 观察组两次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但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观察组WBC计数、NEUT百分比、血清CRP和PC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血清脑钠肽(BNP)和CK水平分别为(427.0±327.0)pg/ml和(95.0±30.0)U/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44.0±648.0)pg/ml和(149.0±67.0)U/L,P<0.05】,而血清肌钙蛋白(TNT)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分别为(62.8±54.5)pg/ml和(272.0±48.0)U/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0.5±17.1)pg/ml和(229.0±32.0)U/L,P<0.05】。结论 采用三镜联合分期手术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患者,特别是合并有心肌损伤或心功能下降患者能顺利康复,不影响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LC)与内镜逆行胆管造影、括约肌切开术(ERCP/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老年胆囊疾病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胆囊疾病合并胆总管结石老年病人分别采用LCBDE+LC术(16例)、ERCP/EST联合LC术(20例)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胆总管内径、结石大小、结石数量、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清除率、总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总住院费用等方面的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术式的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清除率、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费用、总住院费用等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两者的胆总管内径、结石大小相比较有差别(P<0.01)。结论 LCBDE+LC与ERCP/EST+LC治疗胆囊疾病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老年患者安全可行,都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和微创优点,LCBDE+LC的手术费用和总的费用要低。要根据病人的情况、术者经验和医疗条件决定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切开取石中的应用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01/2006-12我院160例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探查、胆道镜取石的临床资料.结果:159例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1例中转开腹.胆总管一期缝合68例,置T管92例,术中取尽结石156例,术后胆道镜取石4例.手术时间70-120(平均115)min,术后住院时间4-11(平均6)d.无胆道出血及腹腔感染,无手术死亡.术后胆漏2例.经再次腹腔镜下缝合与引流治愈.120例随访6-36(平均18)mo,无结石复发和远期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联合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LC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收治的6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按计划筛选出接受LC+LCBDE(LCBDE组)患者32例,接受LC+ERCP(ERCP组)患者32例。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结果ERCP组的手术时间(3.0±1.0)d,短于LCBDE组的(4.7±1.4)d;术后住院时间(5.3±2.0)d,短于LCBDE组的(13.1±4.7)d;住院费用低于LCBD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C+LCBDE和LC+ERCP均为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式,但LC+ERCP更能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在适应证下,可作为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26例。腹腔镜组(26例)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术中胆道镜探查+T管引流术治疗;开腹组(26例)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术中胆道镜探查+T管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术后疼痛VAS评分、术后止痛药使用率、术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均低于或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创伤较小、应激较轻、术后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体会。方法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6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患者均成功在双镜联合下完成手术,治愈出院,无中转开腹病例,平均手术(100.0±20.2)min,平均住院(7.0±1.4)d,手术平均失血(77±21)ml。其中腹腔镜下留置T管引流41例,胆总管Ⅰ期缝合3例,经胆囊管插入胆道镜取石2例。术后均无残余结石、无胆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微创、安全、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的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但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微创化理念的迅速普及, 微创设备的高速发展, 外科医师可以熟练的运用各种微创化器械使患者在短期内迅速康复. 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由传统的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 转变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或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或胆囊切除, 术前或术后应用十二指肠镜取出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的三镜联合应用将会是今后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现代外科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BD)联合二期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PTCSL)治疗急性胆管炎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2017年5月~2020年5月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胆管炎伴胆总管结石患者75例,均急诊接受PTBD手术治疗。在术后2~4 w,其中39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二期PTCSL术治疗,另36例对照组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LCBDE)和T管引流术治疗。随访1年。结果 术后,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分别为(19.6±3.3)h和(7.8±1.2) h,与对照组的(20.4±3.5) h和(8.1±1.3) h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日分别为(86.9±14.1)min和(9.5±1.5)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分别为(124.6±19.8)min和(11.4±1.9)d,P<0.05];在术后24 h,观察组疼痛评分(2.1±0.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6±0.6)分,P<0.05];术后,观察组切口感染、胆漏、胰腺炎和胆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5.4%,与对照组的13.9%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观察组结石残余和结石复发发生率分别为7.7%和15.4%,与对照组的8.3%和11.1%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采用的两套手术方案治疗急性胆管炎伴胆总管结石患者均安全、有效,但采用二期PTCSL术治疗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反应,似更合适。  相似文献   

14.
肝内外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多发疾病,其传统的开腹手术近年来受到微创手术的挑战.本文通过文献检索,结合作者的实践经验,在全面总结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现状基础上,探讨出一种可有效提高其微创治疗效果的策略:(1)对于肝内胆管结石:可根据指征选用腹腔镜肝切除、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2)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可根据指征选用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或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 P B D)、L C+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transcys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TCBDE)、LC+LCBDE+T管引流或一期缝合术;(3)对于肝内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可根据指征选用腹腔镜肝切除、经肝断面胆管胆道镜取石、LCBDE、EST、经皮经肝胆道镜碎石术.根据上述策略,结合术者的技术和设备条件,合理选择微创治疗方法,对于提高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腹腔镜、胆道镜及缝合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LCBDE)+一期胆总管缝合(PDC)已成为了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方法。相比传统T管,该方法能降低患者术中出血,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等,然而单纯的PDC往往缺乏有效的支撑引流,术后胆总管压力较大,增加了患者胆漏及胆总管狭窄的风险,因此有人提出了一期缝合胆总管兼顾内外引流的手术方式,不仅能降低术前胆总管压力,减轻胆道炎症水肿,提高缝合质量,术后还能保持一定引流,减少患者术后胆漏及胆道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胆总管探查双“J”管置入一期缝合治疗老年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多发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一期缝合的102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内置双“J”管分为双“J”管组49例,非双“J”管组5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双“J”管组比较,非双“J”管组术后腹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延长、胆漏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内置双“J”管一期缝合治疗老年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明显降低胆漏发生率,可作为老年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优先选择的术式。  相似文献   

17.
肝外胆管结石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随着腔镜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得到了迅速发展.我院按照个体化方案采用腹腔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患者173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病例资料:2004年6月至2010年12月共173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在我院接受了腹腔镜个体化方案治疗,所有患者术前明确诊断为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无腹腔镜手术禁忌证.其中45例接受腹腔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LTCBD)治疗(LTCBD组);53例接受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LD)+T管引流(TD)治疗(LD+ TD组);25例接受LD+Ⅰ期缝合术(PS)治疗(LD+ PS组);35例接受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EST+ LC组);15例接受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LD治疗(ENBD+ LD组).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术260例报告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以26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在腹腔镜下切开胆总管用纤维胆道镜取石,胆总管内置入T管。腹腔镜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为70-230分钟,术后发生胆漏6例,十二指肠损伤1例,腹腔残石致引流管口形成脓肿1例,胆道残石10例,经T管窦纤维胆道镜取石后治愈。从T管引流出钛夹2例,术后第二天进流质饮食并下床活动,平均住院5天,带T管出院,认为该手术扩大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适应证,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这短等优点,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龙共是胆总管大结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最佳微创治疗方案。方法收集该科2013年112月治疗的60岁以上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LC+LCBDE),对照组30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LC+ERCP/EST),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取石成功率、中转开腹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88.25±6.65)min、取石成功率(84.2%,32/38)、中转开腹率(15.8%,6/3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2%,5/38)与对照组手术时间(90.13±7.47)min、取石成功率(80.0%,24/30)、中转开腹率(20.0%,6/3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7%,8/3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住院时间〔(7.15±1.43)d〕、住院总费用〔(16 016.35±154.43)元〕均低于对照组〔(8.27±2.03)d〕、〔(17 064.58±163.92)元〕(P<0.01)。结论 LC+LCBDE和LC+ERCP/EST两组联合技术均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手段,LC+LCBDE更能缩短老年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总费用,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同时能保护患者oddis括约肌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07~2016-03该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0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治疗,观察组采用LC+LCBDE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成功率及残余结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期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显著,取石率高,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二次手术的风险,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