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美国医学家Engle于1977年正式提出的,反对现有的生物医学模式的心身二元论、生物还原论观点,提倡以整体论系统论的思想去认识人的健康和疾病,强调心理社会因素和生物学因素一样对人的健康和疾病产生重要影响。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患纠纷的频发,对临床医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挑战与机遇并存,寓健康教育于临床医疗全程中,就可以进一步做到临床医疗工作的与时俱进。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得临床医疗工作由单纯医疗转向医疗、预防、康复和保健的综合医治;即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病人健康”为中心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从医学发展的角度谈社会工作介入医疗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钟林 《天津护理》2000,8(6):270-272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疗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医学模式发生转变,要求对病人的诊疗与护理考虑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多方面因素,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大众对医疗水平日益提升的要求。本文从医学发展的角度,通过分析社会工作与医学的关系,医疗社会工作的功能,初步探讨了社会工作介入医疗护理的途径和内容。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医护人员在病房医疗实践活动中,不能只见病,不见人,及物化现象。病人不仅是一个生物体,而且是有思想的,有行为的,属于社会的一员。实践证明,病人的心理活动与疾病的疗效和预后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就住院病人普遍具有的心理需要及护理作一下介绍。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护理工作已不是单纯的治疗和护理。二十一世纪医学模式将由原来的纯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的模式;将由纯医疗模式转变为群体-保健-预防和主动参与的模式。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健康教育的实施是医院功能的扩展,能使更多的人群获取健康知识。我院地处偏远山区,是彝族聚居地。由于文化、语言、生活习俗差异,给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旧的生物医学模式正逐步向新的生物-社会-心理模式转变,但是这种转变需要具体措施。本文提出以下观点:(1)改革现行的医学教育体系,增加社会、心理教育课时,而不只是拘泥于形式;(2)开展整体医学的诊疗护理形式,正确作出生物-心理-社会的医疗诊断,才能指导整体护理的进行;(3)积极开展全社会的心理卫生运动;(4)规范心理医生的行为和收费,使心理卫生事业得以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袁震 《中国临床康复》2005,9(8):252-253
目的:推进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国内医院的临床应用。方法:分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临床应用特征以增进医务人员对现代医学模式科学内涵的全面理解,从而提高应用现代医学模式的自觉性。结果:医院必须确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在临床实践中既了解疾病的产生过程,又注重患者的生理改变,更注重患者的生活特点及社会环境,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诊断治疗思维方式。结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体现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科学内涵,务必大力弘扬,以推进医学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7.
因为目前世界各地身心疾病大幅度增加,使得人们对身心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甚至在整个医疗观念上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形成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模式的转变,新的护理模式和护理观念也形成了,使护理工作从单一的功能制护理发展为身心及对社会因素的整体护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以及现代医学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因素在病人的治疗、护理和康复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心理护理已成为临床诊疗过程中的重要的环节之一。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健康意识、健康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家卫生医疗体制的改革,门诊就诊病人的心理影响因素也趋于多祥化和复杂化。其中最为常见的心理因素,即“择优从医”。针对门诊就诊病人。探索和研究其心理状态。并进行科学分析、正确引导,是为门诊病人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学观念的确立,促使医疗服务由单一的医疗型向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型转化,健康教育作为临床与预防保健的结合点,在这一转变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不断深化,认为影响人体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不仅有生物因素,更为主要的是心理和社会因素,这就是传统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这种转变的特点是把人作为一个心身统一的整体,在健康与疾病的概念中,特别强调人在心理上的平衡稳定,以及社会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