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如何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提高镇村布局规划的可实施性,是镇村布局规划最需要关注的问题。以苏南地区某镇为研究基础,以面向实施为导向,分析探讨了如何提高镇村布局规划的可实施性,以便更好地维系乡村活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的地位和重要性正逐步凸显,但我国对县域镇村体系的低碳研究却极少。本研究在剖析了盐津县碳排放影响因素和县域碳汇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对盐津县县域碳系统通过定量化的测算来验证盐津县碳系统的排放情况,基于此制订出符合盐津县发展要求的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的减碳策略,以期对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的低碳发展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3.
这里就合理规划小城镇的镇区,完善镇村体系,优化村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布局及空间布局等展开分析,有助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正"镇村一体"新生城市培育模式(简称"镇村一体"培育模式)是助力乡村振兴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其基本途径是通过镇村一体化发展,将村庄纳入城市发展序列,培养新型城乡关系,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化解城乡二元分割问题,促进城乡资源的双向流动。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近郊型小城镇与城市的一体化发展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江苏省沭阳县东小店乡规划为例,从城—郊互动视角解读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概念与内涵,并对中小城市近郊型小城镇的规划建设方法予以探讨。从产业结构、用地布局和空间结构三个方面解析了东小店乡与沭阳县城"自下而上"的一体化发展路径,同时从镇村体系布局角度阐述了乡域范围内集镇与农村"自上而下"的一体化衔接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19个示范镇联动96个村,新建"二十个一",实施五个提质改造,促使农村像城市、集镇变城市、农民变市民。去年6月以来,宜春高效推进镇村联动,新型城镇化取得突破,城镇化率提高了1个百分点,近30万农村群众享受到了镇村联动建设发展成果。镇村联动定位为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新型城镇化的延伸点、城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村发展亟需适应转型升级的新常态。镇村布局规划是为解决镇村布点和建设问题、推进城乡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规划,在新时期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要求。在此背景下,文章以《扬州市市区镇村布局规划》的编制为例,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及问卷调查等方法,着重分析乡村发展特征,对其上轮镇村布局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总结出上轮规划难以实施的几大问题,并从政府财政压力、规划自身问题及农民观念几个角度分析了上轮规划难以实施的原因。同时梳理了已成功实施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经验,据此提出合理科学、可操作的规划政策,以推进同类型规划的理性调整,切实指导镇村布局与城乡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源于"新型城镇化:中国城镇化的战略转型"的总体认识,本文总结新型城镇化需重点引导两个方面,包括:强调以人为本,提高城镇化质量;引导绿色、集约、人文的城镇化路径转型。据此,本文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郑陆镇为例,实证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镇总体规划的一些创新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以武进区郑陆镇城镇化与城乡人口研究为专题,这主要包括对郑陆镇人口与城镇化水平的现状分析和未来发展判定。二是规划创新基于生态"底"、描绘城镇"图"、传承文化"魂"。首先,基于生态"底"主要从城镇性质、功能定位与模式选择方面得以体现。其次,描绘城镇"图"主要从镇村布局的重构深化分析。最后,传承文化"魂"主要从文化特色彰显出发提出了3个策略。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西部地区广泛分布着数量众多的农业型小城镇,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出发展专业特色镇。本文以山东省聊城市高庙王镇为研究案例,调研发现该镇具有建成区规模小、城镇化缓慢、产业层次低、镇村均衡布局等典型特征。从小城镇特色化发展来看,高庙王镇面临特色山水及历史文化资源不足、加工制造业基础过于薄弱、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乡镇财力较弱等明显不足,制约了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建议高庙王镇选择立足"本地化、绿色化、智慧化、服务化、精细化"的特色化发展路径,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空间体系,打造全覆盖、多元化、差异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延长辣椒特色产业链,激发内生制度动力,促进高庙王镇从依托辣椒种植产业转向全面特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乡统筹视角下的我国镇村体系规划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灵聪 《规划师》2012,28(5):5-9
镇村体系规划是城镇体系规划向农村地区的延伸。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为城镇服务的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等需要以镇村体系为纽带向农村地区延伸,从而实现设施的集约、节约布局,达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的。从总体上看,我国镇村体系规划的理论研究与编制实践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来我国镇村体系规划还需进一步弱化镇村空间关系,细化村庄建设目标,突出产业类型和规模分布,关注农村居民的民生工程,进一步引导村庄的整合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