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患癌存活儿童到达生育年龄的数量在增加,然而儿童、青少年期患癌病存活的子代除成视网膜细胞瘤以外癌症危险并不清楚。方法利用国家癌症和出生登记资料,自40年代和50年代在丹麦、芬兰、冰岛、挪威及瑞典诊断的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癌症存活者14652例,本文估算她们...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下救治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脏骤停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方法,并结合相关文献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5例患者,AMI并发心脏骤停,常规心肺复苏(CPR)无效,在ECMO支持下复苏成功并行急诊PCI治疗.结果 5例患者行ECMO辅助后全部复苏成功,循环稳定后全部实施ECMO辅助下介入治疗.ECMO辅助时间分别为42~220 h(平均126.6 h),3例患者存活痊愈出院;1例患者出现脑出血,于停机后死亡;1例患者脱机20 d后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AMI并发心脏骤停死亡率较高,早期ECMO支持下心肺复苏后并辅助PCI治疗,可增加早期心脏复苏的可能性,为急诊血运重建治疗创造条件,从而降低危重AMI患者的死亡率,是一种短期有效的生命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角膜移植存活受体的免疫机制。方法:在兔眼建立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将动物分为角膜移植排斥组和存活组,然后分别在两组动物观察对原供体皮肤移植片的存活和原供体淋巴细胞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结果:与角膜移植排斥组相比,存活组不但对原供体皮肤移植片产生了延长效应,而且对原供体淋巴细胞诱导的DTH也产生了显著抑制作用。结论:存活的角膜移植受体针对移植抗原产生了前房相关的免疫偏离,这对于移植物的存活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SRI)对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存活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前壁STEMI患者在术后测量室间隔心尖段的SRI指标,当收缩末期应变(SES)≥-7%时则纳入研究,并于6个月后复查,评价急性期SRI指标对心肌存活的预测价值。结果 46例前壁STEMI患者纳入研究,其中25例在6个月时SES〈-7%,我们定义为存活心肌;21例随访时SES≥-7%,我们定义为失活心肌。存活心肌组SES、收缩后应变(SPS)、收缩期应变率(SRS)及舒张早期应变率(SRE)等指标明显优于失活心肌组(P〈0.01),而收缩后应变率、舒张晚期应变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SRS、SRE、SPS、SES均能预测心肌的存活,其中SRS曲线下面积最大(0.803,P〈0.01),当临界值取-0.31s-1时,其预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68%、76%、71%。结论在行急诊PCI的前壁STEMI患者中,SRI技术能早期预测受累心肌的存活性。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用幼年、年青和成年SD大鼠颈上神经节(SCG)分别移植于48只经6—OH-DA损毁黑质的同种成年鼠尾状核,存活1—2个月后,用尼氏染色和甲醛—戊二醛诱发单胺类荧光法对移植物进行了观察。结果18例移植幼鼠SCG者,移植物的节神经元几乎全部丧失;17例移植年青的SCG者,移植物中见有存活神经元的有9例,占52.94%;13例移植成年鼠SCG者,移植物中有存活神经元的有8例,占61.54%。存活神经元数量较少,且多分布在移植物的周围区,其胞质尼氏染色较深,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指示CA存在的特异绿色荧光。在存活神经元存在的区域及该移植物与宿主脑组织之间的界面有大量毛细血管,并常有胶质细胞增生。本文对影响移植节神经元存活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存活素是近年来发现的凋亡抑制蛋白家族中的一员,它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凋亡和调节细胞有丝分裂。研究发现它在人体各类肿瘤组织中高度表达,而在正常成人身体组织中弱表达或者不表达。本文对存活素的结构与功能及其与皮肤肿瘤和其他皮肤疾病的关系,以及针对存活素的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自制离心型人工心脏电动叶轮血泵在18头小公牛身上行左心室辅助存活试验,其中有三头实验牛分别存活62、54、46d,试验期动物血液参数和器官功能无明显变化,证明该装置的血液相容性已经达到设计要求,动物死亡或实验终结,均由血泵内轴承磨损引起。因此,研制磁力轴承替代机械轴承,以避免机械磨损,是实现离心型人工心脏电动叶轮血泵突破性进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干预移植排斥反应来延长移植物存活是近年来移植医学研究的热点,并已有许多有益的尝试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在蛋白及基因水平上诱导对移植物MHC分子的特异性耐受,在许多组织器官移植的动物实验中延长了移植物的存活时间;鉴于B7-CD28/CTLA4、CD40-CD40L等协同刺激分子在T细胞活化中的重要作用,阻断或抑制这些协同刺激分子,也可抑制缩主对移植物的排斥反应;诱导宿主Th1型应答向Th2型应答转化,可抑制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是近年新发展的延长移植物存活的新策略;另外,抑制移植物的炎症反应,诱导宿主T细胞的凋亡、诱导“抑制T细胞活化的分子”的表达都将有利于移植物在宿主体内较长时间的存活。  相似文献   

9.
骨髓基质干细胞促进大鼠随机皮瓣存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rMSCs体内促进大鼠随机皮瓣存活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rMSCs。将SD大鼠随机分成rMSCs组和对照组,于其背部形成超长随意皮瓣。以4’,6二脒基-2-苯吲哚(DAPI)标记rMSCs,注射于皮下。观察皮瓣的存活情况并计算皮瓣坏死率。取皮瓣远端标本,行病理观察,免疫组化检测VEGF表达情况。结果rMSCs体外分离培养扩增5代。术后七天,在移植组皮下能检测到DAPI标记的细胞,移植组大鼠皮瓣坏死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移植组的皮下血管数及VEGF的表达密度和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大鼠背部,局部移植rMSCs,能存活并增加皮瓣局部VEGF的表达,促进血管形成,减轻皮瓣的坏死。  相似文献   

10.
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干预移植排斥反应来延长移植物存活是近年来移植医学研究的热点,并已有许多有益的尝试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在蛋白及基因水平上诱导对移植物MHC分子的特异性耐受,在许多组织器官移植的动物实验中延长了移植物的存活时间;鉴于B7-CD28/CTLA4、CD40-CD40L等协同刺激分子在T细胞活化中的重要作用,阻断或抑制这些协同刺激分子,也可抑制宿主对移植物的排斥反应;诱导宿主Th1型应答向Th2型应答转化,可抑制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是近年新发展的延长移植物存活的新策略;另外,抑制移植物的炎症反应、诱导宿主T细胞的凋亡、诱导“抑制T细胞活化的分子”的表达都将有利于移植物在宿主体内较长时间的存活。  相似文献   

11.
据NEnglJMed〔346 (8) :5 4 9〕在 2 0 0 2年 2月刊上报道 ,因室性纤颤而心脏骤停患者经复苏后低温治疗神经恢复率提高 ,死亡率减少。心脏骤停伴广泛脑缺血常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对全身低温是否可使神经系统恢复加快进行了研究。多中心试验采用双盲法 ,将 2 75例此等患者随机进行低温治疗 (膀胱测温 32℃~ 34℃ ) 2 4h或常温治疗。评价心脏骤停 6个月后的神经恢复情况、死亡率和 7天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表明 ,低温组 136例中 75例 (5 5 % )神经系统恢复良好 ,而常温组只有 5 4 / 137例 (39% )恢复良好。低温组死亡率为 4 1%(5 6 …  相似文献   

12.
此项回顾研究的对象是经过外科治疗的79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平均年龄59.5岁(21~73)。其中12例患者术后生存5年以上,因此根据其长期存活的特点被确定为分析对象。15例患者由于死于术后并发症而被排除这个长期存活的分析。术前据Bismuth法分类:Ⅰ级15例中有3例(20%)长期存活;Ⅱ级26例中9例(35%)长期存活;该组中Ⅲ级和Ⅳ级无长期存活者。按手术方法分类:51例部分切除术中9例(18%)长期存活;13例部分切除并联合半肝切除3例(23%)长期存活。61例送检标本中仅有4例(6%)未见…  相似文献   

13.
存活素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胰腺癌中存活素(survivin)表达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Western印迹法检测59例胰腺癌及其癌旁组织、11例慢性胰腺炎组织、7个胰腺癌细胞系中存活素的表达。结果 胰腺癌组织中存活素的阳性表达率为72. 8% (43 /59),与胰腺癌分期及分化程度无关(P>0 .05),癌旁组织及慢性胰腺炎组织中存活素表达均为阴性; 7个胰腺癌细胞系存活素mRNA及蛋白均为阳性表达。结论 存活素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肿瘤特异性,可能是胰腺癌治疗的一个理想靶目标。  相似文献   

14.
RDP1258对淋巴细胞功能及移植物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RDP1258对T细胞功能及大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 人工合成RDP1258,用MTT法分别进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MLR)和淋巴细胞毒(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试验。建立大鼠心脏移植模型,观察不同组大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结果 RDP1258显著抑制ConA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抑制单向MLR反应体系中应答细胞对刺激细胞的反应能力和CTL的细胞毒功能。RDP1258组大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长于对照组。结论 RDP1258体外能抑制由丝裂原或同种异体抗原引起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CTL的杀伤功能,体内明显延长大鼠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5.
存活心肌是心肌缺血后的一种特殊形式,前骆性地检测出存活心肌对冠心病患者临床诊疗决策有重要的意义。理想的评价心肌存活性的方法应能提供准确无创地测量心肌的灌注、代谢、细胞膜的完整性及收缩功能,但目前临床尚无任何一种检测方法完全满足上述要求。本研究以完全血运重建后室壁节段收缩功能改善为判断存活心肌的金标准,对实时心肌声学造影技术(RT—MCE)结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LD—DSE)检测存活心肌的临床应用价值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大鼠脑缺血长期存活后海马可塑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实验试图进一步探讨经长期存活后,脑缺血及不全脑缺血大鼠海马的可塑性变化,并验证它们之间的关系。脑缺血模型采用pulsinelli四血管结扎及其改变法,苔藓纤维显示采用Timm染色法.结果显示,大鼠脑缺血20muin、再存活90d后,海马CAI区细胞几乎全部丧失,CA2/CA3也出现严重的细胞消亡,CAI区明显萎缩,多数伴有苔藓纤维的侧枝抽芽,同期不全脑缺血大鼠海马未见或仅见局限于CAI的部分细胞丢失,齿状回或CA3区也伴有苔藓纤维抽芽.提示脑缺血经长期存活后引起的苔藓纤维的侧枝抽芽并不依赖于CAI区的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移植的施万细胞对大鼠脊髓半横切后背核神经元存活及其表达NOS的影响。方法:50只成年SD大鼠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胸11脊髓段半横切后立即在损伤处移植入施万细胞。结果:脊髓半横切后,15d和25d对照组L1脊髓段损伤侧背核神经元的存活数均比未损伤侧的明显减少。存活的神经元胞体出现明显皱缩,有些神经元呈现NADPH-d阳性。15d和25d施万细胞组L1脊髓段损伤侧背核神经元的存活数则比同期对照组的明显增加,表达NOS的存活神经元数也随之增多。但存活的神经元胞体仍然是皱缩的。结论:移植的SCs可促进受损伤的背核神经元存活及其表达NOS,但不能阻止其胞体出现皱缩。  相似文献   

18.
静脉超引流与动脉增压对皮瓣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静脉超引流与动脉增压对穿支皮瓣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降低皮瓣的坏死率,提高其存活面积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450~550g,分成实验组A、实验组B及对照组,每组20只。实验组A,分离并结扎肋间后动脉保留伴行静脉;实验组B,分离并结扎肋间后静脉保留伴行动脉;对照组,肋间后动、静脉均结扎切断。在术后6h、1d、2d、3d、7d,超声多普勒测量两个"choke区"的经皮血流量和氧分压,7d后测量皮瓣存活面积和进行明胶氧化铅血管造影。结果术后7d,实验组A皮瓣几乎全部存活(98.2±1.6)%,实验组B皮瓣存活面积(74.78±5.91)%,对照组存活面积(60.3±7.8)%(两两比较P0.01)。从术后6h到7d,实验组A相比于实验组B和对照组血流量和氧分压是最高的(均P0.05)。实验组A,肋间后静脉和髂腰穿支吻合区"choke vessel 1"区血管吻合丰富,而且肋间后穿支和胸背穿支吻合区"choke vessel 2"区比实验组B和对照组吻合都要明显;实验组B出现了动静脉的吻合,对照组皮瓣远端严重坏死,"choke vessel 2"区血管吻合不明显。结论静脉超引流比动脉增压效果更明显,更能有效地改善微循环血流灌注效果,提高皮瓣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IL-4对CBA小鼠骨髓前体B细胞(B220 ̄+sIg ̄-)分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IL-4无论存在与否,都不影响前体B细胞的分化;但是IL-4可以促进前体B细胞的存活,抗-IL-4抗体11B11能够抑制IL-4的这种促B细胞存活作用,因而我们认为IL-4并不是直接影响B细胞的分化,而是通过促进B细胞的存活而间接影响B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20.
灾难医学是医学领域中新的分支[1]。灾难发生后,部分患者“存活后综合征”[2]表现为精神失常、焦虑、创伤后神经官能症,或几年后仍不时出现恶梦和报警状态,严重影响着患者健康,甚至诱发某些慢性疾病。为使患者重新获得健康的心理、生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准确把握其心理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十分重要。1989年以来,我院收治灾难存活后综合征患者196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96例中,男170例,女26例,年龄12~74岁。其中交通事故113例,烧伤59例,坠楼ZI例,电击伤2例,火器伤1例,平均住院时间23.5天(1-98天)。颅脑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