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家庭健康》2009,(2):41-41
无偿献血的法律法规知识 国家制定《献血法》的目的 国家为保证医疗临床用血的需要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而制定了《献血法》。  相似文献   

2.
贯彻献血法是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的保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贯彻《献血法》是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的保证。因为,贯彻《献血法》可以从源头和采供血全过程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并可有效地动员和组织公民为保证临床用血而自愿献血;同时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建设。为了保证临床用血,各级政府机构应加强对施行《献血法》工作的领导,并要认识到保证临床用血的有利条件,积极组织献血,作为医疗机构应采取有效措施节约医疗用血。  相似文献   

3.
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正式实施,标志着多年来实行的义务献血制度将被无偿献血所取代。《献血法》第一次在我国从法律上确定了无偿献血制度。肯定了无偿献血的方向。《献血法》将一面无偿献血的旗帜,插在了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据卫生部有关资料披露:我国年医疗用血量800吨,需要有400万人次献血。而且每年以7~10%的速度递增。我国70%的医疗用血来自职业供血队伍。 著名的美国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博士曾对中国的输血状况进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十周年。《献血法》的颁布使我国的无偿献血事业步入法制化的轨道,保证了医疗临床用血的需要和安全,保障了献血者和用血者的身体健康,弘扬了人道主义精神,促进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规范了政府在无偿献血方面的职能和义务。  相似文献   

5.
无偿献血模式下我国血站工作的性质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简称《献血法》)明确规定 :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这是确保医疗用血质量的需要 ,是预防和杜绝经血液途径传播疾病的需要 ,是发展我国输血事业的需要。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在一个历史时期的献血模式 ,较好地实现了从有偿献血、义务献血向无偿献血的平稳过渡 ,使我国各级血站的工作职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本文探讨的是无偿献血模式下血站工作的性质和作用。1 血站的性质《献血法》第 8条规定 :“血站是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 ,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血站管理办法 (暂行 )》又进一步作了详细界定 …  相似文献   

6.
<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下简称《献血法》),结合山东省实际,2000年8月25日,山东省公布施行了《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第二十条对无偿献血者及其配偶和直系亲属的用血优惠政策做出了规定:"无偿献血者自献血之日起五年内免费享受五倍无偿献血量的医疗用血,五年后免费享受与无偿献血量等量的医疗用血,或者其配偶和直系亲属自献血三十日起免费享受与无偿献血量等量的  相似文献   

7.
1998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下简称《献血法》),标志着我国无偿献血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在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短短十余年的时间,相当多的地方实现了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的目标,我国无偿献血事业取得长足发展,这一成果来之不易。由于《献血法》实施时间不长,各地条件不一,因而存在根基不牢,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已于1998年10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指出:“《献血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医疗用血事业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我国血液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法制管理的新阶段。《献血法》的实施,是党和国家关心群众疾苦,保障人民健康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于1998年10月1日正式实施。从此,我国的血液管理事业进入法制化管理的新阶段。依法管血,不仅对我国医疗临床用血提供重要保障,有利于人道主义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同时对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的身体健康,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将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1 制定《献血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995年我国临床用血是800t,400多万人次,这个数字每年都在以7%~10%的速度递增。首先从用血量上讲,这么大的用血量,要保证需要,仅靠卫生部的规章、国务院的行政法规明显力度不够。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出发,制定《献血法》已  相似文献   

10.
济南地区无偿献血用血返还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下简称《献血法》),结合山东省实际,《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二十条对无偿献血者及其配偶和直系亲属的用血优惠政策做出了规定:"无偿献血者自献血之日起五年内  相似文献   

11.
1 要认真学习《献血法》,增强做好临床安全输血工作的自觉性 《献血法》的颁布和施行是我国输血事业发展的一个新里程碑,将对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保证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产生重大影响。医疗机构是使用血液救治患者的专业机构,在实现安全输血、科学用血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在贯彻施行《献血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全国每一所医疗机构及每一位  相似文献   

12.
褚国华 《上海预防医学》1999,11(12):561-563
由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下简称《献血法》)于1998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了,这是我国献血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而且也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献血事业的关怀。《献血法》的实施,对于推动我国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献血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志愿献血有利于保证临床用血的需要与安全,保障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身体健康。我国于1998年10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为了解志愿献血人员情况,我们对1998年10~12月在本血液中心志愿献血的人员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对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凡条件符合且志愿献血的18周岁~55周岁健康公民,经本血液中心体检合格并参加献血者均为调查对象。  相似文献   

14.
东海县是闻名全国的水晶之乡和农业大县,在江苏省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全县110万人口中,农民占90%。该县组织发动农民自愿参加街头无偿献血,多年来无偿献血持续稳定地100%满足临床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后,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东海县人民医院和东海县中心血库抓住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宣传《献血法》和血液常识、献血常识,1998年3月4日首次走上街头宣传,1998年9月24日实现无偿献血完全满足临床需要。在其后的无偿献血工作中,东海县继续保持强劲的势头,基本稳定地保持了4年多,而且在这4年多的绝大多数时期里  相似文献   

15.
《健康必读》2005,(1):i0004-i0005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下简称《献血法》)颁布实施六年来,在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我国无偿献血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基本实现了从有偿献血向无偿献血的平稳过渡,涌现出一批积极参与、关心、支持无偿献血事业的先进个人、单位和无偿献血的先进省市。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周岁至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长期以来,国内多依靠《献血法》第三条规定:过来一段时期,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献血法》,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十周年,同时也是株洲市无偿献血事业开创的十二周年。12年来,株洲的无偿献血事业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在湖南省卫生厅、省血管办大力支持下,得到持续发展,安全采供血12年无质量事故,保障了株洲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弘扬了人道主义精神,树立了精神文明新风尚。  相似文献   

18.
自 1998年 10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下简称《献血法》)实施以来 ,我中心为方便公民献血 ,广为宣传《献血法》及《江苏省献血条例》 ,先后增设 6辆流动献血车 ,足迹遍布南京市区和城郊 ,无偿献血制度由此渐为众人所知 ,特别是在宁部队战士、高校学生带头献血 ,起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一些市民和打工者也纷纷加入无偿献血队伍。5年来 ,我中心街头流动献血车共接纳 10万余人无偿献血。在组织、发动无偿献血的实际工作中 ,我们深感要使无偿献血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起来并发展下去 ,确实有很多工作要做。笔者就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1 …  相似文献   

19.
黎云  叶洁 《健康必读》2009,(3):10-11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十年以来,惠州市无偿献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市卫生局和各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及密切配合下,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创新工作思路,扎实开展无偿献血知识普及,开创了无偿献血宣传工作的新局面,惠州市无偿献血工作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并于2000年、2006年和2007年先后被评为“广东省无偿献血先进城市”,2001年、  相似文献   

20.
流动采血车消毒管理工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献血法》的实施,从有偿献血转变到无偿献血,流动采血车顺应了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方便了广大市民参加无偿献血,同时也给血液安全和消毒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